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很多地区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生态环境,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对持续发展十分不利.近十多年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持续增加,为生态恢复、再造、改善提供了坚强保证.根据掌握的情况,对生态效益优先、退耕还林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发展动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非常严重的国家。采用1994—2014年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比较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发展动态,结果表明:(1)我国荒漠化及沙化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荒漠化土地由1999年的267.41万km~2减少至2014年的261.16万km~2,沙化土地由1999年的174.61万km~2减少至2014年的172.12万km~2;(2)荒漠化及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以内蒙古、新疆为主,荒漠化类型以风蚀荒漠化为主,沙化类型以戈壁为主。同时,分析了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成因,提出了针对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绿化程度均居全国第一,林业生态建设取得较大成就,但长期以来人们生态观念淡薄,违反了林业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因而,应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建立有效的生态建设机制,保护天然林资源,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强化投入,依靠科技,搞好规划设计,提高生态林业建设。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安全的科学考察,在该地区水土保持科技成果与治理实践认识的基础上,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现状进行评价,总结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即:不能急功近利,必须认准目标,坚持不懈;基本农田建设是治黄减沙、促进稳定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群众生活的一项关键措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强化机制创新,不断创新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政策机制和组织形式。在考虑黄土高原资源与经济现状条件下,提出当前5个方面的发展思路: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遵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生态效益优先的理念;必须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封育保护,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城镇体系规划,促进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九五”期间 ,全国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2 3万km2 ,八片治理工程、“长治”工程已成为典型的生态建设示范工程 ,有力地推动了面上的治理工作 ,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十五”期间 ,要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 ,突出生态效益 ,进行防治战略调整 ,充分发挥生态的自然修复能力 ;全国完成综合治理面积 2 5万km2 ,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加强水保执法监督队伍建设 ,提高水保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6.
全球荒漠化现状和我国荒漠化研究的动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模化的最新评估和我国荒漠化研究的动向。荒漠化最近定义为: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我国荒漠化研究在过去的条件下,将大部分力量投入上述荒漠化研究的一部分,即:我国北方地区沙质荒漠化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目前除了在该领域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及在不同地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探讨整治模式外,已按“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的要求,向广义荒漠化研究扩展。鉴于国内外荒漠化研究在学术上仍存在较大分歧,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笔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对于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水平等意义重大。在总结国内外水土保持相关技术标准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编制中存在的尚未形成国家层面规范化体系、覆盖尚有盲点、编制赶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等问题,提出了重视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编制的国际接轨问题、建立国家级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按照法律要求做好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作等4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取消“两工”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统称“两工”,“两工”是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主要投入渠道。取消“两工”使水土保持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每年投入缺口在150亿元左右。根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基本原理,建议: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新机制,即政府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农民投工投劳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鼓励公众参与编制水土保持规划,采取民办公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陕西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林草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荒漠化问题突出,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自然灾害频繁,投入严重不足,边治理、边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对策:一是植树种草,涵养水源,营造区域良好环境;二是理顺思路,调整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三是加强管理,增加投入,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平;四是全面规划,分类指导,确保退耕还林的质量和效果;五是加强管护,强化监督,实现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长期以来,水土保持投入机制单一、总量不足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水土保持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两工”取消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探讨水土保持的公共产品属性并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是改变水保投入方式单一的有效手段。借鉴生态环境补偿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水土保持执法实践,对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补偿机制的基础和补偿的主体、名称、标准及补偿范围等进行了阐述,提出水土保持是公共产品,非公益类项目法人或自然人对其占用(损坏)应当给予补偿,补偿的标准应以具有水保功能“物”的市场造价为基础、兼顾“物”的水保功能价值,补偿适用范围取决于水土流失是否对当地及周边造成危害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粮食主产区煤炭资源开发与农用地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测算煤炭资源开采对农用地生态环境影响,构建矿产资源开发与农用地生态补偿新机制。[方法]以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鸡西市东山煤矿为例,采用市场价值法、排污费及机会成本法。[结果](1)煤炭资源开发直接影响农用地完整性及粮食生产,间接影响生态环境及矿区居民健康。(2)资源开发企业造成生态损失由破坏及受益企业承担补偿,不明确破坏主体及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环境损害由政府作为生态补偿主体;矿产资源开发对现代农业产区水土资源造成长期及不可逆转性的生态环境损害,土地整理复垦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粮食主产区重要补偿客体,生态环境治理区及矿区居民也是补偿客体。(3)鸡西市东山煤矿开采与农用地生态补偿为947.20万元/a,补偿标准为煤炭产值的2.92%。(4)政府以财政转移支付作为生态补偿方式,矿产开发企业以资源开采与农业生态补偿标准形成保证金制度,保证履行生态治理义务。[结论]粮食主产区煤炭资源开发与农用地生态补偿机制应构建以受益企业及政府为补偿主体、土地整理复垦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生态环境治理区及矿区居民为补偿客体,测算煤炭开发对农用地的直接及间接影响作为补偿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国石漠化防治的基本现状及立法因应,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石漠化防治及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9年10—12月就社会公众对于石漠化现象的认知度、石漠化防治的评价与建议、石漠化防治立法认知与需求等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石漠化危害已基本成为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生态灾害。