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韩非(约公元前二八○年——前二三三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是荀况的学生。他总结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学说,制定了比较完备的“法治”路线,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尖锐地批判了儒家学派“礼治”的反动复古思想,他的政治观点基本上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得到秦国的采纳,形成了秦朝的政治指导思想和建立统一中国的政治路线。  相似文献   

2.
从法家思想的源流出发,探讨其重要代表人物韩非的“法治”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和借鉴,同时对其历史局限亦作出大胆扬弃,以进一步辩识法家思想的合理内涵,为现代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法家重刑思想的分析,认为法家“重刑"、“轻罪重罚”的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和合理性。面对当前的国际轻刑化潮流,我们决不能盲从,应科学地做出合乎国情的正确选择,实行“轻轻重重,轻重结合”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4.
韩非的“法治”思想根基于其师荀子的性恶论,是在对儒家、墨家和道家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吸收和对前期法家“法”、“术”、“势”思想进行系统分析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新世纪伊始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强调“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然而,笔者在几个月的驻村工作实践中发现,当前农民的道德思想意识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滑坡,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法制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法治被看作是法制现代化标准的基本变相,从国家“依法治国”提出开始。中国就在不断探索法制建设的道路。但是由于中国传纯观念中的人治思想以及“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使得法治之路犹为艰难。如何进行中国的法制建设成为当前重要的问题。文章认为,应打破长期“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注重程序,以程序正义推动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法家作为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流派之一,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重农思想,其中以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重农抑商”与鼓励“耕战”和韩非的“重本抑末”等为代表,他们的重农思想及其主张,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鉴于农业在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重要性,以及“农家”在《汉书·艺文志》中的“名不副实”,对先秦农家真实状况的考察始终是一个有诱惑力的课题.但“农家”资料的稀缺和散逸,使得人们错误地将“《上农》四篇”归入农家一类,不是被放入不见记载的《后稷农书》,就是被归到不复存在的《神农》、《野老》.“《上农》四篇”是否为农家资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农家思想和《上农》主张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不具同源性.《上农》主张源于法家思想,是法家农战思想的改良,并结合《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进行了论证,说明了《上农》行文风格较为温和的特点,明显受到战国诸子学说影响.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宣扬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想,在以往中国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错误倾向。一些著名的法家在中国教育史上非但没有任何地位,而且遭到种种歪曲和攻击,以致形成一种认为“法家没有教育”“法家把教育和政治混为一谈”等等错误看法。实际上,从先秦最早的法家管仲开始到韩非等许多法家代表人物,他们从社会改革的要求出发,不仅提出了许多进步的政治主张,而且相应地提出了许多进步的教  相似文献   

10.
世界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业立法.走上了依法治农的道路.通过比较归纳,发现各国都强调依法治农,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法制,将保护农民利益作为农业立法的宗旨.借鉴国外农业立法的有益经验.提出树立依法治农思想、树立保护农业劳动者观念和建立健全农业法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贾玲利  邱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40-4642,4711
从介绍先秦时期蜀国概况入手,探讨了四川园林的起源问题。通过对古蜀国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并与羊子山土台考古发现进行比对,提出四川园林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蜀国杜宇王时期的园囿。认为四川先秦时期的园林主要以王族园囿、帝王或贵族墓园为主,现在有据可循的主要有3处,即羊子山园囿、南中园囿、武担山墓园,分别介绍了这3处园林的历史功能与特色。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先秦时期四川园林的特点,突出了古代蜀国"大石崇拜"精神所体现出的宏大气势。  相似文献   

12.
先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阶段,诸子百家的原创思想基本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格局。《庄子·天下篇》撰成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问世于东汉前期,是现今所见总结评述先秦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但因二者的历史背景与学术话语的不同,评论诸子的学术视野与思想宗旨不同,故《天下篇》立足于“道术”以品骘诸子,而《艺文志》以“方术”胪列百家,以致形成二者迥然不同的学术分野,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啤酒消费趋势及其对啤酒大麦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燕  李先德 《农业展望》2014,(3):71-73,78
中国作为全球啤酒第一生产大国,啤酒消费量也随产量的增加而大幅度提升。通过对21世纪以来中国啤酒消费水平变化特征的分析,对中国啤酒消费趋势进行预测,认为未来啤酒消费及需求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和空间,啤酒消费量的提高必将带动对上游产品麦芽和大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虽然在学术界有许多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杂家"学无所主"、"调和"、"折衷"百家之学,杂家不成其为一个学派,甚至将其归属于黄老道家。但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先秦杂家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宗旨、理论方法和构筑思想体系的思维模式,先秦杂家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而且,先秦杂家和汉初诸子有着学术上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91~2010年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建立对数模型,实证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技术人员、农业劳动力、农业中间消耗、通货膨胀率等因素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技术人员、农业劳动力、通货膨胀率对农民纯收入起到正向促进的作用,而农业中间消耗则起反向作用。为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提出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粮食交易机制、改革土地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孟彩红 《宁夏农林科技》2011,(12):186-188,190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重要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认识居民消费结构现状,有利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调节供求矛盾,而且对于正确引导居民消费、实现消费结构的合理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2005—2009年聊城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数据,分析发生的变化,进而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在苗族侗族地区调研所获得的数据,结合西方现代消费理论,从收入方面考察其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并结合苗族侗族地区实际情况,分析民族传统消费习俗、消费观念和消费环境等因素对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城乡居民羊肉消费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双对数模型,实证分析收入、价格和饮食习惯对羊肉消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羊肉消费量尽管有所上升,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并且在城镇和农村,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组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城镇居民羊肉消费量主要受收入、羊肉价格、牛肉价格和猪肉价格的影响,而农村居民羊肉消费量受羊肉价格和上一期羊肉消费量影响更为显著。最后对中国居民羊肉消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丁宇  马中超  李文胜  王卫江  刘正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65-11969,11971
对特色林果产品品牌形象、消费者感知价值和消费者消费行为倾向之间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三者的关系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利用新疆特色林果产品消费者的大样本调研数据,借助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特色林果产品品牌形象对消费者感知价值有正向影响,消费者感知价值对消费者消费倾向也存在着正向影响,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行为倾向具有间接影响;消费者感知价值在特色林果产品品牌形象与消费者消费行为倾向中起一定的中介作用.因此,新疆特色林果品牌形象营销要从特色林果产品地域形象、产品形象、产品消费者形象提升和品牌宣传入手,增强消费者对消费新疆特色果品感知价值的经济性评价和情感性评价,从而提升消费者对新疆林果特色产品的消费倾向,最终促进新疆林果特色产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肉鸡生产与消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茵 《农业展望》2013,(10):68-74
分析了中国肉鸡生产和消费增长的变动特征。生产方面,中国鸡肉产量增长较快,在肉类中比重增加;肉鸡养殖的地理集中和向大企业集中促进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消费方面,中国鸡肉消费总量和在肉类中比重不断增加;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收入水平之间的肉鸡产品消费存在较大差距。定量计算了消费者针对收入和价格变动的反应,对鸡肉需求弹性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国鸡肉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城乡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农村的需求收入弹性高于城镇。价格变动对城镇居民鸡肉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大,不同地区农村居民肉鸡消费的价格弹性变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中国肉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增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