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实验数据确定水稻光敏核不育性敏感期及其育性量化模型,并在验证水稻发育速度模型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育性敏感期及育性变化的预测方法,为今后建立两系杂交稻杂象服务系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湖南新选育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材料的育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陈良碧  周广洽 《杂交水稻》1994,(5):23-26,30
对湖南省近期内新选育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材料的育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恒温24℃条件下,有7个材料的花粉可染率和结实率均为零;4个材料有极少量可染花粉,结实率为零。在模拟1989年盛夏低温条件下,有6个材料的花粉可染率和结实率均为零;有6个材料有极少量可染花粉,结实率为零。  相似文献   

3.
乙烯与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乙烯与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农垦58S育性转换的关系。发现幼穗的乙烯释放速率在育性转换的适宜温度中长日照处理明显比短日照处理高, 但在低温长日照下大为降低而在高温短日照下又可雏持高水平的乙烯释放, 幼穗乙烯释放速率与花粉可育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不育条件下用乙烯代谢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氟酸(AVG)处理,可诱导花粉可育性的明显表达, 由此初步证明农垦58S幼穗的乙烯释放速率受到光周期和温度的共同调节,井与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模式极为吻合;乙烯参与育性转换的调节,可能在花粉败育中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分成光敏型与温敏型两个基本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普遍存在育性表达不稳定的现象。不育基因背景来源不同,其光温敏起点指标有差异。不育性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经多代繁殖后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发生"漂变",表现不育性不稳定性,不育系在起点温度上的遗传基础不纯则是导致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内在原因。严格采用原种生产程序,可保持不育系群体育性转换起点温度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光敏核不育水稻在寒冷稻作区的育性转换特性及开花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的发现与深入研究给杂交粳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途径,但易受气候条件影响的特点又制约了其应用的范围。因此,为了采用相应的育种手段在寒冷稻作区利用这种资源,尚需进一步弄清其在本生态区的表现特点。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观察31116S等代表性的粳型PGMR的育性转换特性和开花习性,为有效地将其应用于寒地杂交粳稻的选育提供参考资料。1 材料与方法1989年自辽宁、武汉等地引入31116S、N5047S、6085S、6283S等4份有代表性的粳型PGMR,并经海南自交繁殖,1990年在吉林省农科院水稻试验田(43°31′N)分期播种(表1)。并以31116S为试材,每隔3~4d播种一批(图1),4叶1心时移栽大田,株行距13.3cm×30cm,3行区,每行20株。以31116S、N5047S、6085S、6283S为材料,设置13.0、13.5、14.0、14.5、15.0h 5种不同光照时间处理。具体做法是每处理用塑料槽种30株,株行距10cm×20cm,同一光长处理的不同材料种植于同一槽内,用3层黑布遮光严密。以上各不同处理在抽穗期用I_2-KI染色观察20个  相似文献   

6.
根据农垦58S及其衍生系和近年来发现的其他不同质源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关系的多样性,本文提出光敏核不育水稻可能存在多种光、温作用模式。并根据作者新近发现的可能属长日不育型光敏核不育材料的育性转换特性给出一具体模式。同时对如何获得新的不育类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水稻新资源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雷开荣 《杂交水稻》1997,12(5):7-9,22
在籼型后代渝85-1A-4/IR8 F3代中发现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新-CQPGMS,经定向选择,育出101S,3001S,7646S等3个两用核不育系。它们的不育临界起点温度低,在重庆有40d以上稳定完全不育期,制种安全可靠。3001S,101S有较好的光敏性,在重庆自然条件下,9月初能转为可育,易于繁殖。  相似文献   

8.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选择与鉴定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光敏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是光温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以高温临界温度高、低温临界温度低、光敏温度范围宽、光温互补作用强的不育类型最为适用。低温临界温度低的选择关键是在长日低温条件下选不育株;高温临界温度高的选择关键是在短日高温条件下选可育株。在进行人控低温临界温度指标的鉴定时,应尽量模拟盛夏低温的光温条件。  相似文献   

9.
藉2004年盛夏难得的14~16℃低温条件,对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在自然低温下的育性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能导致花粉不育度的明显降低,而且14~16℃的低温,不仅能使花粉不育度降低,而且还能诱导一定程度的自交结实;育性温度敏感期为幼穗分化第四期(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在相同低温的条件下,短日处理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度大大降低.对低温不敏感的不育系G103,在短光作用下败育也较彻底.对短光不敏感的不育系是理想的不育系.不同株系间在低温下育性表达存在显著差异,且在自然短日低温条件下,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1991-1994年,在人工气候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光温条件下对64个不同类型、不同基因来源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品系的育性光温反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早籼与早粳稻品种在湖南的生态适应性,2013年早季在湖南浏阳市永安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品种产量在5.37~8.25 t/hm2之间,中早39产量最高,达8.25 t/hm2,产量最低的是龙粳21,为5.37 t/hm2;品种全生育期在107~113 d之间,均在7月16日之前成熟。可见试验品种均能在湖南长沙地区做早稻栽培,籼稻品种比粳稻品种产量高,早籼稻更适合在湖南地区作早稻栽培。  相似文献   

