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竹亚科高山竹子马箭竹、木里箭竹、雷波玉山竹三个新种 ,大姚箭竹新分布和西藏箭竹新异名  相似文献   

2.
高山竹子分类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竹亚科高山竹子马箭竹、木里箭竹、雷波玉山竹三个新种,大姚箭竹新分布和西藏箭竹新异名。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策略适应竹子食物,如在不同季节可采食所处不同海拔的竹类,而不同海拔的竹子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和环境特点.本研究以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揭示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不同主食竹的形态特征和立地环境差异.结果表明,峨热竹、石棉玉山竹和丰实箭竹的基经和高度具有显著差异,低海拔...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人口密集、高层建筑林立,环境受到污染,为改善环境,促进人民的身体健康,必须搞好城市绿化。我国分种资源丰富,观赏竹亦不少。开发利用观赏竹为绿化国土、美化居室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经济效益前景看好,大有作为。1观赏竹类型1.1竹姿优美的竹子竹姿优美的有孝顺竹、凤尾竹、观音竹、慈竹、青皮竹、崖卅竹、吊丝竹、泰竹、井岗寒竹、矮箭竹、秀叶箭竹、华桔竹、少穗竹、江华大节竹、唐竹、美丽箬竹、阔叶箬竹、垂技苦竹、长叶苦竹、华丝竹、大明竹、川竹、矢竹、茶秆竹、鹅毛竹、翠竹等。1.2秆形奇特的竹子秆形…  相似文献   

5.
笔者以神农架国家公园竹类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在竹类植物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置42个植物样方,系统调查分类后发现调查区域共有竹类3属8种,其中箭竹属中的华西箭竹为新发现种。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海拔梯度上竹类植物生长特性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样方内竹类植物株数和竹子盖度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独龙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山峡谷半封闭的地势,植物区系地理的组成极为复杂和多样化,作为植物界中进化水平较高的单子叶竹类植物也表现出了异常的区系组成和类型结构的多样性。通过对独龙江地区竹类植物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有竹类植物10属27种1变种,其中发现贡山竹属新属1个,为高黎贡山特有属,该属仅有贡山竹一个种,为竹类中唯一具有附生习性的竹种;发现毒空竹、独龙江牡竹、巴坡藤竹、高山箭竹、毛环箭竹、阔叶箭竹6个新种。独龙江地区竹类属组成以热带亚洲起源为主,包括箣竹属、空竹属、藤竹属、牡竹属和玉山竹属,共有5属;东亚属4个,为方竹属、箭竹属、新小竹属和刚竹属。种的组成以暖温带至寒温带分布的箭竹属最为丰富,共计13种,占该区竹种数的48%。独龙江地区特有种共12种,占该区竹种数的44%。根据组成竹子群落的优势竹种的不同,将该区范围内的寒温性竹林划分为马亨箭竹林、黑穗箭竹林、高山箭竹林、尖削箭竹林、皱壳箭竹林及独龙江玉山竹林6个类型。独龙江地区汇集了多种区系成分的竹类,并在这里得到分化与扩散。是典型的东南亚成分分布的北限,东亚成分分布的西限,印度—缅北成分的东限,而寒温性高山竹类在本地区得到最大程度的分化与繁衍。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箭竹群落生态学过程,探索大熊猫栖息地承载量,研究了北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3种箭竹属植物油竹子、华西箭竹和糙花箭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并建立了各器官生物量与基径和竹高的拟合模型。结果表明:(1)3种箭竹地上各器官中,竹秆的生物量最大,其次为竹枝和竹叶;其中在竹秆生物量分配中油竹子>华西箭竹>糙花箭竹,在竹枝生物量分配中糙花箭竹>油竹子>华西箭竹,在叶片生物量分配中糙花箭竹>华西箭竹>油竹子。(2)3种箭竹各器官生物量与基径(BD)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基径(BD)与油竹子、华西箭竹、糙花箭竹鲜秆质量(W1)的拟合模型分别为W1=1/[7.761+(-29.385e-B)]、W1=0.367B2.614、W1=1/[4.804+(-11.414e-B)],根据这些模型可以较准确地估算出这3种箭竹群落的生物量,进而估算出大熊猫栖息地的承载量。  相似文献   

8.
竹子普遍被认为是只适合在温暖地区生长,因此不太可能在德国寒冷的北部越冬。但德国联帮农业研究所的专家回答了这个问题。 该研究所对17个竹种进行了田间试验,主要有早竹,黄槽竹、乌哺鸡竹、早园竹、神农箭竹、毛竹、千岛赤竹和翠竹等。测度表明,这些竹种在德国北部长势很好。 试验田里的竹子每公顷年产7t干竹秆,欧洲其它地区要高一些,  相似文献   

