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该研究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特征,从资源要素、区位要素和设施要素3个方面选取了15个指标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主要评价指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以绍兴市建辉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其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73.96分,属于二级资源。这表明建辉村乡村旅游资源总体状况良好,开发价值较大,并据此为该村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以及乡村旅游资源个性特征的深度挖掘,是确保贵州乡村旅游成功开发的重要条件。该文以贵州省的典型自然乡村旅游地——十里桃花江旅游区为例,在对其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乡村旅游资源特色与特征,提出十里桃花江旅游区旅游开发战略构想,以期推动整个贵州省乃至全国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喀纳斯景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振兴  张永福  杨涵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3):161-163,175
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从生态旅游资源价值、旅游开发条件、旅游条件3个方面16个评价因子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喀纳斯景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对这一区域的旅游资源与发展条件进行了系统评价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更好的规划、开发和管理该区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4.
胡粉宁  丁华  郭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37-10538,10586
从乡村旅游资源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陕西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对其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从而对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7个主类进行类型结构及数量、质量评价,并从乡村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角度,对其分布组合进行评价。总结了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优势,认为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级别较高;乡村人文旅游资源占有绝对优势,具有开发潜力;民俗文化类人文旅游资源突出,地域分异明显;乡村自然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资源组合状况良好,各资源区特色突出。以期为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借鉴特尔菲法形成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对这一区域的乡村旅游资源与发展条件进行了科学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性指数特征为5.89,属于中等乡村,开发乡村旅游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灵璧县的旅游资源开发前景预测为目标,从资源价值,环境氛围,开发潜力3个方面和观赏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休闲娱乐价值、旅游环境容量、安全性、卫生状况、农业发展、市场潜力、政策支持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等10个价值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利用层次结构法分析灵璧县的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出灵璧县的旅游资源良好,旅游环境容量大,具有一定的乡村旅游开发潜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此次调研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问卷访谈等方式,整理出福建棕树山风景区内有自然景源79处,人文景源1处。通过层次分析法,从资源要素价值与资源影响力两个方面对棕树山的景观资源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结果表明,棕树山景区人文资源多元,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本底,其中双龙瀑、鹅冠峰、双驼下山等景源的综合评分较高。为实现风景资源有效保护与旅游的协调发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建议景区应明确发展定位、严格管控核心区、优化道路交通、健全服务设施、丰富游玩项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应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海口市整体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和单体旅游资源分别加以评价,得出海口市整体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总体上具有可观的开发前景的结论,并提出了海口市开发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农业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以某省某景区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并运用构建体系评价某景区的农业旅游生态资源。结果表明:子目标层中评分最高的是旅游资源子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其次,旅游开发条件系统最低;项目层中权重最大的是生态环境质量,旅游开发评价系统权重较小;指标层中,参与性对于旅游参与设计需重点考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需在保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同时兼顾对旅游资源体验价值、观赏价值的深入挖掘,从提升旅游参与性等多方面建立景区的旅游特色。  相似文献   

10.
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生态评价和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10年Alos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通过建立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构建生态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结合GIS技术对各类景观进行生态综合评价,并以此为条件分析研究区的旅游开发模式。结果表明:乡村景观生态综合指数(Ei)的范围为2.10~4.48,四级生态分区和五级生态分区比重占到一半以上,三级生态分区约为整个区域的1/5,海口市郊区乡村景观生态质量总体上较好;热带荒草地景观、热带灌丛景观、热带聚落景观和热带水体景观生态质量相对较差,滨海红树林景观和热带农田景观生态质量一般,热带田园景观和热带疏林景观生态质量较好甚至优异;在景观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背景提出4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观光型乡村旅游、体验型乡村旅游、康乐型乡村旅游和人文型乡村旅游,并建议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加强乡村景观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