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抗虫棉凭借其独特的抗虫效果得到厂泛的推广应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棉田益害生物种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棉田施药次数及施药量也相应减少。而过去局部地区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棉盲椿象逐渐发展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其种群数量急剧上升。发生与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在豫东地区已经逐步上升为棉田的主要害虫,使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减少了棉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基因抗虫棉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大面积推广,虽然对棉铃虫等鳞翅目类害虫有了较大程度的控制,但对其他类害虫效果不大,如属于半翅目的棉盲蝽。同时,随棉田用药量的减少,棉花害虫的种群也发生了变化,过去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棉盲蝽,种群不断增长,为害逐渐加重,现已成为主要害虫,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对棉花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为害。据调查,桃城区棉盲蝽发生面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9的发生面积为棉田总面积的20%,2014  相似文献   

3.
北疆双斑萤叶甲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棉花栽培措施与环境条件的改变,棉田有害生物呈现多样化,双斑萤叶甲就是危害棉花正常生长的又一有害生物种群。该虫1998年在车排子垦区首次发生,我团于2001年首次发现,种群数量逐年增长,棉田危害逐年加重,并且已由早期的次要害虫发展为当今垦区的主要害虫,其中以2004年发生最重,为摸清其生活习性及消长规律,我站加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由于抗虫棉的推广普及,棉田的化防次数减少,原来的主要害虫棉铃虫已降为次要害虫,而原来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棉盲蝽危害逐年加重,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抗虫棉的普遍种植,棉田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减少,对棉田盲蝽蟓的兼治作用减弱,从2008年起棉盲蝽发生逐年加重,已经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为了掌握盲蝽象的发生危害特点,201 0—201 5年笔者根据在大荔伯士的田间系统调查,研究分析了棉盲蝽发生逐年加重的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抗虫棉棉盲蝽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平县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至今已有7、8年的时间,通过种植转基因抗虫棉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也提高了生态效益。但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棉田用农药次数及用药量逐年减少,致使过去一些棉田非主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其中棉盲蝽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因各地大力推广抗虫棉品种.棉田的用药量减少.使棉田害虫种群结构发生变化.以往是次要害虫的盲蝽象上升成为棉田的重要害虫。该虫寄主多,食性杂,在棉田危害初期往往不易发觉,在棉蛛被害症状明显时防治又失之过晚,因此,必须了解其生活习性,适时有效地开展防治。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爆发危害,但是,由于抗虫棉田间施药量和次数的减少,也导致了棉田棉蚜、棉盲蝽、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非靶标害虫的种群数量上升,危害日益加重。一、棉花苗期病虫防治技术该生育期从4月上中旬播种至6月中旬进入蕾期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市棉田主要害虫发生动态及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吐鲁番市棉田主要害虫的灾变规律并筛选防治药剂。[方法]采用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棉花上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以棉蚜和烟粉虱为试验对象,进行了几种防治药剂的筛选试验。[结果]通过3年连续田间调查,确定吐鲁番市高昌区棉田主要害虫为棉蚜、棉铃虫和烟粉虱,棉蚜的种群动态均呈双峰型变化趋势,高峰期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上旬;棉铃虫的种群动态呈现无规律的波浪形变化;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呈单峰型,7月上旬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棉蚜、棉铃虫和烟粉虱3种棉田主要害虫的全年总虫量在不同年份间差异显著。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和阿维菌素防治棉蚜效果较好,施药后15 d防效分别达97.7%和96.2%;噻虫嗪防治烟粉虱效果最好,施药后15 d防效可达95.17%,有较好的持效性。[结论]试验结果为棉蚜、棉铃虫和烟粉虱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Bt棉的大面积种植有效地控制棉铃虫、棉红铃虫等靶标害虫危害的同时,棉田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种群呈现上升的趋势。南阳地区,转Bt棉田刺吸式害虫主要包括棉盲蝽、棉蚜、棉蓟马和白粉虱。文章通过调查,总结出南阳转Bt棉田主要刺吸式害虫的种群消长动态,从而为棉农选择正确的防治时机、防治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唐山市丰南区棉区普遍推广了抗虫棉,从目前看,除鲁研棉15杂交棉抗棉铃虫稍差一些外,其它品种的抗虫性都比较稳定,因此棉田用药防治棉铃虫次数很少,这样棉田害虫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非抗虫棉时代的主要害虫(鳞翅目害虫)下降为棉田次要害虫;而其它害虫则上升为主要害虫,其中棉盲蝽表现的相当突出。尤其是2005年,棉盲蝽在我区棉田的危害更加猖撅,棉花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据我们普遍查看,我区有将近50%的棉田发生盲蝽象,一般造成10%左右的蕾铃脱落;受害严重地块蕾铃脱落率在50%左右,此害虫目前已经成为我区棉花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2.
故城县地处黑龙港流域,随着抗虫棉的普及推广,棉田用药次数显著减少,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发生明显变化,棉盲蝽象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成为影响棉花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据调查,棉盲蝽象危害呈逐年加重态势,由过去的只见危害症状难见虫,发展到目前的棉盲蝽象飞舞成群,个别地块每株少则有虫几头,多则10余头,棉株被害率达100%,因此,必须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邱县棉农全部种植邯333、邯4849、国欣棉3号、冀棉298等抗虫棉种,这些品种的抗虫性比较稳定,棉田用药防治棉铃虫次数很少,这样棉田害虫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绿盲椿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据我们调查,目前我县棉田的绿盲蝽百株虫量已达7头,有  相似文献   

