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泡桐丛枝病是由类菌质体侵染泡桐植株而引起枝上腋芽、不定芽大量萌发成丛状的一种常见病害。目前认为只有用盐酸四环素、土霉素才能防治,但常山县芳村区林技站利用生石灰水防治泡桐丛枝病也收到了效果。在一九八一年,他们选择芳村公社芳村大队两株历年发生丛枝病的泡桐作试验,一是  相似文献   

2.
<正> 泡桐丛枝病是我国重要的林木病害。病原可通过嫁接传染和昆虫介体传染,将泡桐丛枝病病枝作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病株的新梢和叶柄的皮部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类菌原体。但是泡桐丛枝病与其它植物类菌原体病一样,病原物至今未能分离培养成功,病原的研究尚在电镜研究阶段。为了进一步研究泡桐丛枝病病原类菌原体的性质,我们采用抽提的方法获得数量较多,纯度较好的泡桐丛枝病的病原类菌原体,并用病原抽提物制备成功泡桐丛枝病的抗血清。  相似文献   

3.
泡桐丛枝病是泡桐的严重病害,其病原为类菌质体(MLO)。近几年,国内有人测定分析,发现泡桐丛枝病的感病指数与土壤磷钾比有关。据我们试验,也发现幼龄期泡桐追施磷肥,很少发病。从1982年开始,我们对农桐间作和“四旁”的泡桐追施鸡粪,泡桐丛枝病的治愈率达90%。为了调整土壤的磷钾比,防治泡桐丛枝病,自1984年9月至1987年9月,在芝灵乡东卜头村兰考泡桐林内追施钙镁磷肥、鸡粪进  相似文献   

4.
张金岐  王祈楷 《林业科学》1990,26(6):567-570
寄生于植物维管束系统引起黄化型病害的病原微生物,目前已知有螺原体(Spiroplasma-Like Organism)。类菌质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和难养细菌(Fastidious bacteria)。它们均为原核生物。前二者没有细胞壁属于菌质体类(Mycoplasma);后者在70年代被称为类立克次体或类立克次体细菌(RLO或RLB)。因具有明确的细胞壁结构,而且DNA的G—C比值相当于细菌,现已归入细菌类中。类菌质体至今尚未能在人工培养基中培养,大多数螺原体和少数难养细菌虽已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成功,但需  相似文献   

5.
对泡桐(Paulownia spp.)丛枝病害有关问题的研究,多侧重于病原、媒介物与寄主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等。近些年来对植物病害加强了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如Sequeira曾对有病植物中的激素问题作了综述,并提出进一步弄清其原因和影响的根本途径,必需在研究疾病的同时考虑形态及生化的变化。Dekhuijzen和Pegg又分别对健康和带病植物的内源激素分别作了阐述;认为在病株中激素水半的提高和降低足植物代谢的直接结果。Maramoroch在对类菌质体病害的研究概况和存在问题的回顾  相似文献   

6.
泡桐丛枝病对泡桐立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泡桐丛枝病在我国是一种分布广,为害严重的病害。它是由类菌质体(MLO)引起的病害。由于泡桐发展速度很快,丛枝病有发展的趋势,七十年代初发病率约10—20%,近几年有的地区10年生泡桐发病率达70%以上。丛枝病对泡桐生长影响程度如何,似乎看法不完全一致,不少同志认为丛枝病影响生长比较严重;也有认为有些影响但不严重;还有认为对泡桐生长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对丛枝病大可不必过虑。为了弄清丛枝病发病率对泡桐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的影响,对进一步解决丛枝病  相似文献   

7.
<正> 树木丛枝病是一类常见的病害,最早认为由生理障碍引起,后又认为是病毒或真菌浸染所致。自1967年发现类菌原体(MLO)致病以来,一些具有黄化、丛枝症状的树木病害陆续被证实是由类菌原体(MLO)或类细菌(BLO)引起。笔者近年来对引起树木丛枝病的类菌原体病害进行了调查和电镜观察,报道了由MLO引起的泡桐丛枝病和重阳木丛枝病,由类立克次体(RLO)引起的枫杨丛枝病及由BLO 和  相似文献   

8.
<正> 泡桐丛枝病是一种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国内外皆证实由类菌质体(MLO)病原引起。开展泡桐丛枝病传毒昆虫试验是解决丛枝病传播途径及病害消长规律的重要环节,有助于生产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南朝鲜罗瑢俊等证实,烟草盲蝽传播丛枝病,日本进行追踪试验未成功;日本盐泽宏康等证实茶翅蝽传播丛枝病。我们自1975年研究泡桐丛枝病病原及防治时,对泡桐上刺吸式口器害虫做了系统调查,并进行了昆虫接种试验。本材料为在北京虫传试验初步结果,河南、安徽、山东等各协作点1981年扩大试验材料不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9.
应用^32P和^86Rb对泡桐丛枝病病枝,叶吸收磷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俊秀 《林业科学》1989,25(2):167-170
泡桐丛枝病在我国发生普遍,特别是在河南、山东和陕西关中地区危害严重,群众称之为泡桐的癌症。该病病原在1967年被日本人确定为类菌质体(MLO)。我国有不少人对这一病害作过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了寻求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曾对该病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对土壤中N、P、K含量的百分比值与感病指数间的关系,应用通径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磷含量越高,发病越轻;钾含量越高,发病越重。经回归分析得知感病指数与P/K比值成反相关。在此基础上,对泡桐丛枝病病枝、叶对磷钾的吸收规律及不同种泡桐苗木吸收磷钾情况进行了同位素示踪试验。  相似文献   

