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飞  刘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06-7207,7215
[目的]研究核桃和花生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为鉴别不同产地的核桃和花生提供科学手段。[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核桃和花生、6个不同产地核桃的红外光谱特性,对它们的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鉴别。[结果]核桃和花生、不同产地核桃的红外光谱的峰形和峰位基本相同,但在一些特征吸收峰上的吸光度值比方面存在差异。对于核桃和花生,吸光度值比A1746/A1653都大于1;而A1099/A1653核桃略大于1,花生小于1。根据吸光度值比A1746/A1653、A1099/A1653的差异可以区分6个产地的核桃。各样品的红外光谱主要特征吸收峰吸光度值比的差异,说明它们所含主要物质基本相同,但不同样品的主要物质含量有差异。[结论]红外光谱方法可用于鉴别核桃和花生、不同产地的核桃,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用吸收光谱法研究戊唑醇与人体血清之间的相互作用。戊唑醇溶液在221、326、566 nm处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血清水溶液在278 nm处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当血清样本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戊唑醇药液后,血清的特征吸收峰出现衰减现象,而且在可见区域内逐渐出现戊唑醇溶液的特征吸收峰。利用Matlab对血样中戊唑醇药液浓度值与326、566 nm处吸光度进行线性函数拟合,相关系数均超过0.98,拟合误差都小于0.000 6,此结果说明线性拟合效果很好,并且在波长为566 nm处的函数模型比波长为326 nm处的函数模型拟合效果更好。因此,566 nm处的波长可作为血样中戊唑醇农药残留的特征吸收峰。此结果可为血样中农药残留吸收光谱检测作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雪莲果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称取10.0g雪莲果,洗净、切碎,加入40%的乙醇180ml,回流提取其中的绿原酸,自然冷却后过滤。波谱定性检验选择适宜的测定波长,以95%乙醇为参比溶液,用配制好的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绿原酸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度,计算滤液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绿原酸标准品和雪莲果样品提取液在330nm处有特征吸收峰,故选定330nm为最大吸收波长,测定雪莲果样品液的吸光度。雪莲果中绿原酸的平均吸光度值为1.105,含量为0.052%。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得雪莲果中绿原酸的RSD值为3.07%,平均回收率为105.85%。[结论]雪莲果中绿原酸的含量为0.052%。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采用莲子直链淀粉作标准曲线定量测定莲子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方法,即在650 nm处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直链淀粉-碘复合物的吸光度,再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得到莲子样品中的直链淀粉含量。与GB/T 15683─2008(采用马铃薯直链淀粉作标准曲线)所测定得到的莲子中直链淀粉含量结果比较,该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明显低些,但更准确些。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采用莲子直链淀粉作标准曲线定量测定莲子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方法,即在650 nm处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直链淀粉-碘复合物的吸光度,再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得到莲子样品中的直链淀粉含量。与GB/T 15683─2008(采用马铃薯直链淀粉作标准曲线)所测定得到的莲子中直链淀粉含量结果比较,该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明显低些,但更准确些。  相似文献   

6.
罗茜  朱静平  陶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17-3318,3322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彝药大酸浆草和小过路黄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两种彝药在红外指纹图谱上的异同,结果显示两种样品在红外指纹图谱上的吸收峰的强度、峰形和吸收位置均有差异,不同样品的特征吸收峰差异明显,通过对其红外指纹图谱分析,为彝药的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检测方法对玉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为玉米淀粉含量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玉米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比较不同玉米中淀粉溶液参比波长、吸光度和吸光谱,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淀粉颗粒结构,研究影响玉米淀粉含量测定的因素。【结果】高直链玉米、普通玉米和糯玉米中直链淀粉淀粉含量分别为64.8%、25%和1.9%,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为32.3%、75.6%和97.1%。乙酸和盐酸处理后,3种玉米淀粉溶液pH值均降低,其中乙酸对高直链玉米淀粉溶液pH值影响最大。【结论】盐酸处理后3种淀粉溶液吸光度值以及吸收峰值均高于乙酸处理的吸光度值,并且直链淀粉吸光度及吸光谱高于支链淀粉。普通玉米淀粉颗粒膨大,表面凹凸不平,呈不规则形状,高直链玉米淀粉颗粒结构改变虽有变化,但没有普通玉米剧烈。直链淀粉水溶液没有支链淀粉水溶液稳定。  相似文献   

8.
