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温室生长的海岛棉和陆地棉4个代表品种茎部接种大丽轮枝菌中等毒力小种 SS-4和强毒力小种 T-1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后第3天,受侵的耐病品种爱 SJC-1维管束组织中含有大量的抗菌物质,这些物质可完全抑制 SS-4小种的菌丝生长。所有接种棉株维管束组织中数日间同时积累有4种倍半类萜烯:脱氧半棉酚(DHG)、半棉酚(HG)、脱氧甲氧基半棉酚(DMHG)和甲氧基半棉酚(MHG)。在损伤未接种棉株中柱组织中未检查到倍半类萜烯或抗菌活性。接种后不久和接种数日后,高抗棉花品种(SBSI)维管束组织中甲氧基倍半类萜烯(DMHG 和 MHG)活性最高,高感棉花品种(70-110)中的活性最低。两个爱字棉品种中两种甲氧基倍半类萜烯的活性水平居中,该两品种只耐中等毒力的致病类型病菌。高抗棉花品种中 HG 和 DHG 的积累几乎总是低于其他供试棉花品种。用 SS-4小种接种诱导的倍半类萜烯的总量略高于用 T-1小种接种的诱导总量。棉花抗黄萎病水平与受侵维管束组织产生的甲氧基倍半类萜烯的生成量成正相关。这些结果还认为,T-1小种引起严重症状可能是由于它能够克服这些抗菌物质的毒力。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茶叶中黄曲霉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华 《中国茶叶》1991,13(1):10-1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T)是黄曲霉、寄生曲霉和温特曲霉的代谢产物,其结构为二呋喃环和氧杂萘邻酮。这类物质具有强烈的致肝癌作用和很高的毒性,尤其是二呋喃环末端有双键者更甚,如黄曲霉毒素B_1、G_1、M_1。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但有时也会污染茶叶,我国出口茶叶合同规  相似文献   

3.
《茶叶》1990,(4)
已知嘌呤类物质与其它化合物相互作用能改善食品风味。茶叶中的咖啡碱与酚类物质结合能改善苦味,减轻粗味和收敛性。现已研究了咖啡碱与萜稀类、呋喃类及一些挥发性成份的相互作用。本文着重研究咖啡碱、酚类物质及它们的复合物与挥发性香气  相似文献   

