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旗叶离体叶片持水力是鉴定品种抗旱性的理想指标之一。该性状属于数量性状遗传,由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是不容忽视的。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都存在显著差别。进一步研究该性状的遗传机制,探索与其他性状及抗旱性指标的关系,制订科学合理的选择模式,有可能选育出抗旱性能强的优良小麦新类型。本文对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的根系活力亦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灰色关联分析对国外马铃薯新品种引种鉴定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绍荣  王朝海  龙国 《种子》2003,(1):59-60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从白俄罗斯引进的四个马铃薯新品种2000-2001年多点试验鉴定的性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EPAC(编号白引3号)和CИHTE3(编号白引4号)表现突出,关联度排序为第一位和第二位,高于对照,有很好的应用价值;OPBИTA(编号白引1号)和ЯXAHT(编号白引5号)综合评判不如对照,关联度低于对照,排序为第四和第五位,不宜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计算机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分析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在评估农作物新品种时,能对多个相关性状进行定量分析,避免数理统计中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不符,避免要求有大量的样本和典型的概率分布,是目前对新品种进行综合评估较为有效的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可减少大量的计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依据以前本地的品种区域试验和当地当时的实际表现情况,模拟出当地“理想品种”中各性状的参数和各个性状的不同权重系数,减少人为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提高评估新品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1—2002年度黄淮南片水地小麦良种联合区域试验冬水组参试品种进行了多个性状的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淮麦20表现最好,其次为内乡991、周麦16和中原98—68,并且本结果与实际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品种资源抗旱性鉴定研究初报王梅春,刘杰英,陈永军(甘肃省定西地区旱农中心,743000)甘肃省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生态环境复杂,作物种类多样。我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为2000多万亩,冬、春小麦基本各占一半,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筛选出了...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红麻参试品种进行了多个性状的分析及综合评估,从而为红麻品种的选择和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为了筛选适宜于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方法和指标,笔者概述了小麦抗旱性的概念、类型和鉴定原理,对多种抗旱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小麦品种抗旱鉴定的特点和要求,确定小麦全生育期旱棚鉴定法和抗旱指数是最适宜于抗旱育种和区试工作采用的综合性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产量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为了筛选适宜于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在旱棚鉴定条件下,以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试抗旱鉴定品种为试材,对抗旱系数、干旱敏感指数、抗旱指数和抗旱指数修订式等抗旱鉴定产量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抗旱鉴定与小麦抗旱种质筛选不同。抗旱系数反映材料的稳产性,对于小麦种质抗旱性筛选更直观。抗旱指数修订式以对照品种的表现为参照,兼顾品种的相对产量(抗旱系数)和绝对产量,便于与品种区试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结合,可操作性强,是目前最适用于小麦抗旱育种和区域试验的综合性抗旱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1.
灰色系统理论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育种目标,运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杂交组合灰色评判法,对小麦F1代杂交组合的各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其灰色关联度,确定出优良组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减少不必要的种植规模,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地提高育种效率,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多时间尺度SPEI干旱指数代表气象干旱,农业气象观测站观测的多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历史数据作为农业干旱的代表因子,在中国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中部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和西部中温带干旱气候区探究了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时间延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部地区整体相关性最好,西部最差,其中高相关区域在不同气候区有所差异,越干旱的地区与土壤水分更相关的是越长时间尺度的SPEI,西、中、东部站点最优时间尺度分别为9月、6月、4月尺度。土壤表层的降水在一月内即可下渗至50 cm深度并储存在此深度附近,待干旱时补充表层土壤水分。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均是水分亏缺现象,但是响应时间并不相同,探究其耦合关系对于提升对干旱机理的认识、提高干旱监测水平、助力防旱抗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稻种子芽期抗旱性与产量抗旱系数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3份水稻品种在浓度梯度(W/V)为0,5%、10%、15%,20%,25%,30%的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最大胚根长、胚芽长、胚芽鞘长、根冠比和物质转运速率等9个萌发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出15% PEG浓度为水稻萌芽期杭旱性鉴定浓度,相关性分析发现水稻的杭旱性与发芽率、胚根长、胚芽长、根干重、物质转运速率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作为杭旱性鉴定指标,芽期杭旱性鉴定结果与大田产量的抗旱系数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苗期抗旱性不能代表水稻的综合杭旱水平。  相似文献   

14.
