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马晓光  沈佐锐 《植物检疫》2007,21(4):201-204
本文对北京市温度、降水量、麦长管蚜发生量风险因子进行等级划分之后,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级随机模拟方法、马尔柯夫链(MarkovChain)方法等,在麦长管蚜风险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对麦长管蚜进行了风险模拟。计算出北京市麦长管蚜的风险概率、风险后果和风险值。结果表明,北京市麦长管蚜发生危害的风险高,1~2级的发生风险很低,4~5级的风险较大,5级的发生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2.
麦长管蚜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1987年,用分代隔离观测等方法克服世代重叠和有翅蚜迁飞的干扰,研究了麦长管蚜自然种群特定年龄生命表,共获得9个世代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麦长管蚜自然种群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天气条件和天敌;低龄若蚜主要受风雨影响,一次大风雨可使其密度下降30—80%,高龄若蚜和成蚜则受天敌和风雨共同作用;捕食性天敌对4种麦蚜间无选择性,而蚜茧蜂对禾谷缢管蚜和麦无网蚜控制作用很小。因此,麦长管蚜种群还受其它种麦蚜密度影响。  相似文献   

3.
10个小麦品种(材料)对麦长管蚜的室内苗期抗蚜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室内苗期抗性。[方法] 在温室内采用每株小麦接种1头蚜虫的方法,测定了麦长管蚜在来源于3个国家的10个小麦品种上的发育历期(DD)、相对日均体重增长量(MRGR)和成虫日均产仔数(Rm),以此来确定不同小麦品种(材料)的抗蚜性。[结果] 应用多元方差分析,多目标综合判别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表明,麦长管蚜在‘Ww2730’、‘98 10 30’、‘Astron’上的适应性最差,这几个品种对其抗性最好,是可以利用的抗性品种(材料);‘98 10 35’、‘98 10 32’次之;‘Batis’对麦长管蚜的适应性最好,抗性最差;‘186Tm’,‘Xanthus’,‘Amigo’对麦长管蚜适应性较好,与作为对照的‘小偃 22’一样,抗性处在中间水平。[结论] 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的抗蚜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麦田食蚜天敌对麦长管蚜控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7-1989年系统调查麦田食蚜天敌与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关系表明,天敌发生的时间、数量均与麦长管蚜的发生情况有密切关系。笼罩试验表明,每一标准天敌单位,最多可有效控制105头麦长管蚜。当天敌单位数与麦长管蚜的比例在1:125以上时,即可控制麦长管蚜危害。  相似文献   

5.
不同小麦品种资源苗期和成株期麦长管蚜抗性鉴定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明确小麦苗期和成株期与麦长管蚜抗性的关系,2010—2012年采用蚜量比值法对94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温室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自然感蚜麦长管蚜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3个品种连续3年在成株期对麦长管蚜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高抗品种2个,中抗品种8个,低抗品种33个;45个品种在苗期对麦长管蚜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高抗品种5个,中抗品种16个,低抗品种24个;30个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同时表现抗蚜,占供试品种的31.91%,其中C273和兰麦(陕西柞水)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高抗;小麦品种在温室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成株期自然感蚜的蚜量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和成株期麦长管蚜抗性表现一致的共有66个品种,占供试材料的70.21%。研究表明温室苗期人工接种是快速鉴定小麦品种麦长管蚜抗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麦长管蚜在思南县晚稻田大发生1995年10月中旬,在思南县塘头镇双季晚稻田发现麦长管蚜大量聚集水稻穗部危害,这一现象属历史罕见。据10月16~18日调查,发生一般的稻田,有蚜株率达15%~21%,百株蚜量780头~1350头;发生严重的稻田,有蚜株率...  相似文献   

7.
198 8~ 1999年测定了四川省不同地区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 F.)对化学农药的抗性水平 ,结果表明 ,麦长管蚜对乐果、氧乐果的抗性已达中抗至极高抗水平 ,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也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 ,对吡虫啉、抗蚜威较为敏感。比较了 12种农药对麦长管蚜的毒力 ,并对该害虫的抗性治理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气候变暖对不同纬度带麦田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种群动态的影响,在高纬度的河北省廊坊市(39°30′N,116°36′E)和相对低纬度的河南省原阳县(34°55′N,114°15′E)开展红外线辐射增温试验,调查廊坊市(+2.00℃)和原阳县(+1.18℃)2个试验点的增温处理小区和对照小区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种群动态,并计算其盛期发生比值。结果表明,增温使廊坊市试验点的麦长管蚜始见期、峰期分别提前21、7 d,使原阳县试验点的麦长管蚜始见期、峰期分别提前14、14 d;而禾谷缢管蚜的始见期和峰期仅在原阳县试验点提前31 d和7 d。增温使廊坊市试验点的麦长管蚜盛期蚜量、峰期蚜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39.21%和77.83%,禾谷缢管蚜盛期蚜量和峰期蚜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57.31%和130.16%;增温使原阳县试验点的麦长管蚜盛期蚜量、峰期蚜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49.62%和176.52%,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的盛期蚜量比值显著降低了43.21%。表明增温有利于高纬度地区(廊坊市)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种群增长,而在低纬度地区(原阳县)仅有利于麦长管蚜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9.
2015年江苏如东县水稻穗期麦长管蚜发生严重.笔者通过田间系统观察、大田普查、田间试验及考种测产,对麦长管蚜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归纳,并从气候条件、种植品种、水稻生育期、天敌控制作用、施肥管理及寄主等方面,分析了麦长管蚜重发原因,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结合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有翅型与无翅型麦长管蚜各龄期的外部形态进行详细测量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麦长管蚜1、2龄若蚜外部形态无明显差别,触角均为5节;2)3龄有翅若蚜中胸发达,可见初生翅芽,至成虫期发育为完整的翅;3龄无翅若蚜中胸结构简单,未见翅芽,3龄至成蚜触角均为6节;3)1龄若蚜尾片呈瘤状,着生2根刚毛;2、3、4龄若蚜尾片呈圆锥形;有翅成蚜尾片呈长锥形,无翅成蚜呈长舌状,2龄若蚜至成蚜尾片均着生6根以上刚毛。本文首次探讨了麦长管蚜有翅型与无翅型成、若蚜外部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其与麦长管蚜的生活史、迁移特性等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麦长管蚜分化的相关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提出了研究区地貌侵蚀发育类型划分方案及结果,并进一步进行了向塬侵蚀类型的划分和侵蚀强度的分级。  相似文献   