4.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焙烤澳洲坚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了原料澳洲坚果和130℃焙烤10、15、25、35、40、50和60 min,以及市售商品澳洲坚果的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差异。分离鉴定得到130℃焙烤澳洲坚果中的23种典型的挥发性物质,包括9种醛类、9种吡嗪类、2种呋喃类和3种其他物质。原料澳洲坚果中的挥发性成分比较少,市售澳洲坚果中的调味料香气含量较高,坚果香气物质较少。随着焙烤时间的延长,焙烤香气逐渐增加,其中吡嗪类和呋喃类的含量在130℃焙烤处理组之间均差异显著。2-甲基吡嗪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以及2-乙酰基吡咯也能作为进一步指示10~60 min不同焙烤时间之间焙烤程度差异显著的标志物质,用以规范澳洲坚果焙烤工艺和指导焙烤产品品质分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正常萎凋和重萎凋叶制成的传统红茶和CTC红茶之挥发性芳香成分(VFC)、咖啡碱,粗纤维、灰分和水溶性固形物总量(TSS).随着萎凋程度加重,发现VFC、TSS和咖啡碱增加,但粗纤维无此趋势.红茶加工中的萎凋过程似乎控制着类萜烯化合物的变化,能改善冲泡茶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6.
不同发育阶段番石榴果实中挥发物成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番石榴果实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包括萜烯类、酯类、醇类和醛类四大类,其中萜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减少,酯类和醛类物质则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增加。总共分析出35种挥发性物质,青果、成熟果和完熟果中的共同挥发物有9种,分别是己醛、反-2-已烯醛、叶醇、正己醇、β-石竹烯、乙酸叶醇酯、乙酸己酯、α-古巴烯、2-正戊基呋喃,其总的相对含量分别为81.61%、76.36%和85.57%。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川红(CH)和祁红(QH)香气特征及成分差异,以两个地区的红茶样品为材料,运用感官因子审评法结合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HS-SPME/GC-MS)对CH和QH典型样品的香气特征及香气化合物进行分析,依据各物质相对含量与相对香气活度值(ROAV)评估呈香贡献率。结果表明:‘川红1号’(CH1)呈现出以果香、甜香和烘烤香浓郁,花香适中,木香和鲜香较淡,有微弱清香的特点;‘川红2号’(CH2)则以花香和甜香为主,果香、清香和烘烤香较突出,鲜香和木香微弱的特征;QH呈现出甜香和果香明显,其余香型均较突出的特点。ROAV分析结合香气特征性描述表明,3种红茶共有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为芳樟醇和香叶醇;CH1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还有2-己烯醛、柠檬烯和糠醛,其ROAV分别为362.59、6.74和1.05;CH2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是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醛、顺-3-己烯醇和苯甲醇,ROAV分别为1472.33、462.22、383.92和4.42;QH的主要香气贡献物质是芳樟醇氧化物、正己醛、苯乙醛、正壬醛、顺-3-己烯醇和2-戊基呋喃,ROAV均大于100。此外,3种红茶中共有的12种香气物质,包括芳樟醇、苯乙醛、正己醛、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正壬醛、2-戊基呋喃、顺-3-己烯醇、水杨酸甲酯、正庚醛、柠檬烯和苯乙醇,可能是红茶香气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海南兴隆地区的咖啡豆为试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对不同烘焙度(浅度、中度、深度)下的咖啡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烘焙咖啡中共检测出123种化合物,浅度豆检测出90种化合物,主要为酸类和吡嗪类,中度豆检测出103种化合物,主要为酮类、呋喃类、吡嗪类和吡咯类,深度豆检测出118种化合物,主要为呋喃类、吡啶类和酚类;电子鼻传感器可有效分析咖啡挥发性成分变化(除传感器LY2/g CT外),主成分分析(PCA)可有效区分不同烘焙度的咖啡香气。随着烘焙程度加深,咖啡中吡咯类、吡啶类、含硫化合物等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吡嗪类和酸类逐渐减少,呋喃类和酮类先增加后减少,进而改变咖啡的特征性香气。HS-SPME/GC-MS与电子鼻技术结合可根据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为判断指标,以较好的区分海南兴隆地区不同烘焙度咖啡,为海南兴隆咖啡的烘焙加工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类黄酮化合物在茶树体内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秀芳  胡兆君 《茶叶》1997,23(4):33-36
凡有2-苯基苯并吡喃基本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统称为类黄酮化合物。这类物质在茶树体内活性大,分布广,含量高,对茶树树体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故认为该类物质在茶树体内可能以”多酚库”形成存在。本文就类黄花合物在茶树体内作为中间递氢体,参与能量的贮存,参与形态的建成及作为一种自卫物质抵抗逆境方面的生理功能加以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用了绥农22、徐豆14两种大豆品种作为原料,采用了两种不同加工工艺制做豆腐,并将制得的豆浆、豆腐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测定其中6种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通过内标法对各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中涉及到的两种制作工艺分别是填充型豆腐和压缩性豆腐,6种主要挥发性物质分别为己醛、己醇、2-戊基呋喃、3-甲基丁醛、2-甲基丁醛、二甲基二硫醚,内标物为2-甲基-3庚酮。通过比较分析豆浆在制作成豆腐时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凝固剂制备的豆腐中6种不良风味物质的含量差异,找出不同凝固剂对豆腐风味成分含量的影响。通过本实验研究结果可知,采用不同的凝固剂和工艺制得的豆浆和豆腐中上述6种物质的含量和总的含量均呈现显著性差异。使用不同凝固剂制备的豆腐6种风味成分物质中,己醛和己醇是含量较多;不同制备工艺对豆腐的风味成份含量差异性显著,填充型豆腐制备的豆腐风味含量高于压缩型豆腐;豆腐中的6种主要风味成分低于豆浆中的风味成分。  相似文献   

