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鳡鱼人工养殖技术初探(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人工催产与孵化 鳡鱼的人工催产时间与四大家鱼相同或稍迟,时间为5~7月。最适催产水温为23-28℃,催产设施与四大家鱼相同,要有良好的水源、水塔、催产池、孵化环道或孵化桶等设备。  相似文献   

2.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5,30(5):44-44
立夏至小满.是鱼类催产的最好时期.此时水温适宜,亲鱼成熟好,产孵率、孵化率高。鱼苗下塘和成活率也高。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严把亲鱼催产选择关、药物使用关、催产管理关,是取得催产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十几年来,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催产和收集各地催产家鱼亲鱼的资料,据不完全统计在万尾次以上,其中许多实践经验表明:  相似文献   

4.
在室外土池缢蛏人工育苗过程中,进行了不同催产方法的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低盐度海区亲蛏催产效果高于高盐度海区,采用淡化水刺激,进行8小时阴干刺激,经过暂养的亲蛏催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淡水渔业》1975,(4):5-7
在毛主席革命科研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1974年5月,我们在长江水产研究所试验场,用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以背肌及体腔注射法催产家鱼获得成功。但催产所用的剂量却比哺乳动物的剂量高数百倍,甚至上千倍。LRH系实验室合成,价格较贵,所以要将LRH作为一种新催情剂应用于家鱼催产尚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6.
临浬县国营同欢鱼苗苗种繁殖场的技术人员和干部职工,从一九七六年开始进行青鱼饲养的试验和青鱼催产的研究,通过三年时间的反复实践,终于在一九七八年掌握了青鱼饲养的技术关键,获得了人工催产的成功经验。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的八年中。全场共饲养五组性成熟青鱼,每年都能顺利的催产青鱼三一四组生产鱼花400万尾左右。  相似文献   

7.
亲鱼培育是四大家鱼人工繁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亲鱼培育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性腺的成熟度。我场各年从事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工作,在亲鱼的更新换代、秋春季的重点培育、亲鱼的催产方法、催产剂的配合使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分述如下:一、亲鱼的更新换代认真开展“四大家鱼”种质资源研究工作,首先逐步淘汰老亲鱼,不断引进原种新亲鱼,使亲鱼群体保持在青壮年状态,其次应大小归一、年龄相仿、专池培育,使性腺发育能保持同步。并且在引进亲鱼时要避免近亲血缘,使亲鱼保持优良性状。二、产后培育亲鱼催产结束后,在短期内抓…  相似文献   

8.
在“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孵化方面,青鱼的催产比较困难,其催产率一般较低,受精率和孵化率也不高,催产过程中如果不使用脑垂体,一般很难催产成功。在实际生产中,脑垂体的价格比较昂贵,即使是自己所采摘的脑垂体,其质量也难以保证。如何找到脑垂体的代用品,从而保证青鱼催产  相似文献   

9.
1.选择催产亲鱼在选择雌亲鱼时.将鱼体膜部向上躺平,稍露出水面,若腹部膨大而柔软.特别在下腹部两侧略下垂,中线微凹,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微红稍突的鱼,即可催产。雄鱼选择的方法是:用手轻挤鱼下腹部两侧。生殖孔有乳白色浓厚的精液流出。且入水后很快散开的。即可催产用。  相似文献   

10.
《水产科技情报》1976,(11):8-14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以一些水产养殖场为基地,在生产第一线与渔工老师傅们一道,在1976年家鱼人工繁殖的催产季节中,通过反复的实践,对应用LRH类似物提高家鱼催产效果又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 我海南行政区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草鱼催产剂为鱼脑垂体(PG)和促排卵2号(LRH-A_2)及促排卵3号(LRH-A_3)混剂,催产效果不稳定,且鱼脑垂体来源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85-1986年在中山大学生物系帮助下使用新的鱼类催产剂多巴安抑制剂(RES)对草鱼进行了催产试验。试验初步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试验亲鱼取自三个鱼苗场的亲鱼。1985年8月下旬试验的亲鱼为未催产过的亲鱼。1986年3月中旬试验的亲鱼部分催产过一次。催产试验共进行6次27尾亲鱼,全为雌  相似文献   

