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白粉病田间病情调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对现有的小麦白粉病田间病情调查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在小麦成株期采用以茎为单位记载发病严重度,用病茎率和茎指代表病情的方法为好。  相似文献   

2.
小麦白粉病是我省沿海地区小麦上的主要病害。感病的小麦减产率一般在5—10%,重者达20%以上。掌握小麦白粉病的发展动态,对于分析其发展过程、及时地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田间调查得来的数据,对小麦白粉病的发展动态进行了数学模拟。一、数据的收集本文的数据来自具有水浇条件的丰产麦田。该麦田一直未喷施防治小麦白粉病的药剂,小麦白粉病从侵染小麦到小麦收获是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在小麦白粉病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笔者定点地进行了系统的田间调查。每次调查100—250个小麦叶片,并计算病情指数。从发现小麦感病至小麦收获,共进行了6次调查,其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3.
地面高光谱和低空遥感监测小麦白粉病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手持式高光谱仪和基于数字技术的低空遥感系统,对不同严重度小麦白粉病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了测定,同时调查病情指数,分析不同时期地面平台光谱反射率与病情指数及低空遥感平台反射率与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ble index,NDVI)相关性。结果表明,地面光谱测量冠层光谱反射率和低空遥感数字图像反射率与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在灌浆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就地面测量结果而言,近红外波段的相关性高于绿光波段,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54;低空遥感数字图像红、绿、蓝三波段中,相关性依次降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75和0.62;而且低空遥感图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也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蓝、红、绿波段,相关系数依次为0.70、0.68和0.54。这表明利用遥感非破坏性监测小麦白粉痛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何希树 《植物保护》1992,18(3):35-36
随着小麦白粉病发生日趋严重,国内报道其病情调查方法所见有7、8种之多,作者从中选择王晓军、刘孝坤等和陆锡康等的3种方法于1989-1991年在本校实验农场进行了验证比较。 一.方法 供试品种为当地感病品种扬麦5号(3种分级方法见文献)。 病情调查:于小麦扬花末期,选长势均匀的田块,随机取9点,每点20株3次重复,分别按3  相似文献   

5.
小麦成株白粉病病情记载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83年以前,在记载小麦成株白粉病病情的方法上,各地标准不一,不便交流比较。全国小麦白粉病1983年会议商定,采用墨西哥“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禾谷类作物叶部病害分级标准记载。经两年试用,我们认为其原则可取,但它是按小麦成株约7片叶的病情,分成0—9级(以下简称“九级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在我县逐年加重,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1980年至1981年,我们对小麦白粉病进行了损失率测定、病情消长观察及药剂防治试验。现简报如下: 一、发生与危害概况: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渐趋严重,特别是近年来表现更为突出。据观察,1980年属于中等流行年份,病叶率80—90%,病情指数30左右;1981年属于大流  相似文献   

7.
小麦白粉病4种分级方法病情指数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选用我国有代表性且各地使用较多的4种小麦白粉病分级方法,在小麦孕穗期对不同发病程度麦田调查,以病茎数和严重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不同分级方法在田间病情较轻(病指≤6.3)时,对病指调查结果影响不显著,而在病情较重(病指>6.3)时,则对病指调查结果有极显著影响。建立了4种不同分级方法间病指转换模型,可使不同分级方法调查的病指相互转换,便于各地资料相互比较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进口烟叶霜霉病卵孢子检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贵州小麦白粉病日趋严重,急待解决。由于国内对此病初侵染源各说不一,故在防治上所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为了摸清贵州小麦白粉病的初侵染源,给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做了如下一些工作。调查与试验方法一、调查 1.小麦收获后,分期调查重病田的病残体。2.在大田小麦播种期,调查省内有代表性地区的带病麦秆及自生麦苗。3.小麦收获时,将带有大量闭囊壳的病叶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历年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明确了吴县市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与越冬区病情基数和小麦生育进程关系密切,并以此两要素组建了中长期预测模型,对1986 ~1995 年回测,拟合率达到100 % ,对1996 ~1999 年预测,其结果与实际发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小麦白粉病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发病条件下,抽穗扬花期,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与染病小麦千粒重下降率有极显著正相关,y=-1.0317+3.8557lnx±2.7417。抽穗期无论病指高低,后期病害流行速率相近。此时应用粉锈宁防治,防治指标为:病情指数1.83。  相似文献   

11.
以低位功能叶鉴定成株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德  胡忠 《植物保护》1989,15(2):44-45
小麦成株期白粉病情的记载方法,对于能否准确的鉴定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有重要作用。墨西哥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的9级记载法,包括的叶片数目多,而我国小麦植株叶片数目少,不适用。目前所用的改进5级记载法,比前者有进步,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较繁难,影响因素较多,特别是下部低层叶片,调查时往往已枯死。Gustafson和Sha-ner(1982)的研究表明,在旗叶抽出后到开花期,接种倒二叶或倒三叶,用其病情  相似文献   

