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3,15(2):91-93,88
<正> 目前世界对虾养殖正在蓬勃发展,特别是日本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养殖对虾产量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据统计,当前全球养殖对虾的年产量约40万吨,主要产虾地区为中国台湾省、印度、东南亚国家、厄瓜多尔及其毗邻的南美国家。苗种生产和配合饲料的发展和推广使对虾养殖形成“企业化”生产,并且随着投饵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虾主要养殖种类的耐盐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养殖面积每年以50%递增,养殖产量1990年已达15万吨,养殖种类也越来越多。我国对虾的主要养殖种类有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和刀额新对虾。1991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中,中国对虾约占70%,墨吉对虾约占15%,长毛对  相似文献   

3.
斑节对虾高产养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对虾低盐度育苗和养成获得成功后,上海地区的对虾养殖面积已达1300多ha,年产量约3500 t。但由于养殖品种单一,中国对虾对饲料的要求较高,天然饵料资源有限,且日趋紧张,故很难进一步发展。鉴此,有必要引进生长快、偏植物食性的斑节对虾。根据上海市科委下达的“斑节对虾养殖技术研究”的课题要求,作者于1988~1990年分别在奉贤县本所河蟹人工育苗场和上海市养殖总场奉贤海水场进行了养成试验。  相似文献   

4.
北方地区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产业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养殖产量 2 0多万吨 ,约占全球对虾养殖总产量的 30 %以上。从1 993年开始由于受暴发性流行病的影响 ,养殖产量急剧下降 ,1 994年产量只有 6.3万吨。近年通过“对虾养殖二次创业” ,养殖产量逐渐恢复 ,到2 0 0 1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已达到 30万吨。据统计 ,我国对虾养殖总面积约 40 0万亩 ,其中北方地区占 5 0 %以上 ,但养殖产量只占全国总产量的2 3%。主要原因是以池塘养殖方式为主 ,在潮间带开挖土池 ,利用开放式进排水系统 ,大多不使用增氧机械 ,病害未得到有效控制 ,…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虾养殖遭遇病害危机,白斑综合征(WSSV)、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PNS)等疾病频发。2013年全球养殖对虾产量较2012年减少23%,据报道主要养虾大国泰国产量下降约50%,中国下降约17%。探索有效的对虾病害预防措施,成为减少虾病暴发及损失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茅绍廉 《海洋渔业》1984,6(2):54-57
<正> 渤海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由于资源量变动剧烈,1982年的捕捞量曾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养殖对虾的产量迅速增长,出现了对虾捕捞与养殖生产并驾齐驱的局面,使对虾养殖生产在我国对虾渔业中开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我国进入对虾养殖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7年对虾养殖产量126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的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7年超过70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8.
1992年,山东省莱州市引种养殖斑节对虾试验获得成功,取得平均亩产210kg以上的好成绩。现将莱州市引种养殖斑节对虾作扼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呈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使用同种饲料喂养的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进行了感官评价、一般成分和呈味物质分析。海水养殖对虾感官评价总体得分高于淡水养殖对虾,海水养殖对虾在鲜味、甜味上优于淡水养殖对虾,而淡水养殖对虾带有明显的土腥味(P<0.01)。海水养殖对虾的灰分高于淡水养殖对虾,粗蛋白、水分及有机酸含量两类对虾差异不大。通过分析氨基酸、核苷酸、甜菜碱和有机酸等呈味物质,发现主要是谷氨酸、AMP、IMP、甜菜碱这几种物质对两类对虾的口味差异起着重要作用,其他成分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一、华南地区对虾养殖状况据报道2010年世界对虾养殖的总产量350万吨。我国对虾养殖产量也在逐年提高,2010年达到134.8万吨,其中海水对虾73.3万吨,淡水虾的产量61.5万吨,南美白对虾的产量约占80%。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2010年海水对虾养殖面积86606公顷,养殖产量54.9万吨。其中广东省养殖面积59967公顷,产量29.3万吨(未包括淡水对虾21万  相似文献   

