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4.
5.
大樱桃脱毒试管苗移栽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樱桃脱毒试管苗移栽条件研究伍克俊苟永平贾福明大樱桃脱毒试管苗的驯化移栽是其快速繁育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具有较高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才能使大樱桃脱毒苗组培快速繁育技术实用化。大樱桃脱毒茎尖培养试管苗的移栽,是其由弱光、恒温、湿度近饱和及半异养型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针对惠州市冬种马铃薯出现卷叶病毒感染的现状,利用茎尖培养技术培养育脱毒的试管苗,并应用RT-PCR技术检测马铃薯试管苗的脱毒情况,为本地繁育种薯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降低草莓脱毒试管苗生产成本的研究李梅,高遐虹(北京农学院园艺系,102208)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大面积推广草萄脱毒苗已成为一个新的趋势。但由于脱毒设备、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药剂昂贵,生产成本较大,所以目前在我国尚未大面积推广应用。涉及组培苗生产成本的... 相似文献
8.
Ca(N03)2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添加0、5、10、15、20mmol/LCa(NO3)2浓度的MS培养基对马铃薯尤金脱毒试管苗进行增殖培养,比较不同浓度的Ca(NO3)2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5mmol/L的Ca(NO3)2对马铃薯尤金脱毒试管苗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并缩短了继代周期。 相似文献
9.
提高温室马铃薯试管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管苗扦插是生产马铃薯脱毒小薯的有效方法,全国各地马铃薯研究生产单位大多都用这一方法生产,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有些地方由于技术不过关,造成成活率很低,导致大量死苗,增加了脱毒小薯的生产成本,影响推广应用。究其原因是温度、湿度、光照、剪切方法等环节不配套造成的。作者在多年工厂化生产脱毒小薯的工作中,总结出一套提高马铃薯脱毒苗成活率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一、温、网室的构建 温、网室都应具有隔离虫源的设施,具备夏季可以降温,冬季可以升温的特点,以满足一年四季生产的需要。网室还应具有防止雨水渗入的设施… 相似文献
10.
我镇2002年开始种植革莓脱毒苗,现已种植1000亩,为了系统研究草莓脱毒苗在生产中的增产效果,我站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冬春季温室切段扦插快繁马铃薯脱毒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几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冬春季温室切段扦插快繁马铃薯脱毒苗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温室温度25~28℃,相对湿度90%,光照5000~10000 lx,脱毒苗切段长2.5~3 cm,蘸生根液NAA 20 mg/L+KT 2 mg/L+GA30.5 mg/L,扦插密度1000~1300株/m2,扦插后喷雾生长调节液(NAA 5 mg/L+6-BA 0.5 mg/L+GA31 mg/L)和1/2 MS营养液或1/2 K5营养液+植物叶面肥,20~35 d后,苗高8~10 cm、茎节6~7个时,进行继代切段繁殖,如此重复继代切段繁殖3~4次,脱毒苗增殖20~25倍. 相似文献
15.
16.
不同光质对水培脱毒马铃薯光合与结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蓝、红蓝(7︰1)、红蓝(5︰1)和白光5种光质LED灯作为光源,其中白光为对照,研究光质对水培脱毒马铃薯植株叶片发育、叶片光合性能、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结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蓝光(5︰1)处理条件下,水培马铃薯植株生长前期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气孔导度(Gs)均高于其他处理,P_n、Φ_(PSⅡ)、q_P、和ETR等显著高于白光处理,块茎形成和膨大最快。且定植60 d时叶绿素含量下降,P_n和PSⅡ活性中心开放程度显著下降,成熟期提前,微型薯产量和成薯率最高。在单色红光处理下,植株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G_s、P_n、F_v/F_o、Φ_(PSⅡ)和q_P下降,NPQ升高,块茎的形成和膨大缓慢,产量最低。在单色蓝光处理下前期叶片生长较快,块茎形成早,但不利于匍匐茎的形成,并引起叶片早衰,制约了块茎产量的提高。基于上述结果,光质调控前期可增加红光比例,诱导匍匐茎形成,后期增加蓝光比例,促进块茎形成和膨大,提高块茎的数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7.
18.
广西南丹县通过2年的试验探索,初步摸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的脱毒马铃薯春繁育种栽培技术规程。文章从选用良种、适时播种、种薯处理、选地整地、栽培方式等方面,介绍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防治蓟马为害马铃薯组培苗,降低蓟马对组培苗的污染,以石薯1号为试验材料,在MS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吡虫啉、噻虫嗪药剂,研究不同药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及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蓟马防治试验中,在MS培养基中添加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药剂,可以有效降低试管苗根长、株高,且B1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对试管苗生长抑制最显著;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20 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4 000倍液,均可以有效防治蓟马,降低试管苗发病率,其中A1处理(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倍液)、B1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B2处理(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的试管苗发病率均为0.00%,对蓟马防效较好。在药剂解除试验中,C3处理的根长、株高、节间距均显著高于C1处理,且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D3处理根长、株高均显著高于D1处理,且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药剂培养基扩繁3次后,再采用无药剂培养基扩繁2次可以快速解除杀虫剂生长抑制作用,达到与正常植株同等的生长状况。因此,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均可以防治试管苗中的蓟马,且在采用无药剂培养基扩繁2次可以快速解除杀虫剂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