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糯稻品种的千粒重和比重略小于籼粳稻品种,使其产量要比近等质的籼、粳稻品种平均低5%左右。对糯玉米及其等质基因系非糯玉米成熟过程中籽粒水分含量的研究发现糯与非糯有差异。武田和义用水稻品种台中65及台中65糯  相似文献   

2.
水稻近等基因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等基因系是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常用的遗传群体,具有遗传背景简单的特点。介绍了回交转育、从突变体中和高世代群体中分离以及其他综合方法等构建水稻近等基因系的方法,综述了近等基因系在水稻基因定位、基因效应研究、品种选育、生理机能和重要农艺性状鉴定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水稻果皮色泽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近等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香糯和春江糯2号为亲本,利用F2、BC1F1和F3分离群体对果皮色泽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构建了7对果皮色泽近等基因系。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紫香糯果皮的色泽性状由两对互补基因控制。对7对近等基因系进行的性状相似性和遗传背景的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近等基因系间在农艺性状上除了千粒重外,其他性状差异均不显著。利用34对亲本间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发现5对黑、白近等基因系仅在目标基因区段检测到了多态性标记,近等性比较理想;2对黑、褐近等基因系除了目标区段外,还分别在第11、12染色体检测到了多态性标记,近等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利用近等基因系研究3个抗水稻纹枯病QTL的聚合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特青/Lemont组合的回交群体,证实了特青第7染色体上存在抗纹枯病QTL qSB7Tq。以Lemont为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连续回交结合性状鉴定,构建了qSB7Tq与另外两个抗水稻纹枯病QTL qSB9Tq(位于特青第9染色体)和qSB11Le(位于Lemont第11染色体)的一套近等基因系,对各抗性QTL的单个效应及其聚合效应进行了研究。3个抗性QTL单独存在或在聚合状态下均能显著提高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水平。但是,不同抗性QTL之间可能普遍存在一定的负向互作关系。讨论了一致的遗传背景对QTL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不同QTL的聚合效应及互作关系对育种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花期干旱胁迫对籼稻近等基因系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27份形态性状发生突变的标记基因材料杂交并多次回交所构建的近等基因系及其轮回亲本浙辐802(早籼稻)为材料,于水稻主穗见穗至此后15 d进行干旱胁迫,研究花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各品系的育性与农艺性状和耐旱性生理性状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花期干旱胁迫使株高受抑,上3叶绿叶面积减少,稻株干物质量和结实率显著下降,材料的耐旱性与结实性无关。根据干旱胁迫指数将该近等基因系分为钝感(结实率下降<30%)、耐旱(结实率下降幅度在31%~50%)、不耐旱(结实率下降幅度在51%~80%)及敏感(结实率下降幅度>80%)4类,轮回亲本浙辐802为干旱敏感材料。具有卷叶、披叶等传统的耐旱性状的近等基因系未能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而具有黄绿色叶与金黄色的谷色的近等基因系则有较高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6.
水稻F1花粉不育性近等基因系导入片段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选用158个亲本间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50个F[sub]1[/sub]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的导入片段进行了分析。50个近等基因系中共检测出260个导入片段,平均每个近等基因系有5.2个。其中100个F[sub]1[/sub]花粉不育基因所在的导入片段集中分布于第1、第3和第5染色体上,其余160个非F[sub]1[/sub]花粉不育基因所在的导入片段随机分布于各染色体上。统计分析表明,平均导入片段数和平均导入片段长度均随回交世代的增加而逐渐减少。BC[sub]3[/sub]代以后两者趋向稳定,导入片段数均少于4个,导入片段长度均在20 cM以下。  相似文献   

