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桦甸市公吉乡1998年玉米高产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在桦甸市公吉乡公郎头村,采取玉米高密度化控栽培技术措施,创造了公顷产14337kg的高产纪录。这一产量水平比一般生产田玉米78285kg/hm2,增产玉米65085kg/hm2,增产831%。公顷纯收入增加45418元。  相似文献   

2.
水稻钵育机插集成配套栽培是应用水稻钵盘育秧播种机精量播种、水田耙浆平地机秸秆还田和水稻钵苗移栽机插秧的配套集成技术,不仅能育出健壮秧苗,而且符合农艺要求的浅插、均插、直插。秧苗起身快,分蘖早而多,可促进水稻早生、快发,增加水稻有效分蘖,具有省工、省种、省营养土、增产、增收的“三省二增”的优点。经过试验示范测产,水稻钵育机插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可使水稻增产18.32%,公顷增收4979.25元,提高稻米优质率3-4%,该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临稻15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水稻单产居粮食作物之首,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临沂种稻面积8万公顷左右,是山东第一大稻区。在全省水稻生产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号称“粮食作物产量、经济作物价格”,因此,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对发展我省“二高一优”农业。改善人民生活,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种背景和要求下育成的临稻15号,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89.9kg。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0.6%;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9.4kg,比对照临稻10号增产2.7%。且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白叶枯、稻瘟病,抗倒性强,粮草兼收,品质优良;配套栽培技术科学、详实、实用性强,具有很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早、晚稻不同氮肥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情况下,早稻施用长效碳铵与普通碳铵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晚稻则比普通碳铵每公顷增产稻谷399kg,增加收益580元,长效碳铵与尿素比,早晚季水稻产量差异不明显,但每公顷少用了肥料成本130.8 ̄144.5元和且不易结块,作基肥一次 使用,群众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在湘乡市洙津村水稻超高产栽培样方中,采用选择优良品种,合理的肥料运筹,先进的化学调控,科学的水浆管理等综合栽培技术,获得的试验结果是:①样方前、中期生长发育快,群体结构合理,孕穗期的NAR和CGR平均分别为5.07g/m2·d和31.68g/m2·d,后期光合生产优势强,有利于高产的形成。②样方平均产量为16.226t/hm2,比样方前3年(1993—1995)平均每公顷增产2.115t,增产13.04%,增加净产值3384元;比相邻的新飞村9户农民的稻田平均每公顷产量高1.830t,高11.28%,平均每公顷净产值高2928元。③样方每公顷纯收入为19661.1元,产投比为4.12,劳动报酬为36.41元/d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水稻新品种“通88-7”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1)该品种三年区试乎均产量7709.9kg/hm2,比对照品种蘑系138增产3.2%,二年生产试验产量为6802.5kg/hM2,增产4.5%;(2)抗病性显著优于抗病对照品种;(3)分蘖力强,成穗率高,适合于稀植或超稀植栽培;(4)米质优良,适应性广,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淮北地区稻麦连作节本高效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淮北地区气候、土壤、耕作制度等特点,组织多学科、跨部门攻关,将先进技术优化、简化、组装配套成“淮北地区稻麦两熟节本、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技术”。1997 ~1998 年累计推广稻麦连作节本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技术5 .98 万hm 2 ,增产粮食6 824 万kg ,获经济效益15 316 .0 万元,节支5 952 .0 万元,项目实施总效率为2 .13 亿元,超过国内同类研究推广项目。本项技术的创新是:(1) 以减少稻麦生产中的无效生长和无效投入为关键,提高了农业资源和农业投入的利用率,达到节本和高效的目的;(2) 研制出一套新的稻麦两熟病虫草综合防治体系,达到节本、增产目的,保护了生态环境;(3) 深入研究了稻麦早衰机理,研制使作物延衰和增产的延衰剂。  相似文献   

8.
旱地糜子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试验研究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糜子地膜覆盖穴播与露地穴播栽培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糜子覆膜穴播后产量较露地穴播增产729.1kg/hm^2,增产率为24.56%的饲草产量增加3604.2kg/hm^2,增产率为34.09%,糜子地膜覆盖穴播栽培的单位地膜投入产出比为1:10.13,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早播,密度为112.5万株/hm^2纯氮为120kg/hm^2,五氧化二磷为72kg/hm^2,播种行距为27cm,穴距为10C  相似文献   

9.
对比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总结出水稻增产的栽培技术,让农民掌握新的栽培技术,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采用科学的育秧技术、三围立体强化栽培与宽窄行栽培方式、科学的田间管理;结果表明,采用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的水稻比采用宽窄行栽培技术的水稻增产约为16%;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能提高成穗率、结实率,最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将使水稻生产产量增加,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999-2000年在贵州省桐梓县实施了“八万亩水稻综合增产栽培技术”丰收计划项目。实施结果:两年平均产量达570kg/667m^2,总产9120万kg,占全县总产的55.61%,较项目实施前3年均增产103.79kg/667m^2,增产22.26%,较项目指标增产11.15%,新增总产1660.72万kg,新增总产值2127.36万元,两年平均投产比1:2.54。表明,在农技推广中,每个品种、每项技术方法都有其增产增效作用,只要因地制宜对各项技术在各地区有针对性地进行组装配套,将发挥春综合技术的优势,实现技术累加值服务。  相似文献   