三七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飞  邱武跃  刘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35-8836,8850
[目的]寻找简便快捷的中药材品质分级方法。[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5种不同等级的三七(Radix notoginseng)和三七花进行测定。[结果]三七和三七花的光谱在1 800~700 cm-1范围差别明显;在特定吸光度比值上也表现出明显差异,吸光度比A1 242/A2 928、A1 080/A2 928、A1 020/A2 928三七比三七花大,而A1 643/A2 928、A1 416/A2 928、A1 372/A2 928三七比三七花小。不同等级三七的红外光谱峰形和峰位基本相同,但在特征吸收峰上的吸光度比值上存在着差别。不同头数的三七,其吸光度比A1 640/A2 928、A1 240/A2 928、A1 080/A2 928、A1 022/A2 928、A928/A2 928表现出的规律为20头〉40头〉60头〉80头〉100头。[结论]各样品的红外光谱,主要特征吸收峰上吸光度比的差异,说明它们中所含主要物质基本相同,但主要物质含量有差异。红外光谱法在鉴别中药材方面具有方便、快速、无损的特点,有望成为三七等级以及产地鉴别的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疆是中国核桃(Juglans regia L.)的起源地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核桃种质资源。但是不同核桃品种的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试验以阿克苏地区主栽核桃品种新翠丰(J.regia cv.Xincuifeng)、新新2号(J.regia cv.Xinxin No.2)、温138(J.regia cv.Wen 138)、温185(J.regia cv.Wen 185)、纸皮核桃(J.regia cv.Zhipi.)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品种核桃进行光谱扫描,根据不同吸光度鉴定核桃品种及品质。结果表明,在波数5 848~5 767 cm~(-1)范围内,新翠丰的吸光度为0.611,新新2号的吸光度为0.554,温138、纸皮核桃的吸光度为0.469,温185的吸光度为0.448,此特征峰可作为核桃品种及实生后代鉴定的依据。比较纸皮核桃及温138的品质后发现,在波数7 090~6 900 cm~(-1)范围内,C-H的吸收峰是温138高于纸皮核桃;在波数5 210~4 760 cm~(-1)范围内,O-H的吸收峰是纸皮核桃高于温138;在波数4 650 cm~(-1),N-H的吸收峰也是纸皮核桃高于温138。纸皮核桃的综合品质较好,与营养成分测定结果相符,说明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区别核桃品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6,(6):15-16
根据吸光度具有可加性原理,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葡萄酒中胭脂红合成色素进行测定。研究胭脂红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该色素分别在216nm、333nm、507nm具有三个明显的吸收峰,并且吸光度与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99;同时对测定胭脂红含量有影响的苋菜红色素的吸收光谱做了分析,该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1nm。依据吸光度可加性原理对市售某品牌的红葡萄酒进行检测分析表明:该品牌葡萄酒样品中胭脂红色素含量为70.2ug/m L。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较高,可用于饮料、色酒等食品中合成色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指纹图谱技术快速检测掺伪大豆油的花生油。[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建立大豆油、花生油、掺有大豆油的花生油GC-MS指纹图谱,并分别匹配特征峰,通过特征峰比对,快速辨识花生油与掺伪大豆油的花生油。[结果]花生油指纹图谱匹配了9个共有峰,掺伪花生油指纹图谱共匹配了10个共有峰,利用共有峰差异可快速筛选掺伪花生油。经过质谱数据库分析,掺伪花生油中增加的色谱峰为C18∶3不饱和脂肪酸,大豆油掺伪量最低检出限为5.5%(V/V)。[结论]利用指纹图谱技术可快速、准确地鉴别掺伪大豆油的花生油,也为其他油脂掺伪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红外光谱三级鉴别技术的螺旋藻产品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天然螺旋藻、螺旋藻粉和螺旋藻片的主要成分,为螺旋藻相关产品品质检测和真伪鉴别提供一种快速、准确和有效的方法。【方法】采集2种天然螺旋藻、4种螺旋藻粉和4种螺旋藻片的红外光谱(FTIR),解析样品的红外光谱、二阶导数光谱和二维相关光谱确定出主要吸收官能团,主体成分以及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通过扫描电镜图像(SEM)、样品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的测定结果对红外光谱中的差异进行说明。【结果】天然螺旋藻的红外光谱在1 154/1 156 cm-1、1 079 cm-1和1 039/1 035 cm-1出现3个糖类特征吸收峰;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在1 161、1 138、1 083、1 054和1 026 cm-1出现5个强自动峰。螺旋藻粉和螺旋藻片的糖类特征吸收峰形状和位置与天然螺旋藻不同,并且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自动峰减少。天然螺旋藻蛋白质的α-螺旋含量为24.6%,螺旋藻粉和螺旋藻片中α-螺旋含量在15.0%左右。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天然螺旋藻的酰胺带吸收峰光滑、少分叉,可完全分离的两个尖峰,而螺旋藻粉和螺旋藻片的酰胺带吸收峰宽,分离度不好,并且出现多个分叉峰。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螺旋藻产品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且氨基酸组成与纯螺旋藻的氨基酸组成存在很大差异。【结论】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天然螺旋藻、螺旋藻粉和螺旋藻片的糖类和蛋白成分的差异进行鉴别,并为螺旋藻产品的品质评价和真伪鉴别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快速测定活体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我们研究了多种植物活叶的吸收光谱。所有这些植物叶片的吸收峰均在680nm 附近,而最小吸收区在750nm 以后。680与750nm 吸光度之差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可用吸光度之差确定活体叶片单位面积中叶绿素的含量。同时研究了用此方法测定叶绿素的限制与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无损、简单、快速、准确估测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组成,提升作物的精细管理水平.本文基于辣椒叶片对光的吸收特性,利用光谱透过率通过计算得到叶片的吸光度,使用四阶导数法在640~690 nm波段找到与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收波峰:649、668、681nm.参照化学法检测植物叶绿素含量和组成的吸光度法,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建立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检测模型并对比.其中以649、668、681nm处吸光度建立的模型检测叶绿素a含量的结果最好,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RE)为8.86%,决定系数(R2)为0.879;以649、681 nm处吸光度建立的模型检测叶绿素b含量的结果最好,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RE)为9.84%,决定系数(R2)为0.878.  相似文献   

15.
