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西省怀仁县实施了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基础的全县耕地质量调查和评价工作,对促进怀仁县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肥料等资源浪费、防止壤退化和污染、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耕地是农业生产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耕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肥作为一项改良土壤,确保作物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对调节耕地地力,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研究应用七星农场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施肥指导水稻生产。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在地力等级分区的基础上,根据面积,土壤肥力条件将评价耕地进行分区,共分成4个施肥分区,在各施肥分区内开展\"3414\"肥料效应试验,采用测土配方中养分丰缺指标法,根据田间试验建立不同分区上的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并依据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得出配方指导农户施肥,节本增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5.
耕地地力培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人为作用对耕地土壤肥力的影响,提出了耕地地力培肥的措施,并以水稻为例介绍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原则与注意要点。以供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7.
在多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及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利用模式: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中的土壤养分测试数据和肥料田间试验数据建立粮食、蔬菜和大宗特色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提出不同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大权重评价因子及主要改良方向;利用测土施肥配方技术指标体系中的产量回归方程估算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利用地力评价系统提供的土壤有效养分测试数据和空间数据,扩大了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智能化程度;利用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提供的施肥数学模型,地力评价系统可对规划的农作物进行目标产量的估算,提高了地力评价系统评价内容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9.
10.
广德县在分析耕地地力评价为主并综合多种因素全面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南部低山、北部丘陵、盆缘岗地、广德盆地4个类型区进行种植业生产布局,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适应市场实施品质战略,实现由山区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1.
农田土壤取样是进行测土施肥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新疆兵团农场土地面积大,取样数量多,工作量大.应用中心极限理论和最适分配法对142团农田土壤养分变异和取样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量元素中以磷和氮、微量元素中以锌和硼变异系数最大;142团农田土壤合理取样的总数为480个,比现有取样数量591个减少111个.对各连队分别取样比以全团作为均质的整体取样数量要少,并且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在实际取样过程中,可以根据取样目的、分析项目的不同,确定采样方法、范围和数量. 相似文献
12.
13.
山西省主要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状况与分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在山西省采集的75个典型农田剖面数据,系统分析了山西省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状况与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山西省主要农田耕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4.15,141.80,63.29 mg/kg,山西省整体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丰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的速效养分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土壤速效磷具有从南向北、从西北至东南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速效钾分布总体呈现从南向北降低的趋势;土壤碱解氮则呈现自东南向西北、自南向北依次降低的趋势。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农田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对摸清三亚市农田土壤状况及肥料使用具有较大意义。通过对三亚市农田土壤样本的采集和检测分析表明,三亚市农田土壤总体显偏酸性,平均pH值5.33;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0.15%~6.17%,平均为1.66%,标准差0.22;有效磷含量范围在0.36~375.76 mg/kg,平均为33.07 mg/kg,标准差为21.13;速效钾含量范围在0.42~677.68 mg/kg,平均为66.96 mg/kg,标准差为37.06;碱解氮含量平均值为86.81 mg/kg,其变幅范围为1.36~683.53 mg/kg,标准差为12.23。通过全市各镇的土壤养分含量,制定了各镇不同作物的施肥指标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过量施肥对设施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采用调查研究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设施农田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过量施肥导致了设施农田土壤环境的恶化。土壤速效P、速效K累积量很高,分别达691.9和623.5 mg.kg-1,100%处于高水平;碱解N含量较低,平均为138 mg.kg-1;土壤盐分含量为0.168%,80%的样本出现盐渍化现象;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较露地下降了0.3;有机质含量较低,平均值为16.5 g.kg-1;土壤有效Zn、Mn、Cu含量都处于中高水平,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灵石县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来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调查灵石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来源,测定了灵石县20个土壤样品Hg,Cd,Pb,As,Cr,Cu,Zn共7种重金属含量,并采用累积性指数、地累积指数、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个土壤样点的Hg,Cd,Pb,As,Cr,Cu,Zn含量分别为(0.116±0.099),(0.072±0.007),(25.26±4.64),(7.08±2.90),(63.88±15.31),(23.20±3.46),(60.82±13.98)mg/kg;20个样点土壤重金属整体处于无—中度污染水平,但与山西省土壤背景值相比,Hg为中度累积。土壤中Hg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而Pb,Cr则主要来源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其余元素主要为自然来源。 相似文献
17.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典型绿洲之间农田土壤养分现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3个典型绿洲农田土壤养分现状的统计分析得出:大量元素的趋同性较大,微量元素的差别较大;“增氮、稳磷、补钾,有针对性的补施微肥”是3县农业生产施肥的宏观指导方针;绿洲之间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差异分析研究,对于宏观上指导农业施肥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探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是进行合理科学配方施肥的重要依据。利用山西全省采集的75个典型农田剖面数据,测定其0~20,2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山西省主要农田耕层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7,0.85 g/kg,均属中等偏上水平,变异系数为中等程度变异;2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5,0.45 g/kg。其剖面分布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山西省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主要受地形、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施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武陟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武陟县农田表层土壤中的Cr、Ni、Cu、As、Pb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陟县农田土壤Cr、Ni、Cu、As、Pb含量分别为70.53、33.65、31.95、16.74、22.04 mg/kg,Cr、Ni、Cu、Pb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只有As在部分土样中存在超标现象,但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2,超标样品比率达到21.28%。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65,土壤处于安全水平;旱地土壤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小于水田,说明旱地土壤污染程度轻于水田。5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值为36.97,处于轻微风险等级。在这5种重金属元素中,As对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率为39.8%,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土壤重金属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r含量与Ni、Cu、As含量及Ni含量与Cu含量、Cu含量与As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说明这5种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合污染或具有相同的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