7.
 应用经典遗传学方法构建了多个只有抗感基因之差,其他遗传背景相似的抗稻瘟病近等基因对, 它们的形态性状比较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等电聚焦电泳带模式以及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图谱模式都说明每一组近等基因对有很高的同质程度,近等基因对不接种病原菌的双向电泳图谱中,pI 7.5~8.5, 分子量30~45 kDa区域的蛋白质亚基和稻瘟病的发生发展关系甚密,称该区为稻瘟病有关的蛋白质特异区,接种病原菌5 d后,近等基因对的双向电泳图谱中,蛋白质亚基变化同样发生在该特异区内。  相似文献   

8.
利用近等基因系定位玉米无叶舌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发现隐性遗传的无叶舌突变株,经过连续自交后育成无叶舌自交系黄早四lg.为了充分挖掘并利用玉米无叶舌优异的基因资源,分别以5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为轮回亲本、黄早四lg为供体亲本进行回交转育,获得相应的无叶舌自交系吉V203lg、K10lg、吉V088lg、吉V152lg和哲461lg,同时获得5对玉米无叶舌性状的近...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适应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鉴别品种,首次将中国水稻近等基因系应用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研究中,采用中国第一套7个鉴别品种对生理小种的鉴别力与其进行比较分析,证明中国水稻近等基因系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对同一中国小种具有细划作用,适宜黑龙江省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10.
携有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水稻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1993~1998年,构建了携有抗稻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命名为CBB23。以全生育期高度感病并具有改良株型的籼稻品种JG30为轮回亲本,与携有Xa23的抗性供体H-4杂交,JG30/H-4的F1通过回交、自交直至B5F4,各世代均用与目标基因Xa23相对应的专化小种菌系P6人工接种鉴定,同步进行株型和农艺性状选择,直至抗性稳定和农艺性状类似其轮回亲本。比较了CBB23 (携Xa23) 和IRBB21 (携Xa21) 对20个菌系包括10个菲律宾小种、3个日本小种和7个中国病原型代表菌系的抗谱,Xa23抗所有20 个菌系; Xa21 抗19个菌系,对菲律宾10号小种则高度感病。用近等基因系CBB23构建了JG30/CBB23组合的F2分离群体,通过SSR标记筛选,初步将Xa23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进一步筛选出3个与Xa23更紧密连锁的AFLP标记。其中的APKj23与Xa23之间的图距约为1.0 cM。并报道了在抗病育种中已有效的应用了携有Xa23的近等基因系 CBB23。  相似文献   

11.
 利用糯和非糯籼稻近等基因系原丰早和原丰早糯、珍竹19和珍竹19糯研究了糯质基因wx对籽粒糖类积累和萌发种子淀粉酶活力的影 响。wx使原丰早糯的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分别较原丰早高0.07~2.94和1.04~4.55个百分点,珍竹19糯较珍竹19高 1.01~5.08及1.60~6.59个百分点。相反糯性籽粒发育过程中的淀粉含量分别较非糯籽粒低0.34~5.01及0.72~6.64个百分点。wx自籽粒发育始期就控制合成稳定高比例的支链淀粉。萌发的糯性种子β-淀粉酶和R酶活力较高,而非糯种子α-淀粉酶活力较高。同工酶电泳结果表明wx基因对种子α-淀粉酶带影响较大。外源GA3诱导后,带胚的非糯籽粒α-淀粉酶活力也较强。  相似文献   