11.
多元磁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多元磁肥有效穗明显增加,667m^2产量较施用未磁化肥和复合肥的增产28.7~47.6kg,增产5.2%~10.3%,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净增值54.30~99.15元,同时可提高单位养分产量1.71~2.41kg。  相似文献   

12.
为使山西省乌拉尔甘草获得高产、稳产,从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机械直接播种)、施肥、病虫害、收获技术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将其配套栽培技术应用到大田试验中,与当地常规栽培技术(育苗移栽)进行产量和效益方面的比较。结果表明,该配套栽培技术产量高、效益好,平均每公顷产量(干质量)达6180kg,较常规栽培技术平均每公顷产量5475 kg增产12.9%;平均每公顷纯收入较常规栽培技术增加7 050元。初步集成一套适宜山西地区种植甘草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为今后山西省甘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宁夏水稻产量提高的近期育种目标是:生育期150天,每穗饱粒数85粒左右,千粒重27g,每公顷穗数525万左右,每公顷产量为1.125万至1.2万kg,抗冷害,抗稻瘟病,适应性强,品质好。现在宁夏大米的品质,应在整精米率和垩白米率方面加以改进,目前已选育出高产、优质的香米、黑米新品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淮北棉区棉花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技术研究,进行技术改进、组装、配套,基本形成了棉花综合增产配套栽培技术。3a实践证明,配套技术的应用,使棉花平均每公顷增产41.6%,生产成本下降750元以上,达到了增产节本。  相似文献   

15.
水稻集中育秧是扩大双季稻生产面积和推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实现水稻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重大举措.2012年开始,监利县大力推进水稻集中育秧平台建设,加快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截至2015年监利县建设发展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50家,水稻集中育秧机插面积达到6.7万公顷,双季稻面积达到8.1万公顷,平均产量9552.2 Kg/hm2、较人工栽插稻田每亩增产12 Kg,每亩节本增收150元,取得了良好的社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6.
优质稻保优增效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2002-2003年,在广西玉林、桂林、贺州3市8个县大面积示范推广培两优1025、中优桂99、中优838等杂交优质稻和田东香、七桂占、香占等常规优质稻组合,通过实施种子工程、开发优质稻产业、优化品种结构等措施,应用水稻免耕抛秧和旱育抛秧技术、水稻壮秧剂简化栽培技术、节水科学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保优增效高产栽培技术,提高了这些地区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两年累计示范推广优质稻新品种(组合)36.2087万hm2,优质稻新品种平均每公顷比老品种增产150kg;累计新增稻谷5000万kg,新增产值5000万元,解决了水稻生产效益、农田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保等问题,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上允镇实施整建制推进水稻、玉米高产创建,通过2012年~2014年连续3年的努力,项目区水稻平均增产547.5公斤/公顷,玉米平均增产504.0公斤/公顷,两项合计共增加粮食310.9万公斤,新增产值621.8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与成效,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户欢迎,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97-1998年在遵义市进行了草莓-水稻“双千田”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草莓--水稻轮作的栽培技术是,采用露睦分株繁殖及两段育秧、温室育小苗的措施,错开草莓与水稻的茬口期;实行平衡配套施肥,配合施用微肥,进行打叶疏花疏果,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田间管理,使草莓-水稻“双千田”产值达4352.55元,草莓经济性状性,产量达840.15kg/667m^2,纯收益为2660.00元/667m^2,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少、免耕技术及作物残茬覆盖技术。涪陵区从2004年引进该项技术,全区共试验示范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榨菜———水稻”模式260亩(1亩=1/15公顷,下同)。涪陵区农业局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行了田间测产:水稻平均亩产531.0公斤,比旱育秧(亩产518.6公斤)增产12.4公斤/亩,每亩可减少投入45元以上。2005年小春季推广榨菜少免耕技术8.05万亩,平均亩产鲜菜头2458公斤,免耕栽培与常规翻挖栽培产量相当,但免耕比翻挖减少投入40元/亩以上。大春季全区推广少免耕种植水稻2万亩,两项合计为农民节支增收412万元。一、榨菜———水…  相似文献   

20.
1996年早晚两季采用两个水稻品种试验比较了不同施氮水平下水育秧和旱育秧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差异,统计分析表明,旱育秧比水育秧每公顷增产稻谷293.0~729.0kg增产幅度为4.9%~12.6%,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在旱育稀植条件下,植株高度明显增高,有效分蘖提前结束,但其他产量性状未见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