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由于旱灾未能成熟的全株甘蔗与全株大麦铡细,按照1:1的比例混合青贮,并以全株玉米青贮作为对照,待青贮原料封严后45d取样分析营养成分,并饲喂牛只研究其饲用价值。结果发现:全株甘蔗与全株大麦混合青贮制成率为67.58%,制成可饲用率为99.69%,与全株玉米青贮相近;全株甘蔗与全株大麦混合青贮的DM、CP、EE、Ash、CF、Ca、P、NDF和ADF分别为94.16%、9.37%、2.82%、6.98%、19.75%、0.29%、0.17%、34.62%和24.14%,全株玉米青贮则分别为95.27%、4.42%、1.74%、18.22%、4.37%、0.06%、0.05%、55.77%和32.96%;将不能作为榨糖原料的全株甘蔗与全株大麦混合青贮,实现甘蔗产值15000元/hm2。试验表明,全株甘蔗与全株大麦混合青贮技术研究获得成功,为今后甘蔗及其副产物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青贮饲料饲养肉牛的效果,选择18月龄左右的健康西门塔尔杂交牛40头,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饲喂全株甘蔗与全株大麦混合青贮+精料,对照组饲喂全株玉米青贮+精料,进行100d的饲养试验。结果发现:试验组肉牛平均日增重在前、中、后及全期分别为1050、1530、1470和1350g,对照组分别为980、1120、1070和1060g;试验组肉牛在消耗精料2274kg、青贮饲料21298kg的情况下增重1220kg,对照组肉牛在消耗精料2272kg、青贮饲料21326kg的情况下增重950kg;试验组肉牛每头盈利2499.9元,对照组肉牛每头盈利1554.1元。本试验表明,全株甘蔗与全株大麦混合青贮饲养肉牛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现代青贮户玉米青贮的概念,是选择适合通辽地区种植的生物产量高,籽实产量在5千kg/hm^2以上的全株青贮玉米种子,科学的栽培管理,以获得高产,优质的青贮原料。利用科学合理的青贮技术提高全株青贮玉米的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灌浆后期的三个品种全株大麦(杨饲麦一号、盐丰一号、皖饲麦一号)青贮后的概略养分和青贮发酵品质进行了动态变化测定,同时与青贮前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采用乳酸菌、纤维素酶、乳酸菌+纤维素酶进行不同青贮处理,研究最适宜青贮的全株大麦品种以及不同青贮处理对全株大麦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皖饲麦一号的粗蛋白含量在青贮后下降显著(P0.05),盐丰一号和杨饲麦一号粗蛋白含量青贮后变化不明显;三个品种全株大麦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有降低的趋势,差异显著(P0.05),是青贮时损耗较大的营养成分;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盐丰一号纤维素酶处理组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显著低于乳酸菌处理组(P0.05)。结论为,灌浆后期三个品种全株大麦都适宜青贮,添加剂处理组的青贮发酵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乳酸菌+纤维素酶混合青贮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设置4种青贮密度和4个梯度的施氮量,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进行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分析,进而探究青贮密度及施氮量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密度在800kg/m^3时全株玉米青贮的乙酸含量最低(P<0.05);在750kg/m^3时全株玉米青贮的淀粉含量最高(P<0.05)。施氮量在300kg/hm^2和450kg/hm^2时全株玉米青贮的氨态氮占总氮比值极显著高于施氮量较低的处理(P<0.01);施氮量在450kg/hm^2时,全株玉米青贮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最高。综上所述,与青贮密度650kg/m^3相比,青贮密度为800kg/m^3的玉米青贮氨态氮和乙酸含量较低,淀粉含量较高;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全株玉米青贮的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全株青贮张杂谷不同比例替代全株青贮玉米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选取胎次2~3胎、体重为600 kg左右的荷斯坦高产泌乳牛4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头。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上分别用2.3、4.6 kg和6.9 kg全株青贮张杂谷替代原有日粮中10%、20%和30%的全株青贮玉米。