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娜  赵艳  郑雅莲 《北京农业》2011,(10):11-14
研究了不同渗灌埋深对设施番茄、黄瓜生长、水分生产效率以及根层土壤无机氮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溉量的情况下,与渗灌埋深在地下30cm相比,渗灌埋深在地下10~20cm对浅根系的番茄和黄瓜生长有利,能明显提高蔬菜的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并能减少收获时0~20cm土壤无机氮残留。  相似文献   

2.
以番茄为供试作物,通过观测渗灌灌水前和灌水后土壤全盐含量的变化,研究了保护地渗灌及其渗灌管埋深对土壤全盐运移及积累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渗灌管埋深为20~40cm范围内,保护地渗灌灌水后土壤全盐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特性;土层深度、渗灌管埋深、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土壤全盐含量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渗灌管埋深处理中以30cm埋深且渗灌管下有防渗槽的处理全盐在表层积累最少,且盐化速度较缓。  相似文献   

3.
不同灌溉方式下设施土壤硝态氮的积累特征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灌溉方式下设施土壤及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连年采用沟灌、滴灌和渗灌灌溉方式的设施土壤硝态氮、全盐含量、pH及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水分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灌溉方式土壤硝态氮、全盐含量均呈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0~20 cm土层范围内,滴灌处理硝态氮含量和全盐含量明显低于沟灌和渗灌处理;不同灌溉方式土壤的pH值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升高,在0~30 cm土层范围,土壤pH值滴灌高于沟灌,沟灌高于渗灌。沟灌和渗灌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滴灌,沟灌和渗灌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差异不显著;渗灌和滴灌水分生产效率明显高于沟灌。土壤硝态氮含量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之,设施土壤硝态氮积累与土壤全盐含量、pH值、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关系密切;与沟灌和渗灌相比,滴灌更有利于抑制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4.
塑料大棚番茄渗灌多孔管埋深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渗灌管的埋深是渗灌的重要技术参数之一。本试验以6kPa和40kPa分别作为保护地渗灌的灌水上限和灌水下限,以土壤水分张力计读数控制灌水起始点,研究了不同的多孔管埋深(分别为20、30、40cm)对保护地土壤水分状况和温度状况等土壤环境条件以及番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外观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埋深20cm和40cm相比,渗灌多孔管埋深为30cm时,番茄生长的根区土壤水分含量适中,土壤温度在白天上升较快,土壤肥力状况较好,番茄干物质积累较多,生长发育较好,有利于提高番茄产量、外观品质和分利用率,有利于田间耕作管理。这一技术参数最适宜于塑料大棚番茄栽培应用,相应的灌水周期为8d左右,每次灌水量为225m^3/hm^2。  相似文献   

