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香菇菌糠为基本栽培基质,将其分别与土壤、煤渣和珍珠岩等混合,研究在干旱胁迫下不同基质配比对番茄幼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番茄幼苗的萎蔫率大小依次为T3相似文献   

2.
黑木耳菌糠复合基质对一串红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用基质配方(草炭∶蛭石=2∶1)为对照,研究了7种不同配比黑木耳菌糠复合基质对一串红株高、茎粗、壮苗指数、冠幅、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干鲜重以及现蕾时间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比为4∶3∶3的黑木耳菌糠-草炭-蛭石复合基质明显优于对照处理,为一串红栽培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菌糠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博  李晓  李玉 《食用菌》2008,30(3):63-64
试验研究了双孢蘑菇菌糠的不同配比对番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配比中处理①(菌糠和黑土按体积1:2混合)的栽培效果最好,显著提高了番茄产量,还有效改善了番茄的品质,其产量较CK提高28.10%;其次为处理B(菌糠和黑土按体积1:1混合),产量较CK提高25.71%,但是处理①与处理②之间无显著差异。两种处理的番茄植株生长健壮,并且果实品质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以平菇"新831"为试材,采用熟料栽培的方法,研究了0%、10%、20%、30%、40%、50%、60%、70%和80%工厂化金针菇菌糠对培养料理化特性、平菇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以期明确平菇栽培的最佳金针菇菌糠用量。结果表明:随着菌糠用量增加,培养料的碳氮比(C/N)和含水量均逐渐降低,菌丝长势逐渐变弱,而菌丝长速则先增加后降低;各试验组的生物学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菌糠用量增加,生物学效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菌糠用量为50%时的生物学效率最高;添加菌糠可显著提高平菇子实体的营养成分。综合各项指标得出,金针菇菌糠栽培平菇的最佳用量为50%。  相似文献   

5.
赵承刚 《长江蔬菜》2014,(10):18-21
菌糠对樱桃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木薯酒精渣及秆屑代料栽培巨大口蘑的菌糠可有效调节樱桃番茄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尤其可显著增加果实中可溶性糖、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T3(菌糠∶木糠=1∶1)和T2(菌糠∶木糠=1∶2)的单株产量分别达746.8 g和697.2 g,分别是CK的1.51倍和1.41倍。  相似文献   

6.
7.
以有机番茄常规施肥种植为对照,将不同用量生态肥(50 kg/667 m2、75 kg/667 m2及100 kg/667 m2)作为基肥,研究生态肥不同用量对温室有机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其中50 kg/667 m2生态肥处理,较对照增产41.50%,在栽培中均有促进番茄生长、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增加番茄产量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同步叶片修剪对温室番茄品种‘Capita’干物质优化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每穗果实数修剪为6个时, 一方面会减少营养生长库强, 显著降低了叶面积指数(LA I) 和植株总干质量; 另一方面有利于干物质分配到果实, 显著提高果实累积干物质分配率, 补偿因植株总干质量降低而引起的果实干质量的降低。在合理增加植株密度时, 同步叶片修剪可以显著提高LA I与单位面积植株总干质量, 从而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果实干质量。  相似文献   

9.
菌糠栽培草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菌糠栽培草菇丁凤珍(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南京)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每年均有大量栽培过各类菇的培养基下脚料─—菌糠,被当作废料抛弃,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据江苏省农科院饲料食品研究所分析,采收过四次菇的平菇菌糠,仍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蛋白质、脂...  相似文献   