预试期5 d,正式期30 d。结果表明,产奶量和乳品质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产奶量和乳品质均表现出Ⅱ组、Ⅲ组、Ⅳ组高于Ⅰ组,且产奶量Ⅱ组最高,Ⅲ组次之;乳脂率、乳蛋白率Ⅳ组均最高,分别比Ⅰ组提高0.14和0.1个百分点;乳糖率Ⅱ组最高,比Ⅰ组提高0.03个百分点;非脂固形物Ⅱ组和Ⅳ组最高,比Ⅰ组提高0.08个百分点;灰分各试验组均比Ⅰ组提高0.01个百分点;尿素氮和体细胞数Ⅳ组均最低,比Ⅰ组分别降低0.36 mmol/l和24.76×10~3个/ml。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奶量、乳品质及经济效益,全株青贮张杂谷替代原有日粮中10%的全株青贮玉米饲喂效果较好,净收益每天每头牛增加4.42元。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紫花苜蓿和全株玉米为原料,探讨不同混合比例对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混合比例。试验设5个处理组:紫花苜蓿单贮组(Z),全株玉米单贮组(Y),20%紫花苜蓿+80%全株玉米(ZY28),40%紫花苜蓿+60%全株玉米(ZY46),50%紫花苜蓿+50%全株玉米(ZY55),将各组青贮发酵60 d后开窖并测定青贮发酵品质。测定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单独青贮,发酵品质较差,青贮饲料评分较低。与紫花苜蓿单独青贮相比,紫花苜蓿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中,随着全株玉米比例的提高,青贮发酵品质逐步改善,当达到60%时,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和氨态氮/总氮值,并使丁酸含量低于检测水平,提高了乳酸含量,获得优质混合青贮饲料。随着玉米比例的进一步提高,其pH值和感官评分没有明显变化,而干物质含量略有降低。从营养均衡和发酵品质综合考虑,建议以40%紫花苜蓿与60%全株玉米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施氮量对大麦(Hordeum vulagare L.)生产性能及全株大麦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本研究以‘内农科饲用大麦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施氮量为135 kg·hm-2(N135)、180 kg·hm-2(N180)、225 kg·hm-2(N225)三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于大麦乳熟期后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调制青贮饲料,青贮45 d后开封检测青贮品质。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大麦全生育期延长,N225处理进入成熟期的时间比N135处理延后了10天;N225处理显著增加大麦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随施氮量增加,刚刈割全株大麦原料的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三个施氮处理对全株大麦青贮饲料pH值、乳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Kaiser评价均为1级。综合分析,全株大麦青贮原料生产没有必...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青贮全株玉米与青贮全株甜高粱饲喂肉羊效果,本试验将40只小尾寒羊羔羊随机分为2组,试验Ⅰ组为青贮玉米组,试验Ⅱ组为青贮甜高粱组。结果表明:饲喂青贮甜高粱组羊只的采食量比青贮玉米组提高了13.25%,平均体重稍高于青贮全株玉米组羊只(P>0.05);饲喂青贮甜高梁组羊只的总增重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饲喂青贮全株玉米组羊只(P<0.05),且试验Ⅱ组比试验Ⅰ组日增重提高了13.9%,增重明显,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以烤烟后冬玉米和甘蔗梢为原料,按其鲜重比10:0、7:3、5:5、3:7和0:10的比例进行混合青贮,自然条件下储藏发酵60 d后进行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测定,以期响应我国“粮改饲”政策的号召,发挥地区特色,在全株玉米制青贮饲料时带动甘蔗梢的利用以实现变废为宝。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甘蔗梢添加比例的增加,青贮料的感官品质综合评分逐步下降,除0:10组评分良好,其他各处理均达到优等;随着甘蔗梢添加比例的增加,混贮料的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干物质、粗脂肪、和乳酸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而氨态氮/总氮、乙酸和丙酸含量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饲料的pH值、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则逐级升高,混合比例为7:3时处理效果最好;根据Flieg评分可知,随甘蔗梢添加比例的增加,降低了青贮饲料的质量评分等级。综合评价分析:5种混合比例中,全株玉米:甘蔗梢=7:3的混合青贮料pH值、氨态氮/全氮比值较低,粗蛋白和乳酸含量较高,青贮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李峰 《当代畜牧》2012,(4):37-38
