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湄潭来说,荣膺贵州茶业第一县是名至实归。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全国产茶县(市、区)茶业综合经济指标看,湄潭几年前就位居全国前三甲,2014年跃升至第二位。从历史上来看,湄潭从唐代起,就是比较成熟和有名的茶区了,即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述的夷州茶区之核心区,谓之(夷州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特别是明朝中央政府设立播州茶仓(今遵义,时为西南四大茶仓之一)以来,加上将江南和中原地  相似文献   

2.
汪建军 《贵州茶叶》2005,33(1):37-39
石阡县属黔东武陵山茶区,茶业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历史悠久(距今400多年)、品质优良。据陆羽《茶经》(成书于780年)中记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夷州包括石阡。1948年《贵州通志》载:“石阡茶、湄潭眉尖茶昔皆为贡品”。  相似文献   

3.
白天人 《贵州茶叶》2006,34(3):17-19
茶叶是湄潭的传统产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代宗师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中唐时期的湄潭属夷州。北宋乐史撰《大平寰宇记》江南西道载有:“夷州土产茶、播州土生黄茶”。清《贵州通志》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1939年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湄潭建立实验茶场,对茶树栽培、育种、制茶、  相似文献   

4.
正1创作背景:一方好山水,一泡好茶汤。贵州省湄潭县产茶历史悠久,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有"茶,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的记载。湄潭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示范县,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是贵州茶叶第一县。她风景秀丽,是人间的天堂,她美在群山之巅,美在深水之潭,美在如诗如画的茶海碧波里,美在茶农辛勤劳作的欢声笑语中,美在茶乡姑娘跳跃流动的指尖里。  相似文献   

5.
贵州主要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茶叶品质与土壤环境间的关系,弄清贵州茶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保障茶叶质量安全。选择贵州省云雾、都匀、湄潭3个主要产茶区,采集土壤样品进行重金属Cr、Cu、As、Cd、Zn的含量特征分析,以NY 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中无公害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进行单因子污染指数、污染负荷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茶区茶园土壤质量良好,云雾、都匀、湄潭3个产茶区PLIzone均小于1,污染负荷指数表现为湄潭茶区>云雾茶区>都匀茶区。3个产茶区土壤Cr、Cu、As、Cd含量均低于无公害茶园土壤限量值,只有湄潭茶区少部分样品Zn超标。3个茶区茶园土壤Cu和As之间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Cd与Cr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Cd和Cr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张其生  张易 《贵州茶叶》2005,33(4):26-27
张天福先生是我国近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是我国近代茶业的开拓者,尤其对乌龙茶的研究和开发,已作出了杰出贡献,不愧为“福建茶皇”、“乌龙茶王”。在张老从茶一生中,却很少人知道他对古老神秘的贵州茶业还有一段神奇的情结。张天福先生在贵州的时间并不长,进出才二年:即1939年春开始到贵州各地茶区考察选址,直至1940年湄潭实验茶场成立,  相似文献   

7.
正湄潭——宁静的古城,素有"黔北小江南"的美誉。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湄潭也迈入了现代化步伐。当下湄潭正处于产业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科技大进步的转型升级极好时机,我们不能忘记,近现代湄潭茶人跨越时空、以强大的阵营展现在当代人面前,给予茶人自信和正能量,凸显他们在比外省(尤其是东部发达茶区)更为艰辛的环境条件下付出更多,为不断开拓湄茶和实现中华茶叶复兴已默默无私地做出重要贡献。他们的辉煌功绩,在贵  相似文献   

8.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在西南大后方建立茶叶科学研究和出口基地,于1939年9月由实业部所属中央农业实验所(以下简称中农所)和中国茶叶公司(以下简称中茶公司),联合派出王涛(中农所人事课长)和国内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中茶公司技士)、李联标(中农所技士)等到山水秀美的贵州湄潭南门外筹建湄潭实验茶场,1940年元月由中农所委任我国著名昆虫专家刘淦芝博士为实验茶场首任场长。至今,  相似文献   

9.
李锦标 《茶业通报》1993,15(2):40-41
皖东地区虽然不是我省主要茶区,但茶叶生产历史源源流长,宋朝我区曾产名茶“南谯茶”明朝陈继儒的《眉公笔记》中记载:“云桑茶、琅琊山出,茶类桑叶而小,山僧焙而藏之,其味甚青”今年我区的“西涧春雪”和“西涧雪芽”又被评为省级名茶,这证明皖东茶叶品质不亚于皖南和皖西茶区,但皖东茶叶的销售包装较差,它已严重影响其品质和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茶枝蚊瘿Asphondylia Sp尿双翅目,瘿蚊科,又称烂杆虫、茶蚊,是贵州部份茶区为害枝干的主要害虫之一。对于这一害虫,除夏怀恩老师等曾作过一些观察外,国内外报导甚少。现将我们近年的初步研究,结果整理初报于后。一、分布及为害茶枝瘿蚊在我省遵义、湄潭、黄平、镇远和凯里等茶区都有发生和危害。幼虫长期生活在茶树枝干上,取树皮及木质部,初期造成皮层与木质部分离,虫瘿与健组织交界处分离  相似文献   

