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2,39(2):40-40
近年来 ,由于农田害虫抗药力增强 ,农药用量和次数增加 ,尤其是桑园不集中 ,穿插在疏菜地和水田间的 ,家蚕发生中毒现象较频繁 ,特别是夏秋季更为严重 ,大大挫伤了部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影响了桑蚕事业的发展。为了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提醒蚕农平常要注意观察蚕儿生长发育情况 ,一旦发现蚕有中毒症状如乱爬、痉挛、吐液、体缩等症状。不同农药中毒症状又有差异 ,如有机磷中毒后 ,吐大量肠液 ,排泄粗长粪或红水 ,有机氮中毒蚕狂躁、翻滚 ,菊脂类药中毒蚕吐茶褐色肠液等 ,并证实已喂的桑叶或环境确实受农药污染。即可判定此时蚕为农药中…  相似文献   

2.
于丽萍 《蚕桑通报》2003,34(3):63-64
有些蚕儿上蔟后或静伏不动或到处乱爬,待体力不支时,掉到蔟下,或死亡,或卧伏。还有少数蚕儿上蔟后不吐丝也不死,就是不做茧。这类蚕统称“不结茧蚕”。产生不结茧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熟蚕神经麻痹,吐丝器官发生故障所致。究其原因:一是病原微生物侵害,破坏了蚕体机能和绢丝腺使其不能吐丝;二是轻微农药或其他化学物质中毒引起神经麻痹,较长时间不死也不吐丝,或吐一点平板丝;三是在大蚕期喂了过嫩或偏施氮肥的桑叶,造成蚕体血液中的水份、蛋白质含量过多,血液PH值下降,引起神经麻痹而不能吐丝结茧,或丝腺过分肥大,在头胸临界处压迫气管,使头…  相似文献   

3.
<正>1柞蚕的中毒原因柞叶污染,在放养期间于蚕场周围的农田、果园和林地等喷施农药时,农药雾点飘落至蚕场。2柞蚕中毒的典型症状柞蚕中毒后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不同农药的中毒表现在时间上表现也有差别。柞蚕中毒可分为潜伏期、兴奋期、痉挛期、麻痹期和死亡期。潜伏期的蚕接触农药后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兴奋期蚕停止取食,乱爬并吐少量丝;痉挛期蚕出现痉挛、挣扎、吐液、昂头及排污液等症状;麻痹期蚕失去把握力,倒挂在  相似文献   

4.
养蚕防中毒     
近几年,蚕中毒造成大批死亡的事故多了,有的蚕农为此大受损失。下面介绍儿种预防蚕中毒的方法: 1.养蚕前和养蚕中,注意了解桑树附近施用农药的情况,避免用被农药污染的桑叶养蚕。 2.掌握用叶时间。农作物使用农药时污染了桑园或防治桑树害虫施用了农药,喷药以后,究竟要经过多少天才可以采喂蚕呢?根据试验:95%的敌百虫2000倍液为14天,3000倍液为12天,5000倍液为8天;80%的敌敌畏2000倍液为3天;20%的乐果1000倍液为3  相似文献   

5.
中秋蚕正值一年中的高温多湿季节,气候多变、叶质差、病菌繁殖快、桑园害虫多,容易感染发病,危害蚕作安全,应重点抓好真菌病的防治。1 小蚕重防曲霉病小蚕期,特别1~2龄实行全防干育,如果连阴多雨,桑叶含水率过高,喂叶过厚,造成蚕座内湿度过大,桑叶发酵腐烂,霉菌滋生,容易使蚕儿感染发病。主要表现为:蚕儿食桑停止,体色发黑,从感染到死亡一般2~3天,由于蚕体过小很不容易发现,一龄眠中不脱皮而死亡,易被误认为是中毒症。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桑叶叶矍在甸养条件中的地位及作川1.食司养技术条件概图:/一蚕座:蚕座疏徐,奥气\一蚕室:温湿度,气流钦瞄养蚕技术总条件/一硬秋、水分、日照\一肥料、土壤、桑晶孙一食桑量一食桑刊洲/\/卜为和、 养 箭祠育处理了叮..百.......!!吐l.....t.性、2.蚕儿水分生理概要B病介病参类水分二桑叶化肇成分典养蠢的朋保桑叶上下叶位的化学成分变化与减蚕率关系.~.~~~~.~.....‘~一桑叶部位分粗且白臀{可溶碳水化物{粗灰.分}碱上部叶位著多;多}显著少蚕玛多一洲一2.桑叶化学成分与软化病发生率关系品种桑或桑种类鲜叶百分指数(%)软化病发生率水分}粗…  相似文献   