全株玉米青贮料已是奶牛的重要口粮,但是,由于各养殖场在加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缺陷,使青贮料的质量普遍很低,对生产影响很大。在全株玉米青贮料加工中应注意收割、铡短、入窖、摊开、压实、发酵时间等各环节的严格控制,才能保证全株玉米青贮料的质量,使其在奶牛养殖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玉米秸秆青贮是在玉米完全成熟收获后,对其秸秆进行铡碎,调制加工成青贮料。全株玉米秸秆青贮是在玉米蜡熟期,未经收获,直接对其秸秆进行粉碎后青贮。青贮的秸秆经品质鉴定质量均为上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全株玉米青贮与湿玉米芯饲喂肉牛效果对比,[方法]选择体重450 kg左右的西门塔尔杂交牛30头,随机分为2组,保证精饲料不变,分别饲喂全株玉米青贮与湿玉米芯,试验期70 d。[结果]结果表明,(1)全株玉米青贮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玉米芯组(P<0.01),比玉米芯组高出20.92%,全株玉米青贮组的料重比较玉米芯组低21.16%;(2)每头牛全株玉米青贮组的养殖效益为15.38元/d,比玉米芯组高出52.37%。[结论]综上所述,全株玉米青贮组的饲喂效果优于湿玉米芯组。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浓度混合酸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以及饲喂后对杜寒杂交(杜泊羊×小尾寒羊)F1代绵羊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混合酸比例组成为甲酸45%、丙酸45%、丙酸钠10%,以蜡熟期全株玉米为青贮原料,分为4组,混合酸添加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3%、0.6%、1%。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显著降低了青贮中乙酸/丙酸的比值(P<0.05),且0.3%及0.6%组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改善效果较好。CNCPS结果显示,0.6%组显著提高了青贮中的慢速降解蛋白(PB3)组分(P<0.05),同时降低了不可利用纤维(CC)组分(P>0.05),改善了青贮品质。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均有效地抑制了霉菌酵母菌的繁殖,改善了青贮的有氧稳定性。饲养试验结果发现,试验组绵羊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均优于对照组,其中0.6%及1%组绵羊的料重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混合酸处理能改善全株玉米青贮品质;0.6%浓度混合酸处理青贮饲喂绵羊后可显著提高杜寒杂交F1代绵羊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比例全株玉米与高粱混贮对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确定全株玉米与高粱青贮的适宜混合比例。试验共设5组,其中3个混贮组,2个单贮组。混贮组全株玉米与全株高粱按3∶1(YG31)、1∶1 (YG11)、1∶3 (YG13)比例分别混合,单贮组为全株青贮玉米(YG10)和全株高粱单独青贮(YG01),每组3个重复。发酵期60 d。结果显示:与单贮相比,玉米与高粱混贮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青贮感官评分与发酵品质,YG31的综合评分显著高于YG10、YG01 (P<0.05),pH值显著低于YG10 (P<0.05),乳酸/总酸显著高于YG01 (P<0.05)。与YG10相比,YG31、YG11的干物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相对饲喂质量(RFQ)显著升高(P<0.05)。随着混合青贮中高粱比例增加,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YG31青贮的有氧稳定性显著低于YG13 (P<0.05)。研究表明,全株玉米与高粱混合青贮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其适宜混贮比例为3∶1~1∶1。  相似文献   

16.
