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籽粕化学脱除棉酚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讨棉籽粕化学脱毒的最佳方法。试验1,通过研究不同水分、温度和作用时间对棉酚脱毒率的影响,确定棉籽粕的脱毒作用最佳水热条件。结果发现,在60~100℃、水分8%~16%和时间20 min~8 h条件范围内,随着温度、水分添加量、作用时间增加,棉籽粕脱毒率越高。试验2,比较10种常见单一化学脱毒剂的脱毒效果。研究发现,硫酸亚铁(Fe SO_4)、硫酸铜(Cu SO_4)和双氧水(H_2O_2)脱毒效果较佳,脱毒率均达到40%以上,然而,Fe SO_4脱毒棉籽粕颜色发黑并带有铁锈味,故Cu SO_4和H_2O_2为较优的单一棉酚脱毒剂。试验3,将Cu SO_4和H_2O_2制成混合脱毒剂,研究其最佳反应条件,并验证其脱毒效果。结果发现,80℃、16%脱毒剂添加量和烘1 h为最佳脱毒条件,且此混合脱毒剂的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的脱毒率均在84%以上;虽然脱毒后脱毒棉籽粕粗蛋白质含量稍微降低(P0.05),但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因此,水分、温度、作用时间都是影响棉籽粕化学脱毒的重要因素,在控制好这3个条件的情况下(80℃、16%脱毒剂添加量和密闭烘1 h时间),选用H_2O_2、Cu SO_4配制成一种混合脱毒剂,能有效脱除棉籽粕棉酚并且提高棉籽粕粗蛋白质消化率和仿生消化能,为棉籽粕脱毒加工提供良好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对1株产朊假丝酵母CU-3在棉秸秆饲料发酵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以期获得高效提高棉秸秆饲料品质的复合制剂。通过以醋酸棉酚为唯一碳源的平板耐受试验,检测菌株的棉酚耐受性,固体发酵优化产朊假丝酵母CU-3最佳脱毒条件,并结合其他制剂应用在实际生产中,检测棉秸秆中的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等化学物质,验证复合制剂发酵效果。结果显示,产朊假丝酵母CU-3可以在1 000 mg/kg醋酸棉酚培养基中生长。在单因素棉秸秆固体发酵中,随着发酵时间和接种量增加,CU-3对棉秸秆脱毒率显著增加(P<0.05),60%含水量时脱毒率效果最佳。在优化固体发酵条件中,对响应面模型进行方差分析,方程回归极显著(P<0.01),在含水量60%、接种量10%、发酵时间为30 d的条件下,棉秸秆脱毒率达70%。在CU-3与其他制剂混合固体发酵中,处理后的棉秸秆色泽金黄、结构清晰、气味醇香,感官评价评分等级均为优等,棉秸秆的游离棉酚含量显著下降(P<0.05),最低含量为62.00 mg/kg;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升(P<0.05),最高达到9.41%;粗脂肪含量最高达14.50 g/kg;粗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各处理组中镉、铅、铬含量均达标;最佳复合制剂为CU-3添加2%玉米粉。分别在北疆142团、玛纳斯、北五岔3个养殖场进行实际应用效果试验,棉秸秆发酵后pH在5.05~5.20之间;脱毒率均在70%以上,最高达到78.5%;粗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7.97%、8.24%和9.89%;粗纤维含量分别为35.4%、34.5%和31.2%;粗脂肪含量最高达10%以上。本试验在优化发酵条件下产朊假丝酵母CU-3及其复合制剂可以有效提高棉秸秆脱毒效率和饲料品质,为新疆棉秸秆饲料化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讨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对棉花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采用裹包青贮技术,在不添加或添加纤维素酶的条件下分别设置对照(CK)、添加植物乳杆菌(LP)和干酪乳杆菌(LC)共6个青贮处理,发酵60 d后取各处理样品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青贮处理可有效降低棉花秸秆中的游离棉酚含量;添加纤维素酶可显著降低棉花秸秆青贮饲料的pH、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半纤维素(P <0.05),添加乳酸菌则显著增加棉花秸秆青贮饲料中的乳酸、乙酸、丙酸和V-score(P <0.05);乳酸菌、纤维素酶和乳酸菌的互作效应可显著增加棉花秸秆青贮饲料的体外粗蛋白消化率、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和产气量(P <0.05)。综合各指标来看,以添加纤维素酶的植物乳杆菌处理获得的棉花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较好,且48 h累积产气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棉花秸秆对绵羊体内氮和游离棉酚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体重为(36.6±0.36)kg带有瘤胃瘘管的绵羊6只及正常绵羊15只,分别饲喂对照组日粮(无棉花秸秆)、20%和40%棉花秸秆日粮。结果 :40%棉花秸秆组体增重较其他两组分别降低了37.45%和34.72%(P 0.05),而对照组日增重较20%和40%棉花秸秆组显著提高了26.67%和58.33%(P 0.05)。干物质摄入量和氮沉积随棉花秸秆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P 0.05)。20%棉花秸秆组瘤胃氨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40%棉花秸秆组(P 0.05)。对照组瘤胃乙酸24.29%和31.95%(P 0.05)。粪便和尿液中游离棉酚的排泄量随棉花秸秆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增加(P 0.05)。随着棉花秸秆添加水平的升高,血浆棉酚浓度显著升高(P 0.05)。40%棉花秸秆组肝脏、肾脏和肌肉中游离棉酚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棉花秸秆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20%和40%棉花秸秆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铁含量显著降低(P 0.05),40%棉花秸秆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结论 :绵羊日粮中添加棉花秸秆对绵羊的体重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日增重。短期添加棉花秸秆使体内仅沉积少量的游离棉酚。  相似文献   

