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于2014年在濉溪县对不同来源的8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进而为推荐黄淮海及安徽省夏玉米中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小麦齐穗后,构成小麦单产的成穗数和穗粒数均已基本定局,后期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巩固成穗数和穗粒数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灌浆正常进行,使籽粒饱满,增加粒重,提高单产。分析了濉溪县小麦生育期间气象特点,并提出了小麦抽穗后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根外喷肥、防治病虫害、防旱排涝等。  相似文献   

3.
濉溪县2015年小麦减产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分析了濉溪县2014-2015年小麦减产的原因,主要为:播种-出苗期涝渍严重,越冬-返青期偏旱,孕穗期低温,灌浆期局地倒伏,叶锈病、赤霉病较上年偏重发生,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产量回落。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皖北地区小麦生产的主导品种,包括济麦22、皖麦52、淮麦28等,并总结了当地的主推技术,以期促进当地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5.
气候异常对濉溪县2013年小麦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濉溪县2012-2013年小麦生产周期内,前期干旱少雨,末期降水过多,晚播早熟;低温来临早,越冬期气温低,麦田群体小,晚霜冻强度高,穗部冻害偏重发生,穗数少;灌浆后期日照偏少,降水过多,千粒重低;产量较前两年降低.生产上应扩种冬性、压缩偏春半冬性品种,适期足墒早播.  相似文献   

6.
濉溪县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表明: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呈三元二次相关关系。濉溪县同等地力土壤推荐施肥量为N225kg/hm2,P2O590kg/hm2,K2O90kg/hm2。配方:(1)普通复合肥18-12-12,每667m2基施50kg,拔节期追施尿素13kg。(2)控释(失)复合肥22-9-9,每667m2基施60kg。  相似文献   

7.
介绍2014年蒙城县小麦秋种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施基肥、深耕整地、播种、浇好蒙头水、查苗补种等方面内容,以指导蒙城县小麦秋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2013—2014年濉溪县小麦生育特点,对生育进程、叶蘖动态、个体与群体、灌浆速率及实测千粒重等指标与往年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小麦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表明2013—2014年濉溪县小麦生育期降雨总量略不足,但小麦需水关键期降雨充足,加上小麦生育期提前,后期温度适宜,灌浆速率高,粒重增加,有利于获得丰产。  相似文献   

9.
于2014年在建湖县进行小麦后期"一喷三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氰烯菌酯及其复配剂、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多菌灵及其复配剂、25%嘧菌酯6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于40%多·酮,适宜的对水量与增效剂均可增加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16—2017小麦生产周期,濉溪县气温异常偏高,灌浆期缩短,千粒重降低;降水异常,先渍后旱,苗期发育不良;拔节后光温条件优越,穗数、穗粒数增加,病害较轻,产量突破7500kg/hm2.该文分析了气候异常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实现小麦持续高产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整地播种质量,推广新型肥料,注重防治全蚀病.  相似文献   

11.
濉溪县2012-2013年小麦生产周期,前期干旱少雨,后期降水过多,晚播早熟。低温来临早,越冬期气温低,麦田群体小;晚霜冻强度高,穗部冻害偏重发生,穗数少。灌浆后期日照偏少,降水过多,千粒重低。产量较前两年降低。生产上应扩种冬性、压缩偏春半冬性品种,适期足墒早播。  相似文献   

12.
熊坤 《现代农业科技》2014,(15):157-157
介绍了2014年春季河南省小麦纹枯病的主要症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技术,以期为河南省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该文概述了濉溪县2015-2016年小麦生产周期减产的原因是后期雨水较多、赤霉病偏重发生,气温整体偏高、越冬期冻害偏重、日照不足、灌浆期气候条件欠佳、秸秆还田后农机农艺措施不适等.并提出优化品种布局、提高整地播种质量、集成推广绿色增产技术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分析濉溪县2017—2018小麦减产的气候条件,结果表明,濉溪县2017—2018生产周期前渍后旱,小麦晚播早熟;全程尤其是返青—抽穗气温偏高,冬春蘖多发;全程寡照,后期高湿,赤霉病偏重,有效穗减少,千粒重降低,产量降低13.5%。实现小麦高产的主要对策,是要疏浚沟涵、及时人工增雨和绿色防控中后期病害等。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是四川省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单产已从2001年的230kg/亩增至2012年的288kg/亩;总产从518万吨增至560万吨。四川小麦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得益于多项利好因素:惠农政策的引导,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田基本设施进一步改善,御灾抗灾能力增强;高产育种取得实质性突破,品种布局不断优化;机械化播种面积扩大,播种质量明显提升;技术培训与服务多样化,农民种田技能得到提高;减灾应急措施得当,因灾损失大幅下降等。  相似文献   

16.
濉溪县50个小麦生产周期平均降水量274.1mm,雨日47.3d,蒸发量955.3mm。2010-2012年平均地表水2.2亿m3,浅层地下水2.1亿m3,埋深降至3.0~4.5m。旬降水量、雨日和蒸发量、降水过程与旬次呈抛物线关系。播种期、分蘖越冬期和拔节孕穗期降水20mm以上的保证率为66%、24%和58%。随着时间的推移,降水量略有减少,全生育期和返青至抽穗期雨日减少趋势明显;越冬期、返青至抽穗期、抽穗成熟期和全生育期蒸发量明显减少。耕层土壤含水量增长与雨前含水量、过程降水量多元直线相关,含水量消退与雨后含水量、无雨时段蒸发量多元相关。干旱7周期4遇,涝渍8周期1遇。因此,应蓄水保墒,及时人工增雨,适时补充灌溉。  相似文献   

17.
18.
为筛选适合云南省宁洱县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系),2013—2014年在宁洱县对9个小麦新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进行A组试验,测定小麦生育期、生物学性状、抗逆性、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9个参试品种中,昆麦173产量最高,但株高过高、抗逆性差,易感染锈病;靖2001-7、文麦15号这2个品种产量较高,抗病性强,株高相对适中,综合表现较好,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适宜于在云南省宁洱县和普洱大部分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小麦抽穗扬花期的天气关系密切。分析2014年洪泽县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气温及湿度综合效应对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影响,初步明确了高湿低温和雨后降湿快不利于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怀念  周景春  张存岭  陈若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12-11015,11036
分析濉溪县1962~2011年50个小麦生产周期逐日气温资料发现,抽穗前平均气温、返青—抽穗平均最高气温和全生育期平均最低气温明显升高,气候趋向偏暖,越冬期平均气温≥3℃天数明显增多;11月~次年2月极端低温升高,最低气温0℃、≤-5℃、≤-8℃和≤-10℃,平均气温3℃、0℃和≤-5℃的天数明显减少,负积温升高;灌浆期平均气温17℃、最高气温≥30℃的天数趋于减少。低温、干热风气象灾害频率降低,有害生物危害偏重发生;小麦越冬期缩短,生长期延长,抽穗开花提前,灌浆期延长,千粒质量提高。生产上应适期播种,扩种偏冬性品种,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