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业水价改革是黄淮海平原地下水压采的重要措施之一。基于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区的实地调研,运用交叉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业水价改革情景中农户节水意愿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75.32%的农户在农业水价改革情景中没有节水意愿。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越大、家中有耕地参加休养生息政策的农户,在农业水价改革情景中的节水意愿越强;农户认为冬小麦春灌节水会导致小麦减产的程度越高,节水意愿越弱。因此得出推广农作物抗旱育种技术以及促进田间灌溉技术升级、加强农业节水宣传和培训、设计并实施系统和综合的农业水价改革三点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水价长期不能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也不利于节水。农业是用水大户,占总用水量60%以上,有巨大节水潜力。工农渠灌区位于甘肃省境内黄河南岸,是西北地区中小型提水灌区典型代表,作为水价改革试点灌区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方法】通过现场调研、统计分析、查阅文献等方式,对工农渠及西北提水灌区农田水利改革现状、供水成本收益、农户水价承受能力、灌区水利用系数和水价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及对比分析。【结果】当前提水灌区水价偏低,有提升空间,计量及末级渠系建设薄弱。【结论】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途径进行思考,提出了灌区水价改革要形成科学合理的水价机制,改进了水价补贴政策,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等相关对策,可为西北提水灌区水价改革达到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孔强  谢晓彤 《节水灌溉》2021,(6):87-92,96
该研究旨在实现政府、农户、水管单位之间成本与获益的平衡,为灌区农业水价测定、综合效益评价提供参考.在分析灌区农业用水主体成本和获益基础上,按公平、均衡原则对成本进行合理分摊,依据各自收益,从多维度平衡视角,分别对政府投资、农户灌水成本和真实获益进行量化推导,得出了水价计算公式和约束条件.以冶河灌区为例,采用与区域降水周期相一致、70%频率的理论计量水量,分类计算了节水投资收益和不同作物灌溉水价,验证了平衡水价理论和测算方法.实例证明,该理论较符合灌区农业供水实际,依此理论确定农业水价,有助于控制水管单位运管成本,提升农户节水意识,促进灌区实现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4.
玛纳斯河灌区农户农业灌溉水价承受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玛纳斯河灌区农户种植棉花平均生产成本和收入情况、水费占成本、收入的比例情况、农户可接受的灌溉水费占单位面积投入比例、农户对现行灌溉水价的评价及对水价构成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灌区农户灌溉水价的承受能力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灌区农户水费承受能力指标及2006年该灌区农户可承受的平均终端灌溉水价为0.110 9元/m 3 .为该灌区制定农业灌溉水价改革政策、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引黄灌区合理补偿农业成本水价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补偿农业成本水价是提高灌区经济收入、保证灌区实现良性运行、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于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选择河南省人民胜利渠引黄灌区为试点,开展合理补偿农业成本水价综合对策和措施研究。对人民胜利渠灌区农业水价的成本构成和水费征收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水费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补偿农业成本水价的综合对策与措施。研究成果对于合理计算农业成本水价、保证灌区正常运行、进一步提高引黄灌溉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响应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要求,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成本定价法测算了灌区农业终端供水成本,即赣抚平原灌区国有工程水价为850.54元/hm^+2,典型灌区末级渠系水价为849.53元/hm^+2,合计1700.07元/hm^+2;分析了灌区农业用水户对测算水价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发现全成本水价在其经济可承受范围之内,但远高于其心理支付意愿。因此,建议灌区农业终端水价实行两部制,国有骨干工程水价按照其成本水价的60%收取,对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可适当提高,其余40%由政府补贴;末级渠系工程水费全部采取由政府补贴农业生产发展的形式承担。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湖北省农业用水实施两部制水价沿革与国内外农业灌溉用水水价制定方法,农业灌溉供水价格具有自然垄断价格的特性,经济学成本定价理论包括平均成本定价和边际成本定价,分析了农业供水采用这两种成本定价法的不足与采用两部制水价的优点。结合湖北省水利工程农业供水两部制水价改革情况调查,分析了湖北省灌区执行的两部制水价水平与测算值的差距,最后对湖北省两部制水价的实施与推广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中九大灌区农业水价与农户承载力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陕西关中九大灌区800户农户连续5年进行入户调查,内容包括农业水费支出、各种生产资料投入与农业产出与收入等。对水费占总生产成本比例、占农业毛收入比例及占农业净收入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陕西关中九大灌区单位面积水费占毛收入比例在5.12~9.63之间变动,占总生产成本比例在13.14~19.44之间变动。对农户支付能力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各灌区人均水费占人均净农业收入比例在9.22%~17.06%之间变动,人均水费占人均总净收入比例在3.83%~8.15%之间变动,表明陕西关中九大灌区水费虽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但尚在合理范畴之内,某些灌区尚有一定的升值空间。最后提出提高农户水价承受能力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山东省栖霞市水果种植农户的379份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感知收益、感知成本与外部力量对农户循环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影响。结果表明:感知收益与外部力量对农户循环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均有正向影响,且感知收益的效应高于外部力量;感知成本对农户循环农业生产意愿与行为有负向作用;循环农业生产意愿对循环农业生产行为有显著正向作用。因此,开设培训,提高农户循环农业认知,提高感知收益;宣传推广、降低感知成本;增强政策帮扶提供激励补贴,推动政策行稳致远,从而促进水果种植农户的循环农业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0.