5.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葡萄种植地区,目前修剪下来的葡萄枝条被随意废弃,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产生环境问题。本研究以修剪下来的葡萄枝条为原料,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颗粒技术加工葡萄枝条,并结合体外发酵试验评定其产气特性,从而探讨葡萄枝条颗粒饲料产品的营养特性以及适宜的添加比例。结果表明:随着葡萄枝条直径的增大,粗蛋白(CP)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木质素(ADL)都呈现增大的趋势;随着玉米粉添加比例的增加,葡萄枝条颗粒饲料的容重、千粒重和CP含量都逐渐增加,NDF和ADF则相反;玉米粉添加比例的增加,有利于体外产气量和体外消化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冷制粒时水分添加量对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冷制时水分添加量对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以玉米-豆粕型饲粮为试验原料采用单因子设计,添加4个水平的(4%,5%,6%,7%)水分,用颗粒耐久性,颗粒硬度,水中稳定性等指标评价水分添加量对颗粒饲料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添加量的增加,水中稳定性和颗粒硬度差异极显著(P〈0.01),颗粒耐久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添加5%的水分时,颗粒耐久性最好;添加6%的水分时,颗粒硬度最高。颗粒密度和容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蒸汽爆破技术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脱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蒸汽爆破技术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脱毒效果。采用市售棉籽粕,对其进行7种不同的蒸汽爆破处理,蒸汽压强均固定为2.0 MPa,以水料比为0时进行维压30 s的蒸汽爆破处理为对照,水料比为30%、50%时分别进行维压10、20、30 s的爆破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以游离棉酚含量、蛋白质溶解度为指标,筛选出较佳的处理测定氨基酸含量和营养物质猪仿生消化率数据。结果表明:固定蒸汽压强时,游离棉酚的脱毒率与蛋白质溶解度随着蒸汽维压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着水料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以游离棉酚的脱毒效果与蛋白质溶解度为指标,筛选出的适宜蒸汽爆破处理为蒸汽压强2.0 MPa,水料比30%,维压时间30 s。此时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达85.0 mg/kg,脱毒率达87.0%,蛋白质溶解度为42.3%。与对照组相比,蒸汽爆破可极显著降低棉籽粕中赖氨酸含量和精氨酸含量(P0.01),对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总能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极显著降低体外粗蛋白质消化率和赖氨酸消化率(P0.01)。由此可见,蒸汽爆破处理可降低棉籽粕游离棉酚含量、蛋白质溶解度、赖氨酸含量、精氨酸含量、体外粗蛋白质消化率和赖氨酸消化率。筛选出的适宜蒸汽爆破处理为蒸汽压强2.0 MPa,水料比30%,维压时间30 s。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棉副产品对绵羊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0只健康巴尔楚克绵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羊,各组分别饲喂由配合精料50%分别与50%麦秸(对照组)、25%麦秸和25%棉秸(Ⅰ组)、50%棉秸(Ⅱ组)、45%棉秸和5%棉籽(Ⅲ组)、40%棉秸和10%棉籽(Ⅳ组)混合的颗粒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①绵羊总增重、平均日增重随着棉花秸秆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其中Ⅱ组绵羊总增重、平均日增重最低,显著低于Ⅲ组(P<0.05);②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棉副产品后绵羊瘤胃液氨态氮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各组间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丙酸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③各试验组粪氮、尿氮和摄入氮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随着棉副产品添加比例的增加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④棉副产品添加比例对绵羊血液中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清铁、钠、氯、钾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棉副产品比例的增加,绵羊血液中镁的浓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棉副产品添加量达到50%时,其游离棉酚浓度超过300 mg/kg,对绵羊的生产性能及健康具有一定负面影响,棉花秸秆添加量控制在低于25%的范围为宜。  相似文献   

9.
