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防鸡马立克病的带细胞低温冷冻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和无细胞冻干HVT疫苗,自1971年起就在联邦德国投放市场。在最初10年中,这些疫苗极其有效。1982年以来,在HVT免疫的肉用仔鸡父母代种鸡中发生过马立克病引起的死亡。与此同时,在产蛋鸡中也发生了马立克病,它们的亲代接种过鸡疱疹病毒(CHV),并没有HVT中和抗体,因此可以排除疫苗病毒被同种抗体中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疾病,本病的发生不均衡,一定地区可反复急性暴发。集约化养鸡(肉用仔鸡)地区该病的暴发率特别高,给养禽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用马立克疫苗免疫鸡是预防鸡马立克氏病的主要方法。我国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是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  相似文献   

3.
蛋壳内免疫接种预防马立克氏病预防马立克氏病(MD)的免疫接种方法通常是给刚出壳的新生雏皮下注射疫苗。接种后的新生雏在未产生免疫力前如接触到 MD 病毒,则有可能在中雏时期发生MD。为了克服此病的早期感染,使雏鸡提前产生免疫力,美国农业研究处东兰星地区  相似文献   

4.
在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流行地区,对400只1日龄肉用仔鸡进行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弱毒冻干苗免疫接种,结果表明能有效地降低肉鸡的死亡率1%,且能有效地保证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此病的特点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出现单核细胞浸润,并伴随麻痹和产生内脏肿瘤,它是一种淋巴瘤性质的肿瘤疾病。近年来,许多养鸡场尽管在1日龄雏鸡进行了鸡马立克氏病的免疫接种,但仍然时有发生,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给养鸡业的生产造成相当大的危害。1免疫失败的原因1.1病毒的早期感染鸡的日龄越小,对马立克氏病毒的敏感性越高。接种疫苗的诱导期一般为7~14d,如果雏鸡在出壳后使用疫苗前或免疫作用未充分建立之前已感染马立克氏病毒,免疫效果就显著…  相似文献   

6.
马立克氏病是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鸡表现神经症状或内脏发生大量肿瘤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无特效药物,通常在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进行预防接种.但近几年来陆续发生经马立克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疫苗防疫的鸡群仍有马立克氏病发生,死亡率达20%~30%,鸡群的生产水平不高,给养鸡单位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分析这些鸡群的发病情况,发现引起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与疫苗的保护率、毒株和接种方法等有关,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强化免疫效果,控制马立克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马立克氏病是目前世界上普遍流行且对养鸡生产威胁极大的一种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现在各孵化场出壳雏鸡多采用接种疫苗的办法以预防,但仍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根据实践与分析,认为在进行正确接种疫苗的同时,更不能忽视早期感染。 一、本病的传染特点 本病目前主要靠疫苗预防,常用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和新研制的马立克氏病二价疫苗,但保护率均只有80%左右。马立克氏病疫苗,在接种以后约经9~10天才能逐渐产生免疫力,在此期间,如有  相似文献   

8.
在20至30年代,鸡尤其是蛋鸡的几种常见病是球虫病(血痢),马立克氏病、鼻炎、沙门氏菌病。特别是鸡白痢和鸡霍乱最为常见。当时,由于对上述疾病的流行病学规律不十分清楚,防治效果也较差,因此,每次疫病暴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自40年代和50年代初期以来,对禽病的防治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一.疫苗的出现肉用仔鸡经常感染的疾病有马立克氏病、球虫病、慢性呼吸道病、白痢和其他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9.
用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马立克疫苗,接种鸡成纤维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对马立克疫苗蚀斑形成单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庆大霉素对马立克蚀斑形成有抑制作用,而头孢噻呋冻干粉对马立克的蚀斑形成没有影响;通过一年多的临床应用也证明了速克冻干粉与马立克疫苗同时使用可以增强雏鸡对细菌疾病的抵抗力,降低鸡白痢、大肠杆菌病和支原体病的发病率,提高雏鸡早期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诱发雏鸡绿脓杆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在鸡出壳后马上进行 ,是影响雏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接种疫苗后 ,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雏鸡死亡 ,反复发作 ,药物防治效果不佳 ,经济损失很大。于是人们怀疑是否因为马立克氏病疫苗存在质量和安全问题。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 ,确定为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诱发雏鸡绿脓杆菌病 ,现把有关情况举例报道如下。1 发生情况某种鸡场自办孵化厂 ,每 2d出 1批 ,雏鸡出壳后 2 4h内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该场使用 2种马立克氏病疫苗 ,一种为冻干苗 ,另一种为液氮苗 ,据反映安全有效。 1999年 6月开始 ,2 0d内…  相似文献   

