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经过历史的沉淀,成为特定文化含义的表征。在园林景观中,通过特定植物的配置和运用能够实现园林的文化提升。本文分析了植物的文化内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普陀山佛教植物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出普陀山现有的佛教植物资源及其文化内涵,并综合分析各类景点的佛教植物景观现状,提出普陀山佛教植物景观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徐桂红  杨蕾蕾  张卫哲  秦密  陈朋 《现代园艺》2023,(13):101-103+117
无忧花寓意无忧,被佛教和印度教共同崇拜,具有丰富的植物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植物一旦与宗教相结合,就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通过对无忧花植物文化特征的梳理与总结,增进人们对无忧花的了解,为无忧花的园林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王卉 《花卉》2019,(2):160-160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多植物都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起到了托物言志寄托情感的作用。根据景点中建筑、山水的实际情况,在景点适当的位置搭配植物表达景点的植物文化内涵,成为传统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园林的文化气息。本文通过分析了植物文化内涵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对园林的规划设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经西域传入我国的佛教,称为"汉传佛教"。通过分析汉传佛教寺庙中常见植物的类型,以及与中国本土植物文化的融合,旨在更充分地认识汉传佛教寺庙植物的形态学及生态学特性,丰富对寺庙植物文化内涵的认知,更好地为现代寺庙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大凯  范琳琳 《现代园艺》2022,(24):143-144+147
植物是园林造景中象征生命并赋予园林景观生机与美感的造园要素,在园林景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植物不仅有其本身的自然美,还被人们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让校园景观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是校园精神的象征。以园林植物文化为切入点,分析园林植物文化与现代高校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依据现代高校植物景观中的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探究园林植物文化在现代高校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园林景观只有被赋予一定的思想意境,并与景观要素相融合,才能真正的体现园林艺术价值。而园林植物因为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裁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常用来进行园林意境的创造。结合实例对我国古典园林、现代园林运用植物造景创造园林景观意境的方法进行研究,揭示园林未来的发展应结合时代特点,并借鉴优秀的传统艺术手法进行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创造,融合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相似文献   

8.
以植物文化在传统寺观园林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从植物文化寓意的角度进行研究,分别对儒家园林、道家园林、佛教园林中植物的文化应用进行剖析,凸显植物文化在寺观园林意境营造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鸿宇 《花卉》2021,(10):135-136
从“文以明道”出发,通过对其含义和在我国传统种植设计中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研究,指出“文以明道”是中国传统种植设计的重要理念,主要是运用植物的形态、色彩和质感,赋予一定的思想内涵,经过四个阶段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植物景观的意境之美。随着时代的发展,文以明道理念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从而以此来继续指导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造景设计。  相似文献   

10.
胡凡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12):118-118
植物造景是景观环境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景观设计中的核心内容。植物景观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防暑纳凉、净化空气、杀菌降燥等实用功能,与此同时,植物还给景观环境赋予了生命活力。然而,当前有很多景观设计中,只将植物作为硬质元素的填充物,没有从艺术的层面考虑植物个体与整体环境的协调统一,或是忽视植物色彩美在造景中的重要作用,无法给人们带来更深层次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趋势的调查、优势分析及现状调查,综合论述如何在现代景观风潮中创造具有中华民族风韵的景观作品:将中式景观特色整合并加以提炼出的"新中式"建筑风格、小品、铺装等景观元素应用于居住区景观设计当中,因地制宜地布置在居住区的各个功能分区中并赋予实用功能,坚持以绿色生态思想为根本、低碳设计等设计原则,通过构思和合理布局,将文化内涵、历史文脉及意境设计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吉祥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清 《北方园艺》2012,(4):92-95
中国园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赋予植物一定的文化寓意,从而表达某种吉祥意愿。因此,加强对中国传统吉祥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有利于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进一步把握及提高植物造景水平。在中国传统吉祥植物资源归纳及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传统吉祥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手段及形式,探讨了其对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李臻 《中国食用菌》2020,(3):129-131,134
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了对菌类生物的认识和探索,并将"菌蕈"作为一个独立的生物类群积淀了独特的菌蕈文化。灵芝作为菌蕈种类的一种,也是菌蕈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灵芝以其食用和药用价值在菌蕈文化中有着特殊地位,在系统丰富的菌蕈文化中,灵芝的部分整理为神话传说、古书典籍、宗教专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记载。灵芝文化作为中国古代菌蕈文化的补充,与菌蕈文化互为表里,共同丰富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对它深入的研究,对当代进一步加强对菌蕈类群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浩华  曹伟 《中国园艺文摘》2013,(10):103-104,117
