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白术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了适合于白术的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即在25 μL反应体系中,10×buffer 2.5 μL,Mg2+3 mmol/L,Taq酶0.75U,模板200 ng,dNTP 0.3 mmol/L,引物0.5 μmol/L,通过梯度PCR试验得到相应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5.0℃.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设计对早稻孢囊线虫ISSR-PCR反应体系的4因素(Taq酶、模板DNA、dNTPs、引物)在4个用量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早稻孢囊线虫ISSR-PCR最佳的反应体系为: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TaqDNA聚合酶(5U/μL)0.3 μL、模板DNA 1μL、dNTPs(2.5 mmol/L)2 μL、引物(10 μmol/L)1 μL、10×PCRBuffer(20 mmol/L Mg2+ plus)2.5 μL.引物UBC887最适退火温度为48℃.优化的早稻孢囊线虫ISSR-PCR的反应体系和程序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葛属植物ISSR-PCR扩增条件的正交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L9(34),从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Mg2+浓度和dNTP浓度4种因素3个水平,对葛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PCR反应的退火温度进行梯度筛选。结果表明,25μL最佳的葛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是:1×PCR buffer、0.20 mmol/L dNTP、0.4μmol/L引物、2.5 mmol/L Mg2+和0.5 U TaqDNA聚合酶,引物UBC809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7.9℃。  相似文献   

4.
利用正交设计法优化观赏贝母ISSR-PCR反应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观赏贝母ISSR-PCR反应体系的5因素(模板DNA、引物、Mg<'2+>、dNTP、TaqDNA聚合酶的浓度)在4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PCR结果用Mnitab数据处理软件分析,建立的最佳反应体系(20 μL)为:模板DNA 10 ng、引物0.5μmoL/L、Mg<'2+> 2.5 mmol/L、dNTP 0.20 mmol/L、Taq DNA聚合酶2.0 U.对观赏贝母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进行了梯度退火试验,得到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7.9℃.  相似文献   

5.
茶树ISSR-PC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茶树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因素(Taq酶浓度(U/(20μL))、Mg2+浓度(mmol/L)、模板DNA质量浓度(ng/(20μL))、dNTP浓度(mmol/L)、引物浓度(μmol/L))在4水平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筛选出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茶树最佳ISSR-PCR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TaqDNA聚合酶为1.0U/(20μL),Mg2+为2.0mmol/L,模板为40ng/(20μL),dNTP为0.20mmol/L,引物为0.25μmol/L.对茶树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进行梯度退火试验,确定引物ISSR1、UBC881的最适退火温度分别为52.4、59.0℃.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和优化藤三七稳定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方法]采用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和单因子梯度优化相结合的方法。[结果]适用于藤三七的25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因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buffer 2.5μl,dNTPs 0.15 mmol/L,Mg2+2.0mmol/L,Taq酶1.0 U,引物0.5μmol/L,DNA 100 ng。[结论]对于藤三七ISSR-PCR试验,一次正交试验完全可以建立满足要求的ISSR-PCR体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适合于杂交油菜的ISSR体系,对影响ISSR-PCR的多个因素,包括Mg2+、dNTP、TaqDNA聚合酶、引物用量等进行了比较、优化;对DNA模扳浓度,退火温度进行了筛选。结果确定了杂交油菜ISSR-PCR反应体系的最佳方案为:94℃预变性5分钟,1个循环;每个循环94℃变性20s;56.2℃退火1分钟,72℃延伸80s,38个循环;72℃完全延伸6分钟;4℃保存。20μl PCR反应体系包括10×Buffer 2.5μL、模板20ng 1μl、2.5mmol/L dNTP1μl、10μmol/L Primer 1.2μl、5U TaqE0.2μl、25mmol/L Mg2+1.4μl。  相似文献   

