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湖南省内10个烤烟株系的联合鉴定,结果表明:除V8外,其余品种青枯病严重发病,几乎100%发病;V4和V3无论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和评吸质量均表现较好,但青枯病发病严重,几乎100%发病;V6生物学、农艺性状和评吸质量表现较好,青枯病发病率低于对照;V8青枯病发病较轻,只有7.3%,评吸质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番茄青枯病在我国南方番茄种植区域均有发生,发生面积逐年增大,严重威胁番茄生产。笔者根据近几年来对番茄青枯病的跟踪调查与指导防治实践,分析了番茄青枯病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并详细阐述了嫁接番茄防治青枯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毛艳梅 《农技服务》2010,27(11):1424-1424,1426
从病原、发病规律、发病症状等方面介绍了辣椒青枯病的发生,并提出了辣椒青枯病的详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稻青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青枯病在海安县发生越来越普遍,危害越来越严重,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根据水稻青枯病的发病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发病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对烟株危害极大,发病烟株会整株枯死,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本文综述了烟草青枯病的发病规律、发生特点,并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烟草青枯病防治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旱地烟草青枯病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南烟区旱地烟烟草青枯病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南烟区旱地烟烟草青枯病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上旬,随着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达到25℃,烟草青枯病进入盛发期,发病高峰期间定点观测田发病率平均日增长率最高为4.56%,病情指数平均日增长率最高为4.10.6种防治烟草青枯病药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烟草青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在发病岛峰期防治效果均低于45%,其中以青萎散DP 750 g/667 m2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烟草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了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致病性、生化型、发病动态、流行规律、致病机理和综合防治措施,为烟草青枯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辣椒青枯病已给我县蔬菜生产带来一定为害,部分菜农也受到一定损失。现将辣椒青枯病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简述如下,并相应地提出防治措施。一、发病情况辣椒青枯病又叫辣椒细菌性枯萎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病害。它主要发生在6~9月份盛夏季节,发病比较急,蔓延快。先是辣椒个别枝  相似文献   

9.
青枯病是烟草上的一种主要病害,由细菌引起。近两年由于气候的原因,在局部地区发生流行,导致烟叶产量大幅下降,质量降低。因此,加强烤烟青枯病综合防治,对烤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详细介绍了烟草青枯病的病害症状、病原菌、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发病机制,目前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办法及防治展望,旨在为研究此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辣椒青枯病作为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通过土壤进行传播,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对马铃薯、西红柿、茄子等农作物有着一定的危害。辣椒青枯病发病十分迅速且防治工作较为复杂,阻碍了农作物健康生长,进而影响种植效益。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辣椒青枯病的发生原因、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30.2%芽敌水剂对烟草青枯病抑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有效的防治烟草青枯病的药剂,为降低青枯病的损失奠定基础。[方法]选择烟草青枯病发生较重的田块作为试验田,采取灌根的方法进行药效试验,比较4种药剂对烟草青枯病抑制效果。[结果]经过连续2年的小区药效试验表明:施用芽敌水剂后,随着时间推移,青枯病的发病速度和危害程度明显降低。在烟草青枯病易发田块,当烟株打顶后喷施30.2%的芽敌水剂2次,对烟株抑芽效果达到82.27%~91.43%,对青枯病防治效果达53.13%。硼肥加石硫合剂处理对青枯病抑制有一定作用。[结论]30.2%芽敌水剂对烟草青枯病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既抑芽又防病,是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青枯病发生及研究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运峰  张淑红  范永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28-17129,17136