干旱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小麦抗旱育种是保障小麦生产的重要措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小麦抗旱性是优于传统育种的有效途径。抗旱基因主要包括调节基因(蛋白激酶、蛋白酶和转录因子基因)和功能基因。目前,已证实的可提高小麦抗旱性的基因主要为转录因子基因CBF/DREB1、MYB、NAC(NAM、ATAF1、ATAF2和CUC2)、HD-Zip和WRKY等和功能基因LEA蛋白基因、甜菜碱合成酶基因和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等。本文从转录因子基因和功能基因2个方面概述国内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小麦抗旱性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及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小麦TaPK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抗旱性不同的45份六倍体小麦和5份小麦的二倍体近缘种为材料, 通过测序检测TaPK7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研究了TaPK7基因多态性与抗旱性的关系, 旨在为发掘利用小麦抗旱基因资源奠定基础。50份材料TaPK7序列总长220 448 bp, 其中有64个SNP和9个InDel, 二者的频率分别为1 SNP/3 445 bp和1 InDel/24 494 bp。编码区的核苷酸多样性π值小于非编码区, 可能是由于编码区承受的选择压力较大。同义突变(Ka)与非同义突变(Ks)比值是0.415, 表明该基因受负向选择影响, 属于相对保守基因。在编码区检测到16个单核苷酸突变, 多存在于抗旱材料中。共检测到21种单倍型, 其中5种为强抗旱材料单倍型, 2种为干旱极敏感材料单倍型, 11种中等抗旱材料单倍型, 另外3种单倍型中同时包括抗旱材料和干旱敏感材料, 初步揭示了TaPK7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抗旱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6份抗旱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polyethylene glycol,PEG)渗透溶液进行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分析玉米萌芽期中胚轴长、胚芽鞘长及苗长的变化,并将其与田间干旱胁迫处理下相应玉米自交系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抗旱指数进行相关分析,以期揭示萌芽期玉米幼苗相关性状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萌芽期随着PEG浓度增加,玉米自交系胚芽鞘长、中胚轴长及苗长都呈下降趋势,其中苗长降低幅度最大,平均降幅为14%,中胚轴长次之,平均降幅为11%;(2)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幼苗的中胚轴长、胚芽鞘长在自交系间及PEG浓度间差异极显著,苗长在PEG浓度间差异极显著;(3)花期田间干旱胁迫下,各玉米自交系的千粒重、穗粒数及产量较正常灌溉明显下降,且其平均降幅分别为8%、14%、13%;(4)通过玉米田间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抗旱指数与萌芽期各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中胚轴长与千粒重、穗粒数及产量的抗旱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胚芽鞘长与千粒重、穗粒数及产量的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在5%的PEG-6000渗透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下,胚芽鞘长与千粒重抗旱指数相关系数最高为0.832。因此,胚芽鞘较长的自交系其抗旱性较强,胚芽鞘长度可作为玉米早期抗旱性筛选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灰色系统理论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000~2003年黄河流域国家级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保定试点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关联程度顺序为单铃重>籽指>霜前花率>衣分>亩株数>株铃数>黄萎病指>枯萎病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改变率与干旱敏感系数的相关性。利用室内水培的方法,以6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15%PEG和20%PEG 2个胁迫水平,以不添加PEG的正常营养液为对照,系统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叶片和根系中主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明显降低了各小麦品种干物质量,6个小麦品种在不同干旱水平下的抗旱性均表现为晋麦47矮抗58周麦22洛旱6号郑麦9023西农979;干旱胁迫下6个小麦品种叶片和根系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均随着干旱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淀粉和果聚糖含量则呈降低的趋势,复水后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6个小麦品种中,干旱敏感性越高的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其组织中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改变率越小;干旱敏感系数与干旱胁迫下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改变率均呈负相关性,其中可溶性总糖、果糖、淀粉、果聚糖含量在干旱胁迫下的改变率与干旱敏感系数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在干旱胁迫下,淀粉与果聚糖的水解对提高小麦抗旱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冠气温差能够反映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适应性。本研究以耐旱型马铃薯品种冀张薯8号和陇薯10号; 干旱敏感型品种大西洋和夏波蒂, 以及从秘鲁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10份具有不同耐旱性的种质资源为材料, 在半干旱和半湿润2种环境下对其植株表型性状(株高、叶面积、叶鲜重、植被覆盖指数)、光合生理指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以及冠气温差进行测定和耐旱性评价。结果表明, 所测性状指标中, 冠气温差、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对干旱胁迫最敏感; 冠气温差在不同供试马铃薯材料之间及干湿两种环境之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性; 冠气温差的耐旱系数与植株表型性状及光合生理指标的耐旱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监测冠气温差, 是进行马铃薯耐旱性评价的有效手段, 可为马铃薯耐旱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