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和盛  王宝和 《种子》1998,(6):59-61
利用同质恢材料,选择具有广亲和基因的粳稻品种02428与之杂交,采用系谱法进行连续多代选择正常结实株,育成了偏籼型的广亲和同质恢复系T136、T137等。通过对当选材料的亲缘关系分析,利用籼型同质恢复材料(系)与粳型广亲和系杂交,可以将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聚合于一体,从而选育出广杂和恢复系,为三系法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探索出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新的杂交水稻强优恢复系,用2个配合力高的CDR22恢复系与3027恢复系杂交选育了强优恢复系TR16,本文对恢复系TR16的选育及应用进行了探讨。TR16恢复系为优异种质资源材料创新,其组配的杂交水稻组合中优T16、金优T16、Ⅱ优T16已通过贵州省审定。  相似文献   

3.
广亲和粳稻恢复系选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利生  申宗坦 《作物学报》1995,21(4):391-395
广亲和粳稻恢复系的选育除采用WA型恢复与广亲和粳稻杂交选育和不同广亲和恢复系间杂交选育外,本研究提出以粳稻为父本杂交选育的4种办法:1、以型杂交稻F1为母本转育同质广亲和恢复系;2、以WA型下育系为母本筛选同质广亲和恢复系;3、以WA型广亲和不育系为母本,筛选同质广亲和恢复系;4、以同质广亲和恢复系为母本转育新的恢复系。用上述方法已育成02428等广亲和恢复系,并可同时恢复WA型和BT型胞质不育系  相似文献   

4.
桂362是用优质籼稻农乐1号为母本,以优质籼型恢复系桂99为父本进行去雄杂交,经7年13代定向选育而成的优良水稻恢复系。该恢复系属籼类型,恢复力和配合力强,株叶形态优良,穗大粒多,花粉量大,茎秆粗壮、抗倒性好,后期秆青粒黄。与联A、博A、龙特浦A、桂源A等野败型三系不育系配组,杂种产量优势明显,熟期适中,其中联优362于2011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桂审稻2011004号。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空间诱变选育而成的粳型亲籼恢复系的亲和性、恢复能力和配合力表现。结果表明:粳型亲籼恢复系对籼稻有亲和能力,对籼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强,在实际生产中具有的较大的应用潜力。用粳型亲籼恢复系配组已表现较好的组合有龙特甫A /ZSP13-8、D62A/HSP517和安湘S/ZSP选1。  相似文献   

6.
抗病优质滇型恢复系南34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34是应用籼粳杂交经系统选育成的偏粳抗病优质滇型恢复系.配制的杂交组合杂交优势强、恢复度高、抗病、制种产量高.与滇型三系不育系已配制出系列组合,已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组合有滇杂31和滇杂32.  相似文献   

7.
水稻耐热、高配合力籼粳交恢复系泸恢17的创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泸恢17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粳稻广亲和品种02428与强恢复力、配合力好的品种圭630杂交,采用"籼粳杂交选用偏籼型材料,生物技术加速稳定,南繁北育穿梭选择,高温胁迫选择"的选育思路和技术路线育成的耐热、高配合力籼粳交偏籼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耐热能力强、配合力高、恢复力强、稻米品质较好、所配组合适应性广和抗性较强等特征特性。已配组育成4个杂交稻新组合通过省级或国家审定,推广应用面积累计达370万hm2以上。该项研究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8.
泰优99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利用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籼型不育系D62A与自育籼粳交恢复系泸恢1345组配的优质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06年4月通过了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蓉恢906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用明恢63作母本,特青早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优质恢复系.该恢复系株型好、穗大、配合力强、米质优、与不育系地谷A配组育成的地谷A×蓉恢906于1995年通过四川省区试,与冈46A、Ⅱ-32A配组育成的冈优906、Ⅱ优906于1997年、1999年分别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杂交晚籼中熟新组合峰晟优911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峰晟优9113具有产量稳、米质优、熟期适宜、抗倒性强等特点。该组合是由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岳阳市金穗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峰晟A配组自育恢复系岳恢9113配组而成的晚籼中熟新组合。  相似文献   