资源性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分析农户承受力水价是水价改革的重要环节.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水价改革的目标,以新疆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灌区为例,运用意愿调研法和水价-水量模型,以完全成本水价为基础,分析该灌区农民灌溉水价承受力及实施完全成本水价和承受力水价后的节水效益.结果表明:灌区完全成本水价和农民承受力水价分别为0.3918元/m3和0.439元/m3,与现行水价0.25元/m3相比,灌区水价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完全成本水价下,亩均灌水量可比田间实际灌水量节约1078.35 m3/hm2,约为15%,节水潜力很大;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成本水价下的亩均用水量与定额管控下的灌水量趋于一致.灌区应结合农业水权水价改革实际状况,不断深化完善农业水价水权,以期为水权市场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农民对农业水价承受能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农民是农业水价承受的主体,其承受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水价改革的力度和进程,通过对人民胜利渠道灌区农民对农业水价承受能力的调查:揭示了灌区的运行能力是随着农业水价的上调逐步增加的,而用水是逐步减少的;农民对农业水价改革的承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当农业水费占到农民年收入的4%一6%(支出的6%一8%)、农业投入的10%-12%和产出的8%-10%时,农民普遍认为水价合理或者基本合理,表示可以接受、愿意缴纳,说明水费没有超出农民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促进农业水价改革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行农业水价标准过低的问题,选取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为研究区域,从农业用水全价值和全成本出发,利用能值理论分析确定农业用水价值,采用全成本水价法确定用水成本,结合现行水价制定不同情境下农业水资源定价方案;运用双对数模型建立农业用水需求价格函数,揭示水价提升带来的研究区域节水潜力,结合指数分析法确定农户可承受能力,从而判断所制定水价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020年,农业水资源全价值为0.594元/m3,地表水与地下水全成本分别为0.180元/m3和0.355元/m3;针对设计的3种阶梯水价调整方案,利用2005、2010、2015、2020年进行实证分析,过渡期和长期水价方案平均年节水量分别可达2.72×109、4.45×109m3,平均年节水潜力分别为12.74%、19.48%,且一阶水价均在农户可承受能力范围,确定为可行方案。本文为研究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了支持,可结合实际情况逐步提高农业水价到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全面推进,一些地方逐步形成了适合当地情况的农业水价机制,但不少地方还在进行探索。荆门市作为南方丰水地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验区,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由农业水权制度、水价定价模式、计价方式、水费征管以及节水奖励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水价机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须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旨在对南方丰水地区复杂地貌条件下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支付能力的角度定量研究农民对灌溉水价的承受能力,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农户总体收支及水费支出、农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和支付能力水平的界定标准等,并分析了支付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74元和1 300元是支付能力水平的分界线,无支付能力、有一定支付能力和有支付能力的农户分别占6.1%、9.7%和84.2%;支付能力较低的农户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不同支付能力组之间农民年人均水费支出与平均水费支出均无显著差异;耕地面积、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对农民支付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业水价改革是调节农户灌溉行为,促进农业节水实现的重要政策工具。探讨农业用水户的实际水费承受能力及其对农业水价改革的反映对于制定合理的农业水价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新疆和云南144户农户入户调查问卷的分析,从家庭特征,水费支出情况、水费承受能力以及对水价浮动的反映等几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农业用水户面对不同水价政策变动的态度和应对措施,认为农业用水户作为基本生产单位,其应对农业水价改革的决策行为是“理性的”和“利己的”,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只有在能够充分考虑到农户的实际反应是才能发挥最大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6.
A limited dependent-variable model is employed to determine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 in making decisions about whether or not to participate in the National Accelerated Food Production Project Scheme (a voluntary scheme launched in Nigeria to make the country self-sufficient in food production) and the number of farm practices adopted from its technological package for those who do participate.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a farmer participating in the NAFPP Scheme and the number of farm practices adopted can be influenced by farm size, the farmer's age and his ability to read and write, his membership of a farmers' co-operative society, the frequency of his contact with extension agents and his ability to acquire credit. In addition, it is estimated that age and membership of a co-operative society have a greater effect on the probability that a farmer will participate in the scheme while other factors have a greater effect on the number of farm practices adopted for those who do participate.

As a consequence, land reform and mass literacy policies are recommended to enhance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NAFPP Scheme.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policies that encourage farmers to form and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ir local co-operative societies, liberalise credit facilities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agents are likely to enhance farmer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Scheme, which may result in increasing food production in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17.
农业节水对农业水价变动反映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节水的实现是个技术、经济和社会综合问题。水价对于调节用水户行为,促进农业节水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利用经济学理论探讨和分析了农业水价改革与农业节水实现之间的关系:农业水价的变动能够有效地改变农户用水行为,但是要全面实现农业节水还需要公共投资的干预,以消除农业节水给农户带来的技术门槛和资本门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