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都市地处鄂西南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平原、丘陵、山区地貌兼有。到2011年底,柑桔栽培面积达20 333hm2,产量达45万t。柑桔产业已成为宜都市农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随着柑桔产业的快速扩张,过去栽植玉米、水稻、棉花的农田被柑桔替代,全市形成13 333hm2的连片栽植区,为害  相似文献   

2.
赣南作为全国重要的柑桔产区,在柑桔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尤其是赣南脐橙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其成功经验主要是领导高度重视、开发科学、大打品牌战略、强化产业网络建设等。宜都市作为湖北省重要的柑桔产区,以宽皮柑桔为主的柑桔生产特色明显,但发展柑桔生产的基础条件、建园标准、品牌打造、苗木繁育及产业定位等方面与赣南存在一定差距。今后应积极借鉴赣南的成功经验,在稳定现有面积的前提下,大力改造老桔园、调优品种结构、实施品牌战略、坚持综合防治病虫害,走绿色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宜都市地处长江三峡出口南岸。是我国宽皮柑桔生产适宜区,柑桔是该市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2010年,宜都市在柑桔标准果园创建中实施了以“改造更新”为主的八大工程,落实了“以责任落实到园”为主的7个“到园”,推动了柑桔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柑桔产量增加、品质提升,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品牌逐步壮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典型带动作用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4.
生产现状 宜都市位于鄂西南长江与清江交汇处,属亚热带地区,是柑桔的北缘产区。年平均气温16.7℃,≥10℃年有效积温5353.3℃,年降水量1350mm,无霜期272天,年日照时数1738.9小时。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柑桔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宜都柑桔生产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1500年。宜都市已成为全国柑桔重点产区之一。到2007年底,全市柑桔面积达到1.53万hm^2。其中,  相似文献   

5.
柑桔是宜都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生产历史悠久,规模优势明显,苗木繁育体系健全,产业化经营水平高,保障体系健全。2008年宜都市柑桔产值达4.1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0%以上,柑桔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加工产值达15亿元。目前,宜都市柑桔生产面临着栽培密度过大、品种更新缓慢、熟期集中、病虫害日趋严重、桔农老龄化现象突出等问题。推进宜都柑桔持续健康发展的具体对策是:稳定现有栽培面积,提高果品质量;切实解决密植问题,提高果园作业机械化程度;科学定位品种结构,适时采收;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6.
江西是全国柑桔生产主要产区,柑桔栽培面积、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国内外柑桔产业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新趋势,江西柑桔产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概述了2018年江西柑桔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了推动江西柑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越南柑桔产业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和交流,了解了越南柑桔产业现状(包括分布、主栽品种、面积和产量等)和种质资源及特色柑桔品种,并介绍了越南柑桔黄龙病发生与防控及柑桔科研和生产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柑桔生产发展迅猛,产量连年增长,1998年全国面积已达133万公顷,产量近1100万吨(仅次于苹果,居第2位)。柑桔果品供应充裕,已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柑桔生产由面积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品质是增强柑桔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唯其如此,才能做到“人有我优”,确保柑桔产业长盛不衰。 1 目标要求及参数 1.1 单位面积产量 2000~2500公斤/667米~2,成龄  相似文献   

