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饲养密度要适宜一般要求每头猪需占有1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密度过大,容易引起饲养应激,发生互咬症。在夏季天气炎热,为防暑降温,可适当减少饲养密度。2饲养方法要得当喂给的饲料要充足,避免猪出现强烈的饥饿感。要有充足的饮水供应,避免出现口渴应激。有条件的可以每天定时定量向圈舍内投喂野草、青菜等青绿多汁饲料供猪采食,这样既补充了维生素,又能克服饲养环境单调,防止猪互咬。3饲料营养要全面如果营养缺乏,不仅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导致猪互咬。因此要求配制的饲料营养成分要全面,特别是不能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2.
在养猪的集约化生产中,饲养环境不断变化,使猪常常在应激状态下生长。其中应激反应表现之一的,是群猪咬尾行为的发生。根据临床检查和调查分析,发生咬尾原因是: 1、密度过大,每头猪占地面积少于1米~2。2、猪只大小强弱过于悬珠。3、其它各种应激因素:如天气变化异常,湿度过高,受惊吓,猪乱窜群。4、猪舍光线过强。5、饲料中铁、钙、磷等矿物质不足或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养猪生产的高度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生猪的咬尾现象普遍增加,而采用传统方法养猪,实行户外饲养和铺垫草的圈舍一般很少发生咬尾现象。生猪咬尾行为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有:烦躁、生长缓慢、因感染而发生瘫痪和死亡、影响胴体质量,有时只能废弃。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控制,特别在早期断奶的猪群更容易发生,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根据资料统计,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  相似文献   

4.
猪咬尾症发生的诱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猪咬尾现象频繁发生,损伤的猪尾部通常发生类肿胀、尾巴变短或者脱落,导致患病猪发育不良,猪群生长发育减缓,甚至死亡。当日粮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或者饲料配制不合理、生活环境单调、环境卫生条件差、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组群方式不合理、猪患有疥癣和虱子等体外寄生虫时,均可诱发猪咬尾症。根据实际情况可通过提供充足的营养、科学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定期驱虫、仔猪断尾等措施加以预防。探讨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对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全面提升生猪健康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规模养猪的不断发展。养猪的集约化生产所产生的各种环境变化,引起猪在应激状态下生长。其中应激反应表现之一的群猪咬尾行为,在我市部分养猪场或专业户时有发生。根据临床检查分析,发生咬尾原因有:①密度过大。每头猪饲养面积少于1米2。②猪只大小强弱过于悬殊...  相似文献   

6.
武深秋 《广东饲料》2002,11(5):37-37
猪咬尾症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制止。根据实践经验对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提出如下防治措施。1猪的营养需求要满足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所饲喂日粮中营养失调,搭配不当,故应根据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供给全价配合饲料。发现有咬尾现象时,应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矿物和维生素。同时保证充足的饮水。2猪的组群要合理从外地购进大批苗猪时,应把来源、体重、体质、毛色、性情等方面差异不大的猪组合一圈饲养,如有因运输中碰破皮等外伤的猪,应及时分开饲养,以防因血腥味引起相互咬尾。3饲养密度要…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 ,猪互相啃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发生咬尾症的猪群 ,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因此探讨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 危害引起猪咬尾的因素很多 ,轻者把尾咬半截 ,重者把尾巴咬光。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 ,可引起伤口感染 ,造成关节肿和跛行 ,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2 原因2 .1 品种和个体差异 一个猪圈内如果饲养不同品种或统一品种但体重差异大的猪 ,常出现互咬现象。如长白猪和新淮猪生活在一起 ,因品种及生活特点差异 ,相互矛盾 ,相互争雄而发生撕咬。个体之间差异大 ,…  相似文献   

8.
1防治要点 加强管理,提高抵抗力。要降低饲养密度,以利于猪体散热。要保持圈舍通风透气,加强防暑降温措施,保证猪圈清洁、干燥。给猪提供充足的清凉饮水,每天向猪群提供2~3次含电解多维的饮水。合理调配饲料,尽量多饲喂青绿多汁饲料,  相似文献   

9.
1公猪饲养要"三化"1.1日粮组成合理化每头猪每日饲喂全价饲料2.5kg-3kg,维生素、矿物质特别是VA、VD、VE供给要充足。1.2喂养数量小群化应单圈或小群饲养,一般每圈饲养1-2头,最多不能超过3头。每间圈舍面积为8㎡-24㎡,位置应僻静向阳,远离母猪圈舍。1.3日常管理人性化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分散型养猪方式,养殖成本较高,养殖户的效益不佳。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是必由之路。依靠现代科学养猪技术是必然趋势和选择,科学合理的圈舍改建是成功养猪的基础。在规模养猪场圈舍改建时,要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充分考虑温度、湿度、空气环境、光照、排污综合要素,创造出良好的圈舍环境,才能发挥出猪的生长发育潜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缩短饲养周期,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猪咬尾症又称"反不适综合征",是猪应激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它是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咬尾症。1发病原因饲养密度过大、并栏饲养、饲槽空间狭小、限饲与饮水不足,均可诱发咬尾。  相似文献   

