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有机质形态对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过程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北京某地区3种土壤的三级样品,即原样土作为一级土壤,使用双氧水去除原样土中低聚合“软碳”的二级土壤和根据土壤样品测得的有机碳含量,使用高岭土代替无机矿物,利用腐殖质做“软碳”,按比例配制而成的三级土样;利用批试验的方法研究土壤样品对TCE的吸附行为。[结果]研究表明,土壤样品中,由于有机碳含量不同,有机污染物三氯乙烯的吸附量不同,样品吸附具有较好的线性行为,试验范围内不存在饱和吸附量;有杌质吸附量大于无机矿物吸附量,一级土样和二级土样吸附TCE的能力基本相同,即土样有机碳聚合形式的差异对TCE吸附能力影响较小。[结论]影响土样吸附TCE的主要因素是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中的弱极性痕量有机污染物定量分析通常需要采集大体积水样,针对此大体积水样采集受到运输、空间、污染等因素影响的缺点,研制了一种大体积水样原位采集富集装置,直接将采集水样就地处理.该装置主要由蠕动泵、滤膜托盘、支撑柱、卡箍、压力阀、吸附材料套筒和流量计组成.该采样装置使用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大体积水样原位采集富集,适合于大规模弱极性痕量有机污染物环境调查样品的采集和富集.  相似文献   

3.
在模拟实验条件下研究了痕量有机污染物DDT、PCBs对土壤中两种重要酶--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配比DDT和PCBs对土壤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第7 d抑制作用较明显,脱氢酶活性则在第21 d抑制作用较强,但到28 d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研究表明,痕量DDT和PCBs对土壤生态的影响不存在协同效应,而DDT的浓度对微生物及酶活性的抑制率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同位素技术在测定土壤重金属E、L-值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对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评价、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对土壤重金属和微量元素的生物有效性测定中,同位素示踪(稀释)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对土壤中污染重金属及痕量微量元素的有效性进行精确、快速的测定.本文就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测定土壤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有效性(E、L-值)原理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可以预料,随着同位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同位素技术进行土壤中无机及有机污染物有效性的测定将在现代环境分析中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我国土壤有机污染现状及危害,同时较为详细说明了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有机污染物在水和土壤间的分配理论。为今后研究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任加国  武倩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844-3845,3966
多氯联苯(PCBs)是一种具有持久性、脂肪溶性和生物毒性等特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难分解和强烈吸附,去除比较困难。以台州典型污染场地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污染土壤中PCBs的调查取样,分析了代表性PCBs同系物的组成、含量。通过室内淋滤和洗脱试验,探讨PCBs的迁移及去除过程,为土壤PCBs污染评价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退二进三”“退城入园”等政策实施,各地陆续出现搬迁遗留下来的农药污染场地,此类场地通常残留有机污染物,具有易挥发、隐蔽性、高毒性、积累性和成分复杂等特点,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严重风险,因此加快针对土壤中农药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OVCs)及农药的分析标准,指出我国对土壤中原料、农药以及部分农药中间体的分析标准在前处理技术及检测方法上存在的缺陷:所涵盖的土壤有机物种类较少,部分常见农药原料、中间体及新型农药还未制定土壤分析标准。综述农药污染场土壤中有机物制备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主要前处理技术有萃取法、静态顶空、吹扫捕集、微波辅助萃取法,检测方法有GC-MS、HPLC、GC-PID和GC-FID。讨论了各前处理技术与检测方法在分析农药污染场地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应用和主要影响因素,并为探索适合农药污染场地土壤有机物分析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水、河床底泥、岸边土壤剖面、地下水样品的测定,对太行山前平原磁河地区地下水中苯系物在水土系统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介质中的苯系物(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河不同距离和不同深度土壤中的苯系污染物主要来自污水河。但是,由于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等作用过程,有机污染物浓度在一定的距离内迅速降低。在河岸边不同距离的地下水中,仅少量地下水水样中检出了苯系物,但它们的浓度均低于生活饮用水的要求限值。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中,淋洗剂的选择是影响这一技术应用的限制因素之一.目前研究的淋洗剂包括表面活性剂、有机或无机酸、螯合剂EDTA等.大量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提高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土壤有机污染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溶洗脱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提高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流动性;增强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即增强截留固定作用;改变吸附态或溶解态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利用性.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离子交换和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云和有机梨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云和县有机梨生产基地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及雪梨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进行了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基地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及雪梨中污染物的含量均达到国家有机食品生产标准,适宜发展有机梨产业。  相似文献   

11.