12.
小麦白粉病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依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供的1980~1998年小麦白粉病病情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3.0和地统计学工具软件GeoEAS提供的两种空间插值方法,即普通克里格法和反距离加权平均法,进行了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的主要监测指标在较大空间尺度的地理分布上存在空间自相关性。根据空间自相关性,可以用普通克里格法和反距离加权平均法生成插值图。所产生的多幅地图较合理地显示了小麦白粉病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小麦白粉病流行动态预测预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随着小麦栽培管理条件的变化,水、肥用量增大,田间植株密度增多,引起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为搞好小麦白粉病的预测和防治,我们进行了小麦白粉病的流行动态规律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白粉病的预测预报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田间系统调查和普查:在小麦拔节始期(我省中南部4月初、北部4月中下旬)开始,选水肥条件好,易感病麦田2~3块慢步踏查,发现病株时开始定点,每块地取样5点,每点查100株,共查500株,5天查一次。记载病叶数、病叶率、病茎率,目测严重度,计算出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4.
陇南山区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分析1990~2005年陇南山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资料,发现:陇南白龙江流域为小麦白粉病常发重发生区,徽成盆地为小麦白粉病易发区,西汉水流域为小麦白粉病轻发区;小麦感病品种面积、上年秋苗平均病叶率和病田率、当年早春平均病田率、上年7、10月和当年5月平均气温、当年4月和上年7、8、11月降水量与全市春季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相关十分显著,上年9月到次年3月平均气温和4~8月降水量与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呈正相关,4~8月平均气温和9月到次年3月降水量与小麦白粉病流行程度呈反相关。由此建立的预报模型,历史拟合率可达93.75%,2006年业务应用预报准确率100%。  相似文献   

15.
创建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小麦白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主分量分析法的原理与步骤,分析了河南省中原地区1990~2007年小麦白粉病病情及相关气象资料,得出影响其流行的主要分量,最后利用得到的主要分量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对中原地区2008~2010年小麦白粉病流行情况进行预测,并与未进行主分量分析而建立的全要素BP网络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小麦白粉病的流行程度,有效地减少小麦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6.
小麦白粉病是广大小麦种植区的重要病害。近年来,此病在长江流域流行频繁,给小麦生产带来很大威胁。由于长期来缺乏统一的病情分级标准,因而对产量损失率测定的方法和结果也不尽一致,不能正确估计病害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情况;此外,在病害病情消长调查时,按全国植保总站暂定的严重度分级标准逐叶统计很不方便。本文根据1981年以来的研究结果提出以株为单位的严重度分级标准,探讨了其危害对产量损失的关系和损失原因,同时列病害防治指标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81-7241是四川农大培育的春性小麦品系。1983年以来在重庆、成都、雅安等地调查,都高抗白粉病,是四川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上一个良好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小麦感染白粉病后,病害严重度和冠层光谱与产量、产量因子及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采用不同用量的药剂控制田间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程度,于灌浆期对不同严重度小麦冠层进行高光谱测量,并对产量、产量因子及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主要是通过降低千粒重导致产量损失,同时病害对小麦品质因子蛋白质含量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各期病情中以抽穗期病情与产量、蛋白质含量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726和-0.7939,扬花期病情则与千粒重相关性最高.灌浆期的光谱参数与产量、千粒重及蛋白质含量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差异植被指数(DVI)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R760-850)与三者的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因此分别建立了基于DVI和R760-850的产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2007年荆州市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是荆州市小麦上的一种常发性病害,但每年发生的程度年度间差异较大。2007年由于气候条件有利病害发生,加之种植的小麦主要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较差,导致2007年小麦白粉病大发生。据统计,全市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6.91万hm2次,防治面积10.17万hm2次,挽回损失2.15万t,实际损失1.43万t。1发生特点1.1见病早据系统调查观测,小麦白粉病于1月11日见病,比历年平均提早45d左右,比2006年早近2个月,属偏早的年份。1.2扩展快3月12日调查,病田率为66.7%,平均病株率33.2%;3月28日调查,病田率上升为100%,平均病株率70.2%,平均病株率是3月12日的2.1…  相似文献   

20.
新疆泽普县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时间动态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2019年对泽普县春季小麦白粉病田间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 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模型拟合, 明确了当地白粉病春季发生和流行的特点?其病害春季流行曲线为典型的单峰S形曲线, 符合Logistic或Gompertz模型?在此基础上, 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多年来该地小麦不同生育期白粉病病情指数与66个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筛选出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气象因子为1月下旬平均日照时间?2月下旬平均气温?1月上旬-3月上旬平均气温和10月下旬-4月中旬平均日照时间, 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小麦扬花期?灌浆初期和灌浆中期的病害预测模型?此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