11.
墨兰(Cymbidiumsinense)为典型的香花国兰,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采用HS-SPME-GC-MS技术对墨兰不同花器官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7类、5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由21种醛类、12种醇类、10种酮类、5种苯类、2种呋喃类、2种酸类及2种萜类化合物组成。花瓣、萼片、唇瓣、蕊柱等4种不同花器官均含有的化合物共48种,包括19种醛类、10种醇类、9种酮类、5种苯类、2种萜类、2种呋喃类和1种酸类。花瓣、萼片及蕊柱共有成分有3种,只在萼片中检测到的成分仅有2种,丙烯醛只在蕊柱中检测出。结果表明:花朵不同花器官所含的挥发物种类及含量差异明显,萼片共检测出49种挥发物,物质含量最高达99106.15μg/L,占总挥发性有机成分的35.88%,其中含量最高的挥发物为环戊基甲醛,具有薄荷的樟脑味。花瓣共检测出51种挥发物,物质含量为56 571.48μg/L,占总挥发性有机成分的20.48%,含量最高的挥发物为1-戊烯-3-醇,具有水果香味。唇瓣共检测出48种挥发物,物质含量最低的为41645.32μg/L,占总挥发性有机成分的15.08%,其中含量最高的挥发物为环戊...  相似文献   

12.
拟除以菊酯类农药是从70年代起发展起来的一类人工合成杀虫剂。由于这类农药的早期几个产品是参照除虫菊中杀虫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合成的,故将这类农药命名为拟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农药残效期长,杀虫谱广,对人畜毒性较低,而杀虫效果要比其他有机农药高十倍乃至数十倍。因此其使用正日趋普遍。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研究员早年提出的茶园农药适用性指标以及近年来的药效和残留试验结果,这类农药很适合在茶园使用。随着我国拟除虫菊酯农药生产能力的提高,这类农药在茶园的使用会日益广泛。因此农药残留的控制与检测也会相应变得更加重要。日前拟除虫菊酯农药在其他作  相似文献   

13.
菜籽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粗蛋白质含量占饼粕于物质重的40%左右,是一种很好的畜、禽蛋白质饲料来源。但由于菜籽饼中含有硫代葡萄糖甙,这一化合物本身虽然无毒,经芥子酶水解后,却生成有毒的异硫氧酸盐和恶唑烷硫酮,这类有毒物质直接影响菜籽饼的综合利用。六十年代后期以来,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开展了低流代葡  相似文献   

14.
香露兜是中国热带地区特色香料作物之一,其叶片香气成分含量是鉴定香露兜品质的关键指标。香露兜适宜在遮阴条件下种植,其中在橡胶林下间作香露兜是海南地区常见的栽培模式,但橡胶间作香露兜后对香露兜叶片香气成分的影响仍未探明。本研究拟通过盆栽试验,对比橡胶/香露兜间作处理和香露兜单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香露兜叶片香气成分种类与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橡胶/香露兜间作处理与香露兜单作相比,显著提高土壤容重13.63%,土壤碱解氮含量59.71%,土壤速效磷含量193.03%、土壤速效钾含量9.78%,土壤pH降低1.00(P<0.05);间作和单作处理共检测出10类68种香气成分,间作与单作相比,酮类、呋喃类、呋喃酮类、烃类和酚类的物质种类数量分别减少56.52%、14.29%、33.33%、20.00%、28.57%(P<0.05);尽管呋喃类、烃类和酮类的香气成分含量分别显著减少65.28%、20.88%和69.00%,但醇类、呲咯类、酯类和呋喃酮类香气成分含量分别增加31.50%、597.56%、122.78%、96.89%(P<0.05)。土壤pH降低是香露兜叶片酮类、呋喃...  相似文献   