10.
Deeley J.应用迪纳氏染液(Dien-es’stain)对11种植物19种不同病原的病害和对照作检验,结果其中7种感染类菌原体(MLOs),病组织染色呈阳性反应。我们籍用此法检验了泡桐丛枝病,所得结果与丁正民不久前的实验结果一致,证明这一方法可应用于泡桐丛枝病的诊断。本文将我们实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泡桐溃疡病由葡萄座腔菌引起,泡桐腐烂病由黑腐皮壳菌引起。病株多发生在庭院附近及村旁已郁闭的泡桐片林内。及时刮除病斑并涂以去丛灵、福美砷或波尔多液等药液,具有良好疗效,且有助于病斑愈合。  相似文献   

12.
金开璇  汪跃 《林业科学》1993,29(1):95-96,T001
重阳木丛枝病普遍发生在我国南方各省,尤其安徽、湖北一些地区危害严重。1983年作者用电镜证实了重阳木丛枝病为类菌原体病害。本病在国外尚无报道。在传病试验中证实了感病植株病皮能嫁接传病。树木感染MLO病害后,其病原在感病植株中分布局限且浓度较低。长春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MLO病原能在长春花内大量繁殖,成为研究树木MLO病害的理想试验植物。1988年试验证实泡桐丛枝病MLO病原可由南方菟丝子传染到长春花上,表现典型丛枝黄化及花变叶病状。本文将报道用南方菟丝子传染重阳木丛枝病MLO到长春花上,并回接成功。  相似文献   

13.
以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的敏感指示植物长春花苗为材料,用叶柄注射法注入感病泡桐叶汁液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有1/4供试植株感病,其症状与泡桐丛枝病相一致,将感病植株叶脉切片镜检,发现有类菌原体,其形态、大小及结构,均与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相同。为该病病原的传播及回接提供了一条简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泡桐组培脱毒苗田间育苗、造林及防治丛枝病效果的研究孔德广(河南省西华县林业局466600)陈桂华袁新华(西华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泡桐丛枝病是目前泡桐生产上一大难题。该病能引起泡桐属植物普遍发病,使整株或部分枝条表现病状。其病原为植物菌原体,侵染...  相似文献   

15.
泡桐丛枝病是常见的泡桐严重病害。1967年以来,国内外已有在泡桐丛枝病病树中发现类菌原体的报道。近来,又有泡桐丛枝病病树中发现病毒病原的报道。本文介绍我们对泡桐丛枝病病原的进一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泡桐丛枝病的防治廖龙泉泡桐丛枝病又名泡桐扫帚病,分布极广,一般发病率在20~40%,严重地区高达80%以上。感病的幼苗、幼树常于当年枯死,大树感病后常引起树势衰退、村积生长量大幅度下降,甚至造成死亡,是泡桐生产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其防治方法如下:1、...  相似文献   

17.
泡桐丛枝病,俗名“毛瘿病”、“扫帚病”,病源为“类菌质体”,其防治办法有以下几种:1、选用抗病良种。如白花泡桐、毛泡桐、楸叶泡桐等,尤其在更换栽植时更要注意良种的选择。2、剪除病枝。一般在春季发芽初进行一次,秋分以后进行一次,以秋季进行为好。原因是可减少病源越冬数量。3、挖除病株。凡新植树木,若在当前生枝上发现有1~3个枝感源,即应彻底挖除,另行更  相似文献   

18.
人和动物会生病,树木除了虫害外也会生病。树木病害的病原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两种,前者主要是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以及线虫、藻类、螨类等引起树木的传染性病害;后者是指不适于林木正常生活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引起树木的生理性病害。对树木威胁最大的是传染性病害。树木病害有个特点,发病初期往往不易被人们觉  相似文献   

19.
新疆森林病虫生态地理区划及主要病虫害种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森林病虫生态地理区划,新疆分为7个省级区,省级区以下14个亚区,生态条件差异很大,新疆森林昆虫已知有413种,其中常造成严重危害的30多种,天敌昆虫80多种,森林植物病原真菌有203种,类菌质体3种,蜱螨6种,其中常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害20多种。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色叶乔木6种重要或危险性有害生物。栎树突死病和栎树枯死病是欧美、日本等国家的重要栎树病害,已造成大面积植物死亡,是极其严重的危险性病害;七叶树流胶性溃疡病和七叶树大斑病主要危害七叶树;葡萄座腔菌溃疡病引起北美红栎,连香树等多种植物溃疡病,可导致多种植物死亡。同时研究了上海地区进口色叶乔木引种基地的主要有害生物及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