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1 前 言为鉴定我市农科所新育和外引马铃薯品种(系 )在我市不同地理生态区域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和经济性状 ,选择适合我市马铃薯产区种植的品种 (系 ) ,给品种鉴定审定和农业生产推广良种提供科学依据。2 材料与方法2 1 材料根据天水市地理特征 ,选代表性区试点 7个。其中半山半干旱区试点 2个 ,甘谷县康家滩乡(V1)和农科所中梁试验站 (V2 )。二阴山区试验点 3个 ,张川县上磨良种场 (V3)、秦安县中山乡(V4 )和秦城区秦岭乡 (V5)。高寒阴湿山区试点2个 ,武山县榆盘乡 (V6 )和张川县平安乡(V7)。试验品系为天水市…  相似文献   

4.
郑旋 《中国马铃薯》2004,18(2):88-90
马铃薯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其增产、减产程度在不同地点有着极显著的不同。泉引1号和紫花851鲜产分列第一、二位,比对照克新3号分别增产14 27%和12 8%,且薯型好,口感好,晚疫病发生轻。  相似文献   

5.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甘肃省马铃薯新品种和优良新品系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85—6—14、陇薯2号、天薯6号达到优良评判标准。对新品系85-6-14、178-268进行模糊相似选择分析。结果表明,85-6-14与天薯6号最相似,178-268与陇薯2号最相似,因此可分别采用天薯6号和陇薯2号相应的农艺栽培措施管理85—6—14和178—268,此法可省去复杂的生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6.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甘肃省马铃薯新品种和优良新品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85-6-14,陇薯2号,天薯6号达到优良评判标准。对新品系85-6-14,178-268进行模糊相选择分析。结果表明,85-614与天薯6号最相似,178-268与陇薯2号最相似,因此可分别采用天薯6号和陇薯2号相应的农艺栽培措施管理86-6-14和178-268,此法可省去复杂的生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7.
茶叶审评在茶叶产、购、销和科研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审评方法为多方所关注。目前,茶叶审评方法仍以感官审评为主,感官审评具有许多优点,如快速、简单等,但感官审评往往会受到主观条件的影响。随着茶叶科学的发展,理化检验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理化检验能定量地判断茶叶质量的优劣,克服了感官审评  相似文献   

8.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11份资源材料和国内6个优良品种在内蒙古西部半干旱地区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乌盟851、B_(71)—240.2、紫花白3个品种具有丰产、商品薯率高和抗旱性强的特点,其单株产量、商品薯率、株高、根系拉力及累积冠层覆盖度等5个性状的综合评判均表现突出,达到优良的评判标准,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应用价值,克服了单以产量为依据评定品种的缺陷,对抗早马铃薯资源的综合评价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范书华 《中国马铃薯》2001,15(5):299-302
采用模糊综含评判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别对马铃薯早熟参试品种进行了多个性状综合评判。结果表明 ,在产量、品质、成熟期、抗病性四者兼顾的情况下 ,两种综合评估方法的评判结果基本相同 ,而且与品种实际表现相吻合 ,只是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更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1991 ̄1993年对原产于贵州的13份苎麻地方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主要鉴定其株高、茎粗、鲜皮厚等六个经济性状和单纤维支数。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模糊评分法进行分析比较,并按综合评价值的大小排序,其结果是新铺青麻的综合评价值最大,排第一名,桐梓空秆麻的综合评价值稍次,排第二名,其余参试品种的综合评价值都小于对照品种黑皮蔸,排名均在黑皮蔸之后。这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和方差分析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
1991-1993年对原产于贵州的13份苎麻地方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主要鉴定其株高,茎粗、鲜皮厚等六个经济性状和单纤维支数。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模糊评分法进行分析比较,并按综合评价值的大小排序,其结果是新铺青麻的综合评价值最大,排第一名,桐梓空秆麻的综合评价值稍次,排第二名,其余参试品种的综合评价值都小于对照品种黑皮蔸,排名均在黑皮蔸之后。这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和方差分析[1]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茶叶生产厂家在推销产品时,为使自己的产品能够适销对路,需要进行茶叶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反映。而消费者对茶叶的评判如果是单因素的,则评判结果比较容易得出;但如果评判是涉及到多个因素,则就很难准确了解顾客对产品的综合评价意见,这时就要通过模糊分析法来得出综合评判结果,使茶叶营销做到有的放矢。一、模糊综合评判的原理设给定两个有限论域:X={x_1,x_2,…x_n},x_j表示综合评判的因素所组成的集合;Y={y_1,y_2,…y_m},y_i表示评语所组成的集合。从X到Y的一个模糊映射R,它反映的模糊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配合力分析中的6个组合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79—6—19×85T—13—8和85T—13—8×Radosa为强优组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1990~1992年吉林省玉米区域试验(晚熟组)6个杂交种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与杂交种的实际表现相一致,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是对玉米进行科学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模糊评判对云南省亚麻区域试验的9个品种的11项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显示:云亚1号综合性状较好,模糊加权评判集最大,其次为天鑫10号和天鑫7号,与实际表现结果相符。同时也表明,此法弥补了单用产量分析的不足,对全面的评价亚麻品种的综合性状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乌龙茶做青叶品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乌龙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做青叶品质多因子协同综合作用,并具模糊性的特点,建立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原理的乌龙茶做青叶品质化学因子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构建乌龙茶做青叶品质化学因子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品质化学因子权重为多酚类0.134 1、氨基酸0.162 8、黄酮类...  相似文献   

17.
模糊综合评判在茶树种质资源抗寒性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宁 《福建茶叶》1993,(3):16-19
在茶树种质资源的抗寒性鉴定中,其鉴定形式已从原初自然越冬条件下的抗性表现的单一评价指标逐步发展到多指标、多层次的室内可控条件的间接鉴定与田间直接鉴定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就发现由所观测的任何一单项指标往往难以反映出各参鉴资源的抗寒力大小,甚至各指标间所指示的抗性水平有所抵触,因此就有必要从多组资  相似文献   

18.
甘蔗引进品种的模糊综合评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对我所1993-96年从广东、广西、四川引入的28个品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桂糖84/332、粤糖85/2549、粤农81/762的评判值均大于对照种桂糖11(0.7524),综合性状突出,应给予加大繁殖、推广;粤农79/309、桂糖86/267、粤农87/127的评判值均大于0.5,远远高于对照种ROC 10(0.2859),综合表现良好,可以进一步扩大试验;粤农88/  相似文献   

19.
模糊综合评判在烤烟引种试验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谊寒  焦芳婵 《作物研究》2007,21(4):445-447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分别对7个新引美国烤烟品种进行了综合分析评判,结果表明:品种NC 102和NC 297综合表现最好,其次为NC 72和GL 26H,而品种NC 55,GL 350,NC 71和K 326(对照)综合表现一般。模糊综合评判的分析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甜高粱区域试验的精确度,综合评判参试品种的优劣,分析了新疆2004-2005年甜高粱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运用灰色综合评判法对参试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甜高粱区域试验的整体水平较高,试验误差控制得较好,数据可信。Z9、Z3、Z2、Z6、Z4五个品种灰色评判为1级,其综合表现最好,与生产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