5.
保护地渗灌管的埋深对土壤水盐动态及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王淑红  张玉龙  虞娜  颜文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2):1508-1514
 研究了保护地渗灌管不同深度对土壤水盐动态、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渗灌管的埋深越浅 ,灌水周期越短 ,盐分积累越多 ;渗灌管埋深 3 0cm、管下铺设防渗槽时 ,有利于抑制盐分积累 ,番茄生长旺盛 ,株高、茎粗、果径等指标表现最佳 ,同时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6.
保护地番茄栽培渗灌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大棚番茄栽培渗灌试验表明,保护地采用渗灌技术增产、节水效果明显。将土壤水吸力6kPa和40kPa作为控制灌水的上下限,从番茄的株高、茎粗、生物量、根系数量及其土层分布、产量、品质以及灌水量和灌水次数等方面对渗灌管埋深及防渗槽有无等技术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为:渗灌管埋深30cm,下设防渗槽处理效果最佳;渗灌管埋深30cm,无防渗槽处理次之;有防渗槽、渗灌管埋深20cm和40cm处理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渗灌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目前尚无适合棚室蔬菜栽培的渗灌方式,特别是渗灌管的合理埋设深度和渗灌管管间距离。本试验以黄瓜为试材,采用渗灌管的埋设深度和渗灌管管间距离的不同渗灌处理,研究其对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灌管埋深35cm、管间距60cm的处理方式,对本地区塑料大棚黄瓜栽培及促进产量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8.
在探讨渗灌不同灌水控制下限对土壤氮素形态及其数量剖面分布的影响基础上,评价灌水指标,合理调控土壤水分状况.分层采集连续7年用渗灌灌溉的保护地0~60cm层次土壤样品,测定有机质、全氮及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含量.结果表明:10,16,25,40,63kPa5个处理0~60cm剖面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2.83~17.18g·kg-1范围内变化,其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迅速下降趋势,在0~10cm土层,40kPa处理和63kPa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个处理;30~40cm土层.10kPa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22~1.70g·kg-1,其含量剖面分布呈上高下低特点,10~30cm土层,63kPa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个处理.硝态氮、铵态氮分别在10.00~161.59mg·kg-1和6.07~13.94mg·kg-1范围内变化,0~20cm土层,各处理硝态氮含量差异较为明显,以25kPa处理最大,63kPa处理最小.有机态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201.74~1602.53mg·kg-1,其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在0~30cm土层,63kPa处理土壤有机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保护地渗灌栽培番茄,当渗灌管埋深为30cm时,综合考虑节水、保证作物产量和防止土壤有机物质减少、氮素过量积累等因素,将灌水控制下限土壤水吸力值选定在16~25kPa范围内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9.
渗灌条件下保护地黄瓜不同生育期适宜灌水定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保护地黄瓜栽培小区试验的方法,将黄瓜全生育期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按生育阶段控制上、下限对黄瓜进行组合灌溉,通过比较黄瓜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探讨了用节点式渗灌灌溉温室栽培黄瓜灌水定额(灌溉湿润比)的适宜取值范围。结果表明:在砂质粘壤土上,当节点式渗灌管埋深为25 cm、计划湿润层深15~40 cm(厚度25 cm)、灌水控制上限和下限分别定为土壤水吸力6 kPa(田间持水量)和30 kPa时,将计划湿润层湿润比设定为前期0.37~0.38(灌水定额54~56 m3/hm2)、后期0.34~0.37(灌水定额50~55 m3/hm2),并依此进行灌溉,具有较好的高产、优质、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用保护地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节点渗灌与普通渗灌及不同氮肥用量对黄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保护地生产选择灌溉方法和确定适宜氮肥用量提供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灌溉方法为主区,氮肥用量为副区;普通渗灌、节点渗灌的计划湿润层深度、灌水控制上限和下限等灌水参数相同,氮肥用量(N素)设0,75,225,375,525 kg.hm-2共5个水平。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方法比较各处理间黄瓜产量、氮肥利用率差异显著性,用土壤含水量剖面观测结果分析了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无论是普通渗灌、还是节点渗灌,黄瓜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均呈先增加、再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均以375kg.hm-2施氮处理最高,分别为82878.06kg.hm-2和104664.77kg.hm-2;但在相同氮肥用量条件下,节点渗灌处理的黄瓜产量、氮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普通渗灌。节点渗灌处理的黄瓜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较普通渗灌处理提高4.82%和60.98%。这是由于以不同灌溉方法灌水其土壤含水量剖面不同,黄瓜生长的水肥耦合效应不同,灌水后节点渗灌水分主要分布于15~25cm土层,而普通渗灌主要分布于25~35cm土层。保护地蔬菜栽培选用节点...  相似文献   

11.
封闭式管道栽培番茄新技术节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明池 《农学学报》2015,5(11):69-72
为研究新型全封闭式管道栽培模式对番茄品质、产量以及水肥利用率的效果,以‘欧官’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全封闭管道栽培与膜下滴灌土壤栽培2 种栽培模式对番茄植株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膜下滴灌土培番茄相比全封闭管道栽培不仅促进了番茄植株株高、茎粗,而且提高了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以及糖酸比,提高了番茄果实的风味,增加了产量;在对番茄前四穗果的测产中,全封闭管道栽培模式比膜下滴灌土培高产15.0%,耗水量相应减少764.0 m3/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9.3%。  相似文献   

12.
研究滴灌施肥和沟灌施肥对保护地番茄产量、氮素吸收和土壤Nmin(硝态氮和铵态氮)残留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水平下,滴灌施肥较传统的沟灌施肥可以提高番茄的产量,同时促进番茄地上部分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在0~40cm土层中滴灌施肥方式土壤Nmin残留量明显高于沟灌施肥土壤Nmin残留量(P〈0.05),说明滴灌施肥方式可以减少浅层土壤中的氮素淋失。  相似文献   

13.
以微喷灌溉(CK)为对照,研究痕量灌溉管在沙培中不同埋深对日光温室春季黄瓜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25cm)的黄瓜生长与CK(微喷)相比受到显著抑制,T1 (5cm)、T2(15cm)处理黄瓜生物积累量、叶片净光合速率、果实品质与CK相比均有所提高,不同处理间叶片电导率、MDA、根系活力差异不显著,T1、T2、T3处理沙子含水量均低于CK;T1处理的产量比T2处理提高了1.9%;与CK相比的T1、T2处理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提高50.9%、60.0%.分析表明,日光温室沙培黄瓜栽培中痕量灌溉管埋设深度为5 cm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等灌溉量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研究对象,于2015—2021年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管式水分仪测定窄行、根区和宽行下0—50 cm土层水分含量,研究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及其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优先补充窄行和根区的土壤水分,而细流沟灌优先补充宽行表层的土壤水分。而玉米耗水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范围内,膜下滴灌的窄行和根区0—30 cm土层水分含量均高于细流沟灌;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减小,40—50 cm土层水分动态受灌溉方式影响较小。膜下滴灌较细流沟灌可显著促进玉米在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生长,提高叶面积指数。开花期膜下滴灌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较细流沟灌平均增加4.3%和8.3%,成熟期平均增加4.9%和15.1%。开花期和成熟期玉米总生物量均为膜下滴灌>细流沟灌处理,开花期增加12.2%,成熟期增加11.5%。膜下滴灌处理的玉米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率和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均显著高于细流沟灌处理,分别增加17...  相似文献   