9.
更新复壮技术有利于大熊猫主食竹(拐棍竹、冷箭竹)竹笋的地径和株高生长,提高竹子发笋率,增加竹笋生物量。并且随着离实验年限的递增,影响效果呈递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主食竹种及其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大熊猫分布在四川西部37个县市区、陕西南部5个县和甘肃南部1个县,栖息地面积约200,000 km2,竹林面积约600,000 hm2,竹子蓄积量约18,000,000 t。分布范围在λ(E)102°00′~108°11,′ψ(N)27°53′~33°55,′常年活动在海拔(1 200)2 000 m~3 000(3 600)m之间。从南到北长度直线距离约750 km,东西宽约50 km~180km,处于我国地形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过渡地带上,呈狭长状弧形分布外貌,但并不连续而是作岛状的间断分布。大熊猫主食竹种在其分布范围内,分隶于竹亚科仅有的箣竹超族和北美箭竹超族2个超族中,前者含5属19种,后者含6属45种,一共采食11属64种竹子。其中除箣竹属的孝顺竹、硬头黄竹,慈竹属的慈竹及苦竹属的斑苦竹为栽培外,其余8属51种均为野生竹种,并有大面积的天然竹林。慈竹属、刚竹属、筇竹属、巴山木竹属和箬竹属等5属为我国特产,占大熊猫主食竹属的45%。筇竹属、镰序竹属、方竹属、箭竹属、玉山竹属和巴山木竹属等90%以上的种类产于我国西南部山区,而且大熊猫分布区也是该6属的分化中心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大熊猫分布区的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成分复杂。在大熊猫天然采食的64种竹种中,除峨眉箬竹分布区域小和数量零星,不足以形成独立的群系外,其余63种竹子均可在竹林植被型中形成独立的群系。中国大熊猫栖息地主要是针叶林和阔叶林两个植被型组,有时偶见活动于灌丛植被型组区域。在针叶林植被型组共有5个植被型中的寒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温凉性针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等4个植被型及以竹子为次优势层片的59个以上植物群丛组,阔叶林植被型组的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等3个植被型及以竹子为次优势层片的56个以上植物群丛组,总计针、阔叶林有7个植被型及115个以上植物群丛组是大熊猫的栖息地。其中温凉性针阔叶混交林又是大熊猫的最主要栖息地,周年四季都有活动足迹和采食其林下竹种。大熊猫栖息在有竹子为次优势层片的森林植物群落中,不但有食物的保障,而且有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大熊猫得以长期延续生存繁衍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竹类植物根部解剖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竹类植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黄河流域以南都有天然分布。全国有500多种竹子,它们分属于大约40个属。竹类植物一些种类的鉴别,部分属及属以上某些价层的划分还没有得到完善,合理地解决。我们通过对国产在竹类植物的系统和分类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34种40余份竹子标本(分属于19属)的根部解剖观察,得出初步结论:根据竹类植物根部解剖特征可将竹类植物划分为两大类群,即散生竹类和丛生竹类。这两大类群的根解剖性质上又与目前按竹子花序划分的两大类群(箣竹超族和北美箭竹超族)密切相关,它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按花序建立的竹类植物的系统可能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但是,某些属(如(竹思)(竹劳)竹属、悬竹属等)根的解剖式样与其它属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竹子的形态、结构等等方面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某些竹种在根的解剖上有着具体而微的特征,因此,竹子根部解剖性质可作为鉴别某些竹类和划分许多竹属的依据,同时也可作为建立竹子自然系统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竹子DNA提取方法改良及ITS-RFLP分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传统方法的比较、改进,形成一种快速、简易的适用于竹子DNA提取的方法。另外,通过PCR扩增和7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BbeⅠ、BbvⅠ、DpnⅠ、EagⅠ、hindⅢ和RsaⅠ)酶切,对云南世博园内的灰香竹、秀叶箭竹、云南箭竹和滑竹等4个竹种rDNA-ITS进行分析,发现竹子种间甚至是属间的rDNA-ITS序列的RFLP图谱差异很小,不适宜用来作竹子种属鉴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雪竹是一新种,脱毛昆明实心竹是昆明实心竹的一新变型,它们均为箭竹属竹类,产于中国云南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植物志竹亚科新分类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中国植物志》第九卷1分册(禾本科、竹亚科)中有关的新分类大群的预先报道。连同原型在内计包括2超族及5亚族,它们是(竹剌)竹超族、北美箭竹超族;又倭竹族(隶属于前一起族)下的刚竹亚族和倭竹亚族,北美箭竹族(隶属于后一超族)下的筱竹亚族、北美箭竹亚族和赤竹亚族。为了正式发表,使之能够在命名上成立,在本文中除中文叙述外,尚均给有拉丁文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竹子种子长期保存问题,以马来龙竹、云南龙竹、巨龙竹、金平龙竹、麻竹、长节勒竹、云南箭竹、棉花竹、爪哇巨竹、大泰竹、笻竹、方竹和毛竹13种竹子的成熟种子为材料,通过研究不同低温、低温下不同储存时间、不同含水量、不同发芽设施和不同基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来判断竹子种子保存的适合条件。结果表明:1)除笻竹和方竹的种子外,大多数竹种的种子在低温储存5个月内,随着温度由10℃逐渐降低到-16℃,种子发芽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2)在-16℃条件下,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会有所下降;3)种子含水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含水量超过在一定临界值,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种子发芽率会显著下降;4)选择不同的种子发芽设施也会影响种子发芽率,生产中宜选用具有微喷灌条件的温室进行育苗;5)在无菌红土、黑土和蛭石这3种基质中,蛭石是竹子播种育苗的适宜基质。  相似文献   