12.
大豆花叶病种子带毒及介体传播在流行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植株的生育时期,对大豆花叶病的发展程度和危害性,有明显的影响。单叶期最感病,抗性随着生育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单叶期潜育期最短、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开花、结荚期后感病,对植株生长影响不大,黑龙江省大豆田出现的蚜虫中,大豆蚜、桃蚜、玉米蚜、棉蚜均能传播SMV,蚜虫最早出现于6月上中旬,高蜂为7月中下旬,大豆花叶病田间传播主要发生在7月中旬以后,8月为传播盛期,观察圃病害传播初期,病株有明显的梯降分布。与对照区呈鲜明对比,说明除早期形成的病苗外,没有其他的自源侵染,病害传播距离不远,多数在5-15米内,少有超过25米的,垅间和逆风向传播距离更短,种子带毒形成的病苗,在流行中起主导作用。蚜虫传播发生晚,主要引起种子斑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了有关冰川面积、融水量、气温及地表迳流等实测数据,对博格达峰区南坡晚更新世晚期冰水河的出山地表迳流进行了估算。估算表明,其迳流量高达5.7亿m~3左右,是现在迳流量的2.1倍。同时还表明,利用现代冰川同冰融水的相关性,估算其古冰期的地表迳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甘肃景泰灌区为例,讨论了干旱灌区地下水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灌溉入渗成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出源,强烈的蒸发作用又是地下水排泄的重要形式,因而导致了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水质恶化两个水文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5.
R. J. HANCE 《Weed Research》1965,5(2):108-114
Summary. A series of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determine if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mpetition for adsorption sites between diuron and water. Adsorption of diuron was much lower on hydrophilic materials such as cellulose, chitin, aluminium oxide and a soil mineral fraction than on the less hydrophilic ion exchange resins, lignin, carbon and a soil organic fraction. Methylation with methanolic HCL or diazomethane increased adsorption by the soil organic material, but methylation with dimethyl sulphate did not.
The soil mineral fraction adsorbed considerably more diuron from petroleum spirit solution than from aqueous solution, but the organic matter preparation adsorbed more from aqueous than from petroleum solu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competition between water and diuron for adsorption sites and that diuron is a more effective competitor at soil organic matter surfaces than at soil mineral matter surfaces.
Observations sur la relation entre l'adsorption du diuron el la nature de l'adsorbant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诸大河沿岸的天然草地及其人为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盆地诸大河沿岸分布的天然草地,受河水流量及河床变化的支配,表现出隐域性、中生性、不稳定性和群落类型单调的特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河水流量时空分配的人为控制,以及对植被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很多天然草地被毁或造成严重衰退。对现有草地应善加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其改善和根本治理,有赖于各大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整体规划、整治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我国进境原木上截获的主要害虫类群;总结了目前进境原木害虫的检疫处理技术;重点介绍了斯氏线虫Steinernema sp.对钻蛀性害虫的防治研究,探讨了斯氏线虫在进境原木害虫检疫处理上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应用斯氏线虫防治进境原木害虫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谷瘟病菌侵入谷子植株及生长对营养条件的要求,利用高抗的毛谷和易感的铁耙子品种作试验材料。用生理生化方法:①用小兰子法测定呼吸强度。  相似文献   

19.
玉蜀黍赤霉对小麦品种致病力的测定方法和致病力的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Schw) Petch]的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对麦穗的致病力相同。以1-2个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接种麦穗即能引起穗腐,将孢子的接种量增加到10个以上,侵染效率也能达100%。菌丝体接种的侵染速度要比孢子快。小麦扬花期离体接种小穗,记载病原菌侵入小穗轴和主穗轴的程度,是鉴定小麦品种抗扩展的可靠方法。
根据对在小麦感病品种矮秆早或抗病品种苏麦三号小穗接种测定的结果,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56个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不同。从强菌株F69分离到的37个单子囊孢子菌株其致病力有显著差异,但致病力的强弱不稳定。从同一个子囊分离到的单子囊孢子菌株,它们的致病力也有分化。菌株的致病力虽然有不稳定性,但不同品种的抗性还是明显的。试验证明玉蜀黍赤霉是同宗配合的,因此关于它的变异问题有待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株的空间分布及其抽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五种聚集度指标测定和Taylor,Iwao法检验,细菌性基腐病株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型,属一般负二项分布。病株空间结构以疏松个体群形式存在,个体群间是聚集的,个体群内是随机的。个体群平均大小为0.1~0.2m2。利用分布型参数K、α、β值,分析了病株聚集的原因;探讨了平均密度与k值的关系;确定了理论抽样数。比较几种顺序抽样方法,以平行线法效果最佳。依X=41.5032Pe1·2603关系可由病丛率来估计病株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