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索能够高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方法,以水稻纹枯病菌强致病菌株A111为供试菌株,通过室内平板试验测定井冈霉素、多菌灵和不动杆菌A2混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较大,其EC_(50)为0.026 4 mg/L;多菌灵的EC_(50)为0.183 5 mg/L。研究发现,井冈霉素处理后的水稻纹枯病菌菌落呈不规则形态生长,菌丝和菌核的干质量随药剂浓度增加明显下降;而多菌灵处理后的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缓慢,菌丝和菌核的干质量降低程度低于井冈霉素。而井冈霉素、多菌灵与不动杆菌A2混用后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均高于单独使用时的效果。由此可见,将井冈霉素和多菌灵与不动杆菌A2混用能够更好地防治水稻纹枯病,为杀菌剂和生防菌的混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菌株gfj-4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其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对菌株gfj-4进行鉴定,以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为指示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稀释倍数发酵上清液、不同培养时间、接种量和pH值对抑菌活性的影响,以及从发酵上清液中提取的脂肽类物质的抑菌活性;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了脂肽类物质对其他1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初步鉴定菌株gfj-4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gfj-4的发酵上清液对玉米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稀释倍数从8倍增大到25倍时,其对病菌的抑制率为31.1%~92.4%,发酵上清液对玉米纹枯病菌的EC50为53.1 μL·mL-1;培养时间96 h,发酵上清液12倍稀释液对玉米纹枯病菌的抑制率最高,为82.0%;接种量为0.5%(V/V)时,对病菌的抑制率最高,为83.2%;pH为7时抑菌率达最高(82.6%)。脂肽类物质稀释60~180倍,对玉米纹枯病菌的抑制率为43.8%~92.0%,脂肽类物质对玉米纹枯病菌的EC50为5.90 μL·mL-1;与对照相比较,经脂肽类物质处理的玉米纹枯病菌菌丝生长量减少,生长稀疏,而且气生菌丝也受到明显抑制。脂肽类物质对其他16种植物病原菌也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抑菌带宽为16.7~31.0 mm,对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的抑制效应最强,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抑制活性最弱。  相似文献   

3.
通过表面张力、接触角、沉积量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初步探讨了加倍杀对井冈霉素防治玉米纹枯病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井冈霉素药液中加入加倍杀,能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增加药液在玉米叶片上的沉积量,加倍杀最佳加入量为井冈霉素制剂量的15%。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加倍杀在离体条件下对井冈霉素抑制玉米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无明显的增效作用,但能有效提高井冈霉素防治玉米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减少药剂用量。初步推断加倍杀对井冈霉素防治玉米纹枯病的增效机理是由于改善了药液的理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含药介质法测定了咪鲜胺和井冈霉素及其混剂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咪鲜胺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稍高于井冈霉素,而对稻曲病菌的抑菌活性极显著高于井冈霉素.咪鲜胺和井冈霉素按1 :1.5混配,对稻曲病菌和纹枯病菌的共毒系数最高,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H、温度环境因素对多粘类芽孢杆菌DN-1抑菌效果的影响以及井冈霉素A降低芽孢消解作用,为提高其生物活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温度、pH条件下多粘类芽孢杆菌DN-1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测定DN-1菌株和井冈霉素A复配对其细胞消解率的影响。[结果]pH在6.0~8.0时DN-1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pH为7.0时抑菌率最佳;温度在15~40℃时该菌对水稻纹枯病菌均能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效果,温度在35℃时抑菌效果最强;在DN-1菌株配成的水悬液中添加不同比例的井冈霉素A,都有降低细胞消解速率的作用。[结论]温度和pH对DN-1菌株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效果均有影响;井冈霉素A可延长含DN-1生物农药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6.
以水稻纹枯病菌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7科37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的离体抑菌活性,发现羊耳菊全草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茎和叶2个不同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中浓度分别为1.19×103和4.08×103mg/L.以羊耳菊茎秆提取物对离体水稻叶片纹枯病进行了防效试验,当其浓度为10 × 103 mg/L时,先喷药后接种的预防效果为100%,先接种后喷药的治疗效果为92.38%.研究结果初步证实,羊耳菊含有强烈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7.
