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研究进展⒇常汝镇孙建英邱丽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大豆原产中国,种植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多彩、类型各异的大豆种质资源,其丰富的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经过收集... 相似文献
2.
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花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网室人工接种高病害压的条件下,对筛选的300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流行株系SC3和SC7的鉴定.结果表明,对SMV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高抗和抗病)的品种有84份,占鉴定品种的28.0%,对SC7表现抗病的有105份,占35.0%;兼抗SC3和SC7的有60份,占鉴定的20.0%;其中对SC3和SC7均表现高抗的品种如皖豆16、晋遗21、M0633和P9594等抗病资源用于大田生产将对SMV的流行起到控制作用.研究还发现,地方品种对强毒株系SC7有着较多的抗性资源,来自山西的4份种质资源对SC3和SC7的抗性均在中抗以上,可作为抗源用于抗病品种选育和与抗性相关的研究.对300份大豆种质资源的小区平均产量分析发现,高抗SMV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514.39g)与高感品种的小区平均产量(517.34g)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初步推测育成抗SMV且高产的品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10.
利用RAPD标记鉴定大豆种质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9
本研究以57个中国大豆祖先吕系及育成品种和18个美国大豆祖先品系为DNA样品来源,通过随机引物PCR扩增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探索利用RAPD标记鉴定和相关种质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50个10摩尔随机引物共扩增可分辩产物246个,其中82.4%的随机引物可产生多态性产物,所扩增产物的54.4%至少在两个基因毒草境存在差异。上PCR扩增产物分别以1和0记录存在与否。扩增产物间的成对比较可产生非相似 相似文献
11.
12.
13.
研究以国外大豆种质资源(SPRIT87、HOBBIT)为核心亲本,与国内当地育成的品种(合丰42号)为改良亲本,在杂交育种遗传改良的基础上,与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结合,经过连续定向选择,利用品质分析、抗病鉴定等方法,选育出合辐04-40、合辐04-46和合辐04-52等3个高油新种质,油分含量23.95%~24.20%,产量2259.0~2779.5 kg/hm2,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11.6%~21.2%,抗灰斑病。报道高油种质创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15.
于1984年用具有“哈尔滨小黑豆”血缘的抗病优良品系83-625为亲本之一,进行交转育的应用研究。于1991年选育出91-4750大豆新品系。经几年的产量鉴定试验和区域试验,该品系表现出抗病、耐旱、耐盐碱、高产等特点,生育期为120d,植株直立,黄种皮,株高一般在100cm以上。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覆盖20条染色体的68对多态性引物在120个大豆品种(系)[包括67个中国大豆品种(系)和53个引自美国的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20份大豆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a=1.9852,Ne=1.4343,H=0.2776,I=0.4361);中国大豆比美国引进大豆遗传多样性水平高;7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由高到低为,黄淮海地区组>引种资源组>热带亚热带地区组>长江流域地区组>北方春大豆组>西南山区组>鲜食大豆组;7个群体间总遗传多样度(Ht)为0.2807,群体内遗传多样度(Hs)为0.2361,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589,基因流(Nm)为2.6468,群体间存在中低度遗传分化,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群体间Nm较丰富;以群体和单个品种(系)为单位进行UPGMA聚类的结果基本一致,部分材料相互交错。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同时,不同地区间存在丰富的基因交流;黄淮海地区、西南山区、热带亚热带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的大豆材料遗传距离较近;引进大豆、北方春大豆和鲜食大豆与其他群体遗传距离较远,可作为拓宽中国栽培大豆遗传背景的物质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8.
郁晓敏;牛二利;金杭霞;傅旭军;杨清华;袁凤杰 《分子植物育种》2025,(3):835-844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组从浙江省内13个县(市,区)共收集到青大豆地方种质资源35份。本研究对这35份青大豆种质进行连续两年的性状鉴定,结果表明这些青大豆材料在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及营养品质等方面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基于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这批青大豆材料以紫花棕毛为主,而其株高、百粒重、生育日数等性状具有显著性差异;基于品质性状的分析表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5.4%和18.6%;而基于基因型的聚类分析表明,类群划分与其部分农艺性状相关。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浙江省青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为青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一种有效的温室筛选方法,首先在栽培大豆种质中获得了大豆蚜抗性。在1425个现代北美大豆品种、106个MGOOOVII亚洲品种和一组具有不同茸毛性状的‘Clarh’等基因系中没有发现大豆蚜抗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