11.
《茶业通报》1992,14(3):38-39
硒早期曾被认为是有害元素,1957年才发现少量的硒对防治动物肝坏死有作用。1973年联合国卫生组织宣布硒是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它的过剩或缺乏都会给人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中国有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约72%的地区处于缺硒或低硒状态。恩施位于湖北西南部,是一个古老的产茶区,系中外驰名的“玉露”茶、“宜红”工夫茶主产地,通过科研单位和专家多年的考察和研究,证明恩施茶叶含硒量丰富,是我国第一个高硒茶区。而且茶叶内含物丰富,自然品质好,具有广阔的研究、开发前景。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和实际工作,现就开发利用恩施富硒茶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江苏茶尺蠖抗药性评估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在江苏茶区的危害较为严重,尤其是宜兴茶区,危害猖獗,对茶叶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其原因除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外,化学防治效果下降,对茶尺蠖种群发展缺乏有效控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多年使用菊酯类农药致使茶尺蠖种群产生抗药性造成的。为进一步明确江苏茶区茶尺蠖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以及对常用药剂的敏感程度,及时开展经济有效的抗性治理,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笔者对江苏主要茶区茶尺蠖对敌杀死、天王星、赛丹的抗药性进行了测定,并初步提出了治理对策。1材料与方法1.1试虫采集与饲养根据不同用药历史选定代表性试虫采…  相似文献   

13.
饶江 《贵州茶叶》2006,34(4):32-32,36
当前湄潭茶叶产品的开发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主要以针茶和翠片为主。并逐步向新产品开发过渡。而新产品的开发要求严格的工艺标准,规范性的生产,规模化的加工,组织化程度高的适制性茶园。湄潭茶叶要做强做大,应采取有力的工作措施,从培植规模化茶园,规模性茶叶加工企业入手,围绕优势主导产品即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进行开发,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培霞 《贵州茶叶》2009,37(4):29-30
中国西部茶海,是由湄潭、凤冈、余庆和省茶叶研究所联合提议,为整合遵义地区茶叶资源、打造百万亩茶园、形成特色茶叶产业带的发展趋势搭建的平台。借助西部茶海的品牌效应。各成员县的茶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动和发展.茶叶旅游观光及宣传品牌的茶事活动纷纷扬扬,但合力不足、  相似文献   

15.
史生南 《茶业通报》1992,14(3):18-19
安徽农垦现有茶园面积5172亩,58座毛茶初制厂,9座茶叶精制加工厂,其中一座为年加工出口茶3000吨的外贸精制加工厂、专业茶业生产队62个,茶区总人口二万余人,职工近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42人,中级职称420多人。农垦茶园集中连片,素有“茶海”之称。生产茶类以绿茶为主,约占总产量的90%,其余为花茶、红茶、乌龙茶和蒸青茶等。近几年来,我省农垦茶叶生产发展较快,单产水平较高,其中33698亩高产茶园,1988年平均亩产于茶171.8公斤,获得了国家农牧渔业部丰收二等奖。  相似文献   

16.
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上任伊始先后深入铜仁、湄潭、黎平等茶区和企业调研,了解基地建设、茶叶加工、销售和出口等情况。栗书记、赵省长指出:茶叶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贵州山区气候很适合种植发展茶叶,全省将发展500万亩茶园的目标不动摇,不断做大做强茶叶产业。  相似文献   

17.
王春华 《贵州茶叶》2005,33(4):24-25,32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对茶有极为突出的描写。作者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于《红楼梦》中,其描写茶文化篇幅之广蹲,细节之精微,作用之巨大,蕴意之深远,文采之斑谰,远远驾乎中国所有古典小说之上,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以致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相似文献   

18.
方和汝  方勇 《茶业通报》1998,20(2):12-13
复合茶园一般是在茶园内问植经济树木。如海南茶区胶茶间作,本省茶区林茶间作等。但以乌桕与茶,山苍树与茶的立体复合种植效益较为显著。祁门是优质茶产地,有着多种种植方式,密植和常规茶园以套种乌桕或山苍树为代表的立体复合茶园占有一定的面积,这些复合茶园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稳定群体结构,调节小气候、促进茶树有机物的转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显著的效应。复合茶园能改善茶树生态环境茶树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温度、水份和光照。复合茶园能够创造利于荣树生长的多项有利条件。如夏秋季能减少光照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解块机,其采用立式转动轴(筒)架构,设置多层打散臂,作业时,茶坯重力自落,多次打散,具有下料快、不易堵塞、解块效率高等特点.经测试,其对不同结块程度的茶坯一轮次作业均可完全打散,且不伤茶条,适用性广.本设备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在全国茶区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泰顺县东南茶区三杯香的主要生化特征,以所属的彭溪茶区和雅阳茶区的三杯香为对象分析了其生化成分,包括水分、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和单体、茶氨酸、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对比两个茶区的茶样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彭溪茶区茶样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儿茶素等成分含量较高,而雅阳茶区茶样的茶多酚、可溶性糖等成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