11.
鸡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常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疾病。该病给养鸡业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目前,预防鸡马立克氏病的有效办法主要是接种疫苗,我厂于1979年生产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二十年共销售了90多亿羽份的冻干活疫苗,为有效预防鸡马立克氏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近几年来由于超强毒的出现,有些一直使用HVT冻干疫苗的用户明显感觉NHVT  相似文献   

12.
防制鸡马立克氏病有两类疫苗:一类是鸡马立克氏病弱毒(人工减弱或自然弱毒)疫苗,另一类是火鸡疱疹病毒疫苗。我国于1978年起开始使用火鸡疱疹病毒冻干疫苗,对防制鸡马立克氏病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因火鸡疱疹病毒与鸡马立克氏病毒血清型不  相似文献   

13.
王广来  郜国旺 《中国家禽》2001,23(11):15-15
2000年10月,海安县某孵禽场,一批刚出壳的新罗曼商品代雏鸡,在注射鸡马立克HVT疫苗18小时左右,即开始大量发病死亡,经确诊为绿脓杆菌病。  相似文献   

14.
鸡马立克氏病对养鸡业危害性甚大,截止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七十年代后,各国逐渐使用疫苗免疫,接种1—3日龄雏鸡,预防雏鸡感染马立克氏病,以减少本病对鸡  相似文献   

15.
鸡马立克氏病是禽类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它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病。它对刚出壳的鸡易感性高,但是随着鸡的抵抗力增强,它的易感性会逐步减弱。马立克病毒可以侵害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内脏器官。皮肤常发生细胞浸润,形成淋巴肿瘤。鸡马立克氏病的传播主要是经呼吸道感染。病鸡可长时间向外界排毒。近年来,马立克氏病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用灭活马立克氏病病毒和火鸡疱疹病毒混合制备了一种双价疫苗。给不分性别的日龄白来航鸡接种,21日龄时用感染强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家禽血液攻毒。分别与火鸡疱疹病毒和灭活马立克氏病病毒进行比较,研究了这种疫苗的效力。双价疫苗明显推迟由马立克氏病引起的死亡。按马立克病特异性死亡和病变发生的百分比判定诱发出最高的保护效力。双价疫苗接种鸡各器官的眼观淋巴肿瘤和淋巴组织增生病变的发生率、范围和严重程度均低于其他攻毒鸡。此外,双价疫苗接种鸡的病毒血症水平始终显著低于其他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许多经MD疫苗免疫的鸡场,陆续发生以马立克氏病症状死亡的鸡只。本次该鸡场发生的疫情比较严重,通过临床和病理学检查,确诊死于马立克氏病。根据最新研究资料认为,发病的原因与疫苗的接种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1日龄雏鸡同时免疫新流法三联疫苗与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对马立克氏病活疫苗免疫效果是否有干扰,试验将1日龄雏鸡分为5组,第1组商品蛋鸡不免疫,第2组SPF鸡不免疫,第3组商品蛋鸡仅免疫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第4组商品蛋鸡同时接种新流法三联疫苗与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第5组空白对照鸡不免疫,于雏鸡8日龄时对第1~4组用马立克氏病超强毒Md5株进行攻毒,攻毒后90 d内连续观察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第1,2组鸡出现精神沉郁、肢体麻痹等临床症状并有部分鸡死亡,对死亡鸡只剖检可见,肝脏、脾脏肿大,全身器官出现肿瘤;对剖检鸡只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典型的马立克肿瘤病变。而第3~5组鸡则无任何临床病症出现。说明无论是单独免疫马立克氏病活疫苗或是与新流法三联疫苗同时免疫,均能对鸡只提供良好保护,同时免疫新流法三联疫苗与马立克氏病活疫苗不会影响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9.
饲养技术     
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措施鸡马立克氏病是最常见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以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的单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近年来国内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与流行,对养鸡业危害十分严重。目前由于还没有有效而切实可行的治疗办法,主要靠用疫苗接种来预防和控制鸡马立克氏病。当前国内应用的疫苗有国外进口和国内生产两种,由于疫苗本身的质量和免疫接种方法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使用疫苗接种过程中,往往免疫效果不尽一致,因而在接种疫苗后的鸡群仍然发生马立克氏病。如何做好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工作?我…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利安辛与鸡马立克氏病疫苗联合使用对鸡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作系统的评估。将不同浓度的利安辛与鸡马立克氏疫苗的稀释液混合后,分不同时间点接种CEF细胞,观察利安辛对鸡马立克氏疫苗蚀斑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利安辛在一定剂量下对鸡马立克氏病疫苗效价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