16.
温带木本竹子分支(即竹亚科青篱竹族)是亚高山寒温带针叶林的重要成分,包括了我国最重要的经济竹种——毛竹,也包括了大熊猫在其自然栖息地取食的全部竹种,特别是箭竹类。这一重要的竹子家族于何时何地起源、演化,又如何形成现今的东亚-北美、以及东亚-南亚-非洲间断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7.
川滇竹亚科新分类群——兼论有关属的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云南两省是竹子植物群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许多新种有待于发现。本文发表的5个新种属于4个不同的属,分别取名为:永善悬竹Ampelocalamus yongshanensis,永善方竹Chimonobambusa tuberculata,宁南方竹Chimonobambusa ningnanica,椅子竹Dendrocalamus bambusoides,长节箭竹Sinarunbinaria longiuscula。用中文和拉丁文详细描述了这些新种的特征。文章还根据这些新种的发现讨论了有关属的概念。 1)悬竹属是热性藤本状竹类中分布最北的一个属。该属竹种的箨耳、叶耳逐渐退化,以致不发育;永善悬竹即是一例,它既无箨耳也无叶耳。永善悬竹的发现是云南有悬竹属分布的确切报道。 2)关于永善方竹和宁南方竹,未见果实标本,但根据它们的营养体特征,即地下茎复轴型;节间短,节内具剌状气生根;箨片退化成锥状等,说明这两个种应隶属于方竹属。 3)椅子竹应属于狭义牡竹属的范畴,但其小穗在花枝各节上不排成密集之球状,小穗含3—4花,外稃先端之芒刺不发达,又接近于慈竹属,为广义牡竹属的概念提供了新依据。本文支持将慈竹属作为牡竹属异名的观点。 4)长节箭竹与昆明实心竹Sinarundinaria longiuscula近缘,区别在于前者秆型较小,节间较长,达45—52厘米,节内较短,秆箨背面密被硬刺毛。文章最后对以秆柄为主要依据将我国高山竹类分为箭竹属Fargesia和玉山竹属Yushania的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人工种植大熊猫可食竹当年的环境适宜性和生长差异。调查结果表明,竹子种植成活率除刺黑竹为60.56%外,其它竹种都在84%以上,且刺黑竹与蓉城竹间的种植成活率有显著差异(P<0.05);每100丛母竹平均发笋数量,拐棍竹、油竹子、蓉城竹、篌竹、八月竹、斑苦竹、刺黑竹分别为320、277、231、181、165、61和59株,其中拐棍竹、油竹子与蓉城竹休眠芽萌发相对较多而发笋数较多,斑苦竹和刺黑竹发笋数量较少;篌竹、蓉城竹和拐棍竹新生竹笋的存活率较高,达97%以上,油竹子、刺黑竹次之,最低的为八月竹和斑苦竹;新生竹平均基径八月竹最大,为0.858 cm,其次是斑苦竹,为0.662 cm,拐棍竹最小,仅为0.265 cm,且除刺黑竹-油竹子、刺黑竹-篌竹、篌竹-油竹子、篌竹-蓉城竹外,其它竹种新生竹基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新生竹平均秆高以八月竹最高,为88.4 cm,其次为斑苦竹,为64.8 cm,拐棍竹最矮,为22.0 cm,且除刺黑竹-篌竹、篌竹-蓉城竹、篌竹-油竹子、蓉城竹-油竹子、斑苦竹-八月竹外,其它竹种间新生竹秆高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评价,在当地人工种植大熊猫可食竹,刺黑竹前期表现种植成效或环境适应性最差,斑苦竹次之,其它竹种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9.
正竹篦舟蛾与刚竹毒蛾是竹林主要的食叶害虫。它们经常把竹子的叶片吃光,影响竹子生长。竹篦舟蛾竹篦舟蛾是竹林常见的一种害虫。它主要危害毛竹、刚竹、水竹、青皮竹、撑篙竹等20多种竹子。幼虫一生可取食竹叶340~450平方厘米,大龄幼虫取食叶量约占一生总食量的80%。竹篦舟蛾虫幼小时的危害难以发现,一经发现已是虫口密度很高时,一个星期之内可以把整片竹林吃光,可谓防不胜防。竹林严重被害后,重者竹株枯死,轻者下年新竹数量减少,眉径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产于四川、云南的竹类二新种及一新组合。新种是屏山方竹和翼箨箭竹;新组合是落叶箭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