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建立了普洱茶中9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分子量相近原则选择45Sc、73Ge、115In、209Bi之一作为内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普洱茶中铅、砷、镉、铬、锰、铜、锌、镍、硒的含量.检出限为0.0034~0.3100 mg/kg;在1.0~50.0 ng/mL线...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波消解方法处理剑麻叶片样品,以铟(115In)为内标元素进行校正,优化ICP-MS仪器工作参数等技术,测定剑麻叶片中微量元素钼的含量。结果表明:钼的检出限为0.025 μg/L,回收率为96%~1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7%,同时测定国家标准物质菠菜(GBW10015)中的钼,分析结果在标准值范围内,显示微波消解-ICP-MS方法具有检出限低、快速、简便、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杨学文 《中国稻米》2012,18(5):80-81
比较了微波消解和湿式消解前处理法在石墨炉啄予吸收光谱法(EFAAS)N定大米中铅元索的应用效果,认为湿式消解是一种准确、可大量、快速前处理样品方法,可以提高检测效率。湿式消解样品错回收率98.3%~103.1%、变异系数7.3%,相对偏差1.2%;微波消解样品铅吲收率68.1~72.5%、变异系数12.6%,相对编差23.8%。  相似文献   

4.
微波消解HG-AFS法测定小麦中硒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了探讨小麦中硒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本文考察了酸消解体系、微波功率、消解时间、酸用量等因素对利用微波消解HG—AFS法测定小麦中硒含量结果的影响,优选出了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并以最佳样品消解条件和仪器工作条件测定5种小麦样品和国家小麦标准物质(GBW08503)中的硒含量。结果表明,小麦标准物质中硒的测定值与标准值相吻合,5种小麦样品中硒的相对标准偏差在5.44%~8.21%之间,本法的检出限为0.052ng·ml-1,浓度在0~200n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污染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15年生的枇杷果实为试材,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测定果实中V、Mn、Fe、Co、Ni、Cu、Zn、Se和Mo等9种人体必需痕量元素的质量分数(w)。结果表明,各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03~0.126μg/L,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3.00%;枇杷果实中痕量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Mn、Zn和Fe含量丰富,高于10 mg/kg DW;不同品种果实Co、Mo、Se和V等元素的变异系数高于4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矿质元素与果实风味品质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椰果是以椰子汁(乳)为主要原料,经灭菌、发酵制成的一种纤维素凝胶状物质。采用微波消解法溶解椰果样品,较干灰法节约时间、提高准确度;较压力罐消解法更方便、安全。试验证明,此法消解椰果快速、完全,样液透明,方法准确可靠。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椰果中铬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花生中镉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高脂肪高蛋白材料花生中镉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花生样品,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花生中镉含量.从广东、湖北和辽宁3省随机抽取收获的9个花生样品进行检测,镉含量范围为0.061~0.529mg/kg,RSD为1.22%~8.75% (n =6,c=0.859~7.409ng/mL),该方法检出限为...  相似文献   

