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蚕共育是养蚕制度和技术管理的改革,也是夺取养蚕高产稳产,增加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巩固和发展蚕桑生产都有积极的作用。一、我区细蚕共育概况 76~77年先后在罗定县太平公社的双角大队、云浮县六都公社的友谊大队兴办了细蚕共育室,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对推动蚕桑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云浮县友谊大队,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育好细蚕七成收,饲育细蚕是蚕桑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我县细蚕共育在不断巩固的基础上逐步稳定发展,生产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细蚕共育是蚕桑生产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搞得好与坏,直接影响着蚕桑生产。推行细蚕共育,提高了蚕桑生产水平我县是全省最早推行细蚕共育的县。1972年,我们在那务镇增村试办起了第一个细蚕共育室,以后在全县逐步推开,近二十年来,我县细蚕共育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经历了推广、改革、发展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我县在一九七二年,组织了增村大队细蚕共育室。一九七三年开始大力推广细蚕共育。至今全县共办起了107,个细蚕共育室。细蚕共育在蚕区已普及了,使大部分的细蚕集中在共育室育至四龄饷食后分给群众饲养。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共育室育出的细蚕健壮,有利大蚕养成功和稳产高产,是促进蚕桑生产发展的一个好措施;深受群众欢迎,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十年来,我县  相似文献   

4.
细蚕共育在广东蚕区兴起已有二十年的历史。如何认识细蚕共育对广东养蚕业的影响?认真总结二十年来广东细蚕共育的正反经验,对今后巩固、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是有益的。本文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广东细蚕共育的历史及现状。早在1972年,广东蚕区已兴起细蚕共育。七十年代初,细蚕共育开展得最好的是化州县,细蚕共育率达90%以上。1975年省蚕业主管部门为了推广细蚕共育,在化州县那务镇举办了第一次全省细蚕共育培训班,推广化州县办好细蚕共育的经验。1976  相似文献   

5.
(一) 郁南县的细蚕共育工作是始于一九八三年,当时县农委、多办组织蚕桑主产区、乡干部和技术人员,分批到化州县那务公社参观学习细蚕共育的经验。在罗旁、东坝、河口等区试办了八个共育室,取得初步成功后,八四年扩大到十六个共育室,八五年发展到六十个共育室,八六年大小共育室达到七十七间。由于郁南县发展细蚕共育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深受蚕户的欢迎,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桑地面积从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九年以来。为了适应我县蚕桑生产的大面积发展。我们始终把搞好细蚕共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一九七九年至一九九○年间。我县蚕桑面积由650亩发展到12980亩。增长了十九倍:蚕茧总产量也由39吨上升到1660吨。提高了四一倍多。随着蚕桑生产的不断发展,细蚕共育工作也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一九七九年,我县只有一个共育室。共育率为5%。到一九九○年,全县已办起共育室96个。还出现了一批代育户。细蚕共育率达到95%以上。目前,细蚕共育已成为我县桑区蚕农普遍应用的饲育制  相似文献   

7.
省细蚕共育经验交流会于91年10月16日至18日在湛江市遂溪县召开。参加经验交流会的有各市、县丝绸公司(茧站),蚕桑办、华农大蚕桑系、省蚕研所等单位正式代表76人。其中还特邀蚕、桑、蚕病等方面的部分蚕业界老专家到会作指导。会议总结交流了我省20年来推广细蚕共育的经验。特别是近几年来细蚕共育在我省遂溪廉江,海康等地取得的新发展,新经验。重新学习,再认识了细蚕共育这一科学养蚕生产形式。探讨,提出了恢复和加快推广细蚕共育的意见。会议安排了遂溪、湛江、廉江、化州等15个市县代表在大会上交流了经验,组织参  相似文献   

8.
我县从一九七三年开始,大力推广“细蚕共育”,到一九八一年全县共办起了80个共育室,使绝大部分的细蚕共育至四令饷食后分给生产队饲养。由于共育的细蚕发育较好,群众称赞“细蚕共育室”是蚕儿的“托儿所”“幼儿园”。大蚕又能稳产,增强了群众对种桑养蚕的信心和积极性,使我县蚕桑  相似文献   

