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栽植密度与施肥量对优质稻宜优673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质稻宜优67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与施肥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密度、施肥量及其互作均对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增加栽植密度可显著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略有减少,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不大,达到最高产量的密度为24万丛.hm-2。增加施肥量可显著增加宜优673的有效穗和穗粒数,结实率有所下降,千粒重呈上升趋势,达到最高产量的施N量为195kg.hm-2(N∶P2O5∶K2O比例为1∶0.5∶1)。在供试条件下,纯收益也随栽植密度与施肥量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氮肥和密度对超级杂交稻宜优67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宜优673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的稻田土壤,氮肥用量对千粒重影响较小,对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较大。栽插密度对宜优673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穗数影响较大。施纯氮为180kg·hm-2、栽插密度为21.5万丛·hm-2时,有利于宜优673组合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关系的均衡协调,产量达到9.498 7t·hm-2。  相似文献   

3.
谢邦旺 《农业与技术》2013,(12):144-145
宜优673超级水稻在福建尤溪有良好的种植条件,无论是早稻、中稻或双季晚稻,都有明显的增产优势。文章先简单介绍宜优673生长特性,然后分析福建尤溪种植宜优673水稻的优势条件,最后重点就宜优673栽培技术作详细解读,希望能够给广大种植户带来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宜优673烟后5种插植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宜优673烟后不同插植密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亩有效穗来影响产量,在本试验中宜优673烟后插植密度1.43万丛/亩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选用超级杂交稻组合Ⅱ优明86,研究双季稻区中稻蓄留再生稻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群体发育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24.43万蔸/hm2时,产量最高,较好地发挥了主季群体优势,有利协调个体与群体、主季与再生季的矛盾.主季成穗率与种植密度和茎蘖高峰显著负相关,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随密度的提高而提高,成穗率随移栽密度的递减而提高;齐穗以前LAJ与种植密度正相关,齐穗后不相关;低密度种植有利于再生芽的发育;腋芽的发育与茎伤流强度显著相关;单蔸成苗数与主季留桩干重极显著相关.主季植株氮素含量、群体氮素总积累量、各器官氮素分配量、百千克稻谷耗氮量随种植密度随种植密度的下降而提高.  相似文献   

6.
香型优质杂交新组合宜优673在上杭大面积示范,表现株型适中、剑叶直立、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丰产稳产、米质优、米饭有清香味等优点。总结了宜优673实现高产、稳产、优质的栽培关键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合理密植,抛足基本苗;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及时防治病虫鼠害。  相似文献   