7.
从食下急性毒性、残留毒性和中毒反应等方面,评估毒死蜱对家蚕的毒性。结果表明,45%毒死蜱乳油对3龄起蚕的24 h致死中浓度LC50为3.353 mg/L,对家蚕的毒性等级为高毒,具有极高风险性。家蚕取食带毒桑叶1~3 d左右,逐渐出现拒食、乱爬、吐液、体曲呈“S”状、胸部肿胀、尾部脱肛、蚕体缩小等明显的中毒症状。随着采叶间隔时间的延长、处理浓度的降低,毒死蜱对家蚕的毒性逐渐减弱。45%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间隔21 d死亡率为24.07%,对家蚕仍具有较高风险性,1 500倍液间隔18 d、2 000倍液间隔15 d和2 500倍液间隔12 d后连续3 d无中毒死亡家蚕。因此,在使用45%毒死蜱乳油防治桑园害虫时,以1500倍液浓度为宜,其安全间隔期应在21 d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们经常用草木灰作为干燥剂撒施蚕座,使蚕座保持干燥不利病菌繁殖。但是,笔者近几年发现在小蚕期用草木灰吸湿时,如果草木灰过度吸湿常会造成蚕儿中毒。2000年中秋小蚕期遇阴雨连绵,在院西新庄发生中毒蚕户,2002年中秋在许孟瓦窑沟,同样是因为草木灰过度吸水造成小蚕中毒。分析原因是,因为草木灰的主要成份是 K_2CO_3,遇水呈碱性。碱性的液体穿破小蚕皮肤,造成灼烧,使蚕儿的生理功能受到破坏,最后致蚕死亡,笔者根据实验观察发现:1 1 龄蚕盛食期抗性较强,若草木灰盖过蚕体然后过度吸湿,部分蚕儿仍能生存,生存率高达80%;1龄眠  相似文献   

9.
家蚕农药中毒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农药中毒症是指家蚕幼虫误食被农药污染过的桑叶或接触农药后,破坏蚕体正常生理机能及代谢作用,致使中毒死亡的一种非传染性蚕病.它是造成目前重庆地区蚕桑生产损失大、单张产茧量低、蚕茧质量差、生产者经济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家蚕农药中毒大多为急性症状,依所误食或接触农药的种类、浓度及蚕龄大小不同各有差异,但多数中毒蚕表现拒食、乱爬、胸部膨大、吐液、排不正形粪、身体缩短或弯曲等症状.目前,引起家蚕农药中毒的常见农药有4种:有机磷剂、有机氮剂、植物性杀虫剂和拟除虫菊酯剂.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了蚕座内的温度分布和潜伏在蚕座内部的蚕儿的病蚕发生头数和它的病源。其结果如下。1.温度和湿度是引起蚕座蒸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蚕座呈多湿状态的场合,即使蚕粪蚕沙堆积微少,蚕座很薄,却也要发生蒸热;蚕座呈干燥状态,在饲育适温范围内,即使蚕座的厚度达9cm,也几乎看不出蒸热。 2.箱饲育多湿蚕座的最高温度部位出现在从蚕座表面向下的三分之二附近的部位。箱饲育多湿蚕座在蚕座内部发生了热量使蚕座表面温度上升。3.要蚕室内温度对到达蚕座各处的温度的影响所需的时间看,先是蚕座表面,次是蚕座内部,再是蚕座底部。在蚕室内温度的日变化曲线和蚕座各部位温度的日变化曲线之间有两次逆转期。夏秋蚕期对稚蚕的复盖蚕座内,异常高温出现在蚕座内部,这种异常高温有持续影响到第2日的情况。4.稚蚕期中潜伏在蚕座内部的蚕儿,到壮蚕期易罹软化病,几乎都是 F 型软化病。  相似文献   

11.
张士刚  谢权 《广西蚕业》2004,41(2):47-47
同种类农药致蚕中毒的症状 有机磷农药中毒症状。久效磷、甲胺磷、敌敌畏、辛硫磷等为生产中普遍使用的有机磷农药。蚕接触或食下此类农药后,中毒蚕即突然停止食桑、烦躁、乱爬、不断翻滚,吐出绿色的胃液,胸粗尾小并萎缩,严重的有脱肛现象,经数十分钟后即死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了家蚕三龄起蚕白僵菌分生孢子感染蚕体蚕座后,漂白粉液剂和粉剂的消毒效果。结果如下:1.含有效氯0.5%和1%的漂白粉液对白僵菌分生孢子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2%的漂白粉防僵粉;有效氯0.5%和1%的漂白粉液处理,及白僵菌对照与2%的漂白粉防僵粉处理间的白僵病感染率,在统计学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2.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和2%的漂白粉防僵粉消毒蚕体蚕座,对蚕的生命力、茧丝质等无影响;3.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蚕体蚕座消毒的成本低于2%的漂白粉防僵粉。试验结果说明:漂白粉液剂消毒防治白僵菌是一种比粉剂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主要病症防治方法1.遵守蚕室工作规则,严格消毒防病。2.及时淘汰弱蚕、病蚕、迟眠蚕。3.操作细致,减少创伤。中肠型脓病(又称白口仔)蚕体瘦小,静伏。发育大小不齐,吐液、下痢、空胸,手压蚕胸部吐出米汤色胃液,撕开中肠见白色横纹。4.经常用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发现病蚕每天消毒1~2次。空头性软化病(又称红头蚕)蚕体瘦小,起皱,空头,下痢,胸部膨大透明,略带红色。撕开中肠见黄褐色略透明,充满黄绿色污水及未消化桑叶片。5.三龄起每龄添食蚕服康一次,发病时每8小时添食一次,连续三次,以后每天一次,也可添食“蚕病清”、“蚕用脓蚕灵”…  相似文献   

