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将乡土景观元素分为自然乡土景观元素、人工乡土景观元素和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3大类,以西安市周至沙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为例,探讨乡土景观元素在湿地公园中的应用和表达方式,以期为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下有关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实践,侧重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为城市居民提供科普教育和游憩活动场所,对于郊野公园的地域文化表达较少触及。地方民众对于地域环境的理解和认知,规范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作用于地域环境形成乡土景观。所以,乡土景观及其构成元素在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中的文化表达,承载了地方民众对于所栖息环境的尊重与认同,由此获得归属感。同时,也在于教育和规范地方民众在大自然中的意识观念与行为活动,成为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石。以深圳大鹏新区坝光白沙湾公园设计为例,从静态和动态2个方面,探讨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达,凸显将文化元素合理地运用到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沈阳科普公园景观改造为例,对公园绿地景观营造方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为公园景观营造方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合肥公园绿地观赏性果木景观评价,以合肥滨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区域,选取特色观赏性果木景观作为研究样地,运用景观美学评价(SBE法)方法对合肥公园绿地观赏性果木景观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公园绿地观赏性果木景观效果整体较好,果木种类丰富,种植层次清晰;部分公园植物群落长势较差,景观单一,乡土果木种植较少。建议进一步加强果木养护管理,增加乡土果木树种,提高文化内涵,以此提升合肥公园绿地景观的艺术性、地域性和功能性。  相似文献   

5.
肖泉 《花卉》2022,(22)
为解决城市园林同质化问题,本文以巴南文化电影公园为例,对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城市园林设计中的问题和乡土景观应用的原则,提出实体元素、事件元素、意境元素等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要点,重点研究乡土自然景观、乡土社会景观以及乡土文化景观的营造方法,以期为城市园林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湿地景观营造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如湿地生态遭到破坏、湿地公园风格雷同、乡土文化特点不突出等。太湖自古以来是江浙地区发展的中心区域,其文化底蕴深厚,流域毗邻的每个省市都有其独特的乡土文化历史。以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改造为例,研究如何将湿地景观与苏州乡土文化融合,营造出有地区辨识度的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7.
以南充市北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植物景观进行美学评价,并分析不同植物群落配置的优点和不足。结果表明,北湖公园景观效果整体较好,植物种类丰富,结构层次清晰;部分植物群落长势较差,景观单一,乡土树种较少。研究提出加强植物养护管理,增加乡土树种,提高文化内涵,以此提升南充市北湖公园的艺术性、地域性和功能性。  相似文献   

8.
张瑛  曹宁 《现代园艺》2012,(24):71-72
湿地公园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相似文献   

9.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但近年来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存在着过度公园化、景观同质化、生态硬质化、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本文将以具体的设计案例,探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肖艳  孙佳媛 《现代园艺》2023,(9):143-145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美丽乡村和公园城市战略被广泛实施。中华民族朴实、勤劳、智慧的乡土景观应用越来越受重视,这些元素对于保障成都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展示城市公园地方乡土景观特色、满足市民游憩需求、促进周边区域发展、构建符合现代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有着重要价值与意义。以成都著名的望江楼公园为例,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分析了乡土景观元素在公园的应用特点,为今后节约城市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及城市景观可辨识度、塑造城市形象、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郊野公园属于第二自然,是城市外围的特定区域,具有良好的绿色生境本底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是城市居民观光游览、科普健身的重要场所。针对杨凌示范区城镇、村庄、河流等人口聚集区绿化薄弱的现状,结合杨凌韦河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提出了具有农科城特色的郊野公园建设方法。该方法依据郊野公园乡土景观的地域性研究,强调文化造园,注重生态保护与康乐活动并存,并在规划中合理的设置具有地域文化性的游乐项目。  相似文献   

12.
"世界枣树博览园"绿化景观设计从景观美化、生态环境建设等角度考虑,综合研究该枣博园各种环境因素,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灵武长枣为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生态价值的开放式自然景观公园。文章详细介绍其设计理念、景观绿化规划原则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3.
贵港市马草江生态公园是贵港第一个城市生态公园,对于贵港城市公园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调查,从科属种组成、生活型、来源、观赏类型进行分析与总结,在城市生态公园的理论指导下,探讨马草江生态公园园林植物选择的合理性,并在植物配置与规划上提供建议。结果表明,贵港市马草江生态公园具有园林植物135种,隶属于61科113属。公园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景观风貌,棕榈科植物种类繁多;植物景观层次和类型丰富;以乡土树种为主,具有小型植物专类园的植物,但还是存在植物多样性水平低、水生植物种类少、"水生态"景观不理想、植物景观季相特征不明显等问题。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兴义市2个建成的城市湿地公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应用于湿地景观的园林湿地植物共有36种,隶属于19科29属,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生态类型以挺水型占多数。此外,在公园内还发现了空心莲子草、凤眼蓝、大薸、双穗雀稗和白花鬼针草等多种入侵植物以及一些本土湿地植物。建议:加强乡土观赏性湿地植物的引种比例;重视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特别是凤眼蓝、大薸、空心莲子草3种恶性入侵植物;在湿地公园内建立湿地科普基地,发挥湿地公园的宣教功能。  相似文献   

15.
陈丽  赵越  赵明强 《现代园艺》2023,(3):124-126
从红树林生态科普角度出发,以“呼吸”为本案设计理念,通过划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内红树、候鸟等保护区,确定各区域内设计范围及设计标准。利用斑块拆分与重新组合的科学生态学观点,以候鸟保护区域、红树林保育区域、地质科普区域作为斑块,引入人工景观廊道作为斑块的连接通道,将游客科普运动游线融入其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将红树林生态科普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在保育和恢复红树林生态的基础上,融入了多条特色的科普游览路线,以达到科普宣教的目的。在设计手法上,营造了“一心两环一带三区多节点”的景观结构,以核心保育区为中心构建集“科普教育、海滨文化、自然景观、休闲游览”多功能为一体的红树林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怀化迎丰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景观协调、丰富乡土树种、创造植物多样性、完善水体景观生态系统和生态养护、生物防治以及营造生态文化氛围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提出国内科学博物馆重室内展览而轻户外景观的问题。以格拉纳达科学公园为例,通过分析户外园林景观布局和科普花园、小型展览馆的展览形式,探讨各类科学主题和园林景观相结合的形式以及科学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科普活动区以动、植物科普宣传为主要功能,以植物和动物展示为平台,在其中布置植物园、盆景园、观赏温室、水族馆,保留改造原有动物园。以观赏温室、水族馆等建筑作为公园的主要景点,采用多中心功能布局结构,形成园中有园的公园景观。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植物园景观设计以塑造城市植物景观环境、保持公园绿地生态系统为设计理念,在生态理论的指导下,注重植物生态群落构建,应用合理的设计手法和先进的科技措施,建立城市主城区集生态、展示、游览、科普、健身、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植物景观体系,为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花卉》2019,(24)
湿地广义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狭义指陆地和水系之间的过渡地,其水位通常在土地的表面或接近表面,或浅水掩盖着的土地。湿地公园是指以水为主题的公园。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