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射阳县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起步于七十年代,发展于八十年代。蚕桑曾是我县农村传统的骨干副业项目,鼎盛时期全县桑园面积达到了6666.6hm^2,遍布23个农业乡镇,年饲养蚕种23万张,生产蚕茧7500t,年产优质无病桑苗10亿株,是享誉全国的优质无病桑苗基地,年实现蚕桑业生产总值2亿元。可是在1995年丝绸行业大滑波,导致了严重地毁桑现象,我县的蚕桑业遭受了严重地打击。然而,我县蚕桑业基础雄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仍显示出相对较高的效益。但是根据蚕桑业的特殊性,目前仍有很多不利因素制约我县的蚕桑生产,在体制、机制乃至技术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加快蚕桑业发展步伐,探索发展蚕桑新路子,把我县蚕桑生产做大、做强,再创历史辉煌,笔根据近几年我县的实际,作一些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射阳县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鼎盛时期全县桑园面积达到6667hm^2,遍布23个农业乡镇,年生产优质无病桑苗10亿株,是享誉全国的优质无病桑苗基地。 相似文献
3.
射阳县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蚕桑曾是该县农村传统的骨干副业项目,鼎盛时期全县桑园面积达到了6 666.6 hm2,遍布23个农业乡镇,年饲养蚕种23万张,生产蚕茧7 500 t,年产优质无病桑苗10亿株,是享誉全国的优质无病桑苗基地,年实现蚕桑生产总值2亿元.在1995年丝绸行业大滑坡,出现了严重地毁桑现象,使全县的蚕桑业遭受了严重地打击.然而,该县蚕桑业基础雄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仍显示出相对较高的效益.但是根据蚕桑业的特殊性,目前仍有很多不利因素制约全县的蚕桑生产,在体制、机制乃至技术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加快蚕桑业发展步伐,探索发展新路子,把射阳县蚕桑生产做大、做强,再创历史辉煌,笔者根据近几年实际,作一些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栽桑养蚕作为传统骨干副业,已在射阳农村深深扎根,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地蚕桑业并未形成燎原之势。本文就我县桑苗、蚕茧生产的现状和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面对复杂多变的茧丝绸生产形势,到“十五”期末,桑园面积发展到6666.6hm^2,年饲养蚕种20万张,生产蚕茧7500t,实现蚕桑产值1.5亿元的奋斗目标,并就如何加强蚕桑业的领导、加快实现产业化、实话科技兴蚕战略和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入等阐明了观点。 相似文献
5.
射阳县有悠久的栽桑养蚕的历史,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于八十年代,鼎盛时期全县桑园面积达到10万亩,遍布23年农业乡镇,年生产优质无病桑苗10亿株,是享誉全国全中的优质无病桑苗基地,可是在1995年丝绸行业大滑坡,射阳县蚕桑业受了严重的打击,导致了严重的毁桑。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射阳县蚕桑生产又一次经受双重因素的影响,几经磨难,然而射阳县蚕桑业仍具有一定的规模,在农业地位中仍显示出相对较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7.
射阳县蚕桑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桑业是射阳县的特色产业,是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历届县委县政府对蚕桑生产十分重视和支持,把蚕桑列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工程和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8.
蚕桑业是射阳县的特色产业,是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历届县委县政府对蚕桑生产都十分重视和支持,把蚕桑列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工程和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我国加入WTO后,茧丝绸行业是我国在国际上有垄断或数量优势的行业。但这个行业的基础,即蚕桑生产却仍然处在小农经济的阶梯,其主要特点是分布区域广,户规模小,设施程度低,兼业与副业的性质明显,蚕茧质量参差不齐;而且,蚕茧经营者和蚕茧生产者之间通过市场价格这个杠杆调节经济利益关系尚未完全形成,时常出现农不顾工,茧质低劣,造成成本增加,丝质下降;或工不顾农,农民无利可图时砍桑毁园,造成资源的破坏,恶性循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县盘湾镇进行了有益的偿试,即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蚕桑产业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14.
射阳县蚕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桑业是射阳县农村传统的骨干副业,历届县委县政府对蚕桑生产都十分重视和支持,把蚕桑列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工程和富民工程,目前,蚕桑业已成为该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5.
16.
17.
大力发展种桑养蚕,加快优质蚕茧生产,推动蚕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是鹿寨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及广大干部、群众近几年来的共识,鹿寨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我国“东桑西移”的契机,着眼本地优势区位和气候、土地、劳力 相似文献
18.
生态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发达国家,生态经济又称为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种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蚕桑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许多地方蚕业已形成区域分布,集中连片,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于实现生态蚕业模式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但目前,我国蚕桑生产大多数仍未向生态蚕业方向发展,桑蚕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桑蚕生产的比较效益不高,加上蚕沙没有固定消毒存放位置,养蚕环境被污染严重,不利于养蚕的消毒防病。因此,如何在这项传统产业中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赢”,本对此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栽桑养蚕是我县农业的一项传统特色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蚕桑生产成为广大农民的致富门路。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它经济作物的效益快速增长,尤其是蚕茧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栽桑养蚕在农业中的优势逐渐减少。为了稳步发展蚕桑生产,增强蚕桑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促进蚕农增收,我县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