古典园林空间意境的产生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密不可分,儒道佛思想主要是通过对中国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的渗透,折射到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审美观念中,从而对园林空间的意境营造产生影响。文章从意境的本源、风格、立意构思、布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来揭示传统文化对其产生的深刻引导作用,并提出新时代的园林设计师,在对待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创新问题上,不应还只停留在抄袭模仿古典园林文化的表面层次上,而应当探根索源,挖掘其最原真的一面——即对时代生活文化的反映。设计师应当作为生活的阐释者,要把握时代的精神,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修养,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富有民族特色,才能经得起生活的推敲和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叶木泉 《中国园艺文摘》2012,(4):122-124,58
种类繁多的民俗文化为景观设计带来丰富的灵感源泉,同时它传递着文化信息,并作为主要的元素在空间关系、民居建筑、园林小品和植物等方面影响着景观设计作品的质量.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的闽都民俗文化园通过生产民俗区、生活民俗区和文化教育区将闽都民俗文化与园林景观良好的结合展现,传承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6.
植物墙是一种新的垂直绿化形式,它不受土壤条件的限制,景观效果较好,可广泛用于城市建筑物表面、建筑断面、道路护坡、挡墙以及桥梁的桥墩等,对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具有重要作用。现阐述了植物墙的概念,总结目前植物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植物墙栽培介质和植物选择进行了详细叙述,以期对今后植物墙的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Ecosystem services (ES) concepts and approaches have become more appealing to practice, such as municipal/urban planning,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governance to addres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clusion of this concept in the planning or policy discourses is the first step for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n the ground. Using China’s capital, Beijing, as the case study, this article analyzes how ES (or similar concepts) have permeated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history since 1949 when the New China was established and how this has to be with China’s urban green space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1) There were no explicit references to “ecosystem services” per se, but overlapping concepts such as “functions”, “values” and “benefits” can be found in planning documents and, importantly, the lack of the concept per se has not affected the detailed services that emerged in all plans. (2) Among the three ES sections, only cultural services run from the beginning to end although the included services kept changing. Other sections show considerable variation and less continuity – the focal services of each stage changed over time. (3) Through the ES lens, some general patterns regarding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can be found such as regulation services gradually become valued for their own sake. The patterns found in Chinese planning documents are then compared with some western regions. This study reveals limitations of the past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future to inform urban development decision-making. Adaptation of old and incorporating new ES concept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lans and foster cities’ ability to learn from past patterns for future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8.
公园的风景建设往往是以其历史文化发展线索为背景依据的.都江堰离堆公园将川西古园与现代园林合为一处,悠久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以其特有的园林风格和其中有关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文化与文物古迹特色,而成为闻名中外的一个旅游名胜.整个公园的园林设计风格继承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精华,运用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手法,充分表达了时代特点和川西地方特色.现主要以离堆公园为例探讨历史文化对园林古迹开发的影响作用,希望对地方历史性园林的建设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何伟 《中国食用菌》2021,(2):130-133
中国传统菌蕈文化具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其纹样图案具有灵活多变的形状,蕴含了食用菌吉祥寓意。在传统菌蕈文化与纹样图案的碰撞中,通过不断汲取菌蕈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将其与现代审美情调加以融合,来获得传统菌蕈文化在纹样图案中的特殊表达,促进菌蕈文化与其他领域的交流,增强传统菌蕈文化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