14.
周贤满 《广西蚕业》2007,44(A02):18-18
主要病症防治方法1.遵守蚕室工作规则,严格消毒防病。2.及时淘汰弱蚕、病蚕、迟眠蚕。3.操作细致,减少创伤。中肠型脓病(又称白口仔)蚕体瘦小,静伏。发育大小不齐,吐液、下痢、空胸,手压蚕胸部吐出米汤色胃液,撕开中肠见白色横纹。4.经常用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发现病蚕每天消毒1~2次。空头性软化病(又称红头蚕)蚕体瘦小,起皱,空头,下痢,胸部膨大透明,略带红色。撕开中肠见黄褐色略透明,充满黄绿色污水及未消化桑叶片。5.三龄起每龄添食蚕服康一次,发病时每8小时添食一次,连续三次,以后每天一次,也可添食“蚕病清”、“蚕用脓蚕灵”…  相似文献   

15.
<正>家蚕体腔型脓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当小蚕期感染病毒后,一般经过3天~4天就发病死亡,大蚕约需4天~6天。而且气温越高,蚕儿发病越重。蚕儿发病后,食桑很少或停止食桑,在蚕座内狂躁爬行。体躯肿胀,体色变成乳白色,体皮易破裂。另  相似文献   

16.
沙蚕毒素类农药微量积累中毒蚕的症状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洪进 《北方蚕业》2001,22(2):31-31
近几年来,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型、高效、低毒杀虫剂农药均含有一定量人工合成的沙蚕毒素类衍生物。在粮桑兼种地区,农田大面积使用这类农药,对养蚕生产危害很大,经常使秋蚕发生大面积的微量农药中毒。1999年秋蚕期我区三个乡镇七个村发生微量农药中毒。2000年秋蚕期我区五个乡镇十七个村发生较大面积的农药积累性微量中毒。在10月10日~13日蚕进入老眠前后症状表现明显,蚕儿举动不活泼,静伏不动,不吐水,不变色,蚕体软化,麻痹瘫痪。我站聘请了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研究员黄可威等专家进行实地调查后,诊断为“沙蚕毒素类“农药积累性微量中毒。据介绍这类农药微量中毒能复苏自愈 1 病蚕症状 中毒较重者,当时诊断蚕体有吐水现象,蚕静伏不动,体色不变,身体软化,麻痹瘫痪。  相似文献   

17.
蚕座面积的大小,因饲育法而不同。从前老农对小蚕给面条叶,结合高温,蚕食桑快,蚕座很密,给桑次数多,并不使蚕受到饥饿,蚕座干燥。在推广复盖育时,因给桑次数减少到5—6次,曾提出1条蚕占2条蚕的位置为适宜,后来有的单位在浙江推广炕床育,给桑次数更少,为求蚕饱食,提出1条蚕所占的面积,应以1条蚕打圈而不与他蚕相碰为准,蚕座大大扩大。近年来,有  相似文献   

18.
蚕的一切生活活动,包括吃叶、排粪和呼吸都在同一个地方,但是我们在蚕的身上用红漆做一标志,就可发现,它活动的范围仍是很大的,因此,一头蚕生了病,它通过挑粪和流脓汁感染其他蚕的机会就多。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用6000头蚕,对各龄都做成非常狭长的蚕座,第一,在蚕座的一端放置污感着病毒的桑叶,让蚁蚕食下,这些吃了污染桑叶的蚕,不久就发病,病蚕向四周爬去,爬动的距离1龄远达28厘米,  相似文献   

19.
将几种待试农药按一定倍数稀释后均匀地喷雾于桑叶上,相隔一定时间采叶喂五龄蚕,从喷药到采叶喂蚕的安全期间因农药种类不同而不同:2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倍液为1天;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为7天;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10—12天;10%喹流磷500倍液20天以上;20%叶蝉散乳油500倍液喷药后随即采叶喂蚕,对家蚕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去年秋季,我省遇到长期高温干旱,农田虫情较重,七、八月份,粮桑地区农田广用杀虫脒及其他农药治虫,这些地区,秋蚕期从小蚕开始发生吐丝、乱爬、拒食或少食叶,大蚕期消毒差的社、队兼发脓病、软化病,上簇时发生大量不结茧蚕,产茧量下降。为查明发病原因及研究杀虫脒对蚕的影响,我们做了一些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要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