8.
微波消解-MPT-AES法测定豆制品中的Cu、Fe、Ni、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微波消解-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MPT-AES)测定豆制品中的Cu、Fe、Ni、Cd元素的方法.考察了各微量元素的分析谱线波长、载气流量、工作气流量、氧屏蔽气压力和微波前向功率对Cu、Fe、Ni、Cd元素的发射强度的影响,分析了酸浓度及共存离子对其测定的影响,得到了测量不同金属离子的最佳工作条件,进而得出了在最佳条件下测量Cu、Fe、Ni、Cd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8.28 ng·mL-1、18.96 ng·mL-1、2.77 ng·mL-1、3.19 ng·mL-1)、精密度(分别为1.46%、3.65%、2.30%、1.62%)、回收率(98.97%~101.29%)等,并通过加标回收试验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微波消解快速测定特殊粒色小麦中10种金属元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特殊粒色小麦不同品种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水平,为其营养价值和功能性特色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选用南阳灰色、普通颗粒紫麦、硬质紫麦和蓝麦为材料,用微波加热技术在家用微波炉内压力快速消解样品,依据国家颁布的标准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 S)测定了上述样品中的Zn、F e、Cu、M n、Co、C r、K、C a、M g和Pb等10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与文献报道的普通小麦相比较,结果表明:南阳特殊粒色小麦中的K、F e、M n、M g的含量远远高于普通小麦,C a和Cu的含量与普通小麦相差不显著,Zn的含量显著低于普通小麦,而Pb的含量低于国家现行铅限量卫生标准。因此,可以根据其特点开发具有不同功能的特色食品,满足不同人群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国内对茶叶中稀土元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帅帅  李烨  王旻 《茶叶通讯》2010,37(4):18-22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茶叶质量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稀土的残留问题,已成为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我国茶叶中稀土元素,尤其是含量的研究情况,希望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茶叶中稀土总量的快速测定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汪东风  赵贵文 《茶叶科学》1998,18(2):151-154
根据ICP—MS法分析的茶叶中稀土组成,以La∶Ce∶Nd∶Y∶Pr=40∶25∶20∶8∶7混合的稀土为标样,采用湿法灰化和偶氮胂Ⅲ为显色剂,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656nm处测定茶叶中的稀土总量。该方法快速简便,适于基层卫生防疫部门大批量快速检测茶叶中稀土总量时应用。文中还对该方法与国标法、萃取分光光度法及ICP—MS法进行了比较,并对该方法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稀土元素~(141)Ce在甜菜植株中的吸收、分布和积累。结果表明,甜菜对~(141)Ce的吸收很迅速,在块根膨大期吸收更为强烈,吸收率可达39.45%。~(141)Ce在植株各器官的分布与积累规律是叶>叶柄>根。  相似文献   

13.
稀土对茶树生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茶树花芽分化期和花蕾膨大现白期 ,叶面喷施硝酸稀土 ,观测茶树的花蕾生长动态及生长类内源激素 (IAA、GT和TZ)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 :在茶树新梢生长旺盛的 9月中旬以前 ,花蕾的累积生长量稀土处理的低于对照。稀土对茶树花蕾的形成并无明显影响。幼蕾及幼果中的内源激素含量也较低 ,而一芽二叶中的内源激素含量却较高 ,9月中旬以后 ,进入了秋末开花结实的旺盛期 ,稀土处理的花蕾中内源激素含量升高 ,但随着花蕾的成熟开放 ,内源激素含量又呈递减趋势 ,尤其是IAA含量急剧下降。这些结果表明 ,稀土并末打破茶树生长发育的节律 ,而是有助于促进IAA及GA等生长类内源激素向旺盛生长的组织和器官分布 ,从而促进它们的生长。文章还就稀土对茶树生长的作用及茶叶生产上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波消化、电感耦台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对稻米中20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同步定量测定.微波消化与常规湿消化法相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20种元素的平均检出限为0.0426 μg/g,回收率在85~104%之间,变异系数平均为1.62%;与NBS等标准曲进行了对比,显示出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均较理想。分析测定了51个优质米,结果表明符合质控要求。本方法消化样品快速,完全,污染少,仪器测定灵敏度高、重演性好。适合于稻米及其它生物、环境样品中无机元素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将大豆样品置于密闭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硝酸和过氧化氢,放在微波消解系统内进行消解.建立了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大豆中的钙、钾、镁、磷、铁、锌、铅、镉、砷、汞、铬、铜、锰、锡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该法测定精度高,各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均小于2.0%,加标回收率为93.4%~109...  相似文献   

16.
微波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天然橡胶中锰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消解系统,加入H2SO4和HF消解天然橡胶样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锰的含量。该法改进了GB/T 8296-2008中的样品制备方法,实验效率提高了15~20倍。结果表明:①最优的消解条件为:3.5 mLH2SO4和0.5 mLHF为消解试剂,2 min内升温至180℃,并保温10 min;②消解温度的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最大,消解时间次之,消解试剂用量变化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