[目的]探究我国青枯病寄主范围变化。[方法]对国内各省区工作者研究的青枯病寄主范围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大量检索对新出现但尚未进行研究的青枯病寄主进行了概述。[结果]青枯病在我国所有省份均有发生,且已由热带、亚热带蔓延至温带和寒带;我国对青枯病的研究开展较少,与青枯病的传播速度和危害程度差距较大,表现为青枯病新寄主的研究缺失以及内蒙古、青海等多个地区尚无关于青枯病的研究报道。[结论]为我国青枯病发生规律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合肥地区的番茄根结线虫病和青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西粉3号番茄在试验基地进行基质栽培试验,从青枯病发病率的差异和相对电导率的差异的角度,探讨根结线虫的入侵对青枯病发生的影响,并对合肥地区侵染番茄的根结线虫进行鉴定。[结果]当南方根结线虫与青枯菌同时入侵番茄时,青枯病的发病率在70%~100%;而没有根结线虫入侵,青枯病的发病率仅为30%。[结论]合肥地区侵染番茄的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在生产上,有根结线虫存在的田块,在进行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时,应考虑到根结线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烟田连作导致低海拔烟区青枯病日渐严重,为筛选出土壤环境变化因子,并研究其对烟草青枯病的影响程度,开展了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硫酸铝盐和硫酸锰盐可能是青枯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调节这些因子的变化来达到抑制青枯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引起的植物细菌性青枯病(Bacterial wilt)素有“植物癌症”之称,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细菌病害。目前,青枯病已成为制约我国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抗青枯病番茄品种表现出与劣质农艺性状连锁遗传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且番茄青枯病抗性主要为数量遗传,不利于优良抗病品种的选育。根际微生物参与调控植物免疫系统,提高寄主植物青枯病抗性,反之,寄主植物的健康状况也能够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根际微生物在番茄青枯病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抗青枯病番茄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微生物群落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讨论了根际微生物参与调控番茄青枯病抗性遗传的作用机制,并对利用有益根际微生物调控番茄青枯病研究方向的热点进行展望,为番茄青枯病诱导抗性机制的解析、遗传育种以及番茄青枯病的防治与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邓兆峰  方丽英  吕成群  黄宝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01-1102,1113
[目的]为林业生产防治青枯病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从广西上思县2种发病症状的桉树病株根上收集青枯病病原菌,按柯赫原则研究其致病性。[结果]2种症状的90%以上分离物的菌落形态完全相同,分离培养证实均是与自然界完全相同的青枯病菌。人工培养基上培养的慢性型青枯病菌部分菌株发生变异,致病性减弱甚至丧失,急性型青枯病菌的菌株致病性未减弱。接种试验表明,急性型症状病株上分离所得青枯病病原菌致病力强于慢性型症状的病原菌,桉树苗木死亡率高,发病时间早,发病程度也有一定差异。[结论]2种症状分离到的病原菌都为青枯病菌,均有明显致病性,急性型病原菌致病力强于慢性型,筛选出4个致病力较强的菌株。  相似文献   

17.
木麻黄青枯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及抗病种质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出简便、准确、可靠的木麻黄(Casuarinaceae)青枯病抗性鉴定方法,对我国现有的木麻黄种质资源开展抗病性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优良抗病无性系。【方法】在木麻黄抗病品系筛选技术基础上,参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烟草Nicotiana及桉树Eucalyptus等植物青枯病抗性鉴定方法,设计8种木麻黄青枯菌人工接种方法,系统探讨水培生根苗、嫩枝、绿梗小枝、褐梗小枝、青枯菌粗毒素及盆栽小苗伤根接种、盆栽小苗无伤接种等接种方法对木麻黄青枯病抗性鉴定的影响。【结果】不同无性系利用盆栽幼苗伤根接种法接种后的死亡率介于25.79%~83.06%,无性系K18、A14与G1、30差异极显著(P0.05);不同无性系用褐梗小枝室内水培接种的病情指数介于2.16~69.48,无性系K18、A14与G1、30差异极显著(P0.05)。这2种接种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木麻黄抗、感无性系,且呈极显著正相关(r=0.856 5)。不同无性系在盆栽幼苗不伤根接种及水培生根小苗、嫩枝室内水培接种中抗病性差异不显著(P0.05),不能有效区分抗、感无性系。绿梗小枝接种后症状变化小,不易分级,容易出现观测误差;青枯菌粗毒素接种存在浓度难以控制等问题。利用褐梗小枝室内水培接种法,对53份木麻黄育种材料进行抗性评价,筛选出X1、30、杂交、G1等12份高抗材料。【结论】盆栽幼苗伤根接种及褐梗小枝室内水培接种方法是木麻黄青枯病抗性鉴定的较好方法,文中其他接种方法不是木麻黄青枯病抗性鉴定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烟草野生种资源在抗青枯病育种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以64个烟属野生种和4个普通烟草栽培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青枯病苗期接种鉴定和田间病圃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烟草野生种资源对青枯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青枯病野生种6个,抗青枯病野生种12个,中抗青枯病野生种17个;烟属分类系统下N.sect.Repandae和N.sect.Paniculatae组内野生种的青枯病抗性较强,普通烟草祖先种所在N.sect.Tomentosae和N.sect.Sylvestres组的野生种青枯病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文山州烟草主要根茎病害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文山州烟草主要根茎病害的主要致病原,做好根茎类病害的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工作,2006-2007年,在6个县采集烟草病样392个,进行病原菌的检测、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苗期以立枯病为主;团棵期、成熟期的病害均以青枯病为主。青枯病与黑胫病混发比例较高,成熟期青枯病与空胫病混发比例大于20%,不同烟草品种对以上病害存在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危害情况,指导病害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2004年至2006年,对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发生进行了调查,对田间采集的烟草茎下部黑色坏死症状样品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在文山州文山县、砚山县、广南县、西畴县和麻栗坡县主要栽烟乡镇的重病田块,茎下部黑色坏死病株86.3%感染青枯病,27.7%感染黑胫病,其中包括14%病株复合感染青枯病和黑胫病。从云南省12个县(市)采集的258个烟草病样中分离青枯雷尔氏菌株219个,病原菌回接试验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文山州、保山市的烟草茎下部黑色坏死症状病害,大部分为烟草青枯病,伴随部分黑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