14.
防治抗虫棉田害虫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抗虫棉抗棉铃虫效果好,既可减少防治成本,又可提高植棉效益,因而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山于大面积种植抗虫棉,棉田施药次数减少,改变了棉田生态环境。棉田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特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加之许多棉农对这一变化认识不足,致使在防治中产生一些问题。据初步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李明 《现代农业》2007,(2):17-17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抗虫棉凭借其独特的抗虫效果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种植抗虫棉的面积逐年扩大,棉田用药次数及用药量相应减少,棉田益害生物种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棉铃虫危害降为次要地位,盲蝽象逐渐发展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并且它的发生与危害程度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2007年8月上旬我们经过调查。一般棉田百株盲蝽象300-400头,部分地块达到700~800头,造成棉叶大量破碎,叶片平均受害率达到85%以上.严重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蕾铃的形成,使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严重地降低了棉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在自然棉田相邻棉田施药是否会对自然棉田天敌及害虫造成影响.设置4种处理:自然棉田、化防棉田、单侧化防棉田、双侧化防棉田,通过调查各类棉田中天敌及害虫的种类与数量来比较不同处理棉田天敌种群动态及对害虫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各个处理间棉蚜、烟粉虱、蓟马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棉田>单侧化防棉田>双侧化防棉田>化防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抗虫棉抗棉铃虫效果好,既可减少防治成本,又可提高植棉效益,因而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大面积种植抗虫棉,棉田施药次数减少,改变了棉田生态环境。棉田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特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加之许多棉农对这一变化认识不足,致使在防治中产生一些问题。据初步调查,主  相似文献   

18.
棉盲蝽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种植抗虫棉面积的连年扩大,棉田用药次数以及用药量的减少,致使棉田益害生物种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棉盲蝽近几年逐渐发展为棉田的主要害虫,并且它的发生与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去年7月下旬我们经调查,一般棉田百株盲蝽象200~300头,部分地块达550~600头,造成棉叶大量破碎,叶片平均受害率达80%以上,严重影响了叶片的功能和蕾铃的形成,使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极大地影响了棉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9.
棉盲蝽发生活动规律及防治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后,棉铃虫的发生与危害得到有效遏制,但打药次数的大幅度减少加之高毒农药对害虫天敌的大量灭杀使农田对害虫的防控能力大幅下降,棉盲蝽等次要害虫猖獗危害并逐年加重,现如今已成为棉田主要的害虫种群。经多年的植保一线工作,归纳了当地的棉盲蝽发生活动规律,并通过大量的药剂筛选试验,制定了合理的化学防治策略,现总结如下,期望给各地的棉盲蝽防治提供借鉴。一、棉盲蝽发生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20.
邓州市常年植棉3.3万hm2,是河南省重点产棉市.20世纪80-90年代,邓州市棉田虫害以棉铃虫、红铃虫为主.1997年和2003年先后推广种植Bt抗虫棉和杂交棉后,棉田虫害的发生出现了新的变化,棉铃虫、红铃虫逐年减轻,已退居为次要害虫,甜菜夜蛾、绿盲蝽上升为主要害虫.经过定田系统调查,大面积普查等,探明邓州棉田主要虫害发生变化规律,旨在为棉田害虫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