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根据射阳县蚕桑生产实际情况,就小蚕电气化共育、大蚕简易蚕房斜面条桑育、方格蔟室外预外室内营茧等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应用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方格蔟上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纸板方格蔟是根据蚕营茧习性和现代制丝原料茧要求设计、工厂化生产的格孔规范的优良蔟具.较传统的蜈蚣蔟和折蔟能明显提高茧质、节省蔟室和增加栽桑养蚕收益.  相似文献   

3.
方格蔟省力化上蔟技术可以节省空间、减少用工、降低成本、提高茧质,是蚕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永安 《四川蚕业》2007,35(3):57-59
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立体养蚕工具多以竹编簸箕为蚕匾,以用竹或木搭建的格屉式框架作蚕架,或者以木箱作层叠式蚕匾,较为先进的还有将多层竹栅板用绳索串吊起来做成的活动式省力化蚕台。用这些工具将蚕养大后,又要用另一套如方格蔟、塑料网折蔟等蚕蔟、蔟架来供蚕营茧。这些蔟具虽然比以往的蜈蚣蔟、草把蔟先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陆琳 《江苏蚕业》2012,(1):35-38
<正>方格蔟是根据蚕营茧习性和现代制丝原料茧要求设计,工厂化生产的格孔规范的优良蔟具,较传统的草笼、折蔟能明显节省蔟室、提高茧质,增加栽桑养蚕收益。根据调查表明,方格蔟茧较草笼茧上茧率提高17%~19%,茧丝长增加91.8m,对显著提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的缺乏已制约着蚕业的稳定和发展。通过介绍小蚕自动温湿度控制器饲养技术、大蚕简易蚕房的建造技术、斜面立体条桑育技术以及方格蔟室外预挂、室内营茧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为解决蚕业生产劳动效率低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茆迎春  魏勇 《蚕桑通报》2013,44(1):62-65
随着国家宏观战略调整,工业化和城镇化迅猛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在部分蚕区不同程度地制约蚕桑业的发展.为此本文就根据本地区蚕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就农村小蚕电气化共育、大蚕简易蚕房斜面条桑育及方格蔟室外预挂室内营茧等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应用,做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劳动力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采用科学化、省力化养蚕技术势在必行。为了节省养蚕劳动力,推进省力化养蚕技术的研发进程,以菁松×皓月、云夏3×云夏4及云蚕11号3对品种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全龄1日2回育和全龄1日3回育2种饲喂方式,饲养至上蔟结茧后调查其饲养成绩。试验结果表明:3对品种全龄1日2回育和全龄1日3回育相比,5龄经过、全龄经过基本一致;全茧量和茧层量差异不大,茧层率、虫蛹率、万蚕收茧量、茧丝长等指标值都在其品种的正常波动范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全龄1日2回育与全龄1日3回育的所有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显著。全龄1日2回育对参试蚕品种的产茧量和健康性都无明显不良影响,对参试蚕品种的丝质影响也不大,是一项省力高效的养蚕技术,可以在云南蚕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大棚省力化养蚕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室外建大棚采用全龄每日一回育的省力化养蚕方法,投资建蚕室的费用少,每平方米材料费用10元左右,节省用工43.30%以上,节省桑叶3.00%左右,提高养蚕工效,蚕病少,茧质好。试验结果表明:只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大棚省力化养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方格蔟是根据蚕营茧习性和现代制丝原料茧要求设计,工厂化生产的格孔规范的新蔟具,较传统的草龙、折蔟相比具有茧色白、上茧率高、解舒好等优点,可明显提高茧质与丝质、节省蔟室、增加栽桑养蚕收益。方格蔟虽属优良蔟具,若使用不当,往往会出现营茧率低、茧质不良等问题。据笔者调查,在生产实践中未能正确使用方格蔟的情况仍不少于80%,应予改进。  相似文献   

11.
过量使用蜕皮激素对蚕茧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佘柳涛  王兵  周彬 《江苏蚕业》2009,31(2):32-34
由于蜕皮激素能促进蚕老熟齐一,并能加快吐丝营茧速度。因而近几年随着方格蔟省力化上蔟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蜕皮激素在养蚕生产上使用非常普遍。据我们对柴湾镇部分农户调查,98%以上的养蚕户都会购买和使用蜕皮激素。  相似文献   

12.
华兴桑业专业合作社优质茧基地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水源 《中国蚕业》2010,31(2):67-69
华兴桑业专业合作社通过资金与科技投入,建造高标准蚕室83间、4 000 m2,小蚕专用室320 m2。3年来通过推广密植桑园、多批次养蚕、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方格蔟自动上蔟等技术,合作社已初具规模,真正成为新昌县优质茧生产基地的新典型。  相似文献   