寒地水稻病害生防菌株L1的鉴定及抑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从寒地水稻根际筛选并鉴定了1株生防细菌,初步命名为芽孢杆菌L1,芽孢杆菌L1发酵培养5 d时发酵液中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对水稻稻瘟病菌及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都达到最高,分别达74.57%和83.23%,随时间延长抑菌效果不再增加;芽孢杆菌L1的发酵液用硫酸铵梯度沉淀法提取粗蛋白,7个梯度下的粗蛋白对两种菌菌丝均具有抑菌作用,但对稻瘟病菌起主要抑菌作用的蛋白在硫酸铵饱和度50%~60%下沉淀,而对水稻纹枯病菌则在60%~70%,说明芽孢杆菌L1分泌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纹枯病菌起主要抑菌活性的蛋白可能不是同一类。  相似文献   

8.
林娜  尹礼国  陈超众  魏琴  李华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84-15886
[目的]研究臭牡丹根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菌饼法研究臭牡丹根的抑菌能力一[结果]臭牡丹根的4种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蒸馏水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乙醚提取液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都MIC都为10mg/ml。臭牡丹根提取物在pH值5~8的范围内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结论]臭牡丹根对4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抑菌活性受pH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三唑酮、速克灵、多菌灵、扑海因和咪鲜胺等6种杀菌剂对纹枯病菌的室内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种杀菌剂中,三唑酮对纹枯病菌的EC50值最小,对玉米纹枯病菌、小麦纹枯病茵和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1743、0.1958mg/L和0.1940mg/L。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明确巴东醉鱼草(Buddleja albiflora Hemsl.)的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小麦纹枯病菌、棉花黄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巴东醉鱼草对小麦纹枯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都达到了70%以上;对水稻纹枯病菌、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在浓度10 mg干样/mL时抑制效果不明显,当浓度为50 mg干样/mL下,抑制率明显增高,分别为83.90%±0.19%、80.82%±0.36%,表现出较强的抑制率;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对上述4种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活性最强,在浓度为5mg干样/mL时,对4种病菌的抑制率都达到的70%以上,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81.88%±0.23%。由此可以推断巴东醉鱼草抑菌活性物质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Bs-916突变选育,得到一株拮抗性能比出发菌Bs-916提高15 %以上的突变菌株H-74.通过对其抗菌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H-74分泌的脂肽类抗菌物质主要是表面活性素.在PDA平板上的水稻纹枯病菌菌丝抑制试验中,它能有效抑制新生菌丝的生长,并使细胞内含物外泄.盆栽控病试验表明,它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相对防效达到73.35 %.将H-74分泌的脂肽类抗菌物质单喷于水稻植株上,测定与植物抗病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发现其对植物抗病相关酶活性表达有明显的诱导作用.结果还显示同时接种脂肽类抗菌物质和水稻纹枯病菌处理对3个酶活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辣椒立枯病是辣椒育苗前期引起死苗倒苗的重要病害,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该病害流行的有效途径,本试验采用室内平皿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使百克、三唑酮、普力克、多菌灵、敌力脱及安克锰锌等杀菌剂对辣椒力枯丝核菌生长的影响,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辣椒立枯丝核菌都具有抑制作用,但其有效浓度有所不同,使百克、三唑酮、普力克、多菌灵、敌力脱、安克锰锌的EC50分别为74.3833、54.1614、2130.9465、2.8660、7.1052、4.2576μg/ml。由此可以看出,多菌灵对辣椒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安克锰锌次之,普力克则较差。  相似文献   

13.