9.
围绕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进程与发展态势总结了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的状况,并叙述了云南省蚕桑产业基础良好、发展前景广阔。从人工饲料共育商品化小蚕对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人工饲料共育商品化小蚕的特色与优势、人工饲料共育商品化小蚕在云南省适度规模化示范情况等方面分析了人工饲料共育商品化小蚕是云南省商品化小蚕未来发展趋势。针对云南省人工饲料共育商品化小蚕提出了加强政府的规划与扶持、因地制宜打造典型示范、加快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服务与技术培训、制定相应标准规范等建议措施,以期推动人工饲料共育商品化小蚕新技术新模式在云南省的推广应用,推进云南省蚕桑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云南省蚕桑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组织和普及细蚕共育。根据省地蚕桑会议精神,龙川县的蚕桑生产从头批蚕开始抓紧科学养蚕普及工作,克服各种困难,积极组织细蚕共育,集中技术力量到蚕茧产区的丁云公社,因陋就简,利用老仓库作共育房,选用蚕桑辅导员和高产户养蚕员当共育员,共育户分担工具和供给优质桑叶,并从茧款收入中留用10%作共育室的消毒、加温等费用,县社派专职干部加强技术辅导工作,养蚕至四龄分蚕给各  相似文献   

11.
文章报告了近年来掘港镇小蚕共育体系中出现的共育室及设施老化、共育人员短缺、业务素质不齐,共育风险大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小蚕共育质量下降,共育体系难以维持。笔者认为小蚕共育是当前及今后稳定蚕桑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资金、技术扶持,确保小蚕共育体系的稳定,充分发挥小蚕共育在蚕桑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小蚕共育是获得蚕茧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更能适应于目前千家万户养蚕的需要,普及和推广小蚕共育技术,必将推进蚕桑生产朝着“科学、省力、低成本、高效益。”的领域进军,不断探索,开拓前进。小蚕共育的好处众所周知。但一些地方对于尽快的普及应用这一技术种种思想顾虑,主要是耽心缺乏经验怕搞不好,现将我区小蚕共育搞得好的组织共育的办法和型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稚蚕人工饲料育具有省力省工、操作简便的特点,尤其是可以提高共育安全系数,杜绝因桑叶污染造成的共育事故,减少小蚕在共育室感染蚕病的机会,有利于保证小蚕健康无病。整个共育过程受外界气候环境影响小,从而有利于蚕茧优质高产。目前,在浙江蚕桑产业滑坡、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下,小蚕共育是蚕桑发展的必然趋势。稚蚕人工饲料育不仅是蚕桑省力化技术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且是小蚕共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技术。摄食性反映了蚁蚕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小蚕共育是蚕桑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小蚕专业化共育有助于提高养蚕质量、降低养蚕成本、推进蚕桑规模化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海安县小蚕专业化共育的现状及意义,提出了小蚕专业化共育的发展前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县细蚕共育多年来以办大队共育室为主,一九八一年农村生产管理体制改变后,蚕桑生产由集体经营转由户管户养,在千家万户分散经营而又缺乏技术的情况下如何养好蚕?原有的少量共育室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因而出现了私人代养细蚕的蚕户,总结了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及时在蚕区推广,具体做法是以生产队或自然村为单位,选定细  相似文献   

16.
嘉兴市秀洲区是蚕桑重点产区 ,拥有桑园5667h ,年饲养蚕种20万张 ,产茧量7500t左右 ,蚕桑收入历来是我区广大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 ,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力和劳动者素质等矛盾日益突出 ,给传统的养蚕方式带来巨大冲击。为解决蚕桑生产 ,一些农户春蚕小蚕饲养 ,缺技术、缺设备、缺劳力的困难 ,降低养蚕成本 ,稳定蚕桑生产 ,技术部门与乡村干部群众先后总结推广了小蚕店、联户共育等模式 ,走出了共育新路子 ,但都存在一定弊端 ,如小蚕店销路不稳 ,联户共育节工省本效益不明显等。19…  相似文献   

17.
我县于1980年春开始发展蚕桑生产,为了适应当前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发展,解决好种桑养蚕面广又分散,技术力量薄弱,水平低,蚕户简陋不足,单产低且不稳定等问题,81年秋,我们在罗坝公社搞细蚕共育试点示范,共育至三龄眠起第二口桑止,即四龄蚕,当年看到细蚕共育大有前途,82年进一步试点示范,全年共育6批179张种,占全社发种量548张的33%,参加共育的农户  相似文献   

18.
<正> 小蚕共育,是蚕桑技术推广体系中直接帮助千家万户应用养蚕科学技术,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应认真对待、全面推广,现就我县依靠蚕桑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小蚕共育的现状、措施和效益概况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19.
为了总结交流细蚕共育的经验,以利于蚕造稳定,提高张蚕和担桑产茧量,促进蚕桑生产的巩固和发展,省丝绸公司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在廉江县召开了细蚕共育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省丝绸公司佛山、湛江、肇庆、韶关等办事处,湛江,梅县地区农业局和廉江、化州、阳春、电白、阳山、  相似文献   

20.
多年实践证明,稚蚕共育是稳定蚕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集约经营,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是促进蚕桑生产发展,实现养蚕技术改革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步骤。湛江地区随着稚蚕共育的普及,蚕桑生产获得了巩固地持续发展,蚕茧产量逐年增加。现将共育组织、共育设备配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