15.
节水减氮对温室土壤硝态氮与氮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针对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肥水超量施用问题,以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实现温室菜田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研究节水减氮在温室蔬菜生产中的增效潜力,推荐适宜水氮用量。【方法】采用当地典型种植茬口冬春茬黄瓜-秋冬茬番茄,在沟灌方式下设计农民习惯灌溉(W1,>100%田间持水量)和减量灌溉(W2,75%-95%田间持水量)2个灌水水平;农民习惯施氮(N1)、较农民习惯减氮25%(N2)、减氮50%(N3)和无氮(N0)4个氮肥水平,对应黄瓜季施氮1 200、900、600和0 kg·hm-2,番茄季施氮 900、675、450和0 kg·hm-2,共W1N1、W2N2、W2N3、W1N0和W2N0 5个水氮用量组合处理,3年6季定位研究蔬菜关键生育期0-100 cm土体硝态氮动态变化,分析氮素平衡和经济效益,推荐合理水氮用量。【结果】农民习惯水氮管理W1N1处理土壤硝态氮积累明显,并向土壤深层迁移。节水减氮W2N3处理3年0-60 cm土层硝态氮供应保持在相对适宜水平,平均硝态氮含量为53.3-80.9 mg·kg-1;0-100 cm土体硝态氮未出现明显积累,平均含量较W1N1处理下降13.9%-31.1%;氮素表观损失下降56%,氮肥利用率提高2.4-3.3个百分点,并保持较高的经济效益。依据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与产量之间的显著回归关系,获得最佳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黄瓜为37.4-72.9 mg·kg-1,番茄应低于90 mg·kg-1。根据蔬菜氮素需求量和关键生长期适宜的土壤硝态氮含量,结合根区土壤水分监测,推荐与供试条件相近的温室,沟灌冬春茬黄瓜产量160-180 t·hm-2下灌水450-550 mm配合施氮600 kg·hm-2较适宜,秋冬茬番茄产量70-80 t·hm-2时灌水170-200 mm配合施氮250 kg·hm-2较适宜。分析水氮减施增效原因为:节水20%-30%使土壤硝态氮趋近根区分布,节氮50%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积累,节水20%-30%配合减氮50%将根区硝态氮供应维持在适宜水平的同时,降低进入损失途径的氮素,从而实现增效。【结论】华北平原沟灌温室黄瓜-番茄农民生产现状节水减氮潜力较大。优化水分管理是实现氮肥减施增效的关键,在合理灌水量下,推荐适宜的施氮量是水氮减施增效的有效措施。较农民习惯管理节水20%-30%配合减氮50%,能有效降低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保持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炭基氮肥是近年来生物炭农用的重要方向.为明确其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设施栽培体系的农学与环境效应,通过两种工艺将生物炭与尿素复合,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浸泡型炭基尿素和高压型炭基尿素与两个不同灌溉水量(常规及低量)相耦合对番茄光合作用、生长、产量、品质、土壤盐度及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水相比,低量灌水使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番茄出现减产;浸泡型炭基尿素处理所受抑制相对较弱,番茄产量降低不明显;高压型炭基尿素处理所受抑制较强,番茄产量明显降低;减水措施增强了两种炭基尿素处理叶片的蒸腾作用,提升了番茄果实可溶糖与Vc含量;减水措施还表现为明显增加了两种炭基尿素处理0~80 cm土层中的硝态氮残留量.与普通尿素相比,浸泡型和高压型炭基尿素处理起到了增强叶片光合强度及调节叶片蒸腾强度的作用,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合成及果径和单果重,番茄产量分别增加34.5%~51.5%、9.1%~15.6%;两种炭基尿素在常规灌水时表现为降低果实硝酸盐及Vc含量,在低量灌水时表现为增加果实可溶糖与Vc含量;与普通尿素相比,浸泡型炭基尿素处理在常规灌水和低量灌水时0~80 cm土层硝态氮总量分别减少了45%和37%,高压型炭基尿素处理在常规灌水时0~80 cm土层的硝态氮总量无明显变化,减量灌水时0~80 cm土层的硝态氮总量增加了13.0%;浸泡型炭基尿素与低量灌水组合处理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低于普通尿素与常规灌水组合处理.浸泡型炭基尿素在提升番茄产量与品质、降低土壤氮素环境风险及减少灌水投入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