奶牛棉酚中毒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壳和棉粕中含有棉酚毒素,奶牛饲喂大量的棉壳、棉粕后常发生棉酚中毒.可导致多种临床疾病的发生.棉壳、棉粕通过用加热脱毒、硫酸亚铁脱毒和微贮存脱毒的方法降低棉酚含量.本文就棉酚的毒性、危害、防治措施作了介绍,为有效利用我区丰富的棉花副产品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抽穗期醉马芨芨草为原料,通过在原料中添加0(CK组)、5%(G1组)、10%(G2组)、20%(G3组)、30%(G4组)和40%(G5组)玉米粉,利用颗粒化技术制成颗粒饲料,结合体外产气法分析不同处理对绵羊瘤胃体外消化特征的影响,探讨醉马芨芨草颗粒饲料产品的脱毒效果、营养特性及适宜添加比例。结果表明:与CK组比,随着玉米粉比例增加,颗粒化后的醉马芨芨草饲料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G5组下降最多,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降解率分别为8.09%和9.90%;颗粒化后的醉马芨芨草饲料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CP)、粗灰分(Ash)和钙(Ca)含量显著升高(P0.05);颗粒化后各组产气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发酵48 h后,G5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最高,极显著高于G3组、G2组和G1组(P0.01)。试验条件下,综合生物碱脱毒效果及营养水平等因素,以添加40%玉米粉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棉花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棉籽、棉花壳、棉仁粉、棉粕等副产品是畜禽养殖业重要的饲料资源。与单胃动物相比,反刍家畜对棉副产品中棉酚毒性具有一定耐受性,但目前与棉酚相关的瘤胃微生物学脱毒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针对棉酚的危害性,重点综述了棉酚脱毒相关的化学与微生物学机理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开展瘤胃微生物棉酚脱毒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颗粒饲料是由粉料经挤压制粒而成。原料经过热量和水分的综合作用,使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从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经挤压后的颗粒容重增加,成品的运输和贮存费用降低;高温挤压又可起到杀虫灭菌作用,可使成品的保藏期延长。由于颗粒饲料具有这些优点,已逐步替代粉料,国内近几年发展很快。刚从制粒机压制出来的颗粒温度约70℃—85℃,水份约13%—17%,这样的颗粒质地松软、极易碎裂和变质,必须经过干燥和冷却,使成品的水分降至12%—14%,温度降至接近室温(不高出室温8℃以上),才能包装、运输和安全贮存。但是如果降…  相似文献   

13.
研究未脱毒棉粕在高速粉碎过程中含水量、粉碎时间及添加硫酸亚铁对游离棉酚的影响。结果发现,游离棉酚在机械力作用下发生了机械力化学反应,添加硫酸亚铁和棉粕,含水率及粉碎时间对游离棉酚含量均影响显著。得出最佳棉粕脱毒的工艺条件含水率为9.5%,粉碎时间为50min,硫酸亚铁添加比例2:1。  相似文献   

14.