全株大豆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燕  王彦靖  王秀飞  刘鹏 《中国饲料》2021,(5):124-126,130
为研究不同比例的全株大豆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对营养成分、发酵品质、能量值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的比例分别为1:0、2:1、1:1、1:2、0:1,每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与玉米秸秆相比,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1:1混合青贮的粗蛋白质、粗脂肪、赖氨酸、钙的含量以及干物质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55.89%、192.10%、107.69%、250.00%、6.52%(P<0.05),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产奶净能、维持净能显著提高(P<0.05);与全株大豆相比,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1:1混合青贮的乳酸含量提高了34.65%(P<0.05),乙酸和丁酸含量及pH显著降低(P<0.05)。综上,建议全株大豆与玉米秸秆以1:1比例混合青贮。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探讨用不同添加剂对全株玉米型日粮化学成分、pH和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将常用的肉牛全混合日粮分成16份,每份1 kg,随机分为4组,每组4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进行普通发酵,处理1组添加20 g/kg糖蜜,处理2组添加3 g/kg丙酸,处理3组为联合发酵组(20 g/kg糖蜜+3 g/kg丙酸),青贮6周后,收集样品进行后续分析。结果:糖蜜青贮组干物质、乳酸和乳酸菌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1.94%、19.82%和23.20%(P<0.05),但处理组丁酸、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全株玉米型日粮青贮7和14 d后pH显著降低(P<0.05)。青贮1 d和14 d,糖蜜组乳酸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9.93%和71.77%(P<0.05),而青贮7 d,丙酸组乳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7.42%(P<0.05)。青贮1、7和14 d,糖蜜组和丙酸组全株玉米型日粮氨氮与总氮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青贮1和7 d后糖蜜组全株玉米型日粮中乳酸菌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青贮14 d后,处理组乳酸菌数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了10.75%、16.05%和17.17%(P<0.05)。结论:在全株玉米型日粮中添加20 g/kg糖蜜可以提高青贮产物乳酸含量,同时改善发酵好氧稳定性,添加3 g/kg丙酸发酵虽然降低了青贮过程中乳酸产量,但提高了发酵产物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18.
全株玉米与秣食豆单贮混贮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北青贮410玉米(Zea mays L.)和秣食豆(Glycine max Merrill)为青贮材料,设置单贮全株玉米、单贮秣食豆、80%全株玉米和20%秣食豆混贮、70%全株玉米和30%秣食豆混贮、60%全株玉米和40%秣食豆混贮5个处理组,研究全株玉米和秣食豆混合青贮的青贮效果以及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单贮全株玉米的发酵品质最好,单贮秣食豆的发酵品质最差。秣食豆添加比例为20%和30%的发酵品质效果相似,比秣食豆添加比例为40%的混贮效果好;就化学成分而言,单贮全株玉米的青贮效果较差,单贮秣食豆的青贮效果最好,其蛋白质含量最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0.05),3组混贮中秣食豆的添加比例越高效果越好。5个青贮处理综合比较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以70%全株玉米和30%秣食豆混合青贮的效果最好,秣食豆添加比例为20%和40%的混合青贮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全株大麦拉伸膜裹包青贮长期贮存过程中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变化规律.试验开展全株大麦三层拉伸膜裹包青贮制作,青贮贮存8个月,期间每月定时取样进行营养成分和发酵参数测定.结果表明:(1)第1?5月的霉变率极低,第5个月后霉变率显著增高,最高达18.95%.(2)青贮的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全株玉米饲喂生长育肥猪的方法。本研究选择中小猪场适宜的吨包青贮方法,从玉米品种选择,粉碎铡短方法、储存过程和饲用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所有品种玉米在乳熟期至蜡熟期间、离地25~40 cm收获均可以制作吨包青贮喂猪;铡短长度小于0.5 cm,吨包厌氧保存14 d之后,可以随时饲喂生长育肥猪。全株玉米和配合饲料的混合比例分别为体重20~60 kg(育肥前期)3∶7,体重60~100 kg(育肥后期)1∶1。混合好的湿料日粮生长育肥猪自由采食,可以达到配合饲料相同的生长速度和出栏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