11.
冯玉法 《水产科学》1993,12(7):25-27
1992年,山东省莱州市引种养殖斑节对虾试验获得成功。在当今中国对虾面临病害严重、国际市场呈萎缩态势的情况下;引进和发展养殖斑节对虾,使之逐渐形成规模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orientalis)的养殖曾经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产业,但传统的养殖模式及其养殖技术已不能够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为探求中国对虾养殖新模式,营口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至2005年承担了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项目“中国对虾深水池塘养殖高产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虾养殖计算机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晓燕 《齐鲁渔业》1996,13(3):7-10
采用现代化方法管理对虾养殖势在必行。对虾养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对虾育苗规范和养成技术规范,按照软件开发规范设计完成,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具有数据录入,数据分析,统计查询,自动打印报表,数据维护等功能,可大大提高对虾养殖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为有效遏制对虾疾病的暴发流行及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4.
对虾池塘养殖生态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了解养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指导健康养殖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对虾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生态学角度阐述了对虾养殖生态系统的特点,提出对虾养殖生态系统的建立和维持要以去除过剩的营养盐为目标,注重进行物流和能流畅通的立体养殖体系和多池循环的综合养殖体系的定量研究与模拟,以实现对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龙学军 《水产养殖》2011,32(9):33-35
对虾是我国重要的海产资源之一,也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种类之一。1988年开始以中国对虾为主要养殖品种的对虾年产量连续五年居世界之首,约占全世界对虾总产量的30%,年产值40多亿人民币,年创汇5亿美元以上。但是,1993年全国暴发了大规模的对虾流行病,造成经济损失过百亿。因此,如何尽快摆脱疾病的困扰,实现对虾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池塘养殖效益,增加我县虾类养殖品种,探索墨西哥蓝对虾能否成为对虾养殖产业中的一个适宜推广品系,我们积极引进了墨西哥蓝对虾进行淡水试养,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虾养殖及其海产对虾养殖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对虾养殖的基本情况、美国政府资助对虾养殖及其海产对虾养殖研究计划。包括该计划的由来,参加的单位和各单位承担的工作重点,以及该计划的主要工作日标和重点活动。编者按:本文的发表,对我国对虾养殖业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虾与毛蚶池塘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洪文 《河北渔业》2005,(2):22-22,41
自80年代以来,我区海水养殖一直是以对虾养殖为主导。近年来,随着对虾病害的流行,对虾养殖产量和效益逐渐下滑。针对这种状况,我区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基础上优化养殖模式,促使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亚洲和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性海洋产业。我国的对虾养殖产量和养殖规模曾在19881992年居于世界首位,年产量达20多万吨,年产值近百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1993年养殖对虾病害的暴发性流行,导致了整个对虾养殖产业的严重滑坡,不仅对虾养殖业本身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相关的对虾加工和出口等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由对虾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虾病害防治和养殖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也积极引进凡纳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和细角对虾(俗称蓝对虾)等新的虾种进行养殖,特别是我国华南地区采用高位池和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等高新技术进行凡纳对虾和斑节对虾养殖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迅速回升,对虾养殖业又开始出现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2000年华南地区养殖对虾产量增长迅速,达到12万多吨,其中约5万吨是凡纳对虾;仅广东省就达到7.5万多吨.超过全国产量的1/3。采用新的集约化防病养殖技术,凡纳对虾单造产量普遍达到510吨,公顷,高的年产量已达到20吨,公顷,在江苏、山东等地进行小规模养殖也取得了成功,其养殖成功率和效益优于我国原有的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华南地区现已成为我国养殖对虾的主产区。2000年我国华南地区引进细角对虾进行试养取得成功,个别地区单造产量达到610吨,公顷,成为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中又一个新的种类。但是,国内对于细角对虾的研究刚刚开始,缺乏专门介绍该虾的资料,广大虾农对此虾也了解不多。作者在此对细角对虾的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并与凡纳对虾等其他滨对虾属种类进行比较,提供给有关科研人员和养虾业者参考,希望对我国细角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对虾双季养殖是以不增加任何投资、在原有养虾塘的生产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虾塘利用率,达到增产和增收的目的。 1.方法与措施 (1) 苗种的中间培育双季养虾必须具备养成塘和暂养塘,面积比例为5:1,即10亩养成塘,应有2亩暂塘;养殖的品种一般为东方对虾和长毛对虾,早季为东方对虾,晚季为长毛对虾。由于养殖前期塘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