12.
饲养密度对保育猪前期生产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饲养密度一般以每头猪所占猪栏或所占猪舍面积来表示。饲养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猪舍温度、湿度、通风、有害气体和尘埃微生物的变化的含量,也影响猪的采食、饮水、排泄、活动、休息等行为。例如,每圈养猪头数过多,或每头猪占的面积太少,都会增加猪的咬斗次数,休息时间和采食量都会减少。尤其是夏季,密度过大,会使气流降低,局部环境温度升高,猪的采食量减少,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下降,猪群也容易引发疾病。因此,适宜的饲养密度和群体大小对猪生长有利,如群饲猪比单饲猪吃得快,吃得多,增重也快。国内外虽然也曾对饲养密度对保育猪…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养猪模式已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从农村散养型过度到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化养猪,猪的饲养条件更加严格,一些地区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圈舍利用率,使猪的饲养密度愈来愈大.  相似文献   

14.
<正>在规模化养猪场,由于饲养密度较大,生猪"咬尾"现象时有发生,给养猪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通过仔猪断尾的方法可有效防止猪相互咬尾的现象发生,促进生猪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1仔猪断尾的必要性1.1防止咬尾猪咬尾的原因很多,仔猪断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象的发生。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咬尾现象在同一圈舍中的发生率可达20%~30%,猪一旦尾巴被咬破,食欲及抗病能力就会明显降低,容易受各种病  相似文献   

15.
1.1饲养密度或猪群过大。栏内饲养面积每头猪不足0.8m^2,栏内空间不足,活动频繁无法充分休息而变烦躁,越拥挤的咬尾越严重。相互接触和冲突,活动受到限制是发生咬尾现象的诱因。食量限饲,槽位过小,饮水不足,易使较弱小的猪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特别是较强壮的猪抢食饲料时,而较弱的猪无法抢到饲料,只好在后边攻击其它猪的尾部,而发生咬尾。  相似文献   

16.
正猪咬尾症称为猪反应过激综合症,是异食癖的一种,是现代养猪场常见的一种病症,特别容易发生于早期断奶猪(1~3月龄的保育猪),轻者可引起饲料报酬率降低,严重者可造成猪只死亡,给养殖场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1病因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均衡,缺乏微量元素、矿物质、蛋白质、粗纤维等缺乏,不能满足生长需要;不同品种、日龄猪混养,饲养密度较大,圈舍面积小,相互冲撞等,食槽位及饮水器不足,不能满足采食、饮水;圈舍卫生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我国国内已经很少能够找出蓝耳病阴性猪场。专家指出,此病很难净化,净化的方法是全进全出,自繁自养,进行病毒抗原的检测,发现是阳性的及时从猪群中淘汰。种猪、育肥猪要分开饲养,相对隔离。在高温季节,做好猪舍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减少猪群转群和混群次数,降低应激因素。不使用霉变和劣质饲料,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环境消毒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保持环境清洁。定期对猪场环境、圈舍进行消毒,以降低和消除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猪群的外源性继发感染。在高温季节,应增加消毒次数;发病猪舍每天要消毒1-2次。养殖场只有认真、积极地执行规范化、标准化的饲养方式,才能有效规避或减轻疫病损失,从而提高养猪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1猪咬架的原因1.1应激因素(1)饮水应激。如水嘴的位置过高或者过低,水嘴坏了或堵了等等,有的圈舍内不是自由饮水,而是在喂猪时用水拌饲料喂,这样猪口渴而烦躁不安,引起咬尾、咬耳。  相似文献   

19.
1 发病情况和特点1.1 不同品种的猪,发病率存在差异。本地猪的发病率达100%,杜洛克、长白猪,及其与本地猪的杂交后代发病率为76.4%。1.2 发病与饲料有关。配合饲料饲喂的猪,毛囊炎的发生率低于单一玉米饲喂的猪。1.3 发病与圈舍有关。饲养在水泥地板圈舍的猪,其发病率高于饲养于木板圈、石板圈、泥土圈中的猪。1.4 与光照有关。在猪的品种、饲喂的饲料相同的情况下,光照不足,圈舍中的猪会出现严重毛囊炎,且其皮肤较光照充足圈舍所饲养的猪厚2~3mm。2 临床症状 病猪皮肤皱缩粗糙,并布满鳞屑,被毛蓬乱无光泽,易脱落折断。…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猪互相啃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发生咬尾症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因此探讨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