当前石漠化科普教育、宣传开展程度和频率较低,公众对石漠化的了解程度仍相对较弱,对石漠化防治工作的整体效果评价比较满意。公众参与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保护的意愿积极,石漠化防治立法的民众倾向和诉求强烈。石漠化防治立法应重点关注防治资金和技术投入保障机制、工程管理与义务责任、宣传手段和执法力度等问题。[结论]为有效推进中国的石漠化防治,应继续加大石漠化防治宣传力度,加强防治责任主体参与方式的多样化以及防治措施的多元化,开展石漠化防治的立法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3.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型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将我国四大主体功能区分为开发型区域与保护型区域两大类,在分析生态补偿的生态环境价值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三大经典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谁保护谁受益,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考虑开发型区域的支付意愿与支付能力,保护型区域贡献的生态效益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开发型区域的效用影响范围,提出结合生态足迹法与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引力模型构建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型。通过"补偿标准估算—补偿基金设立—分配方案确定—补偿实施"4个步骤,由开发型区域通过政府间财政转移向保护型区域支付生态补偿金,形成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最后从资金筹集多源化、形式多样化、参与对象多元化等方面提出生态补偿实施的政策建议。通过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型的实施可激励生态保护行为,减少破坏行为,为区域均衡与差异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是国家生态补偿的主要内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归根结底是人类社会系统为控制水土流失、维护水土保持功能、保障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生态系统进行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如何使这种物质和能量自觉地、及时地、恰当地输入自然生态系统,有必要在社会系统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在分析水土保持现状、总结国内外生态补偿成功经验、深入探讨水土保持补偿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偿额度的测算方法、补偿实现途径以及相关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实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以来,执行分长江南北两种不同的补偿政策,生态补偿并未考虑退耕还林微观地理区位及造林质量的差异。"一刀切"虽具有统一简化的优点,却忽视了实际存在的造林质量及林地地形、土壤、气候等诸多因素,补偿标准不尽合理。该文为了探讨退耕还林补偿金的合理标准,以张家口地区为研究区,应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数据,建立了退耕还林生态补偿体系。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各区县中,单位面积退耕还林补偿系数最高的是尚义县(0.082),退耕还林补偿系数最低是怀来县(0.036),各县单位面积退耕还林补偿系数的差距较大。该文结果为生态补偿金的科学、合理分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南石漠化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考察烘焙林业废弃物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物的流化特性,在自行搭建的流化试验装置上,进行不同质量配比的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颗粒系统的流化试验,获得该系统的流化特性曲线,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二元混合颗粒的起始流化速度、最小流化速度和完全流化速度等特征速度,进而获得"组分-特征速度"的相平衡图,探讨烘焙生物质质量分数(0,20%,40%,60%,80%和100%)对二元混合颗粒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预测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颗粒最小流化速度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煤粉颗粒与烘焙生物质颗粒单独流化时,流化曲线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I固定床区域,II过渡区域,III起始流化区域和IV完全流化区域。完全流化区域标准化床层比压降值的大小依次为:无烟煤1(0.90)无烟煤2(0.86)烘焙生物质1(0.84)烘焙生物质2(0.53),流化质量依次变差。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颗粒的流化曲线与其单组分颗粒的流化曲线近似,但区域II和III所对应的气速的范围明显缩小。随着烘焙生物质质量分数的增加,完全流化区域的标准化床层比压降值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混合颗粒的流化质量逐渐变差,起始流化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完全流化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最小流化速度逐渐减小。不同特征速度对应着不同流化阶段间的过渡,通过流化气速所处的区间并结合"组分-特征速度"相平衡图,可以对二元混合颗粒所处的流化状态进行预判,并可根据实际工程应用需要对操作流化气速进行相应的调节。该文所获得的不同配比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颗粒最小流化速度经验公式可以在–25%~+20%的误差范围内对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进行较好地预测。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质与煤流化床共气化工艺中的气化炉等相关工艺设备的设计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区水土保持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及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一些生态补偿标准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迫切需要重新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能源开发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相协调。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行政监督部门的实际工作,简要叙述了水土保持补偿的内涵与外延,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比较了生态服务价值各种评估方法,并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功能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得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功能生态服务价值为1 231亿元/a,也可据此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水土流失补偿费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印度荒漠化治理经验,为中国相关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分析印度荒漠化成因及其影响,并从机构、政策、技术层面对其治理具体措施与成效进行总结。[结果]印度治沙的基本经验是建立以政府为主的管理机构,确定行动方案,参与国际合作,加强荒漠化监测,开发治沙技术,重视资源管理,改进耕种技术。[结论]印度治沙经验对中国荒漠化防治工作的主要启示是完善国家防治机构,加强防治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以及农户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准则制定得合理与否是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准则应根据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能够接受的原则,使受伤害或退化的以水、土资源为主的生态系统重新获得健康并益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考虑到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在理论研究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借鉴生态补偿的基本准则,根据中国水土保持的具体实践,认为建立中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必须遵循"公平性"的伦理域准则、"分类分区、因地制宜"的空间域准则、"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时间域准则、"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有机结合"的管理域准则以及"先试点、后推广"的实践域准则。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介绍辽宁省沙化土地现状及危害基础上,以阜新为例,从农业、水利、畜牧业、林业4个领域系统总结制约沙地植被恢复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为了科学恢复重建沙地植被,提高已退化的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优化当地的生态环境,针对近10年来气候变化、人为不合理经济活动造成新沙源等问题,从有效预防、科学恢复、提高建设水平、提升经营水平、加强研究示范5方面提出相应对策:1)有效预防,要转变生产方式,严于执法,积极推进立法和新机制的执行力;2)科学恢复,优先采取恢复天然植被,建设人工植被时提倡适度造林;3)提高建设水平,要努力提高生态建设和生态经济水平,探索生态移民等植被建设的新模式;4)提升经营水平,正确评价现有人工植被,找出科学经营的方法;5)研究示范,研究主要生态修复技术,建立主要植被恢复的软、硬件示范.提出的对策可为有关部门和人员合理恢复、高效建设、科学经营沙区人工与天然植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