建立快速鉴别不同产地珠子参的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采用UV指纹图谱结合PLSDA法鉴别不同产地的珠子参样品,分析珠子参的UV特征光谱存在的差异,利用PLS-DA方法分析不同珠子参样品UV特征光谱的吸光度值。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珠子参样品的UV指纹图谱的特征吸收峰的吸收波长相似,峰强度存在差异,能有效区别不同产地的珠子参样品;PLS-DA方法能把怒江、玉溪、大理和文山的珠子参样品分为4类,除了大理和文山样品相近,其余产地样品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16.
一、方法提要 利用芦荟制品中乙酰化甘露聚糖的乙酰基,在碱性羟胺溶液中,能生成含乙酰基的复合物,并与三氯化铁-盐酸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作用,缩合成有色化合物(芦荟制品颜色一般为微黄色~棕色,其余显色均为非芦荟O-乙酰基的正常显色),在540nm处有吸收峰,通过吸光度即可测定其O-乙酰基含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取代度马铃薯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物理、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马铃薯淀粉经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处理后,随着马铃薯淀粉取代度的增加:红外光谱图在1 724 am-1和1 565 cm-1处产生了吸收峰,并与608 cm-1的吸收峰逐渐加强;X射线衍射图中淀粉微晶结构略有增加,亚微晶结构相对减少,总结晶度下降,但淀粉的结晶类型未改变;偏光显微镜观察显示部分淀粉颗粒偏光十字开始消失或者变的模糊,脐点处随之发生爆裂,裂缝甚至沿脐点向外扩大;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淀粉颗粒表面被腐蚀程度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葫芦科作物硅含量的测定方法,给园艺植物硅肥应用与硅营养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以‘津优1号’黄瓜、‘蜜本’南瓜和‘早佳8424’西瓜3种葫芦科作物为研究材料,分析硅提取与含量测定过程中不同的研磨温度、研磨时间、浸提时间、硅钼黄显色反应水浴时间、硅钼蓝还原反应时间、显色液吸光度测定波长等对作物叶片硅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物样品硅提取过程中,研磨仪低温(液氮,-196℃)研磨硅含量测定值高于室温研磨。在样品研磨时间与浸提时间方面,正交试验与全因子试验结果均显示,50 Hz低温研磨30 s、浸提10 min组合测定效果最佳。在硅显色测定方面,硅钼黄显色反应水浴3 min后测定值趋于稳定,硅钼蓝还原反应2 min后测定结果趋于稳定,硅钼蓝显色反应液在波长810 nm附近出现最大吸收峰。针对葫芦科作物叶片硅含量的最优测定流程为植物样品采用研磨仪50 Hz液氮研磨30 s,常温浸提10 min, 50℃水浴3 min进行硅钼黄显色反应,硅钼蓝还原反应2 min, 810 nm处测定吸光度,该方法回收率为93%~108%。  相似文献   

19.
介于葡萄酒在市场上受关注的程度不断提高,检测问题也是备受关注。该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利用光谱分析办法采用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市售的若不同样本的葡萄酒酒精度进行快速无损分析测试。根据葡萄酒中所含的酒精这个主体成分在红外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峰的峰位、峰强和峰形状进行分析与鉴定,宏观判别酒精化合物在各种葡萄酒中的相对含量。该方法快速、方便,样品无需分离提取,可直接测定进行无损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一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发酵液中糠醛含量的方法。首先对糠醛标准溶液全波长扫描,确定糠醛最大吸收波长,并作为糠醛含量的测定波长。测量糠醛工作液吸光度,绘制糠醛浓度与吸光度关系的标准曲线。制备黑曲霉发酵液,用50%乙醇将发酵母液稀释10倍,测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参照标准曲线计算发酵液中糠醛的含量。结果表明糠醛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76nm,即为测定波长;糠醛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y=0. 164x+0. 001,R2=0. 999,测定范围内线性良好;发酵液糠醛含量30. 0244μg/ml;精密度RSD值为0. 315%,仪器精密度良好;稳定性RSD值0. 450%,待测样品在120 min内稳定;重现性RSD值0. 828%,试验方法具有良好重现性;回收率为99. 12%~100. 35%,其RSD值0. 617%。本方法操作易掌握、测定快速、稳定性好且仪器设备成本较低,有利于基础研究和推广。为今后研究黑曲霉其他次生代谢物含量提供了一定方法和数据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