大镰刀藓提取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性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为供试病原真菌,对大镰刀藓(Drepanocladus exannula-tus)醇提液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液抑菌活性在-20~80℃可以稳定存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最强,持效期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低温(4℃)与室温条件下保存,3个月内活性稳定。经定性分析,大镰刀藓提取液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生防细菌B579与多菌灵协同防治立枯病的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菌灵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该药剂在10μg/ml浓度下对生防细菌B579生长无影响。通过多菌灵与生防细菌B579协同作用的室内生测及室外盆栽试验,表明该混剂能够有效地防治蔬菜苗期立枯病,且在2 000倍浓度下防效达87.3%。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链霉菌702菌株所产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机制,在显微镜下观察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并测定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内含物渗漏的影响以及对细胞膜的损伤。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能够引起水稻纹枯病菌发生一系列菌丝形态变化,1.81μg/ml和3.35μg/ml DZP8处理24 h可使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内出现大液泡,菌丝表面粗糙,内含物增多,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菌丝逐渐扭曲并呈现出不规则缢缩。20.10μg/ml DZP8处理可导致菌丝培养液电导率增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渗漏,菌丝膜脂质过氧化。DZP8在较低浓度(1.81μg/ml)下就能够引起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形态的变化,但只有在较高浓度(20.10μg/ml)时才造成细胞膜的显著损伤,说明细胞膜可能为DZP8的一个作用位点,同时还可能存在其他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松苗立枯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土壤育苗和7种杀菌剂室内药效测定技术,对引起松苗立枯病的病原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发病率为混合土5.1,腐殖质土13.1、表土34.2、消毒土36.8.药效测定结果为硫酸亚铁、硫酸铜对3种菌均起抑制作用.硫酸铜对镰刀菌和丝核菌具有杀死作用,而对交链孢菌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与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安徽省7个县(市)的32株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在5个鉴别寄主上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各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安徽省水稻纹枯病菌中大多数为中等致病力。对这些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DNA多态率达98.2%,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2~0.84之间,表明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分化较大,群体结构多样性较丰富。在相似系数为0.653时,所有菌株可聚合为4类,聚合类型与菌株的地理来源相一致,菌株的致病力与RAPD聚类分析结果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亚麻立枯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亚麻立枯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等特点,亚麻立枯病病原菌为Rhizoctonia solani kuehn,属于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供试的12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效果试验表明,对亚麻立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效果的杀菌剂有立枯净、多菌灵、代森锰锌,其抑菌率分别为96.3%、92.5%、88.8%,其次,甲基托布津抑菌率为83.8%,甲霜灵,抑菌率为77.5%.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类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江苏、安徽、河南等省小麦纹枯病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2008年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仪征市、安徽省六安市及河南省临颖县、温县采集并分离纯化得到30株小麦纹枯病病原菌,从中选择6个代表性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病原菌在pH在4~9内均可以生长,以pH为5时生长速度最快;生长温度为20~25℃,其中以22.5℃最适;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SA培养基、PDA培养基、改良PDA培养基、查彼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高邮纹枯病菌生长最快,菌丝较粗;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纹枯病菌生长相对较慢,菌丝较细、稀疏;六安纹枯病菌生长最慢,菌丝较粗,稍密。番红O-KOH染色结果表明,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纹枯病菌为双核丝核菌,高邮和六安纹枯病菌为多核丝核菌。丝核菌专化性PCR检测结果表明扬州、仪征、临颖和温县菌株为禾谷丝核菌。  相似文献   

20.
芽孢杆菌HSY-8-1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及其抑菌产物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挖掘用于生物防治的微生物资源,自海南蚕豆枯萎病区土壤分离1株芽孢杆菌HSY-8-1,经抗菌试验分析表明,其代谢产生的拮抗物质对引发植物立枯病和根腐病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镰刀菌(Fusariumspp.)抑菌作用较强,具有使病菌菌丝扭曲、缢缩等致畸效应,并抑制立枯丝核菌的菌核形成。研究表明,在NB液体培养基中发酵时,进入稳定生长期后开始产生抑菌物质,72 h时累积达到最大值。这种抑菌物质的特性为外泌型、水溶性,可透过0.22μm的微孔滤膜,对热、酸、碱、蛋白酶水解、紫外线照射等影响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