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随着遗传学的不断发展,遗传标记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与其他标记技术相比,分子标记技术具有许多明显的优越性,因而应用也日趋广泛。综述了RFLP、RAPD、SSR、AFLP、SCAR、SNP、SRAP等几种主要DNA分子标记技术原理和方法及其在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严重,给种植户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大豆的种植过程中,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两种抗性的遗传方式。【方法】利用不同抗性类型的品种(系)配置4个杂交组合,在分别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和根部接种法接种大豆疫霉菌株PNJ1条件下,研究两种抗性的遗传模式。【结果】豫豆25和郑92116对大豆疫霉菌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General和 Conrad对大豆疫霉菌的部分抗性由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F2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1.31%~74.84%和15.60%~50.36%,F2:3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4.21%~77.05%和13.52%~38.24%。大豆对疫霉根腐病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分别属于不同的遗传体系。【结论】两类抗性都有育种价值,并且在早世代选择是有效的。选育聚合有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的品种是使大豆获得疫霉根腐病高水平抗性和持久抗性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有效途径,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室内抑菌效果和对大豆植株的诱抗作用及最佳诱导间隔期和持续期.结果表明,壳聚糖对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无直接的抑制作用.壳聚糖诱导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试验表明,喷施壳聚糖可诱导大豆对疫霉根腐病产生抗病性,当壳聚糖浓度为1.0mL·L-1时,防治效果最好达51.6%.壳聚糖最佳诱导间隔期为5d,持续期可达15d以上.壳聚糖处理后死苗率的下降是由于壳聚糖处理提高了大豆的抗病性,并且这种抗病性是系统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9.
10.
详述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病原生物学、病原生理小种分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新成果,并对其中的一些研究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南京大豆根腐病病原物的分离及毒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005、2006年夏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试验田发生的大豆根腐病,采用特异性PCR检测到发病组织中有大豆疫霉,经室内诱捕和分离,从发病田块的土壤和发病植株上共分离到4个大豆疫霉菌株PNJ1、PNJ2、PNJ3和PNJ4.用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14个鉴别寄主测定这4个大豆疫霉菌株的毒力公式,PNJ1和PNJ2为1d,2,3b,3c,4,6,7;PNJ3为1a,1b,1c,1d,1k,2,3b,3c,5,7;PNJ4为1a,1b,1c,1d,1k,2,3b,3c,4,6,与国际上已经报道的大豆疫霉菌株的毒力公式不同,为新的生理小种.该研究可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研究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中国优良大豆品种东农46及大豆疫霉优势生理小种1号菌株为材料,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东农46与大豆疫霉根腐病菌非亲和互作中前后基因表达的差异,寻找并分离出与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相关的9条cDNA片段,通过这些差异片段的序列分析进一步阐述大豆对疫霉根腐病菌的分子抗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研究对来自我国9个省份的4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优势1号生理小种的抗感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0份野生大豆中,表现抗病的野生大豆资源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30%;表现中间反应类型的有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30%;表现感病的植株有16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40%。30个座位共检测到223个等位变异,平均片断长度在200~2000bp之间,等位变异数目的变化范围是3~11个,平均等位变异数目为7.43个,不同位点的等位变异数表现差异,其中Satt294等位变异数较少,仅3个;Satt409等位变异数最多,有11个。平均相似系数为0.794,变化范围为0.74~0.86,83.35%的野生大豆间的相似系数在0.78~0.83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及抗源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游动孢子根部接种法与下胚轴伤口接种法两种方法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鉴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游动孢子根部接种法比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筛选的抗源数量要多20%左右,增加大豆疫霉抗病育种的资源范围,同时运用游动孢子根部接种法进行了抗源筛选试验,初步证明游动孢子根部接种法的可行性,采用游动孢子根部接种法是一种理想的、容易操作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疆大豆根腐病病原及防治技术初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对大豆根腐病菌的分离、纯化培养和接菌试验,初步确定新疆大豆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至,单一菌种的致病力小于复合菌种。药剂处理种子经室内、田间试验,多菌灵和福美双处理种子出苗情况良好,病情指数降低幅度明显,防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利用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大豆根腐病菌进行室内菌丝生长抑制、卵孢子形成的影响和苗期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 dermatum)和大豆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sojae)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较高,分别为100%、100%和84.82%.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瓜果腐霉菌卵孢子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对大豆疫霉根腐病卵孢子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苗期盆栽防治试验中,35%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菌和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分别达到70.93%、65.63%、63.71%和76.54% 相似文献
18.
TANG Qing-hua CUI Lin-kai LI De-long DAI Ting-ting YIN Wei-xiao DONG Sha-meng XING Han ZHENG Xiao-bo WANG Yuan-chao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2011,10(2):246-251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 set of differential strains and to identify soybean resistant genes to Phytophthora root rot and then to apply those strains for analysis of the resistant genes Rps1a, Rps1c, and Rps1k that soybean cultivars or lines may carry. Virulence formula of 125 Phytophthora sojae isolat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hypocotyls inoculation technique, the strains, which includ 6 isolates with different virulence formulas, were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resistance of 55 soybean cultivars or lines and resistant gene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gene postulating procedure. Eighteen reaction types occurred in 55 cultivars or lines and results of gene postulation indicated that 2 cultivars or lines probably carried gene Rpslc and no cultivar may carry genes Rpsla or Rpslk. A few of soybean cultivars or lines from Huanghuai Region carry Rps genes Rpsla, Rpslc and Rpslk and tend to infect by P. sojae, so resistant cultivars or lines need to be bred and popularized actively. 相似文献
19.
黄淮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疫霉根腐病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套大豆抗疫霉菌根腐病基因鉴别菌系,并用于分析大豆品种(系)是否含有抗病基因Rps1a、Rps1c和Rps1k。【方法】采用下胚轴接种法测定了125个大豆疫霉菌分离物的毒性组成,筛选了不同毒力公式的6个大豆疫霉菌并建立了该菌系,测定了黄淮地区55个主栽大豆品种(系)对该菌系的抗性并通过基因推导方法进行抗病基因分析。【结果】55个大豆品种(系)共产生18种反应型。抗病基因的推导结果表明,有2个品种可能含有Rps1c,没有鉴定到可能携带有Rps1a或Rps1k的大豆品种(系)。【结论】黄淮地区携带抗病基因Rps1a、Rps1c和Rps1k的大豆品种(系)并不多,且易感疫霉菌,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抗性育种并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