10.
金硕  王升厚 《现代园艺》2013,(18):13-14
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双孢菇菌糠对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以及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配比中处理1(30%双孢菇菌糠+70%田土)的栽培效果最佳,不仅有效地增加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而且显著改善了番茄果实的品质。处理1番茄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33.4%,Vc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11.4%,可溶性总糖含量较对照组提高了23.4%,有机酸含量无显著变化。可见,双孢菇菌糠堆肥具有提高土壤肥力和番茄果实品质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较适宜京郊地区日光温室番茄菇渣栽培的专用基质,进行了金针菇渣和茶树菇渣与草炭和保水剂不同配比,用作番茄栽培基质的试验,通过番茄生长势、坐果习性、产量及发病率等方面综合分析比较,处理5(茶树菇渣:(草炭+保水剂)=3.5:6.5)表现最好,栽培的番茄每667 m2产量为9 319.73 kg,植株长势旺,商品性好,发病率低,较适宜作为京郊地区番茄菇渣栽培的专用基质。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了验证新型菌渣复合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翠绿娇子”黄瓜为试材,采用温室营养钵栽培方式,以菌渣、草炭、蛭石、田园土4类基质按照不同体积比例设7个处理,分别为7∶1∶1∶1 (A)、3∶0∶3∶4(B)、1∶1∶1∶1(C)、1∶1∶2∶1(D)、2∶1∶1∶1(E)、3∶2∶3∶2 (F)、3∶3∶2∶2(G),其中以C组为对照,研究不同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设施基质栽培黄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G处理(菌渣∶草炭∶蛭石∶田园土体积比为3∶3∶2∶2)基质效果最好,理化性质优良,各指标数据显示均符合黄瓜幼苗生长需要;4叶1心时期黄瓜幼苗的株高、叶面积、茎粗、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根冠比均显著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建 议在黄瓜温室育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茬口日光温室番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番茄的果穗和果穗下的三片叶及其相应的茎作为一个源库生长单位,对不同茬口日光温室番茄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在前7穗果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从下到上不同源库生长单位内果实所分配到的干物质比例在42.6%~98.6%之间,即随着果穗数从下而上的不断增加,每产生一穗果实,各源库生长单位果实的干物质分配率下降约6%。不同茬口日光温室番茄受外界环境影响显著,干物质生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果实干物质分配率在越冬茬、早春茬和春夏茬分别为72%、62%和59%,春夏茬果实干物质分配率最低,这与其生长后期遭遇高温,坐果率降低有关;越冬茬生长前期100 d的干物质积累量只有后100 d的1/3,与其生长期内低温弱光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适宜番茄生长的优质转光棚膜,以番茄品种‘金棚荣耀’为试材,研究比较了添加不同转光剂棚膜覆盖下,日光温室光环境及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转光剂的对照棚膜相比,覆盖转光棚膜明显改善了日光温室内的光照环境,且促进了番茄植株的生长,各生长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棚膜覆盖下植株,果实产量和品质也有大幅提升。其中,52号棚膜对促进番茄的生长发育和果实产量品质效果尤为显著。为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优质棚膜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昼间亚高温对日光温室番茄光合作用及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张洁  李天来  徐晶 《园艺学报》2005,32(2):228-233
 研究了昼间亚高温对日光温室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 植株光合作用及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昼间亚高温(35 /15℃, 30 /15℃) 降低了番茄植株的光合作用, 导致生物量积累减少,温度越高对植株的影响越大。亚高温条件下, 植株净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均明显降低, 光呼吸速率升高,植株生长发育变差, 亚高温对地下部的影响要大于地上部。亚高温加快植株生育进程, 导致番茄果实提早成熟, 但果实品质严重下降。长时间亚高温处理促使番茄植株提早衰老。  相似文献   

16.
菇渣在辣椒育苗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发酵腐熟后菇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菇渣、草炭、蛭石以不同比例(V/V)混合后基质的理化性质,并以复合基质进行了辣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后的菇渣以10%~70%比例与蛭石、草炭混合后,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质与CK(70%草炭+30%蛭石)相近。在辣椒育苗中,T4(50%菇渣+20%草炭+30%蛭石)、T3(70%菇渣+30%蛭石)育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以“中农26”黄瓜为试材,以不添加菇渣的基质(V草炭∶V蛭石=2∶1)为对照(CK),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T1(菇渣∶草炭∶蛭石=2∶1∶1,体积比)、T2(菇渣∶草炭∶蛭石=1∶1∶1,体积比)、T3(全菇渣),研究了不同配比基质对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3的EC值过高,不适宜黄瓜生长,但与草炭和蛭石进行不同配比后,可满足黄瓜生长,其中,T2的茎粗、叶片数增加量、产量显著高于CK;T1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CK高2.60%、35.71%,可滴定酸、硝酸盐含量分别比对照低47.5%、21.32%。因此,T1、T2可用于设施黄瓜生产。  相似文献   

18.
缩节胺对越冬番茄的生长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梅  刘渊  高志奎 《北方园艺》2012,(10):45-47
以‘雪莉’番茄为试材,研究定植后不同施用时间、不同浓度缩节胺对日光温室硬果型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番茄定植前2d用100mg/L缩节胺(DPC)灌根1次,并于定植后第4天用100mg/L缩节胺喷施1次处理的第1花穗下茎高和第1花穗下节间长最小,抑制徒长的效果最佳,且坐果率、单果重、小区产量最高。而定植后第4天用50mg/L缩节胺喷施1次处理的抑制徒长效果较差,坐果率、单果重、小区产量最低,与CK相近。综合来看,缩节胺灌根处理的抑制徒长效果和增产效果明显优于喷施处理方式,定植前灌根处理的抑制徒长效果和增产效果明显优于定植后灌根处理方式;2次处理的抑制徒长效果和增产效果明显优于1次缩节胺处理。处理Ⅸ(定植前2d用100mg/L缩节胺灌根1次,并于定植后第4天用100mg/L缩节胺喷施1次)的抑制徒长效果最好,与处理Ⅱ(定植后第4天用100mg/L缩节胺喷施)相比,处理Ⅵ对第1花穗下茎高的抑制效果比处理Ⅱ提高了48.3%,产量也增加2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