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对大豆属Glycine亚属8个种23份材料和Soja亚属1价野生材料、1份栽培材料的超氧物歧化酶谱型的分析,发现:1.供试材料中共出现16条SOD谱带。2.染色体组型与SOD谱型有一定的关系,染色体组型相近的材料的SOD谱型相似。3.一年生野生大豆(G.Soja)与多年生野生大豆种G.tabacina(2n=80)、G.tomentella(2n=78)的SOD谱型比较接近,可供大豆属进化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玉民  庄炳昌 《大豆科学》1994,13(4):340-344
本试验通过对大豆属Glycine亚属8个种23份材料和Soja亚属1份野生材料,1份栽培材料的超氧物坡化酶谱型的分析,发现;1,供试材料中共出现16条SOD谱带。2.染色体组型与SOD谱型有一定的关系,染色体组型相近的材料的SOD谱型相似。3.一年生野生大豆(G.Soja)与多年生野生大豆种G.tabacina(2n=80),G.lomentella(2n=78)的SOD谱型比较接近,可供大豆属进  相似文献   

3.
不同光诱导条件下HPGMR中SOD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氧物歧化酶(SOD,E.C.1.15.1.1)是一切需氧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金属的酶,它在细胞呼吸中十分重要,它能催化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包括O_2~-·和·OH两种自由基)的歧化作用成为O_2和H_2O_2,控制着细胞膜中脂质的过氧化水平,从而保证了细胞膜行使正常的功能;因此,SOD在抵抗不良环境和延迟衰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在长日照(LD)下,花粉败育;在短日照(SD)下,花粉发育正常。那么,SOD在它们当中又如何表现?本文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豆属(Glycine)亚属间和种间种子氨基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大豆属14个种的种子蛋白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①不同亚属的各种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天门冬氨酸次之,其它氨基酸含量的位次也基本一致。②大豆属中亚属间种子蛋白的氨基酸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Soja亚属各种氨基酸含量最高,Glycine亚属均低,而Wighlii最低。③亚属内种间、以及种内地理来源不同、或染色体基数不同,氨基酸含量也有差异。④Glycine亚属中latrobeana种的种子蛋白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种。讨论了Glycine属、亚属间氨基酸含量与进化的可能联系,以及Wighlii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5.
许多作者联系作物的抗性研究超氧物歧化酶(SOD),均认为SOD在控制脂质过氧化、减少膜系统伤害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SOD在生理意义上属植物保护酶系统。有的学者研究表明,SOD活性与氧抑光合作用有关。近年来,人们在大豆SOD种类、结构、特性,SOD与大豆衰老的关系SOD在大豆细胞内及不同层次叶片和种子  相似文献   

6.
大豆疫霉菌与其它几种疫霉菌同工酶电泳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的15个菌株及其它7种疫霉的8个菌株进行了4种同工梅电泳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种内菌株间4种同工酶基本一致。疫霉属种间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谱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酶带的多少和Rf值的不同;淀粉酶(DIA)和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酶谱差异不很明显,与某些疫霉种酶谱相似,只表现为酶带强度上的差异。本首次报道了大豆疫霉菌的SOD、CAT和DIA同工酶,并指出EST和SOD同工酶在P.sojae种的鉴定上具有重要意义,在P.sojae种的鉴定提供一个辅助性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介绍我国大豆属Glycine植物的一般概况,本文首先简要的回顾了大豆属的分类情况。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我国大豆属植物的考察,了解了大豆属植物的四个种,即烟豆 Glycine tabacina,多毛豆G.tomentella,野生大豆G.soja和栽培大豆G.max。本文对大豆属植物做了描述。 最后,讨论了细茎大豆G.gracilis.和野生大豆G.soja的分类问题。我们赞同王金陵(1958)的意见,即G.gracilis不应看做是Glycine属的一个种,它是半栽培型大豆,属于栽培大豆G.max种。G.soja的植物学分类需进一步进行研究,并予以分类。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小麦抗寒性鉴定提供依据,采用室内模拟低温处理小麦133个系的DH群体幼苗,研究了低温胁迫对小麦幼苗叶片脂质过氧化作用的产物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脂质过氧比作用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增加;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低温胁迫条件下不同株系间存在差异,但并不随MDA的增加而稳定提高,两种酶之间的活性变化无明显的同步性。因此,SOD活性和MDA含量可以作为鉴定小麦抗寒性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稻属叶绿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稻属(Oryza)的14个种和李氏禾属(Leersia)的 2个种共 138份材料进行了叶绿体 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用内切酶EcoRⅠ酶切、4 个叶绿体 DNA探针杂交,共发现10种叶绿体 DNA变异类型。在稻属各个种内没有观察到叶绿体 DNA的变异,叶绿体 DNA变异类型基本上以稻属的染色体组型水平划分,因此认为稻属的叶绿体 DNA在进化过程中变异程度很低。推测 CCDD组的O. alta、O. grandiglumis和O. latifolia 及 CC组的 O.officinalis 和 O. eichingeri各有共同的原始祖先。遗传距离分析显示 CC、CCDD、BBCC组之间亲缘关系很近,这3个组与 EE组亲缘关系也较近。李氏禾属的 2个种 L. perrieri 和 L. tisseranti 与稻属的遗传距离很远。  相似文献   

