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蜜蜂资源及自然地理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蜜蜂资源的种类、分布、区系的组成,区系特征和自然地理区划等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蜜蜂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遗传改良工作的本质是对现有品种(系)持续选育提高,保证其具有持续稳定的遗传进展。自2014年开始,欧洲开展了整个欧洲范围内的蜜蜂遗传改良计划项目(简称"SMARTBEES"),目的是提高蜜蜂性状表现,保护蜜蜂资源。中国蜜蜂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受到现代农业、工业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蜜蜂资源遗传多样性逐年下降,亟待保护。中国已经在多个畜种开展了遗传改良项目,但是在蜜蜂上还没有相关的项目。中国境内的蜜蜂地方品种和特色资源迫切的需要开展类似欧洲SMARTBEES项目的遗传改良,以提高蜂群性状表现,改善蜂群健康状况,保护珍贵蜜蜂资源。对欧洲蜜蜂遗传改良SMARTBEES项目进行了介绍,对中国蜜蜂资源和育种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围绕欧洲蜜蜂改良项目对中国蜜蜂资源和遗传育种工作的启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积累河南省唇形科药用植物资源的基础资料,以便为其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以及引种驯化提供科学依据,此次研究采用野外踏查、室内查对腊叶标本和校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对河南省唇形科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区系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显示,河南全境唇形科药用植物共有31属60余种;区系成分多样,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区系之间联系广泛,多种区系成分相汇集、混杂和过渡。这种区系特点是与河南的南北过渡性气候特点相适应的,同时也为河南唇形科药用植物的地区间引种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山区中华蜜蜂养殖生产中存在蜂箱型制的多种多样、老法(桶养)饲养、逐利养蜂、过度取蜜等阻碍中华蜜蜂养殖业发展及过度收捕野生中华蜜蜂的现象,野生中华蜜蜂品种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蜜蜂野生资源保护区,加大黔东南山区中华蜜蜂养殖生产技术推广的力度,引导山区中华蜜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石巍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培育的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是我国自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成立以来首个审定通过的蜜蜂配套系,改变了我国没有国审蜜蜂配套系的历史,标志着我国优势特色蜜蜂配套系培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畜禽配套系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中华蜜蜂是我国中华蜜蜂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黄土高原中华蜜蜂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本研究采用10个微卫星DNA位点,对黄土高原9个样点的484只中华蜜蜂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土高原中华蜜蜂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黄土高原中华蜜蜂遗传分化较弱,陕西靖边、甘肃陇西—六盘山、陕西延安的中华蜜蜂各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石巍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培育的"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中蜜一号"蜜蜂配套系是我国自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成立以来首个审定通过的蜜蜂配套系,改变了我国没有国审蜜蜂配套系的历史,标志着我国优势特色蜜蜂配套系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据悉,畜禽配套系是指利用不同品种或种群之间的杂种优势,用于生产商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7,(22)
<正>中华蜜蜂是我国地方优秀蜂种,2006年国家将中华蜜蜂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农业部第662号公告)。辽宁的中华蜜蜂体色为灰黑色,具有抗寒性强、维持大群、产量高等独特的形态和生产性能,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但随着辽宁中华蜜蜂产业的发展,产品销售和资源保护等问题也不断显现,只  相似文献   