9.
龙游是浙西柑桔生产重点基地县。据柑桔产量预测调查,2009年全县柑桔总产量为6.6万t,比上年减产29.78%。柑桔大幅度减产的原因,一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狠抓柑桔产业的转型升级,调减了柑桔面积与产量,使总产量减少。二是2008年遭遇历史罕见的柑桔销售难.桔农生产投入普遍减少,桔园管理有所放松,碰柑花量明显偏少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柑桔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栽培面积和产量已双双跃居世界首位。随着加工原料问题的逐步解决,我国柑桔加工业也取得显著成就。柑桔罐藏产业技术水平领先世界,桔瓣罐头年产量占世界桔瓣罐头总产量的75%以上,出口量占世界桔瓣罐头贸易总量的70%以上;柑桔果汁产业也已开始起步,但产量有限,“榨汁不如买汁”的现象还将继续。在加工技术不断创新的同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美国、巴西等世界柑桔生产大国柑桔生产与加工业正逐步萎缩,这为我国柑桔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为此,应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扶持力度,巩固我国柑桔罐藏产业的世界领先地位,大力发展橙汁加工业,促进我国由柑桔生产大国向柑桔生产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宜都市地处鄂西南山区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是温州蜜柑生长适宜区,柑桔已成为宜都市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为了全面提升宜都柑桔的市场竞争力,宜都市实施了以优质品种鄂柑2号为核心,以综合集成配套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果品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宜都市柑桔产业化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2.
柑桔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仅次于苹果的大宗水果,同时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柑桔生产国。随着我国柑桔产业的迅速发展,柑桔出口量也逐年增加,对促进我国柑桔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进口国对柑桔的安全卫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宜都市地处鄂西南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到2011年,全市柑桔面积达2.03万hm^2.柑桔年产量42.039万t,综合产值18亿元。合理施肥是确保柑桔连年丰产稳产的最基本的技术措施。近些年来.宜都市不断总结当地丰产稳产的经验,并借鉴外地的做法,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对施肥时间、方法和磷钾配方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讨,探索出一些符合宜都柑桔生产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资阳市是四川省柑桔生产大市,2008年柑桔栽植面积达到4.2万hm^2,居四川省第2位;产量40万t,居四川省第3位。其中,安岳柠檬和雁江蜜柑是最具特色的两大优势柑桔产业。柑桔产业已成为资阳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产业。  相似文献   

15.
巴西柑桔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西是世界柑桔第一大生产国 ,其浓缩橙汁产量几乎占世界产量的一半 ,左右国际橙汁市场。为了解巴西柑桔特别是橙汁生产情况 ,借鉴其发展经验 ,探索我国柑桔发展的战略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了十人代表团于 2 0 0 2年 10月 13— 2 8日对巴西柑桔产业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巴期间 ,对巴西柑桔主产区圣保罗州的品种、苗木、种植、病虫害防治、加工出口、科研、产业组织、成本与价格等内容进行了现场参观和座谈 ,先后参观了巴西最大、中等和较小的三类加工厂 4个 ,一个研究中心、一所大学以及柑桔保护基金会 (Fundecitrus)。之后 ,到巴西首都…  相似文献   

16.
<正>柑桔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国际2006年贸易额超过70亿美元,柑桔的生产和出口是许多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我国柑桔栽培面积和产量几十年来持续增长,已成为我国果业中的一大产业,据统计,2005年我国柑桔面积为172万  相似文献   

17.
柑桔是广西的主要水果.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和调整,逐步形成桂北柑桔生产优势区域,2005年广西柑桔面积为88.9 hm2,产量达105.9万t,柑桔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区水果的63 %和68.7 %.柑桔生产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采后商品化处理并未与柑桔生产发展同步实现,影响了广西柑桔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1广西柑桔产业琏现状分析1.1广西柑桔生产在广西农业和农林经济中的地位世界上有90多个国家栽培柑桔,其产量为所有水果之首,柑桔国际贸易额为65亿美元,仅次于小麦(160亿美元)和玉米(100亿美元),为第三大国际贸易农产品。据广西水果指导总站陈东奎报道,2006年我国柑桔栽培面积达1 814.5 hm2,产量为1 789.83万t;广西柑桔栽培面积151.5 hm2,产量205.52万t,分别占全国柑桔栽培面积的8.35%和产量的11.48%。广西是农业大省,2004年广西总人口4 9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 01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0.6%;2004年广西农业总产值13 846 898万元,其中,种植业…  相似文献   

19.
重庆长江三峡库区冬无严寒,极少遭遇冰冻灾害,是我国柑桔尤其是甜橙生产的最适宜区。国家启动柑桔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建设以来,重庆市将柑桔产业作为解决库区移民安置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来抓,柑桔生产发展更快,尤其是甜橙生产发展很快,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很大增加。  相似文献   

20.
门友均 《广西园艺》2005,16(6):26-27
我国加入W TO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给我区水果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区各地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柑桔生产正在进行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的调整,柑桔产业又得到了重视,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但想要做强我区的柑桔产业,除了品种结构的调整外,主要是提高柑桔的产量和品质,生产适合人们健康要求和出口贸易标准的绿色果品。而生产绿色果品搞好病虫害防治是关键。目前制约我区柑桔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危险性病虫害如柑桔黄龙病的蔓延,果品农药残留超标,经济效益低下等,因此在大力发展柑桔生产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柑桔病虫害的防治,促进我区柑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