对江苏省如皋市土壤中主要微量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分析表明,如皋市土壤中的铁元素总含量较为丰富,铜元素略低,锌、锰元素严重缺乏。土壤中有效铜、有效铁、有效硼含量比较丰富,但分布极不均匀。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与成土母质关系密切。部分土壤锰、锌缺乏原因是土壤中总量不足,而且两元素活化率较低。土壤理化性状及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对有效态含量的影响明显大于来源于母质的影响。近20年来随着土壤有机质的逐步提高和微量元素肥料投入量的增长,锰、锌、铜有效态含量大幅度上升,含量小于临界值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土壤pH值、有机质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效铁、有效锌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与土壤锌、铜、锰、铁、硼的有效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XAD树脂富集技术和GC/MS方法,对长沙市某管网末梢水中的微量、痕量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共检出有机污染物38种,其中以氯代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类、醇类、杂环类、芳烃为主,并且有5种物质在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之列,分别是三氯乙烯、萘、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乙苯、1,4-二甲基苯.由于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去除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建议水厂在考虑自身条件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以及膜分离等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生产出更加优质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13.
纳米材料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农业发展过程中排放入土壤中的高毒性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产生富集作用,对人体存在致突变、致畸和致癌的潜在危害。近几年,纳米材料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催化反应活性逐渐成为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热点。通过对金属类纳米材料及其改性技术、碳基纳米材料和聚合类纳米材料等典型纳米材料在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研究进展的综述,对纳米材料在土壤介质中能够发挥实用性所需的性质予以归纳总结,并对未来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相关纳米材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矿物、有机质等是土壤重要的固相组分,它们构成了土壤活性界面,调制着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大分子等的迁移转化及生物可给性。土壤酶/蛋白质多吸附于土壤有机质、矿物、有机质-矿物复合物上。综述了酶/蛋白质在界面上的吸附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吸附态酶/蛋白质生物活性、构象的变化,以及构象变化与生物活性的内在关联性,总结了酶/蛋白质与界面作用的主要研究手段,并对分子模拟技术对酶/蛋白质与土壤界面的作用过程与机制、固定化酶作为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材料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造成的土壤复合污染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当前,我国对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的生物、物理、化学等修复方法,而对于不同修复方法联合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研究较少。从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修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修复三方面全面综述了我国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Fenton氧化对土壤有机质及其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3种土壤在室内研究了Fenton氧化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组成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土壤对有机污染物(芘)吸附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Fenton氧化处理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组成均发生了改变,总有机质含量下降,其中腐植酸含量降低最多,胡敏素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富里酸含量有升高的趋势。芘在氧化后的3种土壤中的分配系数(Kd)都有降低;将Kd与土壤有机质各成分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有机质中胡敏素和腐植酸一起决定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其中胡敏素为关键因素。因为土壤有机质各成分的分布不同,所以有机碳含量标化分配系数(Koc)相差很大,特别是在腐植酸含量相对较高的土壤中,由于腐植酸大部分降解为吸附能力小的富里酸,Koc有明显降低,而在腐植酸含量相对较低的土壤中Koc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土壤中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土壤微生物既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又可以敏感地反映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在土壤污染修复和生物指示方面应用广泛.该文从土壤环境质量表征的微生物学指标和微生物对土壤污染物的降解与修复两个主要方面,综述了PAHs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研究现状,包括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作为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指示,PAHs高效降解菌株筛选,微生物降解PAHs的途径和修复方法等.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展望,旨在为研究土壤微生物对PAHs污染土壤的生物响应机制和修复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调整微量元素在种植棉花的土壤中的含量,以及提高施肥的精度,最终达到保护环境质量和农业资源的目的。笔者在GPS野外定位、量取样品、分析样品等步骤的基础上,获取了土壤属性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模块和统计分析模块,将渭-库河绿洲的种植棉花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和pH与四种微量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中的土壤有机质与有效铁和有效铜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57和-0.458,而与有效锰和有效锌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土壤pH与有效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06,与有效锌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74。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根据研究区土壤的性质,在合理使用有机肥的同时,适当调节土壤酸碱度,平衡作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各种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以及质量,保证西北干旱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