8.
松江鲈鱼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及优化松江鲈鱼ISSR-PCR的反应体系。[方法]采用ISSR-63引物,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别对TaqDNA聚合酶、Mg2+d、NTPs和引物浓度等4种PCR原料进行优化,以确立松江鲈鱼的ISSR-PCR反应最佳体系,并通过温度梯度PCR,筛选适宜的退火温度。[结果]确定了松江鲈鱼的最适ISSR-PCR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2.5 mmol/L Mg2+,250μmol/L dNTPs,0.25μmol/L引物,1.0UTaqDNA聚合酶,30 ng DNA模板及1×PCR buffer,确立退火温度为50.8℃。利用所建立的ISSR-PCR反应体系,通过对24份野生松江鲈鱼样本的检验,获得了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DNA谱带。[结论]该研究为松江鲈鱼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种质资源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和优化桑叶稳定的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方法]采用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和单因子梯度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最适因素水平进行筛选。[结果]适用于桑叶的25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因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dNTPs 0.35 mmol/L、Mg2+2.5 mmol/L、Taq酶1.25 U、引物0.4μmol/L、DNA 100 ng。[结论]对于桑叶ISSR-PCR试验,一次正交试验基本可以建立满足要求的ISSR-PCR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正交设计L16(44)探讨引物、Taq聚合酶、dNTPs、Mg2+对菜心ISSR-PCR反应的影响.得到适合菜心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2.5μL 10×buffer,2.0 mmol/L Mg2+,0.5UTaqDNA聚合酶,0.24 mmol/L dNTPs,0.5μmol/L引物,60 ng DNA模板.  相似文献   

11.
适于长竹蛏的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长竹蛏基因组DNA为模板,探讨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分子标记技术进行PCR扩增的最优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比较试验,分析了Mg2+、dNTP、TaqDNA聚合酶、引物以及模板DNA浓度对ISSR-PCR扩增效果的影响。[结果]长竹蛏的ISSR反应体系包括10×Buffer,2.5 mmol/LMg2+,0.25 mmol/L dNTP,0.5μmol/L ISSR引物,0.040 U/μlTaqDNA聚合酶,1.6 ng/μl模板DNA。[结论]优化后的反应体系适于长竹蛏的ISSR-PCR扩增。  相似文献   