9.
蜜蜂近交系的建立在蜜蜂新品种培育、地方品种和种质资源保存、杂交优势利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蜜蜂独特的生殖方式,其近交系的建立方法、近交速度、纯度等与畜禽动物大不相同。本文综合蜜蜂育种实践和育种理论,对蜜蜂近交系的建立方式、近交系的保存以及近交系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发展蜜蜂养殖产业不仅能获得价值较高的蜂产品,切实提高农户收益,助力脱贫,而且对当地农增产增收,保护生态平衡有巨大作用。坡脚镇蜜蜂养殖存在观念陈旧、管养技术落后等问题;建议抓住产业扶贫契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和跟踪服务机制,提升管养技术,整合资源,协同发展本地区蜜蜂旅游产业。为充分挖掘、整合当地资源,推进本地特色扶贫产业发展,调查组针对坡脚镇中华蜜蜂养殖产业发展项目,从自然条件、蜜源结构、养殖基础等方面开展了调研工作,结合专家咨询意见,对坡脚镇蜜蜂养殖产业发展做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1.
崔娟敏  季文光  许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95-6898
[目的]为全面提高耕地质量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针对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耕地情况,通过对影响其耕地质量因素的筛选分析,剖析其耕地的质量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该区农用地合理利用建议。[结果]通过对影响其土地质量自然性状表土质地、土体构型、有效土层厚度、灌溉状况等5个分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农用地分等规程中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计算程序,得到各单元的自然质量分,通过对自然质量分的分段,将广阳区划分为3个区域,获得细化到村级土地质量状况的分析。[结论]广阳区北临北京市,东连廊坊市,具有极高的区位优势,应着眼于满足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通过合理作物布局,积极发展在城市有广阔市场的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采煤沉陷区土地沉陷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治理煤矿开采所造成的土地沉陷问题,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矿区自然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影响,促进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重庆市万盛区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使用三区划分法对项目区进行分类,对采煤沉陷区土地沉陷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区可分为稳定区、非稳定区、未来影响区及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定义的项目补充区。针对这4种区域,提出了各自对应的土地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地利用现状、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生态因素5个方面构建甘肃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区指标体系,采用SPSS系统聚类的方法把甘肃省划分为3个整理区域,分别为Ⅰ级潜力区,Ⅱ级潜力区和Ⅲ级潜力区,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区域整理的模式和方向.结合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计算出不同区域范围内的14个市(州)农村居民点的理论潜力和实际潜力,根据理论潜力转化为实际潜力条件的难易程度,将甘肃省各市(州)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潜力优势区、潜力内在区和潜力限制区.  相似文献   

14.
太原市尖草坪区葡萄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市尖草坪区自然条件优越,生产的葡萄品质好,深受市场欢迎。葡萄年产量达1 200万kg,是尖草坪区重要的产业支柱。通过对该地葡萄园基本情况和农户施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该区葡萄园施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果园土壤化验,在试验示范基础上,提出了尖草坪区葡萄园的施肥原则和不同品种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福田区薇甘菊发生危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圳市福田区薇甘菊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表明:薇甘菊在福田区的发生总面积为562.14 hm2,占全区绿地总面积的16.39%,山地、公园、大道、街道社区等均有分布,其中以梅林山、梅林水库周边、银湖山等山地,莲花山、笔架山、梅林公园等市政公园,以及梅林街道等社区绿地的天然次生林、经济果林、人工林的发生面积较大,天然次生林发生面积最大,占发生总面积的85.65%,危害程度以覆盖20%~60%的中度危害(3级,占57.27%)和覆盖<20%的轻度危害(2级,占42.33%)为主。  相似文献   

16.
增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增城市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增城市土地利用按地区分布和利用方式的差异归纳为城镇密集区,农地开敞区和生态建设区3种用地发展模式,根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采取不同的开发利用策略,并从规划,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许文来  张建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49-2449,2494
阐述了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内涵;分析了青白江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物质与能量利用最优化为目的,利用4R原则,对该区进行生态农业规划.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1959、1973、1989、2000和2008年航空和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地面调查,运用GIS技术、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塔里木河下游进行景观分类并生成景观分类图。最后使5期景观分类图转换成灰阶图像进行叠加分析,在此基础上,辨识出了景观生态敏感区域。结果表明:极度敏感区占研究区10.18%;敏感区占研究区17.95%。塔里木河下游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在抗风沙、盐碱和干旱能力方面优于人为景观生态系统,研究区划自然景观生态系统敏感性地带,不仅为制定预防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政策提供科学根据,而且将有利于人们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重点,提出区域生态环境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不同施肥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不同施肥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得出适宜本地区春玉米种植的施肥量水平,为黑龙江省玉米进一步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