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辉 《农民致富之友》2013,(18):140-140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国家一直把农业发展作为建设的重点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的种植水平与种植技术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其种植过程中就需要广泛应用高产栽培技术,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大大增加我国玉米产量,促进农民的增收。本文主要就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总结,探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鲜食玉米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管理模式也更加科学。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改良其栽培技术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玉米的产量,而推广无公害玉米的栽培技术更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户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户的积极性。本文详细地分析了无公害鲜食玉米的新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背景下,实现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已经成为玉米种植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通过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的分析,结合当前我国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现状对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方式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玉米种植产量,推动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玉米作为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进步。玉米的年产量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与地位,采用高产高效的玉米栽培技术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玉米的产量。本文结合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现状,对玉米栽培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科技的发展使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但仍有欠缺。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调整,玉米的种植面积在不断缩小,通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提高玉米的产量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栽培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玉米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农作物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不断提高。玉米作为我国重要农业作物其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影响整体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就几种病虫害对玉米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管理体制更加科学。玉米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的作物,改良玉米栽培技术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玉米作物的产量。在玉米栽培活动中推广无公害绿色栽培技术,有利于促进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从而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文章根据无公害农业栽培技术的特点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玉米产量整体性提高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玉米不仅是我国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实用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均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玉米种植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就新桥镇玉米节水抗旱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为我国玉米节水以及抗旱等多种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以及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生产水平会直接影响我国粮食的安全水平。本文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促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在农村地区不断推广,提高玉米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也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所以,加大无公害玉米栽培技术研究的力度,不仅有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而且对于玉米产品附加值以及农户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文章主要是就鲜食玉米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建设节水型灌区农业节水关键技术支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通过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最终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利用.发展农业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可归纳为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水管理节水技术等4种类型.研究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建立灌区高效管理和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对实现节水型社会,确保宁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节水与粮食安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阐述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北省小麦生产的发展、小麦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成就和历史沿革及农业对水资源利用的变化等特点。研究表明小麦用水量下降和产量提高呈协同发展变化模式。因此,通过综合节水技术的运用,在水分高效利用的前提下,可使小麦增产,实现节水和粮食安全双赢。  相似文献   

13.
栽培稻抗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干旱是限制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水稻抗旱品种、进行水稻节水栽培是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栽培稻抗旱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栽培稻抗旱品种的育成、节水栽培技术的形成,抗干旱机理的深入研究为生产应用提供了支持,稻谷产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文章通过对栽培稻抗旱性有关研究方面包括抗旱性鉴定技术、抗旱育种、节水栽培、抗旱机理、抗旱生理生化、抗旱性遗传和抗旱分子生物学等进行概括,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今后,应加强栽培稻旱播旱管、水播旱管研究,提高节水栽培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与抗旱有关的外源基因的研究,用以改良抗旱性,提高栽培稻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绿色高效节水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绿色高效节水是保障中国食物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笔者分析了国内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国内外农业高效节水研究发展态势,指出了国内农业高效节水发展遇到的瓶颈和应关注的问题,提出了国内农业节水发展中应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单一节水灌溉技术向与农艺技术相结合转变,由单一高效节水向节水节肥节药一体化转变,由单一节水高产向节水提质高效转变,由重视节水面积数量向重视工程质量和效益转变;搞好“四个完善”,即完善节水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完善农业节水试验与用水监测网络,完善农业节水补偿机制,完善节水产品市场准入机制;以及加强变化环境下农业高效节水科学研究工作的建议。指出了未来中国节水高效农业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作物生命需水及对变化环境的响应、作物精量高效用水的多过程协同调控、作物生产-水资源-生态系统的互馈机制。  相似文献   

15.
结合当前淮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的现状,针对该地区节水农业发展中的水资源浪费、节水技术单一、节水农业普及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应采用工程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的有机结合、加强创新与投资、加强组织管理等有效解决节水农业中问题的对策,为淮北地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节水农业发展历程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现代节水农业的概念,中国节水农业可上溯至原始社会,其发展贯穿于中国旱作农业的始终。中国古代节水农业工程与技术在现代节水农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在工程与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中国节水农业的发展应注重现代农艺节水技术,并加强管理节水、水资源的保护与涵养、考虑生态需水,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先进节水工程与技术,发展可持续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17.
旱作水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旱作水稻的发展概况、主要生理特性、抗旱机理、存在问题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认为旱作水稻具有节约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改善水稻生态环境和生物学效应、省工省力、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等优势,是发展节水农业及可持续水稻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了农业特别是水稻生产的发展。水稻旱种是水稻生产中的一项重要节水技术,对于发展节水农业和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旱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特点,从光合特性、物质生产与运转、根系活性、籽粒灌浆特性及其激素和酶学机制以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分析了其原因,讨论了旱种水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设施园艺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节水灌溉也是中国农业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节水灌溉技术已在设施园艺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设施园艺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灌溉方法。番茄是现在设施园艺中大量栽培的作物之一,在此,就设施栽培番茄的节水灌溉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且介绍了各种灌溉方法的特点,指出了中国目前设施园艺中番茄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贵州省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对各项高效节水技术模式在贵州省的实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根据贵州省水资源的特征,在旱作农业中通过采用土壤梯化节水技术、聚土垄作节水技术、覆盖保墒节水技术、化学保墒技术、集雨节水技术、设施节水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农艺节水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及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