12.
单雌蓖麻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单雌蓖麻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Mg2+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Taq DNA聚合酶以及模板DNA用量5种因素对ISSR-PCR反应的影响;建立了适合单雌蓖麻IS-SR-PCR扩增的反应体系,即在20μL反应体系中,10×PCR buffer 2.5μL(Mg2+free),模板DNA 20 ng,2.0mmol/L MgCl2,引物浓度1.0μmol/L,dNTP 0.4 mmol/L,Taq DNA聚合酶1.0 U。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一个可用于温郁金ISSR-PCR的最适宜反应体系。[方法]利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同时利用PCR扩增技术和方法,对引物、模板DNA、Mg2+d、NTP、Taq聚合酶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是总体积为25μl,其中Mg2+浓度(25mmol/L)2.2μl,Taq聚合酶(5 U/μl)0.4μl,引物浓度(20μmol/L)1.5μl,模板DNA(5 ng/μl)1.5μl,dNTP(2.5 mmol/L)2.2μl,10×PCRbuffer2.5μl;PCR扩增程序为:1个循环的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5 s,相对应的引物退火温度退火1 min,72℃复性1.5 min,共36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结论]该体系是适合温郁金ISSR-PCR反应的最适宜体系,具有省时、经济、简便以及扩增条带清晰而稳定等特点,为今后温郁金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果油茶基因组DNA提取及ISSR反应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果油茶的ISSR-PCR适宜扩增反应体系和程序,为其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大果油茶嫩叶片为供试材料,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其基因组DNA,并对其ISSR反应体系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结果】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和完整性较好,OD260/OD280值在1.8~2.0之间,DNA无降解现象,完全可以满足ISSR-PCR扩增要求。在25.0μL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适宜浓度配比为:40ng/μL模板DNA1.0μL、2.5mmol/LdNTPs2.0μL、5U/μLTaqDNA聚合酶0.2μL、10μmol/L引物1.0μL、10×PCR Buffer2.5μL(含有Mg2+),加ddH2O至25.0μL。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40s,52℃和53℃退火40s,72℃延伸90s,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7min。由此可获得带型丰富和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图谱。【结论】建立的ISSR-PCR反应体系可用于研究大果油茶遗传变异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周国栋  李志勇  扈顺  李鸿雁  师文贵  刘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09-13712,13719
[目的]建立并优化老芒麦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以期为探讨老芒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老芒麦的ISSR-PCR的反应体系进行构建和优化,对影响ISSR-PCR扩增效果的Taq酶、模板DNA的浓度、Mg2+、dNTP和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同时对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和延伸时间进行筛选。[结果]在25μl体系中各反应物的最适含量为:0.2 mmol/L dNTP,0.2μmol/L ISSR引物,1.50 U Taq DNA聚合酶,2.5μl 10×PCR Buffer,1.5 mmol/L MgCl2和40 ng模板DNA;循环次数和延伸时间分别是35次和90 s。[结论]该研究建立并优化了老芒麦ISSR-PCR反应体系,通过2份老芒麦种质对所优化体系得验证,结果显示体系稳定,可用于老芒麦种质资源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兜兰为试材,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总DNA,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Mg2+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和Taq DNA聚合酶用量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并通过梯度PCR确定最佳退火温度,最终建立兜兰ISSR扩增反应体系。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体系中,含10×PCR buffer 2.5μL、1.5mmol/L Mg2+、0.15mmol/L dNTP、0.6μmol/L引物、1.0 UTaq酶和40 ng模板DNA。反应程序为:94℃5 min,94℃30 s,56.2℃45 s,72℃1 min,共40个循环;72℃延伸7 min。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最优黄芪ISSR-PCR反应体系,以山西省浑源县官儿乡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反应体系中的4个因素(模板DNA,dNTPs,Taq DNA聚合酶,ISSR引物)分别设置浓度梯度进行体系优化。结果表明,20μL黄芪ISSR-PCR最优体系为:模板DNA质量浓度6.0 ng/μL,dNTPs浓度0.03 mmol/L,Taq DNA聚合酶浓度0.05 U/μL,引物浓度0.80 mmol/L。最后用不同产地的黄芪检测该体系,结果发现,PCR产物多态性良好。优化体系的确立为今后黄芪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黑龙江林蛙为材料,使用引物ISSR807,采用正交优化方法对影响PCR反应的Mg2+、dNTPs、引物、DNA聚合酶、模板进行体系优化,对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进行选择,建立适合黑龙江林蛙的ISSR-PCR分析的最佳体系:在25μL总体积中,包含10×PCR Buffer 2.5μL,Mg2+4.0 mmol.L-1,dNTPs 0.15 mmol.L-1,引物0.3μmol.L-1,TaqDNA聚合酶0.5 U,DNA模板2.0 ng.μL-1,最佳退火温度53.8℃。为利用该技术对黑龙江林蛙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构建遗传图谱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适合雷公藤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雷公藤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优化影响雷公藤ISSR-PCR扩增效果的Taq DNA聚合酶、dNTPs、Mg2+、引物浓度和DNA模板含量及退火温度,并以32份雷公藤样品对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验证.[结果]优化的雷公藤种质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为:20.00μL反应液中含1.50 U Taq DNA聚合酶、0.30 mmol/L dNTPs、2.00 mmol/L Mg2+、0.40μmol/L引物、20 ng DNA模板和2.00μL 10×Buffer.ISSR-PCR扩增程序中最佳退火温度为54.7℃.[结论]建立优化的雷公藤ISSR-PCR反应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重现性和适用性,可应用于雷公藤不同地理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