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生产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牧草类颗粒饲料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商品化水平,以玉米(Zea mays)秸秆和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为原料(按照质量比1∶1),研究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的最优生产工艺。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7个总水分含量,分别为8%、10%、13%、16%、19%、22%和25%。通过测定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的成型率筛选出较适宜的水分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提高,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的成型率呈下降趋势,总水分含量为8%的成型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然后采用L9(34)设计正交试验,以总水分含量(8%、10%和13%)、原料粉碎粒度(4、6和8 mm)和模孔直径(6、7和9 mm)为影响因素,以成型率、硬度和密度为检测指标,筛选出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的最优生产工艺参数。影响复合秸秆颗粒饲料质量的主次因素为模孔直径>原料粉碎粒度>水分含量;复合秸秆颗粒饲料生产工艺的最优组合为模孔直径7 mm,粉碎粒度8 mm,总水分含量8%。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原料含水量和添加剂及其交互作用对紫花苜蓿裹包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在原料含水量70%、63%和58%的紫花苜蓿中分别添加乳酸菌、玉米粉、乳酸菌+玉米粉混料进行裹包青贮,对照组(CK组)不添加添加剂,每组3个重复.结果 显示,不同水分条件下各组感官评价总分6~17分,均为合格青贮饲料.原料水分和添加剂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产棉大国,副产品棉籽是重要的饲料资源,棉籽中含有棉酚,对单胃动物的利用受到限制,但用作反刍动物饲料有很大的潜力.因此,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棉籽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价值及应用进行了很多研究,现就全棉籽的养分含量、瘤胃消化率、全消化道消化率、棉酚含量、瘤胃微生物对棉酚的降解、体外脱毒、影响血液棉酚质量浓度的因素、棉酚的代谢与奶牛血液指标和健康的关系、对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对奶牛繁殖和对产奶的影响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讨纤维素酶和秸秆青贮剂对棉花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对绵羊饲喂效果的影响,进而为改善棉花秸秆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和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青贮处理可有效降低棉花猜秆中的游离棉酚含量;添加纤维素酶可显著降低棉花秸秆青贮饲料的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添加秸秆青贮剂可显著增加棉花秸秆青贮饲料中的乙酸和V-score。纤维素酶和秸秆青贮剂的互作效应可显著影响棉花秸秆青贮饲料的乙酸、丁酸、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V-score。经90 d饲喂后,育肥5组的经济效益为290.4元/只,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  相似文献   

18.
根据棉花秸秆特点,研制出棉花秸秆皮芯分离技术、棉花秸秆膨化脱毒发酵技术,生产出高蛋白低棉酚的醇香型膨化发酵饲料。其营养成分:粗蛋白含量7%~10%;粗脂肪含量0.9%~1.5%;无氮浸出物28%。经饲喂试验,荷斯坦牛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提高66.1%。试验组杂交羔羊和怀孕母羊饲喂后未发现不良反应,采食量大,饲喂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挑选出经济、实用的脱毒法处理棉副产品,试验采用蒸煮法、干热法、1%硫酸亚铁法、1%氢氧化钠法、3%氢氧化钙法、8%尿素法、活杆菌发酵等脱毒方法对棉花秸秆、棉籽饼、棉籽壳进行处理,测定了棉副产品脱毒率。结果表明:1)蒸煮法、1%硫酸亚铁法、1%氢氧化钠法、3%氢氧化钙法、8%尿素法、活杆菌发酵法对棉花秸秆的脱毒效果都较好。2)蒸煮法、3%氢氧化钙法处理对棉籽壳的脱毒率分别为(81.57±3.71)%、(93.28±1.81)%,这2种方法对棉籽壳的脱毒效果都较好。3)蒸煮法、硫酸亚铁法、3%氢氧化钙法对棉籽饼的脱毒率分别为(90.28±4.72)%、(83.15±3.86)%、(85.87±3.76)%,这3种方法对棉籽饼的脱毒效果较好。说明采用8%尿素和活杆菌发酵对棉花秸秆进行脱毒较为适宜,采用3%氢氧化钙对棉籽壳、棉籽饼进行脱毒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棉籽粕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蛋白饲料,棉籽粕的有效脱毒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本实验建立了快速准确地测定棉籽粕游离棉酚的HPLC方法,并采用不同的脱毒方式对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进行降解,筛选最优脱毒方法。结果显示:(1)HPLC法测定棉籽粕中棉酚含量,棉酚色谱峰出峰稳定性良好、分离效果好、峰型理想、灵敏度高,可以高效地检测棉酚含量;(2)不同处理方法对棉籽粕脱毒效果不同,棉酚脱毒率大小排序为:微生物法硫酸亚铁法尿素法高温高压法。最优的方法为微生物法,酵母菌发酵48 h后的发酵棉籽粕棉酚降解率高达93.86%;化学法(硫酸亚铁法和尿素法)脱毒率在53.64%~78.18%,物理法(高温高压)脱毒率最低为4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