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本研究以仙居雄性不育大麦为材料,对其后代的育性作了遗传基因分析.雄性不育材料与正常品种的杂种一代为可育,杂种二代的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大多数供试品种符合3:1的理论值.以不育材料为母本,杂种F_1为父本回交,可育与不育的分离比接近1:1.以品种为母本,以杂种F_1为父本回交,其第一代为可育,第二代出现育性分离.证明仙居雄性不育大麦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核不育材料. 相似文献
3.
桃树雄性不育的初步研究 Ⅰ 桃树首批23个品种雄性不育的表现形式及其败育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桃树[ Prunus percica Batsch(L)]23 个品种花粉发生发育和花粉败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学上的变化特征。桃雄性不育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空粒花粉和花药空囊,及花粉形似发育正常,但生活力极低。导致空粒花粉产生的主要途径: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②花粉处于单核晚期———二核早、中期绒毡层细胞发生液化、增生现象。空囊产生的主要途径:①四分体———单核早期绒毡层细胞体积发生明显的增大、液化;②绒毡层细胞在四分体———单核早期发生增生;③造胞细胞或花粉母细胞生长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4.
5.
6.
7.
大麦生态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生态雄性不育大麦A1,A2具有明显的育性转换特性,温度是其育性转换的主要诱导因子.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是抽穗前19~32d,即药隔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7℃以下低温诱导不育,10℃以上温度为正常可育,7~10℃为育性转换温度,在此范围内,花粉育性和结实率存在一系列连续变化,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该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类型有典败,圆败和染败,也有无花粉型.大麦幼穗发育进程的穗间或小穗间的差异和温度的波动性变化是导致该不育系育性漂移的主要原因.光周期对育性转换的影响必须在可育温度范围才能得到表现.对提高生态雄性不育系制种产量和保证杂种纯度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9.
"新梨7号"雄性不育特性及其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比较了“新梨7号”及其父母本花药发育和花粉发育过程中细胞学上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新梨7号”梨花器小,花药干瘪,几乎无花粉粒,表现出雄性不育的空囊花药;导致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出现畸形、提旱解体,致使绝大多数小孢子母细胞不能正常发育,即使有的小孢子母细胞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但形成的小孢子四分体也不能正常发育成为成熟的花粉粒,导致最终败育。目前大量研究已表明,雄性不育是由基因或染色体调控的。因此,本试验的形态解剖结果是不育基因表达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桃树[Prnus percica Batsch(L)]23个品种花粉发生发育和花粉败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学上的变化特征。桃雄性不育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空粒花粉和花药空囊,及花粉形似发育正常,但生活力极低。导致空粒花粉产生的主要途径: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②花粉处于单核晚期--二核早、中期绒毡层细胞发生液化、增生现象。空囊产生的主要途径;①四分体--单核早期绒毡层细胞体积发生明显的增大、液体;② 相似文献
11.
对经过15 年分蘖繁殖的裸粒水稻小穗及颖花的雌雄蕊发育观察发现,从小穗原基起即显示出多花形态性状,颖花中内外稃伸长不钩合。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许多细胞在减数分裂初期存在穿壁现象。这可能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化,结构异常,减数分裂不正常,从而产生大小不等的小孢子。这些小孢子在二核或三核花粉时停止发育并解体成为无生活力花粉,导致裸粒水稻败育。此外,雌蕊结构也有多种异常 相似文献
12.
以稳定黄瓜品系649为试材,经实践8号返回式育种卫星太空搭栽诱变后,与地面保留的对照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考察了卫星搭载后黄瓜649 SP0~SP2与对照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在SP0代只有果实形状和果色发生变异,64个变异株系中只有部分变异遗传到SP1,SP1代在农艺性状上表现强烈的广谱变异,大部分变异能遗传到S...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18个普通小麦品种与 K 型不育系 K149A 和 K80(6)测交,调查杂种 F_1的育性表现和单倍体频率,结果如下:①不同的不育系产生单倍体的频率不同;②同一不育系与不同品种测交所得杂种 F_1产生单倍体频率不同;③K型不育系的恢复源较广,但恢复度高的品种不多,恢复基因除显性单基因,还有微效基因和修饰基因,育种中应当注意恢复基因的累加作用。应用扫描电镜和石腊切片显微技术,从细胞形态学角度,对 K 型、T 型保持系和不育系的花粉结构和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发现:①K、T 型小麦不育系花粉败育发生于不同时期,花药壁在败育中所起作用不同,维管束与正常小麦不同。②K型花粉败育发生于双核小孢子期,主要异常有:绒毡层退化方式异常;药室合并;内缘壁周缘细胞均呈次生纤维状增生;维管束鞘细胞排列不规则;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 相似文献
14.
紫穗槐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2-KI染色法、TTC染色法、培养基萌发试验法对紫穗槐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Ca2 、蔗糖和硼酸浓度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I2-KI染色法、TTC染色法均不适用于测定紫穗槐花粉生活力;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对花粉的萌发有促进作用,浓度分别为20mg/L、2.0mg/L时花粉萌发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7.6%和19.8%;适当Ca2 浓度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Ca2 浓度为1.6×10-6mg/L时,花粉的萌发率最高,花粉管伸长最快。 相似文献
15.
16.
17.
苜蓿结实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生殖生态学的相关方法,对不同生长年限的新牧1号杂花苜蓿结实格局进行测定,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不同生长年限的苜蓿,在群体水平上上、中、下不同冠层和花序水平上上、中、下不同位置,均具有明显不同的结实特点。1年生在初花期光合产物积累不足,到末花期又出现了资源的限制。从而制约了种子产量的形成。3年生初花期传粉不足。盛花期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资源争夺,结荚期的资源限制,成为产量形成的重要制约因素。传粉和资源限制是影响苜蓿结实格局的主要原因。在荚果水平上。苜蓿荚果内种子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明显交替败育的趋势,其中从果实基部算起偶数位置的胚珠形成种子的机会更大。资源限制和邻近种子争夺资源的干扰是导致荚果内种子交替性败育格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明阿月浑子与黄连木远缘杂交是否存在授粉障碍。【方法】以阿月浑子和黄连木杂交组合为材料,以阿月浑子自交组合为对照,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父本花粉的形态特征,采用离体萌发试验对父本花粉萌发率和活力进行测定,采用压片法对不同授粉组合的花粉管生长动态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阿月浑子T-491花粉极面观可见4个萌发孔,外壁具稀疏刺状颗粒;黄连木花粉极面观萌发孔仅见2个,外壁有较密刺状颗粒分布;黄连木花粉极轴长和赤轴长分别为53.84 μm和44.85 μm,均大于阿月浑子T-491雄株花粉。用于授粉的父本黄连木和阿月浑子T-491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77.3%和84.38%,花粉活力分别为82.4%和89.14%。杂交组合黄连木花粉授粉4 h后开始少量萌发,授粉12 h后花粉管进入花柱,授粉48 h后花粉管进入子房,授粉72 h后到达胚囊。自交组合阿月浑子T-491花粉授粉2 h后即开始大量萌发,6 h后花粉管进入花柱,12 h后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24 h后花粉管进入子房;与自交组合相比,杂交组合的黄连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速度相对滞后,并伴有花粉管弯曲、膨大变粗、花柱中有大量不规则胼胝质沉积等现象。阿月浑子T-491授粉的自交组合坐果率为57%,而黄连木授粉的杂交组合坐果率为26%,杂交组合表现出较低的结实性。【结论】阿月浑子和黄连木远缘杂交的授粉过程存在一定障碍,可能是导致杂交坐果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