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鱼类特定腐败菌及其腐败能力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腐败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而微生物活动是引起水产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文章概述了鱼类腐败过程和腐败菌、鱼类特定腐败菌以及腐败菌腐败能力定性和定量研究情况,为研发鲜鱼冷却链物流技术,提高鱼产品质量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职人员腐败犯罪呈现出主体高职位化的发展趋势 ,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人数越来越多。腐败犯罪动机和变形的需要结构是国家公职人员实施腐败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力 ;歪曲的价值观、颠倒的利益观、畸形的权力观是国家公职人员实施腐败犯罪行为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隐性腐败是腐败分子“创造”的具有极强隐蔽性的腐败新形式、新变种,使公共权力变异难发现、难辨别、难预防、难查处。隐性腐败治理是我党按照廉政建设目标对隐性腐败进行预防和惩治的活动。近年来,我国隐性腐败现象虽已给予了高度的警觉,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要想有效的治理隐性腐败愈演愈烈现象,打击隐性腐败猖狂蔓延行为,就需要转变传统的防治思维,对隐性腐败进行制度治理,把隐性腐败关进制度的笼子。因此,深刻剖析隐性腐败现象,找出我国现行隐性腐败治理的制度困境,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推进治理隐性腐败的防范能力、惩戒能力、保障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王红军 《河南农业》2004,(12):46-46
纵观古今中外,腐败都是权力运行失控、失衡所致。“腐败的根本是权力的腐败”。所谓权力腐败,指的是执掌权力的某此机关或干部背离公有权力的性质和原则,把权力私有化、关系化、特权化、商品化,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有权力被滥用。因此,防范权力腐败除了以  相似文献   

5.
罐藏食品方便、卫生、易储存,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微生物引起罐藏食品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低酸性和中酸性罐藏食品腐败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而引起高酸性罐藏食品腐败的主要微生物是霉菌和酵母菌。本文总结了罐藏食品中常见的腐败变质现象,对引起罐藏食品腐败的主要微生物类型和腐败特征进行了探讨,并且摸索了一些防止罐藏食品腐败变质的方法和措施,为控制微生物引起的罐藏食品的腐败变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鱼类腐败菌腐败能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腐败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而微生物活动是引起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概述了鱼类的腐败过程和腐败微生物,特定腐败菌(SSO)的概念及其特征,以及一些特定水产品的特定腐败菌,特定腐败菌生长动态模型和产品剩余货架期的预测方法。其中,着重介绍了鱼类特定腐败菌以及腐败菌腐败能力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村官腐败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稳定发展。因此,加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预防和惩治村官腐败,势在必行。村官腐败的主要特点一是贪污挪用公款相当突出。从近年查处的村官腐败案件来看,村干部腐败的主体80%以上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系贪污、挪用公款居多。贪污  相似文献   

8.
本从古今中外有关腐败的论述中概括出腐败的涵义,并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腐败应包括三大要素:腐败的主体是国家公共权力主体;腐败现象违反或背弃公共权力规范和规则;腐败的目的是谋取不正当的私利。  相似文献   

9.
制度性缺陷是导致腐败的主要原因。邓小平同志认为,反对腐败应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来解决,而不应搞群众运动,应通过加强法制,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0.
胡跃 《甘肃农业》2010,(5):42-43
村官腐败是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大障碍,它是当前党和政府极其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对村官腐败的危害、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村官"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许多腐败事例表明,领导干部是先出现了品德修养的蜕变后才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加强思想道德防线是预防腐败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而只有提高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透明度,才能有效加固道德防线。  相似文献   

12.
企业领导干部职务犯罪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领导干部职务犯罪 ,是当前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这种腐败性的内耗 ,不仅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 ,而且在政治、思想、文化、道德和社会风气等方面 ,都产生了极大的腐蚀作用 ,破坏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影响了企业的党群干群关系。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预防企业领导干部职务犯罪 ,必须对他们应加强党风廉政教育 ,加大民主管理 ,民主参政力度 ,同时要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现代化发展带来诸多利好的同时,腐败行为正逐渐成为其顺利前进的绊脚石。腐败表面上看是一种社会和政治现象,其背后却是一个经济问题,需要用经济学思维加以分析。在对腐败行为加以界定的基础上首先考察了腐败行为存在的社会危害,然后对其产生和扩散的原因进行了层层递进的分析,并从成本角度提出治理腐败行为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香港、新加坡反腐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腐败的缘由与危害 权力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恶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凡是权力就有可能被滥用,滥用权力是一种普遍现象。要防止腐败,就要防护自权力滥用,这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农村"微腐败"已成为反腐败的重灾区。"微腐败"虽然金额不大,但点多、线长、面广、量大、多发,直接啃食群众利益,影响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失去的是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通过对近两年查处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的"微腐败"案件认真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微腐败"的特点、表现、危害及形成原因、如何预防,为提高农村管理提供了一点实践经验。1"微腐败"的特点"微腐败"是一种公权乱用的行为,拥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村干部“微腐败”时有发生,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妨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从形成机理来看,村干部“微腐败”行为是内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村干部思想蜕化变质是内部动机,基层监督不足是外在条件。为从源头上治理村干部“微腐败”行为,必须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之基,塑造乡村“崇法善治”的法治之魂,织密村干部“微腐败”的监督之网,筑牢乡村反腐的制度之本,推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综合发力,切实提高村干部“微腐败”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农村基层腐败的防控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基层腐败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及稳定,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必须加强对农村基层腐败的防控,本文从农村基层腐败的形式、特征、原因及预防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治理权力运行中的腐败问题,关键环节是构建监督与制约的长效机制。要完善各项制度,强化党政组织内和群众的民主监督,深入开展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教育,构建监控权力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长效机制,以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就已经公开的案例看,秘书犯罪腐败的前提大多是分享和递延了领导的权力.有腐败高官,身边人往往就有腐败秘书.程维高案是被前任秘书李真和吴庆五案牵涉出来的,陈健等一批北京市领导的秘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落网,是被当时的市委书记陈希同案牵涉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分别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无菌大黄鱼鱼块在5℃贮藏中的生长速率和腐败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以产生异臭味时的腐败菌数和腐败代谢产物的产量因子作为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指标。接种鱼块腐败时(产生明显异臭味)腐败希瓦氏菌与假单胞菌的菌数即最小腐败菌数(Ns)的对数值分别为9.14lg cfu/g和9.25lgcfu/g。由Gompertz方程得到腐败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分别为0.0714和0.0700,最大菌数(Nmax)的对数值分别为9.45lg cfu/g和9.37lg cfu/g。结果表明,两种腐败菌在无菌大黄鱼鱼块中的μmax基本一致,且Nmax都超过Ns,这两种腐败菌都能引起大黄鱼的腐败。接种鱼块中腐败希瓦氏菌的腐败代谢产物(TVBN和TMA)的产量因子YTVBN/cfu和YTMA/cfu分别为1.38×10-10mg-N TVBN/cfu和1.31×10-10mg-N TMA/cfu,假单胞菌的腐败代谢产物(TVBN)的产量因子YTVBN/cfu为1.18×10-10mg-N TVBN/cfu,比较产量因子可得,两菌的腐败能力相当。因为大黄鱼低温贮藏中的优势腐败菌是腐败希瓦氏菌,其次是假单胞菌,根据特定腐败菌的概念,大黄鱼低温贮藏过程中的特定腐败菌是腐败希瓦氏菌,其次是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