10.
在7种光周期下,比较了原产澳大利亚Glycine亚属10个种,和原产25°N的G.tomentella和Soja亚属3个种的生殖发育期。1、Glycine亚属对光周期的适应性比Soja亚属广,种间差别大。多数在12—13小时下发育快,而Soja亚属均为8小时发育快。2、Glycine属内,染色体组型GG的在8小时下发育最快,CC型12小时,BB型12—13小时,DD、FF型13小时,AA型13小时发育最快。3、Glycine亚属多数种植株下部形成闭花受精荚(Cleistogamous pod,上部形成正常受精花(Chasmogamous flower,隐花荚形成一般早于正常花,而Soja亚属只有正常花。4、两个亚属地理重叠地区(25°N)的G.tomentella与Soja亚属诸种,均表现8小时光周期下发育最快,而原产21°S的G·tomentella在12小时下发育最快。  相似文献   

11.
用扫描电镜对原产中国的瘤粒野生稻(OryzameyerianaBaill.subsp.tuberculataWu),药用野生稻(OryzaofficinalisWall.exWatt.),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的外稃表面的显微结构与栽培稻(OryzasativaL.)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栽培稻与瘤粒野生稻在一系列性状上差异最大,其次是药用野生稻,而最相似的是普通野生稻。应用性状数码的方法对种间的相似性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部分栽培稻和野生稻种子谷蛋白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供试的不同属、不同种及不同生态型的水稻材料的种子各蛋白经SDS-PAGE电泳后可分辨为3类多肽,分子量分别为l8~23 kDa.30~36 kDa和49~100 kDa。不同属的材料各蛋白带型明显不同; 同属内基因组相同或相近种的各蛋白有特征多肽,AA基因组的有约Mt.50 kDa的多肽2~3条,CCDD基因组的有约Mt.23 kDa的多肽一条;籼型和粳型稻间带型存在差异,而爪哇稻、粳稻、籼稻间,前二者略近,并以粳型陆稻与爪哇稻最近似。同一生态型的各品种,除细弱带偶尔有差异外,带型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水稻各蛋白电泳分析作为方法之一, 对于属间和稻属内各种及种内分类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用扫描电镜对原产中国的瘤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 subsp. tuberculata Wu),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 Wall. ex Watt.),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 )的外稃表面的显微结构与栽培稻(Oryza sativa L.)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栽培稻与瘤粒野生稻在一系列性状上差异最大,其次是药用野生稻,而最相似的是普通野生稻。应用性状数码的方法对种间的相似性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野生稻酯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个野生稻种(基因组分别为AA、BB、CC、CCDD、BBCC、EE和FF)的酯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表明:普通野生稻组的普通野生稻系和宽叶野生稻系、狭叶野生稻组的酯酶酶谱各有其特定模式,这和传统的稻属分类结果相一致。同种野生稻不同地理分布地收集的样品酯酶酶谱模式基本相同,但有些物种有差异。酯酶酶谱可以作为野生稻分类的依据之一,又能揭示同一野生稻种内细微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野生稻有利基因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2  
稻属有22个种,包括20个野生稻种和2个栽培稻种,现已命名AA、 BB、 CC、 BBCC、 CCDD、 EE、 FF、 GG和HHJJ 9个基因组。野生稻是一个重要的有利基因库,包含对各种生物胁迫的抗性和非生物胁迫的耐性基因。就野生稻的有利性状、野生稻有利基因转移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并对野生稻有利基因分子标记定位研究,野生稻有利基因转移的遗传机制以及野生稻有利基因利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Proteins and amino acids in four local rice (Oryza Sativa L.) varieties were identified. Albumin and globulin were extracted from rice seeds, and the major promoters of these proteins were investigated by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to show their patterns.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rice seed were determined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and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acidic, basic and uncharged polar groups.Essential amino acids for each variety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hydrophobicity index value of Amber 33 was (0.6078), Mishkhab 1 (0.63372), Hybrid 2 (0.6523) and Hwazawi (0.7411).  相似文献   

17.
 用扫描电镜对栽培稻的两个籼型品种(Oryza sativa subsp. indica)、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药用野生稻(O. officinalis)、疣粒野生稻(O. meyeriana)及野生稻与栽培稻的种间杂种F1的外稃表面显微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外稃表面的显微特征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并初步概述了三种野生稻的乳突特征。栽培稻与野生稻的种间杂种外稃显微特征受亲本影响,其中乳突座间距、列宽主要受野生稻亲本影响;底座以上的峰突特征如峰距、峰数则表现为栽培稻亲本的特征;乳突分布密度表现为超亲现象。  相似文献   

18.
6-BA对低温下水稻幼苗细胞膜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低温胁迫(3℃, 48 h))前后用6-苄基腺嘌呤(6-BA)(44 μmol/L)处理水稻幼苗,可增强水稻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也提高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和叶绿素含量,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明显变化。在黑暗中处理效果优于在光照条件下的处理。亚细胞组分测定表明,SOD活性对低温敏感的顺序是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溶质,6-BA对低温下叶绿体的保护作用最明显。外源抗氧化剂抗坏血酸(Vc)(1 mmol/L )、苯甲酸钠(SB)(5 mmol/L)和二苯胺(DPA)(5 mmol/L)与6-BA配合,比单独施用对膜系统保护作用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三个野生稻种粗线期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求栽培稻同野生稻种的亲缘关系,采用去壁、低渗和Giemsa染色制片法,比较分析了我国的普通野稻(Oryza rufipogon Griff.)=O. perennis Moench),药用野稻(0.officinalis Wall),疣粒野稻(O. meyeriana Baill.)和栽培稻(Oryza sativa L.)的粗线期核型。试验结果表明,最长染色体长度与最短染色体长度的比值,以普通野稻同栽培稻最为接近。根据Levan等的臂比率标准,普通野稻的核型为7 M + 5 SM;药用野稻为6 M 十5 SM+l ST;疣粒野稻为7M+ 5 SM; 栽培稻为6 M 十6 SM。普通野稻同栽培稻具有相同类型和编号的染色体数目最多,核型最相似,表明二者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就种内核型变异的主要表现及引起变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