12.
自1958年我国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以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一直作为我国人工催产鱼类的主要药物。但该药物具有一些不足之处:成本高,操作比较麻烦;不易准确掌握注射剂量,而且只对少数几种养殖鱼类有较好的催产效果,此外,这些外源的促性腺激素都是蛋白质大分子,注射到鱼体内容易引起抗药性和副作用,严重的还会使鱼死亡。宁波市激素制品厂和广东中山大学鱼类研究室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和实际应用,联合研制成功了新型的高效鱼类催产合剂,该  相似文献   

13.
鱼脑垂体:对各种家鱼均有良好的催产效果,效应时间短而稳定,特别是对早期亲鱼或成熟度较差的亲鱼,效果优于其它药物.短处是如若使用不当,时常会引起难产,且来源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4.
今年,我场应用LRH类似物对家鱼进行了人工催产、共孵出草、鲢、鳙鱼苗712.1万尾,比去年增产32.2%,现将催产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从淡水鱼类养殖学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催产草、鲢、鳙亲鱼的园形催产池的内直径D,不应小于6米和不应大于10米,即6≤D≤10米。从方便催产管理的角度来看,园形催产池的直径不宜大于10米这句话是容易被理解的,但圆形催产池直径不应小于6米的道理,则不那么容易为读者所理解,为此,作者试图用一个数学推证对此加以阐明,并欢迎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6.
包振学 《水产科学》1995,14(3):30-31
对白鲢亲鱼催产效果差原因的初步探讨包振学(辽宁省朝阳县水利局)关键词:白鲢,亲鱼,催产在鲢鱼的人工繁殖过程中,往往遇到这种情况:被选中的亲鱼在年龄和体重等方面都达到了催产标准,催产后或不发情,或半产,且受精率、孵化率很低;或腹部膨胀,甚至造成死亡。经...  相似文献   

17.
《内陆水产》1975,(1):11-20
在家鱼人工繁殖鱼苗的生产中,各地常用的催产药物有两种:一种是鱼类脑下垂体;另一种是采用孕妇尿提取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随着水产事业的发展,要求人工凡殖鱼苗的数量日益增多,使用催产药物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从而出现对鱼用催产药物供不应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亲鱼的培育中,根据几种家鱼的食性与生活习性,是可以按适当的比例搭配混养的。但在春季强化培育,尤其在催产时,是不宜将几种不同亲鱼混养的。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9.
青鱼人工繁殖的几个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鱼属中下层鱼类,以底栖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青鱼的人繁难度远大于其它家鱼,鲢、鳙、草经人工催产后能自然产卵、自然受精,催产率达96%以上。而青鱼自然产卵的概率很低,自然受精率只能达到50%~60%,根本解决不了生产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笔者经过20多年的探索,改进了产前培育管理,调整了激素配伍及人工授精的方法,从1996年以来催产率稳定在95.7%以上,受精率90%以上。青鱼的人繁须重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重视亲鱼的种质青鱼为四大家鱼之一,其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及黑龙江流域,5龄左右性成熟。因此亲…  相似文献   

20.
自从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成功以来,人们对鱼类生殖、生理机制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人繁的技术和方法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之中,新的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尤其是催产激素借助于生化制药技术的进步,已今非昔比,高效的LRH—A和HCG等已取代鱼脑垂体和HCG粗制品而大量应用干鱼苗生产中。但是,实践中高纯度激素的催产效果却不如鱼脑垂体稳定有效,在亲鱼成熟度较差,水温较低的情况下,差别就更大,为什么呢?我们认为鱼类的繁殖需要调动和激发多方面的生理机能才能完成,仅仅使用促性腺激素是欠完善的,为此,我们综合了除促性腺激素以外的其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