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了板翅式油冷器进出油管位置对油流动的均匀性和油侧压降的影响。在数值计算中采用多孔介质模型简化具有错位翅片的油道,并引入油流动均匀性系数来评价流动的均匀性。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表明,CFD作为虚拟试验的工具具有明显的优点,它能展现内部流动的细节,对散热器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轮式装载机中.由中冷器、液压油冷却器、水散热器和变矩器油冷器构成的冷却组,分成3排布置在装载机尾部。风洞试验研究发现,在冷却空气风速1.8~7.5m/s范围内,随着冷却组排间间距从10mm增大到200mm,冷却组换热能力提高5.1%~8.3%,压降降低11.2%-20.5%;变矩器油流向改变后,在冷却空气风速1.8~6.5m/s范围内,冷却组换热能力提高0.1%~6.2%。因此在空间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增大冷却组换热单元的间距,合理调整热侧介质流向,可以提高冷却组的散热能力。  相似文献   

3.
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台油温自动控制系统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台是进行汽车液力变矩器常规性能试验及动态特性试验的专用设备,是汽车液力变矩器开发、设计、产品测试的必备设备.在进行变矩器的性能试验特别是零速工况试验时,试验输入的功率大部分转化为热量,使液力变矩器的介质油升温很快,影响试验精度.为了保证油温在试验规定的范围内,必须建立油温的自动控制系统.本文论述了自行设计的油温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温度调节方案及提高系统反应速度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特点,温度控制精度在±2℃以内,保障了汽车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精度.  相似文献   

4.
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台油温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台是进行汽车液力变矩器常规性能试验及动态特性试验的专用设备 ,是汽车液力变矩器开发、设计、产品测试的必备设备。在进行变矩器的性能试验特别是零速工况试验时 ,试验输入的功率大部分转化为热量 ,使液力变矩器的介质油升温很快 ,影响试验精度。为了保证油温在试验规定的范围内 ,必须建立油温的自动控制系统。本文论述了自行设计的油温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温度调节方案及提高系统反应速度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具有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特点 ,温度控制精度在± 2℃以内 ,保障了汽车液力变矩器性能试验精度  相似文献   

5.
大马力拖拉机由于配置中冷器和外置油冷器,对冷却系统的能力要求更高,为提高大马力拖拉机的热平衡性能,利用3D和1D流体力学软件联合仿真的方法对其在标定点和最大扭矩点工况进行研究,并结合试验验证,验证了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由于该机型冷却系统余量较大,需对冷却系统进行优化。基于此方法得出,进入散热器风量为1.55 kg/s时,大马力拖拉机的冷却系统匹配最佳。  相似文献   

6.
组合孔内充式油莎豆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莎豆种子表面凹凸不平、形状不规则导致的流动性差,种群压实导致充种性能不佳和每穴3粒种子投种时轴向分散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组合孔内充式油莎豆排种器。对复式型孔的外孔和内孔长度进行了设计,提高了充填性能;基于最速降线原理设计了回流板曲面,理论分析了回流板上端倾角范围、安装位置及种子在回流板上运动情况;分析了种子与强制排种装置碰撞过程,设计优化了强制排种装置。利用EDEM仿真分析了种群回流运动过程和强制排种过程,探明了回流板种群运动过程,得出在倾斜角为32°的回流板安放位置回流效果较好,表明回流板可以增强种群流动性,避免种群堆积;分析证明了强制排种装置可提高排种器的集穴效果,实现3粒投种一致性。最后进行了投种一致性高速摄影试验、排种轮单排孔排种试验、双因素试验和集穴试验,通过高速摄影分析了油莎豆种子位移及速度变化规律,其结果与数值模拟基本一致,从排种轮单排孔排种试验得出3排型孔排种合格率差异不显著,双因素试验得出在复式型孔内孔长度为8mm、转速为20r/min条件下,排种器合格指数、漏播指数、重播指数可达96.4%、1.5%和2.1%。在较优内窝孔长度和回流板条件下进行集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转速为10、20r/min时集穴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一般情况下,柴油机在工作500~700小时后,会出现烧排机油现象,除找到烧排机油的原因外,对活塞环的选择和安装也很重要,其改进方法是:将三道汽环的开口呈180°安装,使第一道环口与第三道环口在同一直线上,三道环口的位置都与活塞销垂直,由于第二道环的密封作用,不会使第一道汽环口进入的气体直接进入到第三道汽环口处,同样,安装油环时也  相似文献   

8.
本设计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电机驱动模块,超声波传感器模块,单片机模块和液晶显示模块。单片机和电机驱动用于控制风力的大小和稳定性。超声波模块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对简易风洞内乒乓球的位置进行判断。在简易风洞上端利用传感器和液晶显示配合是本设计的一个亮点,乒乓球在运动过程中液晶屏幕可显示乒乓球的运动高度。  相似文献   