12.
光周期条件对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是湖北省发现培育的新不育材料,其育性转变受日照长度所控制。本研究通过人工光照和自然日照的调控等手段,初步探明了诱导育性转变的光周期的临界光照长度、光周期阈光值、暗期连续性的作用等。并对曙、暮光在诱导育性转变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温光弱感型光敏核不育水稻3088s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88s是一个粳籼交偏粳型的光敏核不育系,其开花习性表现为籼粳中间型。其光敏不育性的光照 范围较宽,育性转换的临界光长为13:00~13:30,比晚粳型光敏不育系晚半小时以上。3088s光敏不育性的温 度范围亦较宽,长日不育的低限温度较低,为24.5~25℃,比同类两用不育系低1.5~3.5℃;短日可育的上限温 度较高,为30~32℃。在遗传分类上3088s为温光弱感型光敏核不育系,光温互补作用较强,因而具有稳定的不 育期和稳定的可育期。  相似文献   

14.
张逸妍  青先国 《作物研究》2011,25(5):521-525
水稻生态适应性的研究对水稻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水稻生态适应性的研究结果,并根据超级杂交稻的生理生态特点,提出了超级杂交稻生态适应性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陈秒  尹超  刘烨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13,27(2):164-168
综述了对水稻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光温条件、生长发育阶段、遗传背景是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内外因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是育性转换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表现。水稻实用型温敏核不育系不仅要求育性转换临界温度较低,同时要求具有适宜繁殖的可育温度范围,选育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和生理不育温度均较低,即"双低"不育系,是降低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风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主要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类型的气候适应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针对夏季低温对我国两系杂交稻制种生产的严重威胁,用1997~1998年由三亚、武昌、贵阳、南京4个生态点组成的“新不育系联合生态鉴定”试验资料,分析了以培矮64S为代表的实用低温敏类型不育系和以N5088S为代表的实用光敏类型不育系的育性光温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培矮64S的育性受温度影响,育性稳定性较差,下限温度指标年际间和地区间变化较大;N5088S育性主要受日长影响,其临界光长同一地年际间差异小,但地区间差异较大。同时,用1951~1992年逐日平均气温和理论日长资料,分析和评价了我国南方稻区(18°14′~34°17′N)的三亚、南京、广州、福州、长沙、杭州、南京、高邮、徐州等9个城市的光温特征及其时空规律。在此基础上,从生态角度提出了克服夏季低温危害两系杂交稻制种的三项生态技术措施,一是要根据气候规律正确选择适宜的制种地区和季节;二是华中双季稻区应改秋制为春制或选择山区单季稻区秋制;三是应全面评价温敏和光敏类型不育系的特点,因气候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水稻不育系资源。  相似文献   

17.
光敏核不育水稻OsRacD启动子的分离及其育性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OsRacD的cDNA序列为探针筛选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基因组文库,获得了一个包含2 kb的OsRacD启动区和396 bp编码区序列的阳性克隆。与反向PCR克隆的水稻农垦58N该基因的启动区比较,证实该基因的启动区在农垦58S和农垦58N的同源性达到99.8%,且在预测的调控元件上不存在碱基差异。说明农垦58S和农垦58N在长日照条件下表现出的育性差别,并非两者在OsRacD调控序列结构上的差别所致,而与基因表达的发育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C49S的育性及其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对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 C4 9S在重庆北碚、湖北宜昌、四川绵阳三个试验点进行了育性鉴定 ,分析了其育性与孕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 (Tmin1 )、平均温度 (T1 )、平均日照长度 (D1 )及抽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 (Tmin2 )、平均温度 (T2 )、平均日照长度 (D2 )的关系 ,并按多元二次回归模型建立了结实率 P(% )与上述多因子的最佳回归方程。回归方程及其同质性分析表明 ,C4 9S在三个试验点的育性均受孕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Tmin1 和抽穗期前 5 d的平均温度 T2 控制 ,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 ;根据回归方程推算出 Tm in1 <8.0℃是结实率 P<4的必要条件 ,Tmin1 >12 .0℃是结实率 P>5 0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在籼型群体渝85-1A-4/IR8的F3中发现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新材料──CQPGMS,经连续定 向选择,选育出101S、7646S等新资源两用核不育系。101S与7646S相互杂交F表现全不育,两者具有相同的 育性基因;101S、7646S与培矮64S、9309S、安农S、新光S杂交,F1全部恢复可育,表明101S、7646S与它们具有 不同的育性基因;两者与籼型品种杂交、回交,在所有B1F1代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均符合1:3的分离比,在 所有F2代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均符合1:15的分离比,表明101S、7646S的育性受两对独立的隐性主效核基 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