7.
杂交香稻新组合宜优673烟后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杂交香稻新组合宜优673在尤溪县烟后种植表现,并从适时播种与培育壮秧、及时移栽与合理稀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该品种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宜优673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用不育系宜香1A/福恢673配制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该品种综合性状好,大田栽培过程中表现出杂交优势强,产量高,抗病抗倒,适应性强.在福建省屏南县连片种植6.67 hm2(100亩),整体表现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一般平均产量8 775 kg/hm2,高产可达10 500 kg/hm2以上.文章还总结了宜优673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宜优673"在光泽县崇仁乡经3年试验和示范,表现为高产、稳产且米质优、适应性广,适宜在本地推广应用.笔者对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主要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相关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超级稻宜优673的特征特性,并阐述其单季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种、育秧、移栽、灌溉、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宜优673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宜香Ax福恢673选育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品种,具有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丰产性状好、米质优等特点。作双晚免耕栽培技术是: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高效除草和灭茬、抢时插秧,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2.
种植密度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水稻广两优47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水稻群体质量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株行距为13.3 cm×30.0 cm(D2)的种植密度,经济产量达到9.9 t/hm~2,产量分别较株行距16.7cm×30.0 cm(D4)和10.0 cm×30.0 cm(D1)处理的提高14.5%和7.3%;与D3无显著差异;D2具有较优的群体质量,主要表现为群体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LAI)适中,冠层功能叶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比叶重较大,群体透光性好,下部黄叶少。值得关注的是D3处理种植密度与D2相似,D3处理只是采取了宽窄行的种植规格(宽行40.0 cm、窄行20.0 cm),其群体质量也表现出与D2相似的规律。研究结果还表明,构建适当规模的群体,发挥杂交水稻个体分蘖能力强的优势,提高冠层的光合功能,是发掘杂交水稻生产潜力、取得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期对杂交稻宜优673株叶形态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宜优673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水稻生育期、株叶形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稻播期推迟,水稻生育期缩短,主茎叶片数减少,植株高度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看,随水稻播期推迟,有效穗减少,结实率增加,穗粒数先增后减。宜优673播种的最佳时期为5月20日,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产量最高。5月1日播种,产量较高,但此期植株高度偏高,存在倒伏风险,栽培上应注意科学肥水管理,适时烤田,促控结合,养根壮杆,增强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优质超级稻宜优673在福建省德化县春美乡种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从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优质杂交水稻宜优673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从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及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雌穗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提高玉米产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雌穗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田间统计雌穗的花粒数量和吐丝进度;常规石蜡制片观察雌穗的发育和结构。【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大,雌穗小花的分化相应推迟;在吐丝初期和吐丝中期,吐丝数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吐丝后期差异不显著;小花总数、吐丝小花数、受精小花数和饱满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未受精小花数和总退化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雌穗穗轴维管束数目、维管束总横截面积和韧皮部总横截面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种植密度在75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雌穗穗轴维管束数目、维管束总横截面积和韧皮部总横截面积与种植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单穗籽干重、千粒重、穗粒数和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种植密度对雌穗小花分化、吐丝进程、花粒数量、穗轴结构和产量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在75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贵州高原山区特定生态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种株型玉米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638、S9914、方玉2号的适宜密度分别5.985万~8.50万株/hm2、6.12万~9.6万株/hm2、5.37万~8.355万株/hm2;种植密度对3种株型玉米的叶面积系数、干物质分配比例、光合势和净同化率等群体质量也有不同的影响;紧凑型玉米和半紧凑型玉米对密度的压力反应小,而平展型玉米对密度的压力反应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稻鸭共育"有机稻生产模式基础上,结合广西在优质稻生产优势,探索"猪—鸭—蚯蚓—优质稻"有机稻生产模式,并对该模式下的有机稻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丰富广西的有机稻生产模式,为广西有机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育4号"为参试品种,采用裂区设计,设3个施肥量(3750、4500、5250kg/ha)与3种种植密度(30.0、33.0、37.5万穴/ha),测定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等。【结果】各处理产量都在5.25t/ha以上,最高产量达到6972.0kg/ha。施肥量从3750.0~5250.0kg/ha,种植密度从30.0万~37.5万穴/ha,产量均逐渐增加,早、晚季施肥量为5250.0kg/ha、种植密度为37.5万穴/ha的产量最高。【结论】"猪—鸭—蚯蚓—优质稻"有机栽培模式及有机稻栽培技术能获得较高产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稻鸭共育”有机稻生产模式基础上,结合广西在优质稻生产优势,探索“猪—鸭—蚯蚓—优质稻”有机稻生产模式,并对该模式下的有机稻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丰富广西的有机稻生产模式,为广西有机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育4号”为参试品种,采用裂区设计,设3个施肥量(3750、4500、5250 kg/ha)与3种种植密度(30.0、33.0、37.5万穴/ha),测定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等。【结果】各处理产量都在5.25 t/ha以上,最高产量达到6972.0 kg/ha。施肥量从3750.0~5250.0 kg/ha,种植密度从30.0万~37.5万穴/ha,产量均逐渐增加,早、晚季施肥量为5250.0 kg/ha、种植密度为37.5万穴/ha的产量最高。【结论】“猪—鸭—蚯蚓—优质稻”有机栽培模式及有机稻栽培技术能获得较高产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宜优673(宜香1A×福恢673)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三系杂交籼稻组合,根据该组合在徐州地区多年制种实践,介绍其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以为该品种的制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