9.
结合油莎豆物料特性和黄淮海区域油莎豆种植农艺要求,针对油莎豆种子表面凹凸不平、形状不规则导致的流动性差、充种性能不佳和每穴3粒种子投种时轴向分散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油莎豆V形凹槽窝眼排种轮低位集穴排种器。通过对窝眼排种轮直径、型孔以及其表面增设的V形凹槽进行设计,提高了精量分离充种性能;在窝眼排种轮下方加设低位投种集穴装置,既可降低投种高度,又可将分散下落的种子向中间聚集,提高了成穴效果。利用EDEM软件对排种器进行了运动特性仿真,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充种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窝眼排种轮的结构参数;以窝眼排种轮转速、种层高度和型孔宽度为试验因素,以合格指数、漏播指数和重播指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合格指数的主次顺序为窝眼排种轮转速、型孔宽度、种层高度;当窝眼排种轮转速为22.10r/min、型孔宽度为14.23mm、种层高度为52.59mm时,合格指数为92.11%、漏播指数为2.24%、重播指数为5.65%。最后进行了台架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得出油莎豆低位集穴排种器的充种和集穴性能较好,满足油莎豆精密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平地机能完成大田的推土、松土及平整作业,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当使用中出现机械故障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予以排除。1变矩器故障(1)变矩器操纵压力及出口压力过低。其原因是油位过低,操纵压力阀或出口压力阀在打开位置上卡住,液压泵损坏。应添加油液,清除卡滞污物,修复或更换液压泵。(2)变矩器油温过高。原因是变矩器内主要零部件不符合要求。先检查变矩器油液,如果油液中铝  相似文献   

11.
管带式车用散热器散热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正交试验优化技术对管带式车用散热器的散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描述散热器散热量、风阻及水阻与散热器冷却水入口温度、水流量及冷却风速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粮食干燥机旋转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粮食干燥机换热器存在的烟气分布不均匀、换热量小、换热效率低及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基于强化传热理论对传统的逆流列管式换热器进行创新设计研究。为此,设计出一种可以增加壳程高温烟气扰流的旋转叶片机构,适用于大批量粮食干燥机的旋转管壳式换热器,并进行了三维建模、运动仿真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机构改善了高温烟气在壳程内的分布,10r/min换热器传热性能优于0r/min换热器,壳程换热系数提高了60.5%。  相似文献   

13.
散热器散热规律分析与最佳工作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文献〔1〕中描述散热器散热性能的回归方程,系统地探讨了散热器入口水温、水流量及冷却风速对散热量、水阴及风阻的影响规律,并根据优化理论提出了散热器优工作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Concern about increased energy costs prompted an investigation into refrigeration heat recovery as one conservation alternative for reducing water heating costs on farm dairies. A theoretical energy balance was conducted, from which the potential for recovery of refrigeration condenser heat was estimated to be up to 60% of the water heating energy requirements.Preliminary tests with heat exchanger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tube-in-tube, counter flow heat exchanger, with fins on the refrigerant side and cores on the water side to improve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The exchanger, designed to provide 300 l of water at 60°C from a 2·25 kW refrigeration system which cooled 2100 l of milk per day, had a surface area on the refrigerant side of 0·84 m2, and an overall thermal conductance of 750 W m−2 °C−1. It was inserted between the compressor and the condenser of the refrigeration plant and tested with two condensing systems (air and water), together with varying conditions of condenser pressure and milk temperatures at inlet and final cooling. In addition, tests on the receiver pressure and suction superheat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ir effect on the overall system performance.Increasing the condenser pressure from 6·5 bar to 12 bar increased cooling times. In extreme circumstances the system failed to comply with the New Zealand milk cooling regulations. The average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of the refrigerator (with the heat exchanger in the circui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ressure, varying from 3·0 to 2·3 over this range of pressures for the water cooled condenser system. Values for the air cooled condenser system were 0·3 to 0·4 lower due to fan power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5.
以汽车冷却系统中的管带式散热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管带式散热器的传热和流动阻力的数学模型,运用温度效率-传热单元数法对散热器的温度效率、传热以及阻力进行校核,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散热器在不同工况的匹配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将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某轻卡整车热管理项目,对整车进行了热管理模拟分析。利用换热器模型以及体积热源模型分别模拟散热器以及中冷器。模拟结果显示,利用两种模型在整体上都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出散热器以及中冷器在散热量、压降分布以及进出口的质量流量分布。换热器模型能准确模拟出散热器、中冷器表面的温度分布及散热器和中冷器进出水室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外形尺寸相同的管片式散热器和管带式散热器空气侧通道的稳态紊流数学模型.对两种不同类型散热器的阻力特性和表面传热特性进行CFD(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对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同尺寸下管带式散热器的空气侧阻力略大于管片式散热器,但其散热性能与原件相比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分别用热线风速仪和红外热像仪对一管带式气-气中冷器热气测通道孔内的流动与传热情况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说明,通道孔4个角采圆角过渡是提高冷器传热能力的有效途径,两个相邻热气通道孔间的间壁厚度的选择,是影响中冷器传热能力的一个因素;在冷却壁面内侧加入提高扰动的设施,将会强化中冷器的传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