12.
选择3份同源四倍体水稻为材料,研究了氮离子注入对其成熟胚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成苗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剂量范围(1.0×1016~2.0×1016ions/cm2)的N 注入能明显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无论离子注入剂量大小,N 注入能明显改善愈伤组织的发育状态,抑制其褐化衰老的进程,提高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体系,以中国春(Chinese Spring)成熟种子为材料,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研究酒精、双氧水不同的灭菌时间和不同氨基酸组分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75%酒精浸泡时间控制在180 s、30%双氧水灭菌时间15 s以上时和当30%双氧水消毒时间控制在180 s、75%酒精浸泡时间15 s以上时,成熟胚均不会出现污染。甘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和亮氨酸是小麦成熟胚诱导的必须氨基酸。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最佳的氨基酸配组为甘氨酸60.0 mg·L-1、天冬氨酸2.0 mg·L-1、脯氨酸2.0 mg·L-1和亮氨酸0.1 mg·L-1。利用该培养体系,小麦成熟胚的出愈率达到97%以上。本研究优化了小麦成熟胚的培养体系,也为研究小麦氨基酸代谢的生理过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杂交糯稻不育系嘉农wx5A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0.35kGy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杂交稻保持系金23B干种子约0.5kg,于M2带胚糙米群体获得糯质基因突变体嘉农WX5B,通过与金23A的杂交、回交,育成糯稻不育系嘉农WX5A。除胚乳性状差异显著外,嘉农WX5A与金23A具有相同的生育期,十分相似的农艺性状、穗部性状、花器性状、花粉不育特性和配合力。嘉农WX5A于2005年9月通过福建省技术成果鉴定,利用其配制的杂交糯稻组合嘉糯5优3号(嘉农WX5A/蜀恢527WXR)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不稻中赫霉素的生物合成,并结合本组的研究工作阐述了赤霉素与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内源激素对水稻成熟胚培养力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水稻的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内源激素对培养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外源激素对内源激素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植株再生与水稻的成熟胚及其愈伤组织的内源激素含量有关。通过调节培养基的外源激素改变内源激素的平衡是提高培养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优良小麦品种遗传转化的高效组织培养体系,以扬麦158和郑麦9023成熟胚为外植体,探讨了Dicamba和2,4-D及KT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Dicamba和2,4-D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低为88.7%,最高可达95.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激素诱导的愈伤组织在添加KT的培养基上分化时,再生率存在显著差异。两种基因型小麦用Dicamba诱导的愈伤组织比2,4-D诱导的愈伤组织具有更高的再生率。在分化培养时,培养基中添加5mg·L-1 KT比添加3mg·L-1的分化效果更好,但不同浓度KT对愈伤组织分化的效果因诱导激素的配比和基因型而异。扬麦158的综合指标更优,平均再生率可达20.1%,比郑麦9023高6.6%;采用4mg·L-1 Dicamba进行愈伤组织诱导,配合5mg·L-1KT分化培养更有利于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  相似文献   

18.
水稻成熟胚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对珍汕 97B、明恢 6 3、H14 93、中花 11等 4个水稻品种的成熟胚在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的研究表明 ,在N6培养基中附加体积分数为 2× 10 -3 的 2 ,4 -D时诱导率最高。在相同的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上 ,4个水稻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表现出极大的差异。粳稻H14 93表现最好 ,其诱导率和再生率分别达到 90 .6 %和 90 .0 % ;中花 11次之 ,分别为 85 .2 %和 6 6 .7% ;2个籼稻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较低 ,植株再生率几乎为 0。说明本试验中的诱导条件适合于粳稻品种 ,而对籼稻品种不利  相似文献   

19.
短光低温不育水稻宜D S成熟胚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短光低温不育水稻宜D S成熟胚在组织培养中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与绿苗分化率之间无对应关系;诱导培养基的成分对转分化后的愈伤组织有后效作用,2,4-D与6-BA和NAA搭配使用比单独使用2,4-D诱导的愈伤组织更易于分化;同时还发现,不同诱导培养基诱导的愈伤组织在转分化后对分化培养基的要求不同.  相似文献   

20.
以优良玉米自交系昌7-2、齐319、郑58为试验材料,针对培养基类型、温度处理、激素配比等因素,优化玉米成熟胚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玉米种子置于4℃预处理36 h,再置于34℃水浴中预处理36 h后愈伤诱导率有一定的提高。最适愈伤诱导培养基为NB+4 mg/L2,4-D+10 mg/LAgNO3,继代培养基为NB+2 mg/L 2,4-D+0.2mg/L 6-BA+10 mg/L AgNO3,分化培养基为NB+0.5 mg/L 6-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