15.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其一生诗作著述颇丰,而诗作中的茶诗也颇多。陆游的茶诗中蕴含了丰富的茶文化。并且这类文化不仅有物质层面的,更有精神层面的,不仅是陆游见多识广表象的表现,更是陆游丰富内心世界的展示。  相似文献   

16.
冷榨和热榨亚麻籽油挥发性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冷榨和热榨亚麻籽油中挥发性成分,借助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并比较了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变化.研究发现,冷榨亚麻籽油主要挥发性成分有正己醇、2-丁醇、2-甲基丁醇、戊醇、正己醛、2-乙基呋喃等,其中醇类物质相对总含量可达66%;相比而言,热榨亚麻籽油挥发性成分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下降,出现大量美拉德反应产物糠醛及以吡嗪、吡咯、吡啶为主的芳香杂环类化合物,致使醛类(140℃,25.1%)和杂环类(140℃,41.68%)物质相对含量快速升高,这些特征挥发性成分赋予热榨亚麻籽油浓郁的烤香气味;但据研究这些芳香杂环化合物及其复合物对人体生理机能具有一定的毒理作用,因而影响到热榨亚麻籽油的食用安全性,相比较而言,冷榨亚麻籽油食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7.
呋喃丹又名卡巴呋喃,为高效、广谱、低残留农药,是一种良好的杀虫、杀螨、杀线虫药剂。其化学名称为2.2—二甲基—2,3—二氢苯骈呋喃—7—氨基甲酸甲酯。 呋喃丹具有触杀、胃毒及内吸杀虫作用,持效期长,一般可达30—60天。美国FMC公司生产的原药含量为97%。我国进口的为75%呋喃丹母粉,由国内加  相似文献   

18.
以春雨二号茶树品种不同嫩度、不同萎凋工艺和不同茶树品种加工的白茶为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测定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结合感官评价,为春雨二号茶树品种的白茶产品开发提供数据支持。试验从13种白茶茶样中分析得到了40种香气物质,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基本均以β-芳樟醇、氧化芳樟醇Ⅱ (呋喃型)、氧化芳樟醇Ⅰ (呋喃型)、水杨酸甲酯、香叶醇、反-3,7-芳樟醇氧化物Ⅱ、苯乙醇、苯甲醇、反-3-己烯醇和苯甲醛等为主;其中春雨二号白茶样品醇类香气组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茶树品种茶样。春雨二号白茶样品香气随原料嫩度的提高而增加,茶样香气浓郁,花蜜香明显,滋味清鲜甘醇,有花果香。3种萎凋工艺处理加工茶样其感官审评总分无显著性差异,采用红光补光萎凋和广谱光补光萎凋,可以较好地替代日光萎凋,解决日光萎凋易受天气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麦类后期化学调节主要效应表现在退化小花数减少、千粒重、结实率增加,每穗粒数增多;以及预防倒伏、改善品质、增加产量等。而对亩穗数的增减效应微小,或没有效应。进行这类试验精确度要求高,尤其是某些化调物质作用微小,要求鉴定误差小。据几年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所有用来调节植物生命过程的内源植物生长物质。这些物质能影响植物的形态特征、开花结果和产量等,人们习惯上称这些物质叫植物激素,把植物体内产物叫内源激素,把人工合成的叫外源激素。目前生产应用的内源激素有益微(增产菌Bacciluscereus)、天然芸苔素内酯(Brassinolide)、康凯(Comcat,gibberellicacidA3+4—indol—3ylaceticacidbrassinolide)等,这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与作物有亲和性,用过量能自身调节,对作物安全性好,药效好且稳定。人工合成的外源激素能直接和间接影响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