11.
和两优713是用两系不育系和620S为母本与恢复系R713杂交,经多代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的特点,尤其是适应性广。2017年同时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在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稻区的审定,为"双国审"稻。  相似文献   

12.
杂交中稻新组合645优238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45优238是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用籼型三系不育系654 A为母本,以丰产性好的自选恢复系R 238为父本选育而成的高产、中熟中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笔者根据645优238父母本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在湖南怀化等地的制种实践,介绍了其主要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T461是以籼粳中间型品种轮回422为广亲和、野败恢复基因供体,与意大利粳稻Cripto杂交选育成的具有良好一般配合力、广谱广亲和的偏粳型恢复系。T461能恢野败、矮败、印尼水田谷、滇型和BT型等核-质互作型籼、粳三系不育系,与籼型和粳型测验种杂交的结实率非常接近,小穗育性平均在90%以上,表现亲和力强、亲和谱广。在T461的改良过程中,选用多个不同的三系不育系在分离世代检测恢复性和配合力的同时,还能起到鉴定广亲和性的作用,达到获得广谱广亲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用协青早 A为母本 ,与自选的强恢复系盐恢 5 5 9组配育成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协优 5 5 9,1999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至1999年推广面积约 2 0 0万亩 ,遍及长江中下游籼型杂交稻种植区。产量表现  1997~ 1998年江苏省杂籼区试两年平均  相似文献   

15.
华盛优莉香是利用优质长粒籼型三系不育系华盛 A 与优质香型恢复系莉香杂交配组而成的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稳产、品质优、抗倒性强等特点。2021 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南省作中熟晚稻种植。对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进行描述,介绍其高产栽培和制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徽两优8061是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籼型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1892S与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恢复系R8061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19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196114)。  相似文献   

17.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实现杂交稻超高产育种目标途经之一,粳型亲籼系的选育和利用是籼粳交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经。作为籼粳亚种间超高产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方法之一,就是创造粳型亲籼不育系。该不育系必备不育系及胞质与保持系和籼稻恢复系具有遗传协调性;不育系基因组属于粳或粳偏籼型;对现有恢复系有很高的配合力;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和不育特性;不育系对病虫抗性除主效基因外还应累积其他有效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8.
耐寒杂交水稻新组合金优467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乐良  黄永兴  汤鸿钧  伍祥  刘芝妹 《种子》2005,24(7):104-105
利用"同恢渗粳"法,将极耐寒的贵州地方高原粳"赫章小黄谷"的耐寒基因导入同质恢复材料373 CF6后,通过多次复合杂交,并定向选择,选育出耐寒同质恢复系R467,进而配组育成耐寒的金优467等新组合.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方法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爪籼交恢复系福恢964的选育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福恢964选育的技术路线和选育过程。用爪哇稻BJ22选作母本,明恢6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964,具有农艺性状优异、广亲和性较好、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高、所配组合表现突出等特点。用福恢964配制的组合福优964和昌优964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说明,利用爪籼杂交方式选育水稻恢复系,以扩大恢复系与不育系的遗传距离,进而实现部分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增加每穗总粒数、提高组合的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福恢964的生育期特性奇特,短日照处理或高温均能显著地缩短其生育期,属于弱感光型、基本营养生长性强、感温性较强的水稻。简要介绍福恢964所配组合的栽培技术要点。展现了进一步利用含有爪哇稻亲源的福恢964为主体亲本,选育超强恢复系,进而配制出超级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0.
源两优600是安徽桃花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中籼型温敏核不育系源118S为母本、恢复系TR1600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选育出的高产优质两系杂交中籼新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会审定,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强、品质优良等特点。介绍源了两优600的品种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总结出适宜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