13.
我省蚕桑生产已形成了一批蚕茧生产基地,并逐步向集约化、适当规模经营的方向发展。由于蚕农经营规模扩大。省力化养蚕技术不断普及,如大蚕隔沙育、室外棚架台、地面育等。采用与之配套的自动上蔟技术,对蚕茧生产起到了省力、省工、省投资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在采用自动上蔟过程中,使用普通蔟具(草龙、篾折蔟等)则因单位蔟具面积熟蚕过多,导致柴印、双宫、黄斑等次下茧增多,降低了上茧率。因此,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贺州市在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熟蚕自动上蔟方面的桑蚕省力化饲养技术。认为省力化设备提高了种桑养蚕的效率,节省了劳动力,省力化养蚕是解决蚕桑业用工较多的一项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现阶段农村从事蚕桑生产的"老、弱、病、残、妇"现状,提出了黑暗袋收蚁、小蚕一日两回育、地面条桑育、方格蔟自动上蔟等省力化技术,以及取茧器、切桑机、伐条机等一系列机械化设备在养蚕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蚕桑产业是平利县的传统产业,截止目前,已有桑园5060mh^2,其中密植丰产桑园1400hm^2,投产桑树3500万株。2005年养蚕发种44256张,产鲜茧1300t。由于农民鲜茧收入低,从而导致产量、质量、效益“三低”的蚕业局面。加之养蚕劳动强度大,蚕室、蚕具建设投资较大,传统上蔟营茧方法茧质得不到提高和外出打工人员猛增,已严重制约着蚕农增收和蚕桑产业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推行“桑园管理规范化、小蚕饲养共育化、大蚕饲养省力化、营茧蔟具优良化”综合技术体系建设,提高单位面积桑产茧量,提升蚕茧质量,增加养蚕效益,加快蚕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方格蔟自动旋转上蔟在广西蒙山县已开始推广使用,该蔟具有蚕自动上蔟,自动倒蔟,不用人工上蔟、倒蔟等优点,减轻了蚕农劳动生产强度,节省了劳动时间。利用自动旋转上蔟营茧技术比传统用竹花蔟营茧,每张蚕可节省人工投入1个劳动工作日,减少污染及双宫茧等次茧达4~5 kg,每张蚕增加了120~150元的经济收入。同时也为企业提供质优、解舒率高的优质原料。现将方格蔟自动旋转上蔟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吕丽芬 《蚕桑通报》2006,37(1):61-62
以前,大多采用捉熟蚕到方格蔟的上蔟方法,费时、费工,劳动强度大,还容易抓伤熟蚕。特别是一期养3张以上蚕种的大户,蚕上蔟时需雇临时工,又增加了养蚕成本。近年来,我县蚕农在生产实践中,逐步探索、使用熟蚕自动上蔟省力化养蚕技术。刚开始时,蚕农把方格蔟直接放到蚕座上,或者将  相似文献   

19.
魏勇  陈汉文 《江苏蚕业》2019,41(3):14-16
养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在大蚕饲养、上蔟和采茧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养蚕规模化与用工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围绕省力化养蚕,介绍了大蚕地面育、自动上蔟、自动采茧技术本文从大蚕地面条桑育、木质方格蔟自动上蔟、自动采茧机的运用着手,向广大读者介绍了省力化养蚕技术。希望笔者的经验,能够被广泛的应用到生产上,以缓减养蚕生产用工量大、雇工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站东村9组村民黄凤官把桑园基地建设的投入作为固定资产,把农药、肥料、蚕具、劳力等投入作为流动资产,桑园更新、蔟具改革称作设备的改良,把布局的调整称作流动资产的优化组合,蚕业经营取得了较高效益.2004年以来,着力推广科学化省力化养蚕新技术,普及推广和使用方格蔟,蚕业生产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2004年该户利用3.4亩育71-1桑园饲养春蚕4张,产茧180 kg,收入3 420元;饲养续春蚕3张,产蚕130kg,收入2 080元;饲养中秋蚕2张、晚秋蚕6张,产中、晚秋茧259 kg,收入5 200元.全年合计共养蚕4批15张,产茧569 kg,收入10 600元.亩均产茧162.5kg,亩均收入3 118元.该户还利用桑田与大棚闲期进行复合经营,成了蚕业生产高产高效的典型户,被当地媒体作为运用新科技发展生产的典型广为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